《陈果夫与陈立夫:国民党兄弟教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陈果夫与陈立夫:国民党兄弟教父-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走进客厅,蒋介石早已等候在里面,客厅里还有刘健群和康泽两人,蒋介石见陈立夫来后,便招呼他坐下,态度虽然和蔼,但神情依然严肃,大家互相客套几句后,蒋介石便开始训示,他说:“现在抗战已经开始了,过去秘密的小组织形式不合需要,要来一个大组织,把党部的(指CC),同学的(指复兴社)和改组派(指汪精卫派)都团结起来,并以此为中心,再求各党各派的团结和全国的团结。
  ”蒋介石说完,便要大家出主意,陈立夫等人不知蒋介石的本意是什么,都不敢提出自己的看法,一个个都不吭声,蒋介石见此,也不逼着大家发言,只是说:“你们去把这个问题研究一下。
  ”这是蒋介石的特性,他要干什么,常常不直接说出来,让大家去揣摸。
  陈立夫等人对此十分清楚,便不再询问,诺诺退出。
  陈立夫回来后,对蒋介石的训示进行了认真考虑,他想,蒋介石说要搞大组织,以什么形式才能把以前的小组织统一起来,以什么名义才能号召大家呢?对此,他始终不能酌定。
  第二天晚上,陈立夫便约集了CC派、同学派、改组派三方骨干人物张道藩、余井塘、萧铮、徐恩曾、周佛海、贺衷寒、酆悌、康泽、萧赞育等人聚餐。
  待大家到齐后,陈立夫便提出蒋介石的训示,要求对此进行议论。
  于是,大家便七嘴八舌地开始了讨论,一个个宏谈阔论,言语激昂,都表示对蒋的训示拥护、照办,但到底搞一个什么样的大组织呢,谈了几个小时,也没有提出任何具体方案来。
  不久,陈立夫等三人又被蒋介石召去。
  蒋开口便问他们关于成立大组织的方案想出来没有。
  本来,三个人都还没有定见,但蒋介石冷峻的眼光一扫,三人不寒而栗,竟吓出了一身冷汗,主意也随之而来。
  康泽和刘健群主张大组织的名称用“三民主义青年团”,陈立夫则有不同看法。
  他说:“党里面有几个人的意见要加上‘中国国民党’几个字。
  如果用三民主义青年团,就是‘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
  ”陈立夫自有他的如意算盘,因为“国民党”是他陈家的,如果加上“党”这顶帽子,那么“团”这个大组织也就自然归于他二陈的领导下了。
  但蒋介石比他更精明,蒋要成立大组织的目的就是要把各派的实力都集中于他的旗帜下,听他指挥,岂容陈立夫借此机会扩大势力呢,他几乎不等陈立夫说完,就插言道:“有你这‘中国国民党’几个字,人家就不来了。
  我看就用三民主义来号召的好,用我的名义来号召的好。
  ”康泽与刘健群立即附合,陈立夫碰了一鼻子灰,再也不敢说什么。
  陈立夫用国民党的名义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的主张虽然没有被蒋介石所采纳,但他并不灰心,对筹组三青团依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他有他自己的考虑,他认为,蒋介石将筹组任务只交给了他们三人,三人中又是以他领衔,这说明蒋对他还是信任的,而且,这三人中,无论是在国民党内,还是在蒋介石心目中,他陈立夫的地位是最高的。
  将来,三民主义青年团成立后,蒋介石最多只是名义上的领导,实际领导权肯定会落入他手中,那时,不管是用“国民党”的名义也好,还是“三民主义”的名义也好,三青团这个大组织会慢慢演变成陈家团,他们兄弟俩的势力会更大。
  因此,陈立夫丢下了其他一切工作,一心投入筹备活动中。
  为了加快筹组步伐,他开始进行紧张的幕后联络,他先后与青年党领导人曾琦、民社党领导人张君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社会民主党领导人陈铭枢及其他一些党派的负责人进行了会谈。
  会谈中,陈立夫以“团结抗战”为借口,要求各党派自行解散,然后合于一起,组建一个大党。
  实际上,这是蒋介石的阴谋,企图吞并各党派,实际国民党的###。
  陈立夫的活动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抵抗,周恩来明确表示:中国共产党不能解散,处此抗战紧急关头,各党派只能团结一致,最好建立一个各党派共同参加的某种形式的民族解放同盟,使全国人民和各党派更加团结起来,以利抗战,而不能互相火并。
  大多数民主党派都赞成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不同意解散组织。
  只有少数党派跟着陈立夫的后面,表示支持陈的提议,曾琦、张君劢于1938年2月下旬先后发出通电,说他们青年党、民社党的主义与三民主义并无二致。
  陈铭枢也发表宣言,同意解散派的主张,并宣布解散社会民主党。
   。 想看书来

争夺三青团(2)
尽管他们发通电、发宣言,好像很热闹,但应者寥寥。
  由于大多数党派不同意解散自己的组织,合并到国民党中来,所以蒋介石解散各党派,合并成一个大组织的初衷没有实现,但他还是指示陈立夫尽快把三民主义青年团建立起来。
  1938年3月,蒋介石经过反复考虑后,拟定了一个“三民主义青年团筹备委员会”成员的名单,由于陈立夫的卖力工作,他被蒋介石定为筹备委员之一,但却列名于陈诚之后。
  这种安排使敏感的陈立夫想到,陈诚有可能捷足先登,取得“三青团”领导大权。
  因此他不能示弱,他与陈果夫商量后,觉得应该加紧活动,以与陈诚争夺“三青团”大权。
  3月底,在武昌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根据蒋介石的意旨,作出决定:“为健全党的组织,巩固党的基础,将预备党员制取消,设立青年团,在统一的组织之下,训练全国青年,使人人信仰三民主义。
  ”紧接着,在4月6日举行的国民党五届四中全会上,经过国民党中央委员们认真讨论,通过了由陈诚、陈布雷、康泽三人起草的《三民主义青年团要旨案》。
  这个文件规定了三民主义青年团的政治纲领、组织形式等,该文件称:“为全国青年意志之统一,能力之集中,以充实国民革命之力量起见,依照本章第五条之规定,设立三民主义青年团”,并规定:“青年团设团长一人,以本党总裁兼任之”;“青年团之干部由团长指派之”。
  这样,蒋介石成了三青团的太上皇,他可以指挥三青团的一切活动。
  蒋介石成立三青团的本意,是为了解除国民党内各种小组织和派别,将各种势力统一在自己的指挥下,现在国民党通过了成立三青团的决议,实际上也就赋予了蒋介石大刀阔斧剪除各种派系的权力。
  五届四中全会后,蒋介石便以国民党总裁的名义,名正言顺地下令解散党内一切小组织,以尽快实现国民党内的统一。
  蒋介石命令下达后,陈立夫确实感到为难,对于他与其兄陈果夫苦心经营的小组织,他实在难得割爱,但为了在三青团正式成立时,能捞取重要职务,特别是要压倒陈诚,他又不能不服从命令,解散组织,以获得蒋介石的信任。
  因此,他在与陈果夫经过密商后,决定尽快作出响应蒋介石命令的姿态,将过去的秘密小组织解散。
  经过一系列紧张的善后安排后,二陈在汉口召集原国民党忠实同志会及青天白日团成员大约500人开会,由陈立夫主持会议,陈果夫作报告,陈果夫在对过去两组织的工作简单地回顾后,便以低沉的语调宣布:当初组织同志会及青白团有两个目的,一是“拥戴蒋总裁为国民党唯一领袖”,现在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使命已经完成;二是“###”、“安内”,现在形势发生变化,抗日军兴,国共又开始合作,这项任务也算告一段落。
  现在中央决定成立三青团,蒋总裁也下令解散国民党内一切小组织,遵照中央决议和总裁命令,中国国民党忠实同志会即日予以解散,青白团因早就取消,所以勿须解散。
  同志会有关报刊停止出版,经费停止发出,现在出席会议的是同志会的骨干,望传达给所属成员。
  陈果夫的话在会场上引起了极大的波澜,他的话还没讲完,当场就有一些CC派死硬分子起哄叫嚷,有的叫:“共产党不停止组织活动,我们却自己解散,这岂不是束手待毙!”有的喊:“复兴社新国民党不解散,我们却早早解散,太傻了。
  ”有的干脆站到椅子上大叫:“我们不解散,我们就是不解散,我们解散了,找谁要饭吃。
  ”吵吵嚷嚷,煞是热闹,一时不可开交。
  其实,这些吵闹者怎知他们主子此刻的心情以及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二陈解散同志会并非出于本心,他们只是做个样子给陈诚看、给蒋介石看的,其目的是想抓三青团更大的权。
  同志会的解散只是解散了表面的形式,而实际上,以二陈为首的CC派已成为一个政治思想的牢固结合体,这个结合体是二陈赖以与蒋介石讨价还价,赖以和国民党其他实力派相争夺的生存基础,岂能真正解体,二陈岂能真正放弃呢?整个抗日战争期间,CC派的特务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且其势力还在无限制地膨胀。
  蒋介石对二陈这种装模作样的表演心中也是有数的,他也不去认真,因为他还不能没有二陈,也不能没有CC派。
  同时,二陈在国民党内权势日益增长的事实,蒋介石心中也是有数的,他必须对二陈有所限制,不能使他们权力太大而震主,这是蒋介石用人的一贯原则。
  因此蒋介石把三青团的大权交给了陈诚,而不是陈立夫。
  6月下旬,蒋介石拟定了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临时干事会的干事及常务干事名单,陈立夫虽然也列为24名干事之一,并成为常务干事,但在9名常务干事中排在陈诚之后列第二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三青团是陈诚的而不是陈家兄弟的。
  果然,陈诚被蒋介石指定为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长,为三青团负各方全权责任。
  陈立夫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