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伦敦时期的友人见面,让熊楠最感高兴的是碰到一个了解植物尤其是菌类话题的对象。温炳臣一碰到这话题,便闭上嘴巴,光在一旁微笑。
熊楠号称记忆力超强,但其实只对关心的事如此,对其余则马马虎虎。他有时称温炳臣为黄先生,有时又称陈先生。
“我是一贫如洗。”
这是他的口头禅。
“难道不想找个工作吗?”
一听孙文这么问,他大笑道:
“当然想。不过很少人有这个度量敢雇用我。哈哈哈。”
孙文抱着胳膊。
的确熊楠不适合在别人底下做事。就算是大英博物馆这般研究机构,他也是在短期内就数度受到惩处。
“那就只好尽力找个有这种度量的人了。世界如此之大,应该会有这样的人吧!”
孙文合上双眼沉思。
在从事这趟和歌山之旅时,孙文写了一封信给犬养毅拜托代南方熊楠谋一职位。
连招待远来客人时,熊楠也正如自己所称的一贫如洗,身上分文全无。
熊楠在和歌浦一间名为芦边屋的料理店设宴待客,这是他的总角之交小笠原誉至夫所开设的店。
“请笑纳!就当做是今日的纪念吧!”
孙文说完这话,脱掉自己所戴的白色巴拿马草帽送给熊楠。
“咱们的友情永远也不会变。”
南方熊楠举杯说道。
在和歌山之旅后的一个月余,孙文便又返回第二故乡夏威夷。对他而言,夏威夷是疗伤之地。
在夏威夷停留了二个月左右,他才在六月中旬回到横滨。他未忘记和南方熊楠谈过的话,特地采集了只有在夏威夷才有的植物标本,带回日本送给南方。《江楚会奏》出现在一九○一年七月,是在孙文从夏威夷返回日本之后的事。
在建议尽废科举的同时,又提到留学国度以日本为佳。其理由是文字相近,另外经费也只需欧美的三分之一,来回所需的日数亦短云云。
“今后留学生会大幅增加。任公(梁启超的号)大概早已迫不及待了。可惜我方阵营并无可与其匹敌的人才。”
孙文卷起袖子说道。
“连少白先生也不行吗?”
温炳臣说道。
“依我之见,少白的文笔不亚于任公,只是过于正派。任公的文章能令人沉醉,少白则过度认真,无法令人沉醉。再说善辩一项,也不得不承认任公略胜一筹。”
留学时代(5)
孙文叹气说道。
“我这边的唐人也无这般人才。若说经商倒是不输人。”
温炳臣像是被孙文的叹气传染般,也不由自主叹了一口气。
“哈哈,若说经商,任公可能也相当有一套呢!……”
孙文考虑半晌。他心想,梁启超是个可怕的人物,若是能将其拉拢至我方阵营,那会如何?
梁此刻即使是在夏威夷或澳洲,也持续地强化保皇会的组织。对不同阵营之人,他会毫无愧色地压低音量说:
——我是革命派,只是暂时戴上保皇会的假面具罢了。
即使是对孙文,他也是这样说。
孙文倒不认为这是梁启超的诈欺言行。梁内心里对革命怀着期望,但身为康有为的大弟子却又不能表现出来。
——梁启超!你这样岂非太狡猾!
孙文真想如此大骂。
此刻尚被称为“康逆”的老师康有为在不久的将来应该会获赦免。
顶着勤王这块招牌走遍天下,突显出保皇会第二号人物的重要性,纵然革命成功,孙文也会说“其实梁启超一直都是革命派”来替他辩解。
虽不知会有多少留学生到来,但不难猜想到,这些留学生应该会受到梁启超的影响。随着科举废止,今后留学生将蜂拥而至,而且是以孙文之前一直不愿拉拢的士大夫阶级居多。
话虽如此,总也不能将这些人都逼进保皇派的阵营里。
此时(一九○一)留学生人数仅不过百名。除驻日公使馆所招募的十三名外,浙江省有四名,后又追加八名,湖广总督派遣二十四名,南北洋大臣各派遣二十名,几乎全是“武备学生”。因为在日清战争中失利,派人赴日本学习军事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这些留学生组成了一个名为“励志会”的敦睦团体。该会现有会员约四十人,包括在汉口之役战死的自立军黎科,也包括宗室(准皇族)良弼,由此可知该会并无特定的政治主张,其性质仅属于同乡会组织。
来年的一九○二年,该会内部有人组成“青年会”,主张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国,导致稳健派分子退出该会的骚动。
另外,在同年的四月二十六日预定举行一项:
###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
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事件,为留学生的革命运动点燃了火苗。
筹划此项活动者是著名的国学大师章炳麟。若往前推算,明朝永历帝被吴三桂所擒是在辛丑之年(一六六一),而四月二十六日(旧历三月十九日)则是崇祯帝自缢于景山之日。基于以上种种意义,章炳麟才发起纪念明朝亡国的活动。
章炳麟比孙文年轻三岁,很早以前就是一位广为人知的国学大师。他是个中国的国粹主义者,曾参与《时务报》的编辑工作,但跟公羊学派(不依史实而着重其内含之义理)的梁启超不合,有段期间担任张之洞的幕僚。为避戊戌政变之祸而亡命台湾,接着又转赴日本。
今恰值汉民族最后王朝“明”灭亡后的二百四十二年,他为此打算召开一场纪念会。
获知此事后,大清国驻日公使蔡钧便赴外务省拜会,并提出解散该会的请求。会名定为“亡国”,究竟灭亡之国是指哪一国呢?
大清国公使的请求获许,日本政府下令警视总监制止开会。在开会的前一天,该会的十名发起人被传唤至神乐坂警察署。发起人之一的冯自由记录下署长和章炳麟之间的对话:
署长:你是清国的哪一省人?
章:我们都是###人。不是清国人。
署长:阶级为何?士族或平民?
章:是遗民。
因警视总监下达禁止命令,虽经抗议亦无效果,一行只得怅然返回。但开会通知已经寄发出去,当日在会场的上野精养轩附近,有数百名留学生遭警官拦阻。
留学时代(6)
孙文亦伙同数名横滨华侨赴会场,到达后方知活动遭取消。亡国纪念会虽取消,但精养轩仍照常营业,所以孙文等人便在那里用餐。用餐毕又返回横滨,紧急联络同志,改在横滨永乐楼“补行”纪念会。此一补行纪念会除发起人代表章炳麟之外,自立军的幸存者秦力山等人也皆与会。
此一纪念会系经过包括孙文与梁启超在内的留日重要###人同意而举行,但梁之后又来函表明不愿具名。
民族意识强烈的中国人并不喜欢使用“清”这一国号,而偏爱使用佛经中的“###”一词。此典出自《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三藏法师被印度王问道“###国何若”(###国如何?)。
“###”一词后来成为含有侮蔑意味,那是跟往后的日中关系有关。
十九世纪末的赴日留学生中,除公使馆招募的十三名外,几乎全都是“武备学生”,亦即为学习军事而来的学生。
中国古代是日本派遣遣唐使前去求学之国,如今反过来要赴日本学习,不少人因而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然而,在日清战争失败是事实,军事上的劣势显而易见。
——只因军事一项,真是遗憾……
就在这种气氛中,武备学生大批前去日本。
日本的陆军省委托成城学校训练他们,当做是进入士官学校之前的预备教育。之前原有五年制的学校设有留学生部,后于一九○三年改名“振武学校”。此校不归文部省管辖而隶属于参谋本部,首任校长是以横越西伯利亚而闻名的福岛安正少将。修业年限原为十九个月,但在一九○七年后改为三年。从振武学校毕业后,先在各连队实习,然后才能进入士官学校本科就读。
北洋大臣裕禄曾在一###八年有意派遣六名海军学生,但日本的海军兵学校拒绝外国人入学。经交涉后,议定先让其在日本的商船学校接受一般教育,然后再赴海军的各学校参加实习。然而,经由此一制度就读者不满百名。
除了日本海军排外气氛浓厚的原因外,在海军方面,也因大清国的福州船政学堂从一八七五年起开辟了可赴英国海军大学就读的课程。翻译赫胥黎、斯宾塞(HerbertSpencer)、史密斯(AdamSmith)等人著作而闻名的严复,便是毕业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
宏文学院是一间专为想进大学、高专就读之留学生教授日语的学校。鲁迅也是先进入宏文学院后才进入仙台医专(现东北大学医学部)就读。
其他尚有高楠顺次郎创立的日华学堂,那是间奉行少数精英主义的学校,曾将遭海军兵学校拒绝入学的三名海军学生送至东京帝大就读。
东斌学堂、明治大学开设的经纬学堂,还有法政大学、早稻田大学、实践女学校等皆设有清国留学生部。
自一九○二年起,留学生便暴增,在此之前任何活动皆未将留学生放在眼里,但如今革命派与保皇派都不得不重新考虑。
《苏报》(1)
梁启超所经之处,据说寸草不留。就连孙文费尽心思才拉进兴中会的会员,也会遭他连哄带骗地劝说道:
——我们其实是革命派,只不过暂时挂着保皇会的招牌。大伙同样在家乡都有亲人嘛!为了他们的安全,还是请你加入保皇会吧!
连在夏威夷的孙文之兄孙眉也成了保皇会的会员。保皇会的机关报《新民丛报》及其前身的《清议报》,实际上也偶尔会刊载革命论调的文章。
正因如此,日本兴中会的会员人数锐减,而保皇会会员则是暴增。这不得不归功于梁启超的八面玲珑的手段。
“这是任公(梁启超)大获全胜。真希望我方阵营也有这种论说家。”
孙文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