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声大振。
对黄埔学生军的第一场大考验是平定商团叛乱。
广州商团原是辛亥革命后商人自发建立的自卫团体,团长是已入英籍的英国汇丰银行广州分行买办陈廉伯,副团长是佛山地区巨富、近郊46乡联团团总陈恭受。该团原有3000余人,1924年初又有5000余人加入。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容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引起了香港英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恨。英国极力唆使陈廉伯颠覆广东革命政府,蛊惑、引诱陈廉伯说:“如能反对广州政府,英国可对组织商人政府给予援助,君即为中国之华盛顿。”这样,陈廉伯便公然投入英国怀抱。此后,陈廉伯几次策动商店罢市,向广东革命政府施加压力,甚至秘密向欧洲采购大批武器弹药,结果被蒋介石所侦缉,扣压于黄埔军校。此时孙中山正督师北伐,将大本营从广州移往韶关,留守广州的代理大元帅胡汉民处理商团事件持妥协立场,结果以20万元作为交换条件,发还商团枪械4000支。
1924年“双十节”这天,黄埔军校举行庆典,在斜风细雨中举行了阅兵式。下午,黄埔军校学生和广州各界代表5000人在广州市区游行,庆祝国庆。当游行队伍经过省河河岸的西濠时,碰巧商团人员正在起卸被发还的枪械。商团见军校学生列队前来,怀疑是抢夺武器,加之对军校扣压他们的枪械,本来就心怀仇恨,正想报复,这下认为天赐良机,于是瞄准游行队伍,突然开枪,当场打死军校学生二十多人,群众死伤无数。商团残忍地将死者剖腹挖肝,并筑起炮台,封锁市区,遍贴“驱逐孙文”、“打倒孙政府”等反动标语,孤注一掷地发动了叛乱。
蒋介石心急如焚,数电孙中山,要求对商团坚决镇压。原本有些犹豫的孙中山也不再犹豫,于10月14日下达手令,委蒋介石以平叛全权:“兹为应付广州临时事变,未平定期内,所有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飞机队、甲车队、工团军、农民自卫军、陆军讲武学校、滇军干部学校、兵工厂卫队、警卫军统归蒋中正指挥,以廖仲恺为监察,谭平山副之。”蒋介石任此要职,受到了一些平日敌对分子的嫉妒,如滇军杨希闵就曾扬言:“若蒋介石参与平息纸老虎(即商团)叛乱,我将解除黄埔军校的武装,枪毙蒋介石。”但蒋介石不避艰险,密令黄埔军校第二、三队学生400余人,全副武装奔赴广州市,佯作夜间演习,向商团发起了猛烈打击。平叛战斗于15日凌晨4时打响,黄埔学生奋勇作战,半天时间便令商团土崩瓦解。就在这次战斗中,骑在马上的蒋介石差点遭一名被俘商团小头目的夺刀暗算,是学生陈赓眼疾手快,一把抓住敌手腕,一个扫堂腿将敌放倒,这才救了蒋介石一命。因惊吓被战马掀翻在地的蒋介石,惊魂稍定拍拍陈赓的肩膀,说:“很好!干得不错,我要嘉奖你!”他哪里知道,这陈赓正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和蒋先云、贺衷寒被称为“黄埔三杰”,叫做“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陈赓的腿”。①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黄埔潮一(4)
紧接着,黄埔军校又迎来另一场大考验:第一次东征。
东征的对象是广东革命政府的死敌、盘踞东江一带的陈炯明。陈炯明早年加入同盟会,参与广州新军起义,广东光复后任都督,后任广东省长,一度服从孙中山。但到1922年2月孙中山组织北伐,陈炯明反对,鼓吹联省自治。随后公开叛乱,炮轰总统府。孙中山组织粤军许崇智联合滇桂军回粤###陈炯明,1923年1月拿下广州,陈炯明逃往惠州,盘踞惠州、潮州、梅县一带,负隅顽抗,时刻准备进犯广州。1924年冬,孙中山离开广州北伐,陈炯明认为时机已到,以7个军,6.2万余人的兵力,分三路进犯广州。1925年1月底,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事委员会根据广州政府军事总顾问加仑将军的建议,决定东征。
黄埔军校主动要求参战。当时,黄埔军校两个月前刚刚成立了两个教导团,第一团团长何应钦,党代表缪斌,一营营长沈应时,二营营长刘峙,三营营长王俊;第二团团长王柏龄,党代表张静愚,一营营长顾祝同,二营营长林鼎祺,三营营长金佛庄。两个教导团不过3000人,这么一点兵力,势单力薄,加之属于校军,训练、枪械和实战经验都欠缺,因此东征联军总部未予批准。但蒋介石拿定主意要把教导团送到前线进行实战锻炼,经他再三请求,这才被准予随许崇智的粤军行动,编为右路军,因为蒋介石是粤军参谋长。3000人的校军,由蒋介石统一指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加仑随军行动。激烈的战事对黄埔校军是个严峻考验,但黄埔校军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尤其是共产党员更表现得极为出色。
第一个硬仗是攻打淡水。陈炯明部熊略旅,凭借坚固的城墙和工事死守该城,阻碍东征军前进。教导团以10名官长和100名士兵组成敢死队攻城,其中8名官长是共产党员,如刘仇西(即刘畴西)、游步瀛、李奇中、张际春等。第一个爬上城墙的是一名手持旗帜的共产党员,在他负伤之后,紧接着党代表抓过旗帜,士兵紧随其后,将胜利的旗帜插上了城头。淡水之役共牺牲3名排长,均为共产党员。
第二个硬仗是棉湖之战。3月13日上午,教导一团在棉湖同敌林虎部突然遭遇。当时,敌军五六千人已抢先占领有利阵地,居高临下,以轻重机枪猛烈射击。教导一团在炮兵掩护下奋勇仰攻,冲人敌阵,同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坚持到中午,教导二团和粤军第七旅相继赶到,加入进攻。战斗中,连长曹石泉和连党代表曹渊、许继慎三位共产党员,打得极为出色。当林虎的一个师打到教导二团团部,形势十分危急时,曹石泉、曹渊带领的一个连突然向敌人猛攻,一下子就打垮了林虎的部队。以3000人打垮敌1万人,教导一团的9个连长阵亡6人,负伤3人,战况的惨烈可想而知。
就是在此次战斗中,蒋介石一度危在旦夕,幸亏何应钦挺身督战冲锋,陈诚亲自发炮攻击,才挽回战局。当时,有一处阵线被敌人突破,敌军冲到团部指挥所附近。团长何应钦亲自率领卫士队手机枪排进行反击,才把冲入之敌打退,卫士死伤多人,情势极其危险。蒋介石把预备队许济的一团兵力用上去之后,不到半小时就混乱了,仍未能稳定战局。蒋介石和苏联顾问在团指挥所里,见此情景深感忧虑。蒋介石带着哭腔颤抖着对何应钦说:“何团长,你要坚持,必须想办法挽回局势,我们不能后退一步,假如今天在此地失败了,我们就一切都完了,再无希望返回广州了,革命事业也得遭到严重的挫折。”蒋介石又回头询问炮兵连长陈诚:“为什么六门大炮都打不响了,能不能再试一试?”何应钦按蒋介石所言,冲到前面严厉督战,陈诚把一门山炮调整后亲自装弹发射,居然连发连中,这才挽回了战局。①棉湖之役结束的14日清晨,蒋介石视察战场,见死尸如山,血流成河,不免泫然流涕。后来,他在《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学录序》中喟然叹道:“士兵之阵亡及因伤残废者,共计六百余人,以第一期随余出征五百之子弟,与教导团三千同志之军,死伤几达三分之一……呜呼!吾校同志,前仆后继,每于肉搏登城、碧血淋漓之时,毫无悸怖状,浩然捐生,乐如还乡,总理主义之所感也!”①
txt小说上传分享
黄埔潮一(5)
经过第一次东征的黄埔军校,一时令人啧啧称奇。
黄埔军校的两个教导团令国共合作的双方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显然,光有两个教导团远远不够。第一次东征结束不久,1925年4月,经廖仲恺建议,将两个教导团扩编为党军第一旅。旅长由第一团团长何应钦兼任,第二团团长为沈应时,廖仲恺为党军党代表,蒋介石为党军司令。4个月后,党军第一旅又改组和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为蒋介石,由于廖仲恺遇刺身亡,党代表成了汪精卫,政治部主任为周恩来。第一军下辖3个师,第一师师长何应钦,党代表由共产党人周恩来兼任;第二师师长王懋功,党代表由国民党人缪斌担任;第三师师长谭曙卿,党代表由共产党人鲁易担任。
黄埔军校的力量慢慢壮大了,但对军校的考验接踵而至,尤其是第二次东征的严峻考验横亘在面前。
1925年对于黄埔军校来说是充满斗争、艰辛和牺牲的一年。3月经受了孙中山逝世的打击之后,6月12日蒋介石率领党军参与平定了杨希闵、刘震寰叛乱。6月23日,黄埔军校师生和广州群众、香港罢工工人七八万人举行反英示威大会和游行时,驻沙面的英军突然向游行队伍开枪射击,当场打死50多人,打伤100多人,其中黄埔军校的学生和士兵死难的有23人,受伤的有53人,一团三营营长、共产党员曹石泉也中弹牺牲。这就是“沙基惨案”。8月,廖仲恺又遇刺。帝国主义的挑衅,国民党内右派和分裂势力的嚣张,反动军阀的叛乱,国民党高层的人事变动和权力斗争,这一切,使广东的形势出现了严重动荡。
东征军回师###杨、刘后,东江地区重新被一度退入福建、江西的陈炯明余部占领。9月间,原已归附广东革命政府的刘志陆、杨坤如等也相继叛变,联络在南路的陈炯明旧部邓本殷准备会攻广州,对革命政府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彻底摧毁敌人,保卫革命根据地,9月21日,国民政府决定发动第二次东征。
东征军总指挥是蒋介石,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军和四军一部分共3万多人,分三个纵队,于10月6日出发,向东推进。东征军设立总政治部,由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兼任总政治部主任。同时,以李济深所部第四军为主力,组织南征军,###邓本殷。第二次东征这一军事行动关系重大,胜利了,国民革命可以有史以来第一次统一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