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备忘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朝鲜战争备忘录-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接受在朝鲜乃至整个亚洲大陆的失败之外,我看是别无办法了。“单靠海空军支援无法阻挡北朝鲜人了。他将不得不把他的驻日占领军投进这场战争。”这将是背水一战,却也是我惟一的机会,“麦克阿瑟用战地望远镜观察了那座南朝鲜军队的耻辱——依然完好无损的铁路桥后,说了一声”炸掉它!“然后他下山,上车狂奔而去,他还要赶着去见李承晚。
  在麦克阿瑟安慰了惊惶失措的李承晚总统后15分钟,”巴丹“号起飞了。当他们飞出北朝鲜飞机的航程之外时,麦克阿瑟似乎听到所有的随行人员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在着陆前,麦克阿瑟踌躇满志地对记者说:”给我两个师我就能守住朝鲜。“”巴丹“号晚10时15分在羽田降落了。几分钟后,在舒适的第一大厦寓所中,麦克阿瑟显然对他这次的”战场秀“十分满意,一想到又要指挥一场大战,浑身都是劲。他让总机拨通陆军参谋长劳顿·科林斯的电话,不由分说地告诉他,如果要拯救南朝鲜,他将不得不动用远东司令部的部队。科林斯告诉他,将立刻派遣一个团级战斗群(大约5;000人)到釜山。麦克阿瑟回答说:”这不够。“科林斯无可奈何地问:”那你想要多少?“麦克阿瑟的回答是要一个团级战斗群保卫釜山,随后还要两个师用于反攻。如果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战斗将在10天内结束。请把我的话转告总统。时间紧迫,请速做明确决策。“科林斯说现在华盛顿的时间是凌晨3点,总统正在睡觉。麦克阿瑟不由分说:”那就把他叫醒。“12小时之后,麦克阿瑟得到命令,将他的4个师中的两个师调入朝鲜。

人民军挥师南下(6)
军衔最高的美军战俘在朝鲜半岛,战争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人民军进行的第二次战役是水原战役。
  人民军攻占汉城以后,李承晚的部队溃不成军,它的陆军参谋本部于6月28日晨逃至水原后,匆忙组织汉口一线的防御,等待美国援军的到达。人民军最高司令部组织水原战役的企图是,强渡汉江向平泽方向实施主要突击,歼灭水原地域的李承晚军,然后推进到平泽、安城、忠州、宁越一线。
  水原战役于6月30日发起,人民军分别从汉城以南多处同时强行渡过汉江,并紧急修复了被麦克阿瑟下令炸毁的汉江大桥中间的单行铁桥,以利坦克部队通过。南朝鲜军纷纷弃地南逃,人民军于7月4日在大量歼灭其有生力量之后解放水原。人民军在向平泽推进中,于7月5日在乌山界线(汉城以南约50公里)同美军步兵第24师的先遣部队支队一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交火,这是人民军和美军的首次交锋。
  美国的第一批援军——史密斯特遣队是从日本乘坐运输机飞抵朝鲜的。这支特遣队以他们的指挥官史密斯中校命名,该队的406人均来自美军第24步兵师21团l营。每人携有120发的步枪子弹和两天的口粮。装备了一些75毫米口径的无后座力炮、两门105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和一些60毫米口径的火箭筒(已证明它们对付不了苏制T-34坦克)。
  在清晨7点,人民军的坦克纵队向史密斯特遣队发动进攻。美军的仓促准备使他们付出了代价。60毫米口径的反坦克火箭击中了刚抵达美军阵地的几辆坦克,而且击中的都是坦克最薄弱处的后部装甲钢板,但它们毫发未伤,仍在步步向前逼近。
  在激烈的战斗中,美军一名上士洛兰·钱伯斯打电话请求6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支援,下面就是这段饶有趣味的对话:
  ”打不了那么远。“”81毫米口径的怎么样?“他大吼道。
  ”我们没有。“”真见鬼。看在上帝的份儿上,放105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吧。“”我们也没有。“”那么大炮呢?。
  “联系不上。”
  “空军呢?”
  “我们不知道他们在哪里。”
  “真该死。呼叫海军!”
  “海军到不了这么远的地方。”
  “去你妈的!照相机总有吧,我想拍一张这里的照片。”
  下午两点半,史密斯的环形防线建起来了,但部队已有1/4的人受伤或战死,弹药也所剩无几。他的特遣队被人民军包围,只在左边还有一条逃生之路。没有空中支援,甚至没有一架联络机引导他们冲向安全地带,因为浓厚的乌云布满了天空。史密斯也无法架设电线与炮兵联络,因为公路仍处在密集火力控制之下。万般无奈之下,史密斯下令撤退。听到这个命令,美国大兵们就像“长耳大野兔似的”一溜烟地逃命去了,不仅抛下伤兵,甚至连枪支、钢盔都丢的满地都是。
  麦克阿瑟原以为只要美国地面部队出现在朝鲜战场,人民军就会失魂落魄,战局就会以美国的胜利而告终。这支美军第24师先遣支队的指挥官史密斯中校也曾扬言说:“(人民军)一见到我们,就会狼狈逃窜”。但真正“狼狈逃窜”的是缺乏准备、仓促应战的美军。实际战斗的结果,在多年后1975年2月20日日本出版的《现代》周刊,曾对史密斯部队在乌山遭到惨败的情况予以披露:美军在撤退时,只带走了轻伤员,至于重伤员,给他们盖上星条旗就不管了。关于史密斯支队的伤亡数字,美军总部没有如实发表,仅说600名士兵中有150名战死,72名被俘。

人民军挥师南下(7)
朝鲜人民军大获全胜,但这次战斗也意味着强大的美军已经介入了。美军每天仅在釜山港就有10;000多吨货物卸载,蝗虫般的美军飞机开始飞临朝鲜半岛上空,人民军很快丧失了制空权。这一切都预示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就要到来了。
  朝鲜人民军举行的第三次战役叫大田战役。7月7日发起,于20日结束。
  这时,侵朝美军陆续到达朝鲜参战。直接指挥侵朝美军的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于7月13日在大丘设立司令部。所属美军步兵24师最先到达,除其21步兵团的一部在乌山被歼外,主力进至大田地区。7月2日,刚刚接任师长的威廉·迪安少将也到达大田指挥。该师原任师长约翰·霍奇,因对李承晚军从建军到训练都较熟悉,改派他专事整顿南朝鲜军事宜。美步兵25师于7月10日运抵釜山登陆。美骑兵第l师于7月18日在浦项登陆。李承晚的残部也都交由美军统一指挥。
  7月10日,朝鲜战争中上演了首次坦克大战,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恶战。美军装备的M24“霞飞”式轻型坦克率先开炮,却根本打不穿T-34坦克的前装甲板。相反,美军M24坦克却遭灭顶之灾,在十几天的战斗中有10辆M24被T34的85毫米洞穿。美军参战的两个坦克营损失了大部分坦克,很快患了“T-34恐惧症”,见了朝鲜坦克拔腿就跑。
  在这一时期,美军企图利用大田以北的锦江和小白山脉的有利地形,构筑坚固的防御阵地,以阻止人民军的进攻,掩护美军展开和整顿南朝鲜军。
  第8集团军,是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很有战斗力的部队,在美军中堪称精锐。该军始建于1944年6月,组成后立即开赴新几内亚,执行逐岛进攻的作战。它曾跨越一个又一个的岛屿攻歼日军,进行过多次的水陆两栖攻击作战。人们称之为“水路两栖的第8集团军”。1944年底到1945年7月,参加进攻菲律宾的作战并占领了菲律宾群岛,日本投降后,登陆日本本土,担负占领军任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的兵力最多时达到11个师3个独立团,25万人之众。
  7月初,鉴于美军地面部队已经投入了战斗,人民军最高司令部组织了前线司令部,负责第1、第2军团的作战指挥。任命金策为前线司令官、金一为军事委员、姜健为参谋长。统一指挥人民军第1军团和第2军团。战役企图是,抢在美军基本兵力展开之前歼灭锦江、安东一线之敌,而以大田为主要突击方向。
  大田这座城池是联结中部朝鲜和湖南、岭南地区的战略要地,是李承晚退出汉城宣布的“临时首都”。金日成将军亲临前线,指挥了这次战役。
  越战越勇的朝鲜人民军,7月13日进抵锦江,星夜强渡成功。这时由公州向论山挺进的人民军以一部向东迂回至大田以南,另一部进至大田以西。与此同时,由清州南进的人民军步兵和坦克的联合部队进至大田西北和北部地区。7月19日下午,完成了对大田的包围。7月20日拂晓,人民军各部密切协同,对大田发起总攻。
  亲临大田前线指挥的24师师长迪安从睡梦中惊醒,他的整个24师兵力分散,大多数士兵没有战斗经验,并因屡遭败仗而士气低落。迪安所在前线指挥部所能指挥的部队不超过三个营,他企图率领部队向东南突围,但退路已被切断。美第25师和骑1师的增援,也被阻住。

人民军挥师南下(8)
经过激战,人民军的坦克突入大田市区,美军24师残余部队被分割成小块,各自为战。迪安也自己扛着“超级巴祖卡”火箭筒,带着一个反坦克小组到处去打人民军的坦克。人民军从19日夜又开始了新一轮进攻。20日,人民军突进大田市区。迪安随第24师残部向沃川撤退。由于弄错了通往沃川公路的拐角,迪安一行的两辆吉普车迷路了。行至大田以南1英里的地方,两辆吉普车遇到路障,并遭人民军狙击手的袭击,迪安等人只好弃车逃到山里。
  美军最早到达朝鲜的第24师,从7月5日的乌山战斗至21日,在17天的战斗中损失兵员7305人,占总人员的和装备的60%。
  7月21日,与部队失去联系的迪安被认为已经战死,美军立即任命了新的第24师师长。
  迪安一行在山中寻路南逃。21日夜间,迪安口渴难忍,就独自一人循着流水的声音去找水喝,因天黑失足滚下了山坡,肩部和肋部骨折,头部也受伤,失去了知觉。随行人员四处寻找没能找到他,只好离去。迪安苏醒后孤身在锦山南部地区徘徊,寻找美军部队。由于染上了痢疾,并且觅食困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