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一)-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担任晋绥军区司令员、晋绥野战军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西北军区司令员等职,率部转战于西北战场。他配合彭德怀,指挥部队顶住了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压力,粉粹了国民党军队对晋绥解放区的多次进攻,使晋绥、晋察冀和热河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6年7月,贺龙率领晋绥野战军打了晋西北战役,一举攻克朔县、宁武、繁峙等八座县城,极大地震动了山西军阀阎锡山。1947年3月,国民党集结重兵进攻陕甘宁边区,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与敌周旋,贺龙紧密配合组织,集中人财物力全力以赴给予支援,有力地支持了西北战场我军的作战。在组织后勤支援的同时,贺龙还组织部队参战。  1949年底,贺龙率18兵团和第7军配合第二野战军进入巴蜀作战,乘敌人惊慌逃向成都方向时,抓住战机一举歼敌8万余人。不久,贺龙率部配合第二野战军发起成都战役,一举解放成都,消灭了国民党军队胡宗南集团,迎来了全国的解放。  建国初期,贺龙任西南军区司令员,领导并完成了对国民党90万起义、投诚部队的改造,还与刘伯承、邓小平共同领导了西南地区的剿匪斗争。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西南军区部队消灭土匪85万人,稳定了西南地区的局面。  1950年10月,贺龙派兵进入西藏,以武力解放了昌都,歼灭反动的藏军主力。然后向西藏地方政府宣传共产党的统战政策。在政策的感召下,西藏地方当局派出代表赴京与中央人民政府签署了《十七条协议》,随之人民解放军和平进驻拉萨,西藏得以和平解放。  在国家的和平建设时期,贺龙除了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体委主任外,还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等职。特别是在1964年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期间,他重视战备训练,强调部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为我军的建设积极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贺龙遭到林彪、康生、江青等人的迫害,面对残酷的打击,贺龙刚直不阿、嫉恶如仇,最终于1969年6月9日被迫害致死。临终前他在痛苦的煎熬中已进入时断时续的昏迷状态。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坚信真理,正义必胜,人民是最公正的。他说:“人民是最公正的裁判。谁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不会忘记;谁在人民面前犯了罪,人民也绝不会饶恕。”  贺龙含冤而死后,毛泽东曾说过:“我看贺龙搞错了,我要负责〃。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曾多次指示为贺龙平反。1974年9月29日,中央发了《关于为贺龙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1982年10月,中共中央又作出了“为贺龙同志彻底平反的决定〃,充分肯定了贺龙为中国革命作出的不朽贡献和功绩。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作者点评
贺龙元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他一生忠于中华民族、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为人胸怀坦荡,做事表里如一。从他参加革命时起,始终保持着为革命事业奉献一切的坚定信念,始终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他身上充分体现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采。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尤其是“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已经成为他参加革命的一种象征。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处于低潮的时期,很多在革命高潮时加入革命队伍的投机分子纷纷脱离革命队伍甚至背叛、危害革命事业,贺龙同志却在这革命面临严重危机的紧急关头,毅然投入到中国共产党的行列,别人说他是“皮鞋不穿穿草鞋,高楼不住钻芦苇”,他自己也说过“我是在党最背时(湖南方言:倒霉的意思)的时候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贺龙元帅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和为之奋斗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自从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贺龙对党极为忠诚,始终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从不把自己所带领的部队当作自己的资本,坚决服从党的指挥,从不讨价还价。在自己的工作安排上,无论是当军区司令,还是当在别人看来没有什么“实权”的新中国体育部长,他都毫不推辞,心悦诚服地执行党的决定,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原则性、组织性、纪律性。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批老革命家纷纷受到冲击,被批斗、迫害,贺龙也未能幸免。林彪、四人帮一伙网罗、捏造罪名对他进行残酷迫害,在迫害面前,他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气节和高尚品质。他始终没有屈服,没有对前途失去信心,更没有对党有任何抱怨。他始终相信党、相信人民、相信历史。正如他自己所说:“人民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是最公正的裁判。谁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谁在人民面前犯了罪,人民也决不会饶恕。”历史果然证明他所言不虚。1975年6月9日,周恩来在出席贺龙骨灰安放仪式时指出:贺龙“几十年来为党,为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他的一生中,无论在战争年代,或在全国解放以后,他是忠于党、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1982年中共中央为贺龙同志彻底平反,指出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可以说他的确符合毛泽东对他的评价——忠于党,忠于人民,对敌斗争狠,能联系群众,是一位出生于平民、起于战乱、敢于斗争,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不朽功勋的开国元帅,是一位值得人民永远记念、爱戴的人。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陈毅小传(1)
陈毅,1901年8月26日出生于四川乐至县。1916年,15岁的陈毅就读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他从小不满黑暗腐败的旧社会,追求真理,向往革命。1919年,在“五四”运动影响之下,陈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1年,他因参加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被中法政府联合派人押送回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2年,他在重庆编辑《新蜀报》,同年秋,他进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从事北京的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1926年,他在四川协助北伐军做兵运工作。1927年,被调到武汉中央军校担任该校中共委员会书记。  那时,中国革命正面临一个紧要关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发动反革命的“四·一二”事变,血腥镇压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为了挽救中国革命,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战胜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条件下,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人于1927年8月1日发动了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拿起武器,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陈毅从武汉到江西,赶上了撤离南昌南下的起义部队,担任一个团的党代表。起义部队南下广东,主力在潮汕地区遭到失败。留在三河坝的部分部队,由朱德和陈毅率领,向粤、赣、湘边界转进。这时,既有敌军尾追,又有土匪和豪绅民团袭扰,部队经过长期转战,减员日多,思想混乱,处境异常困难。在这关系到能否保存起义部队的严重时刻,朱德振臂高呼:“愿革命的跟我来!”陈毅立即奋起响应,协助朱德对部队进行了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向起义军干部、战士耐心说明革命的前途,鼓舞土气,坚持斗争。在朱德和陈毅的组织领导下,保存了南昌起义部队的骨干。不久,传来了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消息。毛泽东开辟的革命道路,像灯塔一样指明了前进的方向。1928年1月,朱德、陈毅与湘南地方党组织密切配合,发动和领导了湘南暴动,打起红旗,建立了工农革命军和工农革命政府,沉重打击了地主豪绅。后来部队受到挫折,在敌人重兵“围击”的紧急关头,毛泽东亲自率领井冈山部队前来接应。陈毅协助朱德率领起义部队向井冈山前进,和毛泽东在砻市胜利会师,会师后两支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从此,南昌起义保存的部队就和秋收起义的部队会合在一起,逐步发展壮大。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陈毅先后任师长、红4军军委书记、前委书记等职。他认真执行边区党组织的正确的政策、策略,协助毛泽东和朱德领导建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中央苏区,陈毅反对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受到了排挤、打击。但他在主持江西军区工作时,依然坚决贯彻执行扩大地方赤卫队、地方红军和扩大主力红军的路线,先后组建了红6军、红12军,并率领两支红军部队参加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的几次反革命“围剿”。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作战略转移。陈毅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留在江西苏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当时,敌人采取搜山、烧山、移民、封坑、包围、“兜剿”等等手段,进行最残酷的“围剿”。陈毅和战友们风餐露宿,昼伏夜行,坚决依靠群众的支援和掩护,开展灵活的游击战争。1936年冬天,陈毅在梅山被围二十余日,生命安危,系于一发。他写下“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豪迈诗句,表达了他在险恶环境中革命到底的坚定决心。陈毅等人领导的赣粤边区游击斗争,保存了革命火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气焰,牵制和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配合了其他游击根据地的斗争,支援了红军北上抗日。毛泽东对陈毅等所领导的南方各游击区的斗争给予高度的评价,指出:“这是我们和国民党十年血战的结果的一部分,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在南方各省的战略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