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复仰光。遂亲至同古,指导第二〇〇师设防固守,以待主力到达转移攻势。杜的方案,得到了史迪威、罗卓英的同意,他们和英方交涉多派运输车辆。赶运该军后续部队。
  3月20日,同古战役开始。敌先以步骑联合兵力五六百人,从正面搜索前进,发现我远征军在鄂克春的前线阵地,即召来一个联队,附山炮4门,展开攻击。21日起,逐次增加兵力,展开猛攻。一连数日,敌陆、空配合并与炮兵、战车协同进攻,但我军阵地无多变动。
  24日,敌另一部由同古以西向同古以北的飞机场迂回攻击,我放弃机场集结兵力于同古,继续战斗。
  26日,敌第五十五师团一部挺进同古北南阳车站占领阵地。正面敌以其一一二、一四二、一四四等三个联队向同古西北角猛攻,我方第二〇〇师第六百团阵地被突破。
  27日,我新编第二十二师到达同古以北,与敌遭遇,双方彻夜对峙。
  28日,敌军北守南攻。同古北敌军构筑工事,企图阻止我新编第二十二师前进,而集中主力猛攻同古第二〇〇师之城区阵地,并放射糜烂性毒气。我军伤亡虽重,士气仍然旺盛,固守同古。敌化装成英缅军及土人,赶着牛车,暗藏武器,企图蒙混进城。幸而被第二〇〇师事先发觉,设法将其消灭,缴获步枪百余支,机枪六挺,迫击炮七门等。入夜,第二〇〇师设在河东的指挥所,被迂回之敌越河袭击,一度与城内部队中断通讯:城内步兵指挥官郑庭笈听到桥东战斗激烈,立即派队夹击,将敌压迫于大桥东南对峙,恢复了联系。

3.同古战役(2)
为了解救第二〇〇师的被围,中国远征军新二十二师对当面之敌施行猛攻,进展顺利,进占南阳车站,敌一部凭附近建筑物固守。游击师黄翔部,通过森林掩蔽,迂回同古附近,一度迫敌停止对同古的攻击。两军反复争夺,激战至30日。
  这时,中国远征军东路第六军,西路英缅军,正与敌展开激战。余韶的第九十六师尚需一周多时间方能到达前线。第二〇〇师已连续战斗12天,补给中断,粮弹两缺。而敌方仰光派出的后续部队,很快即可加入攻击。
  此举关系远征军存亡,杜聿明没有理睬史迪威的意见。经过缜密部署,第二〇〇师城内部队由郑庭笈指挥,一部向敌佯攻,主力迅速撤退。30日放弃同古,安全渡过色当河转移,敌人并未发觉,仍向空城袭击。第二〇〇师出同古后,新二十二师即在斯瓦河南北两岸构筑数个梯形阵地。两则埋伏狙击兵,阵地正面埋设地雷,以消耗和杀伤敌军有生力量,阻滞敌人,以便为一军集结赢取时间,准备平满纳会战。日军遭受中国军队坚强阻击,伤亡颇大,虽拥有第五十五师团三个联队,第十八师团两个联队及优势炮兵、战车、空军,仍不敢急进,迟滞达半月之久。
  4月11日至16日,敌新增加第十八师团之五十六、一二四两个联队,重兴攻势。新二十二师在每梯形阵地前,坚强阻击,敌军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人员装备极大消耗的代价,该师于完成阻滞任务后,至平满纳布设阵地。我留置敌后的游击司令黄翔所部,仍在勃固山丛林活动,袭击同古机场及敌人交通,以困扰敌人。
  东路中国远征军第六军毛奇的当面日军只一个联队,相持颇久。日军于同古战后,抽调第五十六师团,转用于毛奇方面。第六军分割使用兵力,被敌击败,后方要塞棠吉陷入敌手,以致通往我国国境的交通枢纽腊戍门户洞开,敌得以长驱直入,威胁到中路军的后方。
  西路英缅军在仰光受到日军打击后,兵无斗志,与日军一经接触,即行溃退。4月13日,英军要求中国军队接替英缅军西路防区,企图避战撤走。17日,英缅军1000人在仁安羌被日军一个大队监视,团团包围,急向我军求救。驻乔克巴当的我军六十六军孙立人新编第三十八师驰援,将敌击退,为英缅军解了围。
  由于东西两路友军的溃败,中路军有被东西敌人截断后包围歼灭的危险。参谋团团长林蔚提出彻底脱出敌包围,退守曼德勒东北,再增调兵力,重新部署作战的意见。史迪威、罗卓英接受了这意见,但处置并不彻底,他们准备在曼德勒会战。于是命令第五军、第六十六军分布在长达三百余公里的平(满纳)曼(德勒)公路上。杜聿明认为这样分散兵力,会被敌人各个击破。主张要么就在平满纳打下去,要么退守棠吉、梅苗,进住腊戍前方门户,反对无准备的曼德勒会战。他向罗卓英申述了自己的作战意见,但未受到史迪威、罗卓英的重视。因此,当第五军克复棠吉,杜聿明部署继续向西前进,以截断向腊戍北犯的敌人后路时,司令长官罗卓英一连发来四道命令:以第二〇〇师向东攻击,以该军之新二十二师、第九十六师均向曼德勒集结,准备“会战”。杜一再申述棠吉的重要性,但未被蒙罗采纳。杜只得从命,放弃了棠吉。于是日军重新进占棠吉,并直取腊戍,从西南面截断了集结于曼德勒准备大战的中国主力军后方。在曼德勒的杜聿明第五军,不得不向伊洛瓦底江西岸撤退。从此,远征军陷入惨败境地。
  史迪威原计划过江乘火车向八莫撤退,但因无车可开,第五军直属部队只能徒步轮流掩护撤退。在此期间,史迪威和罗卓英却丢下部队只身逃往印度,并电令部队全部向温藻撤退。同时,蒋介石又命令部队向密###、片马转进。杜聿明召集各部队长及参谋长商讨后,决心按照蒋介石的命令执行,向国境撤退。但是,这时畹町、八莫、芒市、惠通桥及密###已陷于敌手,阻绝了第五军的归国路径。要撤回国境,只有撤向密###西北。
  杜聿明决心先遣第九十三师到密###以西的孟拱,占领掩护阵地,主力终于由孟拱西北进入国境。一部分军队,则由于雨季道阻,被迫改道进入印度的列多。
  第五军各部回国经过之处,都是些崇山峻岭,人烟稀少的地方,给养困难,而又蚊蚋成群,蚂蟥吸血,沿途官兵相继死户,尸骨暴野,可谓惨绝人寰。杜聿明本人亦身染重病,几乎殒命。第二〇〇师师长戴安澜、团长柳树人等,在与敌激战中负重伤,不治亡故。第九十六师副师长刘义宾、团长凌则民,也为掩护主力部队而献出了生命。
  8月初,远征军各部队分别到达印度的列多和滇西边境。据当时初步统计,由于指挥不当,撤退时散失、生病及意外死亡的人数,比在战场上与敌拼搏而死亡的人数多得多。远征军出征时,总兵力约十万人,回国仅存四万人左右。以第五军一个军计算:军部直属部队及第二〇〇师、新编第二十二师、第九十六师,合计为四万二千人,战斗死伤人数为七千三百人,撤退死伤人数为一万四千七百人,后者比前者要多一倍。
  杜聿明率第五军残部回国后,去重庆见了蒋介石。蒋当面询问了第五军在缅作战的概况和现状。杜聿明一再向蒋检讨说:“这次作战失败是学生指挥无能,未能完成任务,为国争光,请校长处分。”
  蒋介石不仅没有给杜处分,反而擢升为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总司令之职。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4.决策争锋(1)
“对不起将军,我得对我的部队负责。”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形势急转直下,英美盟军在东南亚的节节败退不仅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而且把中国战场的大后方统统暴露给了日本人。
  1941年6月,日军占领了法属印度###(越南),滇越铁路遂被切断。12月,香港陷落,这使香港通往内地的物资补给线也被切断了。如果日军进一步切断滇缅公路,就会彻底断绝中国同外部世界的一切联系,中国国内的各种抗战物资储存最多只够维持三个月。难怪当时重庆的外交部长宋子文也不得不惊呼:“……倘若日寇进犯缅甸,断我赖以生存之滇缅路,我后方军民则无异困守孤城,坐以待毙……”
  面对日本人的疯狂进攻,蒋介石理所当然地担心唯一联系着中国内地的滇缅公路的安全。
  此时,正在太平洋战场全力实施反击的美国人,也很关注中国战争的发展趋势,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要打败日本人,唯一的办法是抓住中国人不放。如果中国因孤立而屈服,你知道这将意味着发生什么?这意味着日本人不仅可以从中国腾出100万到150万军队,而且还会再武装起500万到800万中国人来。这些黄种人的大军会像蝗虫一样扑向白种人的澳洲,扑向印度和俄国,占领埃及,然后和德国人在中东会师。那时候美国人还能指望些什么呢?
  正是居于这样一种关系和立场,美国总统亲自出面与英国首相丘吉尔联系应继续支援中国战争事宜。并表态“不能放弃缅甸!一定不能!”
  罗斯福埋怨英国人的消极态度:“难道英国人真的不明白,中国人进行的战斗对于亚洲是多么重要吗?同盟国是条被战争的缆绳绑在一起的大船,谁要是只顾自己那一头就会使船倾覆。我得跟首相谈谈,一定要给中国人保留一条通道。否则我会逼迫英国人这样做的。”
  为此,美国人表示一定要援助中国人,继续向他们提供物资和武器,直到我们解决了欧洲。还应该从亚洲划一块地盘给中国人,以便发挥他们巨大的人力优势和战争潜力。
  这时,蒋介石正好希望美国能给其派一位杰出的将军到做他的参谋长。美国人借此机会,派史迪威将军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一是为了督促中国人打仗,二是为了帮助协调同英国人的关系。
  两周后,著名的“阿卡迪亚”会议在华盛顿结束。会议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国宣言》,会议决定,将缅甸、泰国和法属印度###(越南)从盟军东南亚战区中划出来,与中国战区合并,称“中缅印战区”,并由蒋介石任总司令。
  杜聿明被任命为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