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买微摇其颅道:“那就老夫说。太子想抗吴,他要逼老夫支持他。”
勾践书宫,日。
石买入宫,正欲跪,勾践抬首见了道:“司马大人,你很忙吗?”
石买一愣:“太子急于见臣,有何吩咐?”
勾践:“想讨你的一句话。”
石买:“何话?”
勾践:“越吴若开战,我能胜吗?!”
石买虽有心理准备,但他想不到太子会如此直奔主旨,他先是一惊,但立即镇静了,他道:“太子真想与吴人开战?”
勾践:“你问错了,不是我想与吴人开战,而是吴军压境,迫我们不得不战!”
石买沉默了一会儿,才道:“大王,臣调兵遣将,备足粮草,就是准备着太子旨下,臣愿身先士卒,与吴人决一死战。”
勾践闻此吃惊不小,他几乎不敢相信:“大将军有与吴军决战的意图?”
石买:“臣有!大王,我军虽只有三万人,可我们面临的是被灭国的危境,若君臣一心,朝野同仇,军民共愤,就有战胜吴军的可能。”
勾践:“大将军有此决,我心甚慰。石门关之围,大将军将如何处置?”
石买:“王子累善用兵,他围石门,其目的是想引我军增援,然后他好寻机与我决战。臣意是不管石门关,能守则守,不能守时,吴军会因我关破而轻敌,到那时,我军主力再寻机出战。”
勾践:“大将军既已考虑周全,本太子就放心了。”
石买:“刚才臣之所言是战胜,臣还有战败之忧!”
勾践:“国之交战,当然有败有胜。大将军只要有战之备,甚好。”
石买还欲言,勾践已道:“好了,不妨碍你调兵遣将了,若遇难处,就推给本太子,由我为你担着!”
雅鱼寝宫,日。
雅鱼正要出宫,棠丽却闯进宫来,一脸怒色:“太子妃,我犯了何罪?”
雅鱼:“夫人,王妹奔归,是无奈之举。论起辈分来,你也算是长辈,你该多安慰于她才是。如何可没轻没重地一味埋怨她,更不该风言风语!”
第二章 吴兵压境(2)
棠丽底气不足地道:“我如何埋怨,又如何风言风语了?”
雅鱼:“还用说得那么明白吗?撤换了你的下人,就是要让她们长长记性,管好一张胡言乱语的嘴!”
棠丽更怒,却忍着不发作,一转身不辞而去。
勾践书宫,夜。
勾践推开奏策正要起身,苦成禀奏道:“太子,太史大人求见。”
“宣进来吧。”勾践道。
一会儿,皓进进宫,跪拜:“臣皓进叩见太子。”
勾践:“一旁赐座吧。”
皓进谢赐,入座后即道:“太子,吴人的五万大军是奔着颜面而来。”
勾践眉宇一拧:“他们要颜面,我们就不要了吗?吴若不动兵,倒也可以相商。可大军压境,想迫我顺服!你倒是说说,我们该如何做?”
皓进:“太子,毕竟是王女先出走,是我们失礼在先啊,且先忍一时之忍。”
勾践:“皓进,这一时之忍已不能再忍!”
“望太子三思。”皓进紧张得已俯伏下身子。
苦成又报:“行人大人求见。”
勾践已略有所觉,点头认可。
曳庸进,他刚伏下身去勾践便问:“行人大人也是来进谏的吗?”
曳庸:“诺。”
勾践:“也劝我不要冲动?”
曳庸:“眼下我国的确不宜与吴交战。”
“好,很好。”勾践轻声道着,忽指苦成道,“你去宣室,把求见的大臣们全宣进来。”
皓进与曳庸身形皆微动,可这没逃过勾践的眼睛,他冷言道:“我如何知道宫外还有大臣,你们两位很奇怪是吗?”
皓进与曳庸面面相觑时,果然有七名臣子齐齐入宫,叩道:“拜见太子。”
“都平身吧。”勾践说着一指后进来的七名臣子,“你们的用意我已知。我只问,有没有建议与吴一战的?”见七名臣子中无一人吭声,勾践又道,“那你们皆毋庸再言。你们所谏无非两种,一种是我王妹先失礼了,一种便是吴强越弱,不可交战!还有没有旁的理由?”
众臣皆不敢吱声,宫门却响起一声:“臣有!”随声而进之人是司直扶同,他跪地即道,“太子未召,臣却斗胆闯进来了。”
勾践:“是不是斗胆,听闻了你的理由再论。”
扶同:“谢太子。臣以为王女逃亡事小,吴人陈兵讹我事大!我岂可舍本逐末,硬揪住小事不放,却忘其大事,这岂是为臣之职!”
勾践:“说下去。”
扶同:“为王女逃亡之事,吴人竟陈兵边境,这不仅是讹诈,更是耀武扬威,其意图岂是为要回一个女人,而是欲趁机压服我国!阖闾、伍子胥之流,最善用远交近攻的谋略,惟如此,二十年前的弱吴才成为今日之强。也许再用二十年,吴国可称雄北方。可不论其多强,我却不可被他们压服。若服,便沦为臣服,傀儡之服。”
勾践几乎要为扶同击案叫好,这一番话直抒他之胸臆,但他却压着不表。他见众臣皆不再吱声,便道:“你们都退下吧。回府去好好想想,你们为何就没有司直大夫这样的一番见识?!”众臣失望地纷退。扶同也退时,勾践却唤住他。扶同止步,勾践道,“扶同啊,你帮我解围了。午后闻听大将军的一番话刚有了些兴致,却全被这帮文臣给扫落了。”
扶同:“太子,大将军可不是说真心话啊。”
“噢?”勾践一愣,“你听闻了什么?”
扶同:“臣未有所闻,可文臣们谏太子,却几乎是大将军的意图。”
勾践:“他竟敢指使文臣们围谏我?”
扶同:“指不指使臣不敢说,可大将军府有人散布我战必败的消息,臣倒有耳闻。”
勾践已明白,狠声道:“好个奸滑之徒,本太子几乎被他装了进去!”
扶同:“身为朝臣,就怕他不说真话。”
“他何止是不说真话?”勾践心念一转,“扶同啊,由你来安排,明日朝后,我召见几名大将军麾下的将军,先别让石买知道。”
扶同:“为何?”
勾践:“本太子得逼石买说出真话!”
允常寝宫,日。
允常正好言安慰季菀:“菀儿,为何闷闷不乐?”
季菀斜倚父亲的锦榻:“王父……”
“有何话都可对王父说。腹内有苦水,倒出来就没事了。”允常说罢见女儿苦笑,却仍不说。
正此时,棠丽领着十来岁大的幼公子稽会气冲冲地闯进来:“大王,臣妾没法活了。”
允常正为女儿烦心,见棠丽如此,大皱其眉:“你又有何事?”
棠丽欲开言,季菀却冷冷道:“王父,我先走了,菀儿想歇会儿。”
第二章 吴兵压境(3)
“好,好。”允常忙对两名宫娥挥手,“扶我菀儿去歇着。”
棠丽知季菀瞧不起她,便冷眼望着她去后的背影:“哼,她一回来,就闹出这许多的不是!”
“你……少说两句行吗?”允常欲恼,却又无奈地转换了语气。
棠丽:“臣妾为何不可以说。她好威风啊,脚刚踏进国,人家的五万大军已随她而来。”
“你这是何话!”允常忍不住还是发怒了。
幼公子稽会见王父怒,乖巧地挣脱其母向前牵了允常的手道:“王父。”
允常疼爱幼子,改怒为笑道:“还是寡人的稽会懂事。来,坐王父身边。”
棠丽却不肯相让:“她可以做,臣妾为何就不可以说?”
允常气刚顺些,又怒:“你就是不能说!你知道菀儿有多苦吗?在人家那儿受欺,可刚回来,却又要莫名地承担祸国之责。”
棠丽:“她受欺可还有个名分,是为国!臣妾也受欺,却都因她而起。”
允常气坏了,抖颤着身体道:“好,好,菀儿的罪责够大的了,反正她不怕!你压吧,有多少罪名你再往她身上压就是……”
棠丽还欲言,幼公子忽喊:“母亲,你要气坏王父吗?!”
棠丽这才一愣,不情愿向前:“你也别气,躺一会儿,让臣妾给你捶捶。”
被棠丽捶着背的允常气顺了些:“你何苦也来逼我菀儿。”
棠丽:“臣妾岂敢?是太子妃在逼臣妾。”
允常讶异:“太子妃逼你?她又如何逼你?”
棠丽:“就因臣妾说了吴国五万大军压境的话。”
允常:“此话是你告诉菀儿的?”
棠丽:“所以太子妃将气出在臣妾身上了。太子妃竟把臣妾寝宫的所有下人一个不剩,全给撤换了。”
“换得好!”允常一振而道,“这后宫交给太子妃打理,看来寡人是交对了。”
棠丽顿时又一脸艾怨之色:“大王,臣妾该被人欺负啊?”
允常:“你只是受些委屈,可寡人却知道了太子的心思。”
棠丽:“太子是怎样想的?”
允常:“不知就别问。还有啊,你也该管好你的这张嘴,别瞎搅是非!”
棠丽虽心有不服,却无可奈何。
勾践书宫,日。
六名将军各据一案,正襟危坐,打首的便是灵姑浮,然后是莫不邪,最后一名将军则长着一脸戟张大胡,他叫诸稽郢。
勾践端坐书案后,打眼望了将军们好一会儿。将军们不敢直视太子,但凭直觉知道太子在审视着他们,有几名将军心里几乎发毛时,勾践才道:“我细翻了名册,你们俱是积战功而升任为将军的。本太子没说错吧?”
诸稽郢:“太子明察,末将等皆无世袭者。”
勾践:“世袭有世袭的好处,可我看重积战功的,后者更有真才实学。”
六名将军忙躬身道:“谢太子欣赏。”
勾践:“我召你们只是随便聊聊,你们也放轻松些,都抬了头吧。我虽为太子,可若论战功,至今还无一件。真羡慕你们哪。”
灵姑浮:“太子圣躬玉体,末将们的这点儿小功,不值一提!”
“不,你错了!”勾践手指着一面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