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官家?”店人伸手一指。范蠡看到不远处皓进的车辇停着,便起身步至铺门轻呼,“酒娘,酒娘……”酒娘勉强而笑。范蠡自衣袖内掏出数枚刀币递与酒娘道,“此是酒钱。”酒娘慌慌地伸手来接,差点儿碰上范蠡的手。范蠡却将手抬高了,将刀币倾入酒娘掌中,然后又依依不舍地望着酒娘退后三步,一鞠躬道,“请恕不敬之罪。”
酒娘头垂着,满脸含羞。当她再抬头时,见范蠡已走。
端坐于车的皓进全看在眼里,已有不悦之色。
范蠡施礼:“大人,有何指教?”
皓进的口气冷淡:“你就是范蠡?”
范蠡:“正是在下。”
皓进:“你想在我国求官?”
范蠡:“大人如何而知?”
皓进:“是令堂修书,托我让你在越国出仕。”
范蠡:“你是太史大人?”
皓进:“正是本官。走吧。”
范蠡:“去哪儿?”
皓进:“本官的府第。”
带路的店人却对范蠡道:“客官,你该付住店之资了。”
皓进:“为何潦倒如此?”
范蠡淡笑而不言。
车御对店人道:“店资你自去太史府取。”
皓进却顾自上了车,道了声“走”。
范蠡竟也不恼皓进冷落他,随于皓进的车侧步行。
皓进府,日。
范蠡被皓进的府人带进一间简陋的客房内。府人唠叨道:“府规甚严,客人不可窥视,尤其是后府不可靠近,不可打探消息,更不可传谣!还不可……”
“等等。”范蠡终熬不住,打断了府人道,“还有不可大声喧哗,不可饮酒,不可闹事,更不可斗狠。对吗?”
府人:“客人如何而知?”
范蠡:“请去告诉你府大人,就说范蠡谢谢款待,无以回报,惟有两句话送给大人。一句是,大人必丢官,还有一句,因为丢官所以他日还能保住其官。”
府人愠怒:“客人好无道理,大人好心收留你,岂可咒大人丢官?”
范蠡微笑道:“非我咒人,而是你家大人已惹下了去职之祸,不信,你可去问。”
府人忙去府厅禀告皓进。皓进听罢一愣,问道:“他真这么说?”
府人:“是。”
“此人真怪,其母想让他出仕,他自己却又佯作癫狂!”皓进又道,“如此,是我轻待他了。去吧,将他请来。”
。。
第五章 废长立幼(9)
客房已空,范蠡已离去。来请他的府人惊讶不已。
允常寝宫,日。
石买立着。允常向后宫招手。棠丽搀着公子稽会入。
棠丽拉着儿子的手道:“稽会啊,给大将军行个大礼。”
稽会朝大将军“扑通”一声跪下。允常一愣,埋怨地看了棠丽一眼。石买也一惊,忙跪于公子前。允常道:“大将军,稽会可谓是寡人的心头肉,望大将军好好地辅佐他,寡人即使身在黄泉也感激不尽。”
石买:“大王言重了。公子请起。老臣之所以有今日,是大王恩厚啊。老臣即使粉身碎骨也难报大王大恩。”
允常亲扶石买而起道:“寡人信得过大将军。”
石买躬身而退。允常挥手让棠丽与稽会也退下后,一名将军躬身而入,跪地道:“末将谨遵大王旨意。”
“去吧,去试一试石买。他若杀你,我却不能救你,可你的一家老少将享荣华富贵。”
将军:“谢大王厚恩。”
石买府,夜。
众将皆聚。石买:“眼下的局面已经退无可退,扶同、皓进等反对的大臣皆已被革职,他们若再活动,便是牢狱之灾,众将不可再犹豫了。”
允常面前现身的那名将军道:“既如此,大将军德高望重,受军民爱戴,为何不自立为王?!”
石买闻此言,未曾犹豫便喊:“来啊,将此胡言乱语者推出去斩了!”
数名军卒当即一拥而上,锁住了那位将军。将军兀自喊着:“大将军,为何当断不断?”
石买:“斩!”
灵姑浮率先跪下道:“大将军,他有所不明,饶了他吧。”
众将纷跪,皆道:“请大将军饶他不死!”
“你们皆听好了,老夫之所以敢这么做,是为禀大王之旨,更是为了越国有生,民众有福。老夫若有为己之念,那老夫成什么人了?我绝不做忤逆之事,更不会犯上作乱。老夫凭一颗拳拳之心,为的就是拨乱反正,拯救越国!若有私念,天不容我!”石买的一番话可谓掷地有声,多名将军此时面露欣慰之色。石买又问将要问斩的将军,“你明白老夫的心境了吗?”
将军:“大将军,你虽自述心境而明志,可仍脱不了忤逆之名。与其如此,倒不如自立为王来得痛快。”
石买:“本可饶你,尔竟罔顾老夫的一番美意。拖出去,斩!”
众将再喊:“大将军。”
石买一脸决绝之色。军卒们便将此将军拖往府外。
“大将军,你一定会后悔的!”将军犹自喊声不绝。
伯嚭府,夜。
伯嚭返回府中。近侍迎往他,见伯嚭的脸色不大好看,便道:“大人辛苦了。”
伯嚭:“我受够王子累了。”
近侍:“大人且先歇息。”
伯嚭:“夫差公子可有书来?”
近侍:“无书。”
伯嚭:“他这是怎么了?”
近侍:“大人,你一心想帮公子,恐……”
伯嚭:“但说无妨。”
近侍:“夫差公子竟当了越人和众多官员的面道出了谋王位之语。”
“公子如此,要闯大祸!”伯嚭大惊之下,又摇颅道,“老夫不信,一定是有人给他设下圈套,公子血气方刚,着了道了。”
近侍:“他谋王位之事,一旦事发,恐就什么都不是了。”
伯嚭:“可公子若有事,就让王子累讨了大便宜。”
近侍:“如若伍子胥真竭力扶夫差为太子,那大人对夫差公子的所有作为也就泡汤了。”
伯嚭大惊:“所言不错!”
近侍:“眼下大局未定,大人若重新选择还来得及。”
第六章 洗耻之刺(1)
阖闾书宫,日。
阖闾:“爱卿辛苦了,你们的战报寡人看了,打得不错。”
伯嚭:“谢大王赞赏。”
阖闾:“爱卿助王子累赢了此役,其功不小啊。”
伯嚭:“大王,若论战功,当全归王子累。他用兵有方,指挥若定。微臣恭喜大王得一帅才。”
阖闾:“爱卿啊,听你这么一说,寡人也甚感欣慰。王子累经这数年磨砺成熟了,已堪当大任。”
伯嚭:“大王,该让王子累率大军凯旋了吧?”
阖闾:“这事我已与伍相国商量过,相国之意是让王子累在楚边境多逗留一阵子,也好让楚国不敢再妄动。”
“相国此主意甚妙啊,这么一来,更让越国备感压力,可助夫差公子成就大事。”见阖闾显然不高兴了,伯嚭又道,“大王,公子夫差若能把越国给臣服了,更是天大的喜事,其功之高就连王子累之功也不能比。”
阖闾突然道:“那是耍嘴皮子的活,岂能与王子累灭两万楚兵相比!”
伯嚭:“微臣失言了,请大王恕罪。”
阖闾:“无罪。寡人再问你一句话,你须得如实回答。”
伯嚭:“微臣知无不言。”
阖闾:“听说夫差在越国竟敢胡言乱语?”
伯嚭仍由不得一惊:“大王,微臣有所耳闻。”
阖闾:“你怎样看。”
伯嚭:“微臣以为,公子岂敢说那样的话。也许是谣言,也许是越人在陷害他。”
阖闾:“这么说,你是不信的?”
伯嚭:“事关重大,微臣是说,该慎重对待。”
阖闾:“你退下。”
伯嚭退下后不久,伍子胥至。
阖闾:“相国,与越国议和的条约签了吗?”
伍子胥一惊:“大王,夫差公子所为不为议和,而是臣服越人。更何况,真有议和的条约,也早就奏禀大王了。”
阖闾:“可寡人听说,夫差正与越人议和呢。”
伍子胥:“公子所议的是让越人臣服于我,而不是和约。”
阖闾:“什么约不约,寡人才不信这种东西,若他们有实力了,撕约容易得很!关键是要让他们害怕,怕得口服,心更服!”
伍子胥:“大王所言的服恐怕只能以武伐,可公子眼下所为却是文服。”
阖闾:“相国,即使文服越人,也该是行人府的事,让一名公子在那儿乱来算何事?万一他乱塞私货,可就失控了。”
伍子胥:“是老臣大意了。老臣本以为只要有约,日后若越国单方面撕约,便有伐它的理由。”
阖闾:“寡人以为,条不条约的在其次,臣服它是首位,倒不如来个简单有效的办法,打造一套王仪卤簿,由寡人赏赐给越国,让他们将立的那个小王使着,你看他服是不服。”
伍子胥:“大王,既已用文服之策,还得一步步来,若眼下就行王仪卤簿的赏赐,越人必以为是奇耻大辱,恐会适得其反。”
“真适得其反,更说明越人是在耍我们!”阖闾脸一沉,顿时杀机毕现。
伍子胥一沉首道:“大王,老臣明白该如何做了。”
伍子胥府,日。
王孙骆应召入府,伍子胥迎住道:“你去越国把公子夫差换回来。”
王孙骆不解:“行人府刚接到通报,公子干得不错啊。”
伍子胥:“可惜的是,大王已改主意了。”
王孙骆:“此是大事,岂能朝令夕改。”
伍子胥:“不瞒你说,大王不愿夫差拿到臣越之功。”
王孙骆:“如此看来,大王已敲定王子累为太子,只是没有明言而已。”
伍子胥将一份书递与王孙骆:“这是大王一定让老夫办的事,由你交给越国的行人府。”
国宾驿馆,日。
王孙骆出现于馆厅,迎他的夫差一怔道:“行人大人如何亲至?”
“公子,相国大人命我前来接替你。”王孙骆眼光躲闪着。
第六章 洗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