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来分析历史事件,正确地思考问题,从而学会判断正误,明辨是非。
简短的结论:对《水浒传》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上有:一、描写忠义的英雄豪杰说;二、描写农民起义说;三、描写投降派说,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和认识的偏见。只有今天用是非善恶及其对国家、民族的利弊来分析,才是惟一正确的认识论。
。。
二、《水浒传》的历史背景(1)
简单地说,《水浒传》是一部写“土匪强盗怎么形成”的书,最善于写杀人放火、坏人怎么害人,最不善于写战争;其人物、故事只有一分真、九分假。严格地说,它不是一部历史小说,而是一部虚构的演义小说。——所谓“演义小说”,指的是小说中的部分人物和故事,历史上的确有过,但有相当一部分甚至大部分却是编造出来的。
梁山泊一百单八将的故事,借助文学艺术的力量,在中国早已经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了。但是其中只有三十六个人物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其余七十二个,大都是创作出来的“子虚”加“乌有”。单说人物,就已经是三分真七分假了;再加上三十六个人的故事当时并没有客观具体的记录,大部分是根据民间传说编造出来的,这样一算,岂不就只有一分真、九分假了?
《水浒传》取材于北宋末年淮南地区宋江等三十六人“横行河朔”的历史事件。宋江实有其人,在正史和野史中都有记载。
《宋史》卷二十二《徽宗本纪四》中说:“(宣和)三年春正月……是月方腊陷婺州①,又陷衢州,守臣彭汝方死之。二月庚午赵震坐弃杭州,贬吉阳军②,罢方田。甲戌降诏招抚方腊。……是月方腊陷处州③。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④,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州)、海州⑤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四月庚寅,忠州⑥防御使辛兴宗擒方腊于清溪⑦。”
① 婺州——今浙江金华。
② 军——“军”是宋代的行政区划之一。宋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后又增加三路,共十八路。路相当于现在的省而略小。路下面,又分府、州、军、监。吉阳军、淮阳军以及《水浒》中写到的无为军,都是小于州府的城镇,而且是驻军的地方,一般都有“节度使”坐镇。吉阳军,今海南三亚市。宋开宝五年(972)设崖州,宋政和七年(1117)改崖州为吉阳军。
③ 淮阳军——宋代的淮阳军不是今天的河南淮阳,而是今天江苏省的邳州(据《元丰九域志》:太平兴国'982'七年,以徐州下邳县置军,治下邳县)。
④ 处州——今浙江省丽水市。
⑤ 楚州、海州——楚州的辖境历代不同。宋代的楚州治所在山阳(不是陕西的山阳,而是今江苏淮安),辖境相当于今天江苏淮河以南、盱眙'xū…yí须移'以东、宝应和盐城以北地区。海州故治在今江苏北部灌云县西南。
⑥ 忠州——治所在今四川忠县。
⑦ 清溪——应作青溪,在今浙江淳安县(原县治已经淹没在新安江水库底下)。据汪师韩《谈书录》:“擒腊者,据《徽宗本纪》以为忠州防御使辛兴宗;据《童贯传》以为宣抚使童贯;而其实擒腊者乃韩世忠:以偏将追至青溪峒,问野妇得径,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擒腊以出,辛兴宗掠其俘为己功,故赏不及世忠。此事在《韩(世忠)传》……”查《宋史·韩世忠传》,果然有这样的记载:“方腊反,世忠以偏将从王渊讨之。时有诏:能得腊首者,授两镇节钺。世忠穷追至睦州青溪峒,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擒腊以出。辛兴宗领兵截峒口,掠其俘为己功。”——同一部《宋史》,居然有不同的记载,也算是一大怪事!
这里的记载,时间地点都很清楚:宋江进攻淮阳军的时间在宣和三年(1121)二月,比方腊起义稍晚,是在方腊已经攻下杭州、处州之后的激战阶段。但是关于宋江投降的时间,却含糊其辞,没有具体的日子;关于宋江投降的经过,《宋史》卷三百五十三《张叔夜传》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叔夜)……知海州。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撄)其锋。声言(宋江)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①,贼径趋海滨,劫巨舟十余,载卤(掳)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加(叔夜)直学士,徙济南府。”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水浒传》的历史背景(2)
① 使间(jiàn鉴)者觇(chān搀)所向——派遣间谍窥测(宋江等人)所走的方向。
这一段记载分明说:张叔夜在连云港南面的海州当知州的时候,宋江等人在黄河的北边起兵造反(时间是宣和三年二月),占领了十个郡,官军不敢抗拒。听说宋江等人将要到海州来,张叔夜派出探子探听宋江等人所走的方向。得知贼兵涌到海滨,劫掠了十几只大船,用来装载掳掠的物资。于是组成一支有一千人的敢死队,在城边和海边埋伏,然后派出一支尖兵去诱敌。等到宋江等人上岸作战,派人把他的船都烧了。贼兵没了退路,失去斗志。这时候伏兵乘胜攻击,擒住了宋江的副手,终于在海边逼降了宋江。张叔夜因功加“直学士”的头衔,升为济南府知府。
宋江宣和三年二月“犯淮阳军”,接着又犯京东、江北,入楚(州)、海州界,时间不可能依旧是二月,再加上作战、诱捕,总需要一两个个月时间,而到了四月份,方腊已经全军覆没了。
从这一段记载中可以看出:这个宋江,似乎只是一般的草寇,也没有什么雄才大略。
清人王士祯的《居易录》卷二十四中说:
宋张忠文公叔夜,招安梁山泺榜文云:“有赤身为国,不避凶锋,拿获宋江者,赏钱万万贯,双执花红;拿获李进义者,赏钱百万贯,双花红;拿获关胜、呼延绰、柴进、武松、张清等者,赏钱十万贯,花红;拿获董平、李进者,赏钱五万贯,有差。”今斗叶子戏,有万万贯、千万贯、百万贯、花红递降等彩,用叔夜榜中语也。
文中的“梁山泺”,就是梁山泊。古代“泺”、“泊”同音同义,属于异体字。如今“泺”读luò音,只用于地名“泺水”(在山东省)。
叶子戏,据欧阳修《归田录》说,出现于唐代中叶;《宋史·艺文志》有《叶子格》三卷。此戏盛行于元明清,本名“马掉脚”,也叫“马吊”或“和(hú胡)牌”,是麻将的前身。和牌每副四十叶(三十六人之外,加上柴进、扈三娘、樊瑞和朱武),每叶约二寸长,半寸宽,背面黑色(也有长三寸、宽一寸半的“大牌”),正面各画《水浒》中人物,从宋江到徐宁共四十个,分为“十万贯、万贯、索子、文钱”四门,自相统辖:万贯、索子从一到九,各九叶;十万贯从二十万贯到万万贯共十一叶;文钱一门,以“空汤”为至尊,“桃花”次之,下辖一文钱至九文钱,共十一叶。直到民国年间,乡村还有人“斗叶子”,说明它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即便王士祯的话有些牵强附会,也说明《水浒传》影响的深远。
画《水浒叶子》最著名的画家叫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老迟、悔迟、悔僧等。浙江诸暨枫桥人。《水浒叶子》是陈洪绶二十八岁那年,花费四个月时间所作的一组版画精品。 他在这套《水浒叶子》中,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从宋江至徐宁凡四十位水浒英雄人物。陈洪绶大量运用锐利的方笔直拐,线条的转折与变化十分强烈,能恰到好处地顺应衣纹的走向,交代人物的动势。线条均较短促,起笔略重,收笔略轻,清劲有力。这套图一出世,不仅民间争相购买,而且博得了一班文人画友的交口称赞。明末,陈老莲的《水浒叶子》遍传天下,以致后世绘写水浒英雄的画工很难脱出他的范畴。
所谓《叶子》不单是牌戏 ,而且还是一种与酒筹、酒令相类的东西。把水浒英雄人物用白描的艺术形式设计在酒牌上,注有“××饮”,谁摸到了这张牌,谁就应当喝酒。
陈老莲的《水浒叶子》还用题赞来歌颂所画的水浒人物。如题宋江为“刀笔小吏,尔乃好义”;题李逵为“杀四虎,奚足闻,悔不杀封使君”;题武松为“申大义,斩嫂头,啾啾鬼哭鸳鸯楼”;题刘唐为“民脂民膏,我取汝曹;泰山一掷等鸿毛”等。
《宋史》卷三百五十一《侯蒙传》和《东都事略·侯蒙传》中也说:“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今属山东)人;……罢(中书侍郎)知亳(bó博)州,旋加资政殿学士。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按:《东都事略》作“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清(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二、《水浒传》的历史背景(3)
这一段记载,说的是侯蒙在当亳州知州的时候,曾经上书徽宗,认为宋江能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或河朔),必定是个大能人,建议赦免他的罪过,让他带兵去征方腊。传中没说皇帝是否同意他的建议,却为此把他升为东平府的知府。这里值得注意的有两点:第一,据此可知:方腊起义的时候,宋江还没有投降。这一点与《徽宗本纪四》的记载相同。历史记载:方腊于宣和二年秋冬之交起义,三个月时间,占领了睦州①、杭州等七州四十八县,宣和三年四月兵败被俘。
① 睦州——今浙江建德市,下辖淳安县,宋代为青溪县,是方腊起义的地方。宣和三年方腊起义失败以后,睦州改名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