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政要的最后岁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政要的最后岁月-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7日接到蒋的神秘电报后,便匆匆离开法国。
  宋子文离开法国,并没有回国,而是直飞美国纽约。在机场上,他受到在美国的大女儿罗烈特,二女儿玛丽珍,三女儿卡德琳及记者的迎接。当有记者问他赴美任务时,宋子文淡然一笑,说:“这次来美系用普通护照,当然为了私事。”这显然是掩人耳目,宋子文是一个不甘政治寂寞的人,他来美负有国民党的使命,那就是争取美国的军事、经济援助。宋子文首先找到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顾维钧,并与顾维钧一起会见美国空军将领陈纳德,请他组织一支空军志愿队,以挽救国民党军队的败局,陈纳德表示同意,并说,只要有他的“空军志愿队”,国民党军队就可以坚守衡阳一线。
  宋子文还频繁与美国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团成员杜勒斯会谈,请求美国予以经济援助,杜勒斯表示赞成其想法,将游说国务院和国会,向国民党提供二亿美元的借款,并向中国派出一个军事代表团。
  但形势急转直下,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南下,解放了大片国土,并于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美国国务院表示“坚决停止援华”,这样,宋子文的“陈纳德计划”,“二亿美元援助计划”也就彻底破灭了。
  在此期间,宋子文还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策划“组阁”,眼看国民党政权行将完蛋,宋子文主张建立一个由归国留美学者组成的自由主义内阁,以挽救当前危局。宋子文之所以积极奔走此事,是因为当时美国政要中,有一部分人欣赏他,希望以宋代蒋,因此,宋子文认为这是“天将降大任于斯”的最好时机。
  宋子文在纽约与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顾维钧多次密商,进行筹措,他对顾说:“现在中国的形势已经十分危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随后,宋子文谈到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原因,认为“军队缺乏斗志和指挥官之堕落是军事溃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强调,这些将官们已赶不上时代的要求,他们的文化、素养、思想造成了中国的许多麻烦,因此,宋子文与顾维钧商议,军事方面,请美国派军队干预,而政治方面,则组织由留美学者组成的内阁。如何组阁呢,宋与顾主张邀集一部分知名、廉洁、并且信奉自由主义观念的留美学者,在蒋介石、李宗仁的支持下,组成一个新内阁,并在政府机构中引进若干美国顾问。关于内阁首脑的人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豪门权贵宋子文(3)
选,他们认为胡适最为合适,但估计胡适不敢贸行答应,于是他们还提到吴国桢,又认为吴的威望不足,总之,实在是没有一个好的人选。
  随后,宋子文拜访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这位在国民党南京政府如鸟兽散的情况下灰溜溜返国的大使对宋子文的组阁计划十分感兴趣,他们密谈了一个多小时,给宋子文很大鼓舞。由于有了美国人的支持,宋子文即着手草拟了一份新内阁名单,总计50人。这份名单通过司徒雷登转交给美国国务院,美国国务院也颇感兴趣,让司徒雷登明确告诉宋子文,说蒋介石太专横,李宗仁又软弱无力,最好是请蒋介石交出政权,出洋考察。美国国务院的态度令宋子文大喜过望,他按美国人的要求,对那份内阁名单进行重新修改,并希望能变成现实。
  但是现实无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他的“新内阁”成为“一枕黄粱”,蒋介石败退台湾,重新视事,使得他取代蒋介石的计划也付诸东流。
  随着国民党的失败,宋子文在美国的处境也变得难堪起来。很多美国人认为,国民党的失败,应该归咎于它的腐败,于是,美国很多报刊不惜以大量版面,津津乐道地报道宋、孔家族的种种丑闻,美国总统杜鲁门也曾下令联邦调查局对孔、宋财产进行秘密调查,这些,在宋子文心理上造成极大压力,他在惶惶不可终日中度过了1949年。
  1950年料峭春寒中,宋子文在曼哈顿公园大街1133号买到一幢豪华公寓,刚刚搬到那儿住下,就收到蒋介石从台湾发来的一份紧急电报,邀请他迅速返回台湾,“操持政府公务”。这让宋子文面临两难的选择,他考虑再三,拒绝了蒋的邀请。
  宋子文为什么不愿返台呢,他有自己的考虑。首先,他对蒋的政权已失掉信心,整个大陆都丢掉了,在一个孤岛上能呆多长时间呢?而且美国人已不再支持蒋,认为蒋在台湾不可能坚持一年以上。在此情况下,返回台湾无疑是自寻死路。当时,《纽约时报》曾予以报道:“国民党说,宋子文这位世界上首富之一,宁愿选择辞职,也不愿回到受共产党威胁的小岛。”
  其次,他在美国搞过组建“新内阁”活动,有取代蒋之嫌,虽然他与蒋有亲戚关系,但心胸狭小的蒋其他方面尚可容忍,对此类事情是毫不容情的,返回台湾后,蒋显然不会像过去那样信任他了。
  第三,宋子文与蒋介石集团中的很多人都有矛盾,他从行政院长宝座上栽下来,就与这些人倒宋有关。这些人随后又提出要宋子文把他巨额财富的一部分捐献给国民党事业。而他到美国后,还是这些人和美国的舆论相互呼应,进行倒宋的“煽情”宣传,在台湾岛内闹得沸沸扬扬。宋子文知道,此时回台湾,这些人是不会放过他的。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宋子文抱定一个主张,坚决不回台湾。
  蒋介石邀请宋子文回台湾,自然有他的想法,他虽然知道宋子文在美国的组阁活动,但现在不是算账的时候,需团结一致,共度难关。蒋介石十分看重宋子文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可以通过宋的活动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同时还想从这位世界巨富的腰包中弄些资助。见宋子文并不理睬,蒋介石确实感到了众叛亲离的滋味,
  一气之下,让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一项决议,通知宋子文,要求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必须返回台湾,否则注销护照,甚至以“开除党籍”相威胁。
  宋子文仍然不愿回台湾,对国民党的最后通牒,他采取一不表态,二不赴台,三不说明原因的“三不”立场,总之,不再理睬蒋介石。一个蒋政权的最大获利者,却在蒋政权最需要他的时候离开了,这给蒋介石留下了重大伤痛。在蒋的授意下,1952年10月,国民党在台湾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提出“党内重大整肃案”,要求通过党员登记,对那些不愿回台的国民党员“严加考核,分别去取”。蒋介石考虑再三后,于1953年圈定标准,将一批不愿回台的国民党员开除党籍,在这份被开除国民党籍者的名单中,宋子文排在孔祥熙之后,列第二位。从被开除党籍的那一刻起,宋子文已意识到,这一辈子不可能回到祖国去了,大陆不可能回去,台湾也去不得,香港是个弹丸之地,去了也没什么意思,只能落魄异国,抛骨他乡了。宋子文在曼哈顿住了不长时间后,即在长岛购买了一套豪华的住宅,通过精细的装修,成为一座宫殿般的建筑,里面藏有大量中国青铜器皿,布置有大量名画,就像一座艺术博物馆。宋子文对此处住宅十分满意,他将在这里度过他的余生。
  

豪门权贵宋子文(4)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子文对政治的兴趣逐渐淡漠。在长岛居住后,他深居简出,交际圈子大大缩小,他在外界的影响也逐渐缩小了。平时读书、看报,偶尔与大陆时代的几个故旧相聚,以打牌消磨时光。虽然生活优裕,但年老孤独,远处异乡,仍感觉十分乏味。
  1958年12月11日,已在美国定居9年多的宋子文,终于耐不住寂寞,突然返回香港。虽然当时香港还没回归,但毕竟是祖国大地,宋子文偕夫人张乐怡一踏上香港土地,便感到十分亲切,熟悉的语言,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群,都在热情欢迎他这位海外游子。敏感的香港舆论作了大量报道,都猜测宋子文此番返港是否将重新承荷新的使命。
  为了消除误解,表###迹,宋子文破例在私邸设宴,举行了一个小规模的记者招待会。当日,赴宴的记者有20多位,当削瘦、略显苍老、但精神矍铄的宋子文出现在宴会上时,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宋子文恳切地说:“我在香港有很多朋友,广东方面的,上海方面的,多年未见,十分想念。我来此就是为了看朋友,并在香港度一个圣诞节,并无其他任务。”有记者问他是否会去台湾,宋子文沉思一下说:“过了圣诞节,有可能去台湾。”
  记者仍穷追不舍,继续问:“返台湾是否有什么新的政治任务?”
  宋子文倒是回答得直率、干脆,他笑了笑说:“我已是望土之人了,和政治生活已隔得太久了,不准备再搞了。”
  宋子文真的是不想搞政治了吗,恐怕并非那么简单。当蒋介石让他回台湾,他一是考虑台湾不安全,二是考虑到与政敌的恩怨。而现在时过境迁,台湾政治、经济日趋稳定,安全已是不成问题;随着岁月的消逝,他的政敌有的已作古,有的年迈体衰,也遭遇日益失势的命运,已经没有能力和兴趣来顾及他了,时间的长河也逐渐冲刷了过去的恩怨。想到这些,宋子文还是想回台湾,他到香港,只是向台湾方面传递信息,试探台湾的反应。
  香港媒体报道认为,宋子文计划重返台湾政治可分为三步曲,第一步以其经济优势,即以一亿美元作为基础出任救济总会会长,取代原任会长谷正纲;第二步进而染指财经界,以重温主掌财经的旧梦;第三步进入蒋氏高层决策中心。但宋子文的三步曲毕竟是一厢情愿,蒋介石正培养太子蒋经国的势力,以便让他接班,岂容宋子文这帮###派人物重返台湾。因此,便以宋氏过去遭到各方面的不良反应,“目前尚非时机”为由,拒绝了宋子文。
  台湾既然不欢迎,宋子文只好于1959年1月12日偕夫人张乐怡,绕道马尼拉返回美国,在长岛这个世外桃源中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