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弹指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浪漫弹指间-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     
  历史在当代讲述了什么?     
  古人寄情山水,活得比我们滋润多了。我们把时间大都用在了那些所谓正确的、重要的事情上,仅仅是在节假日集中出游,来去匆匆,浮光掠影,这种突击式地会晤山水,又会有多少、多深的快感和理解呢?况且,物质的发达不但没能有效地解决心灵问题,反而让心灵问题更为严重了。这是现代科技的悖谬。人们越来越成为一个技术主义者,人文情怀不断地在不屑中被淡漠和疏远。当人们蓦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时,才发觉一切为时已晚。     
  我一直感觉,山水是有生命的。而且,山水的生命是丰富和常新的。山水的丰富,在于你可以对它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解释。它会为你的解释预备了很多的理由,让你不至于尴尬不至于茫然。所谓山水,更准确地说是〃我〃的眼中的山水。你的高兴会让它染上亮色,你的忧郁同样会让它蒙上暗色,你的丰富会让它更为丰富。山水以自己的方式养育了人,人则以自己的方式赋予了山水内蕴。山水和人互为阐释着,互为理解和丰富着。我们常常更多看到的,是人对山水命运的操控,而忽略了山水对人的灵魂和生命的滋养。为什么南方人灵性,北方人强悍,这与当地的山水和气候都是不无关系的。纵观齐国八百年历史,可谓明君贤相、能人名士辈出。有政治开明、宏图大略的君王姜太公、齐桓公、齐威王等;有德才兼备、辅弼贤相管仲、晏婴、邹忌等;还有淳于髡、荀子、邹衍等一千多名稷下学士。一个地方出现一个或几个名人不足奇怪,但若成批地出现名士,则必然地有其深层次原因了。从文献记载看,当时的重要学术流派,如儒家、法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农家、名家、兵家等,都在稷下学宫存在过。各种学说围绕着天人之际、古今之变,以及种种时代热点问题,在学宫中争鸣辩难,既为治理国家献计献策,又促进了各种学派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百家争鸣〃的发源地。那个时代的性格,在后来的西方哲学思想界我们也见到了,各种思想流派不同而并立,只需〃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大家互不防碍对方成为大师,高峰与高峰共同存在,共同支撑起了一片结实的天空。即便是在今天看来,那也是一个值得向往的话语环境。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稷下学宫〃已成为一个传统,一个向别处蔓延也被别处阻遏的传统。它似光。不管怎么样的阻遏,它都存在着,集聚着。它的在别处的存在,没有什么盛况,也不需要什么盛况。只要它存在着,就意味着若干的新的可能。是希望也是梦想的可能。〃稷下学宫〃的存在让我相信了,本来我们是可以拥有群星璀璨的夜晚的。     
  或者说,我们曾经拥有过群星璀璨的一瞬。它很短暂,短暂得难以支撑起一个阳光明媚的白天。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期,我们忽略了这种拥有。         
虹←桥←书←吧←。←  
第26节:浪漫弹指间(26)       
  在一片纷扰声中,我想象着一个须发冉冉的长者,他端坐在山水之间,一言不语地打量着这个世界。纷扰声中,他淡淡地转身,只留下一个背影,留下一片氤氲的山水。这世界于是很快地安静下来。     
  这里的山水与别处并无异样。它们是一种忠实的存在。没有花俏没有太浓的商业气息。它们安静地存在着。〃南山、北水、东古、西商、中文化〃,这是淄博资源组合的形象表述。博山、沂源的山、林、水、泉、洞,桓台的〃北国江南〃风光,临淄的东周殉马和丰富的古齐文化,周村彰显着浓厚商业文化的千年大街古商城,还有淄川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的聊斋文化。这些山山水水各具有情态。或山高林密、奇峰异石,或飞瀑流水、山色湖光,或秋染霜林、雁灵鸟瞰,或洞古泉清,谷深林幽……若干年前,这片山水滋养了那段历史;若干年后,那段历史又让这山水在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全球化中,在世人的匆匆步履和单调生活中有了别样的意义。它是一抹无声的召唤。它召唤的是一个人的心灵,而不仅仅是单纯的作为旅游的行走。它是它自己,不可替代,具有永远的解释性和生命力。     
  这个城市的街头,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法桐树。粗壮,沉稳,很是经历了一些风雨的样子。成群的灰喜鹊栖息在树身上,居高临下地俯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与车辆,完全是一副城市主人的神态。阳光透过树叶筛落在街道上,斑驳中居然渐渐有了绚烂的感觉。这些树如同一个个充满智慧的长者,它们不动声色地存在着,它们心里装着这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它们牵连成了这个城市的底蕴。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倘若缺少了粗壮的树,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多年以来,我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对那些有着大树的城市心存好感,我相信一个城市只要能够容纳得下这样的一些大树,应该与短视无缘,这本身就是一个城市的品格。高楼是容易盖的,可以不顾质量违背建设规律而拼命地缩短工期,这在时下已经屡见不鲜。而树的〃年轮〃是无法捏造的,那些风风雨雨是要亲历的,无法略过也无法逾越,容不得时下的那种急功近利。树在考验着人的耐性,在对人的素养和城市的品格做出无声的评判。在齐国故地,我看到了那些粗壮繁茂的法桐,看到了一个又一个阔大的广场。那是一些很是有了一些年月的树,她们正在吐出新绿,焕发新的生机。就像这个城市,一片古老的土地上,随处可见的新意。行走在这样的街头,那些现代气息与这样的树木,成为一种和谐的存在,让你的心变得宁静久远。     
  在我更为熟悉的另一个城市,是宽阔气派的〃双向八车道〃,整天车水马龙的样子。我与那个城市的最初相识,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农村走进城市。刀削一样干净利落的街面,是以老家的逼窄胡同和崎岖山路为背景的。城与乡的巨大落差,在让人神志恍惚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个难以言说的情结。它与梦想相关。它牵引着我,一步一个天涯,曾经的惊诧很快就习以为常了。激醒我的这种麻木记忆的,是一幅老照片:并不宽敞的街面,一排粗壮笔直的树立在中央,两侧是零星的楼房,不高,但很庄重。车辆像饰品一样点缀着街面。没有广告牌,没有霓虹灯,甚至没有太多的行人。仅仅是一条街,一条单线条的、青涩的街道。在它的上空,若有若无地漾着海的气息。这幅老照片所保存下来的,恰是90年代初期我所见过的那个城市。它简单得令人珍视,简洁得让人心安,特别是那一排长长的古树,让人心里忍不住地激动。时隔十多年后的今天,那些树已了无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的空阔,以及这空阔上无时不填充着的来来往往的车辆。我怀念那些树。那些已经消失了的树。在城市的所谓丰富里,何以偏偏缺少了那样一种让人心安的东西?      
  齐国故地留下了那些经年的树,留下了阔大的绿地和广场。他们给自己保存了一方余地,地域的和心灵的余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