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应瑞”号的蜂鸣器同时响起了刺耳的战斗警报,划破蔚蓝的天空,各舰随即一同响应。一场海战即将爆发。
水师这时开始了变阵,老舰舰队的旗舰“澄庆”号上挂出了“立即起锚”的信号旗。水手们奔向锚甲板,开始摇起铁锚,绞盘的噪音“哗哗”作响,铁锚被从数十米深的沙地中拖起,擦过近乎笔直的船侧舷,安放在锚床上。
老舰舰队呈一路横队一字排开,而新舰舰队则呈两路纵队,与老舰舰队组成一个开了口的方框。在老舰舰队左边的左路分舰队由“超勇”、“开济”、“南璞三艘巡洋舰和“应瑞”、“同安”(原“拉加利桑尼亚”号)两艘铁甲舰以及“镇东”等五艘炮舰组成,而右侧的右路分舰队则由“扬威”、“扬武”、“南瑞”三艘巡洋舰和“肇和”、“凯旋”两艘铁甲舰以及“飞霆”等五艘炮舰组成。三个分舰队组成了一个口袋迎着驶来的舰队套去。
在一万米的距离,终于看清了对方,是法国的东京分舰队,8艘军舰一艘也不差,打头的是东京分舰队唯一一艘铁甲舰“阿塔朗特”号,在它之后是“杜佛沙”、“凯圣”、“黎峨”、“侦察”四艘巡洋舰以及“尼夫”、“巴斯瓦尔”、“加尼亚”三艘炮舰。法国东京分舰队明显也已发现了大清水师,不过他们并没有慌乱或者加速逃走,只是把航速降了下来。
。。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121)
“扬威”号的飞桥上,邓世昌兴奋地砸了下拳头,指挥右路分舰队冲了上去,他们的计划是用左右两路舰队缠住法国舰队,再会同老舰消灭法国舰队。各舰管带这时充满了全歼敌舰的信心。
此时海面上是分明的色彩:中国战舰是黑色的,法国则是白色的,这样数十只钢铁怪物在碧绿色的广阔海面上排成整齐的队列,缓缓地推进,舰队上空弥漫着黑色的煤烟,还有战舰悬挂的各色旗帜迎风飘扬。
然而就在海战一触即发,水兵甚至把炮弹已经装上膛的时候,“凯旋”号铁甲舰的后桅盘上突然传来消息:在西南方向有一支庞大的舰队正在飞速驶近。
是法国远东舰队,闻听消息,水师官兵一时都惊呆了。
邓世昌飞快从震惊中醒悟过来,法国人一定是料到我们会在这里截击,所以他们选择在这里会合与中国海军来一场决战。
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变成了一场大会战。桅杆上的彩旗猎猎作响,却没有一个旗号发出,各舰都陷入了沉寂之中。
怎么办?会合了的法军舰队实力要超出水师一截,这仗怎么打?原本信心满满的水师官兵,心情一下跌入了底谷。
就在这时,排水量只有1268吨,航速只有12节的“澄庆”打出旗号:“老船跟我走,西南方向截住法国人。”
各舰仿佛一愣,接着“万年青”默默跟着“澄庆”开始转向,然后是“超武”、“元凯”、“海东云”……这些木质炮船一艘接着一艘调头驶向西南,那里是强大的法国远东舰队,“巴雅”和“都威尔”庞大的身躯这时已经微微露出了它们的头角。
左右两支分舰队的军舰上,所有人站得笔直,目送着自己的战友远去,深蓝色绣着大块云纹花边的军服不断拍打在他们身上,船桅上黄底青龙旗在海风中傲然飘扬。
这时,左侧“应瑞”号上打出一句话:吾身报国,就在今日。
所有人的心中都激动起来,他们在各舰指挥官的带领下把所有累赘的东西,包括帆布、索具,以及玻璃和木头做的器具都被拆下来,妥善地存放好,或者直接扔进大海里;主甲板上的重要部位四周都堆起了沙袋,有一米多高,沙袋包围的中间,码放着几十颗6英寸(150毫米)的榴弹;机关炮位都在沙袋的保护之下;在特别重要的位置,甚至使用了煤袋;主甲板上浇上了一层海水,用来防止战斗打响后发生火灾,但是为了防止引起滑倒,又特别铺上了一层细沙;消防员拿着橡胶做的消防水管,一头连接着水泵,在甲板上尽职地待命;还有许多水兵抱着二十多公斤的主炮发射药包,相隔一段距离卧倒在甲板上,随时准备在开战后对主炮进行迅速的补给,宁可放弃了休息;通风管上部的风斗被拆掉,这是为了防止把火灾引向其它的舱室;无关的水密舱也全都关闭了舱门。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122)
这一刻刚刚起步的中国海军展示出前所未有的素质,所有人都是行色匆匆,脸上都是认真而严肃的表情。他们已经准备好了,为了这个国家打赢这一仗。
第五十三章 巴士大海战(二)
波澜无尽的大海上,排成两列纵队的法国远东舰队正全速向巴士海峡靠近。左边一路当先的是从印度洋抽调而来“都威尔”、“拉佩鲁茨”、“香帕兰”、“侦察”四艘巡洋舰,跟在他们后面的是4600吨的“胜利”铁甲舰以及几艘炮舰,右路纵队则是原远东舰队的剩下的几艘军舰,包括巡洋舰“梭尼”号、“尼埃利”号、“阿米林”号、“雷诺堡”号和重型铁甲舰“巴雅”号。
法国舰队的司令官利士比海军少将站在旗舰“都威尔”号装甲巡洋舰的司令塔内,用望远镜观察着前方的情况。脚下的“都威尔”是法国海军的骄傲,5700吨的排水量竟然还可以达到17节的航速,超过30门火炮的火力配备绝对是任何军舰的噩梦,中国人虽然得到了几艘铁甲舰但要想和它抗衡,实在是自不量力了。
这时前桅桅盘上负责观察的水兵大喊道:“将军,有大批的中国舰队转向向我们驶来,最少不下二十艘。”
“二十艘?”
“将军,是一些老式军舰,数量有二十六艘,现在据我们大约九千米。”前桅这时又传来了消息。
利士比放下望远镜走了几步,没有见到皮埃尔少校口中的那些中国军舰,利士比很快就猜出了清军的打算,他冷冷一笑:“想不到中国人把那些老式帆船都派出来了,看来他们是想拖延时间,用他们那些新式军舰干掉费尔兰多的舰队,不过中国人是不是也太天真了?”在利士比看来自己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可以将中国人这些勉强浮起来的“舢板”全部击沉。
“传令,舰队标准航速8节变换阵形。右路纵队向右偏转70度,航向东南,以一路纵队迎敌,左路纵队则以我舰为基准向左转向,航向东北,同样以纵队队形迎敌。”利士比决定先击溃中国人这支老式船队,再去支援法国东京分舰队。
原本齐头并进的法国舰队向撕开的拉链迅速向两边张开,变成了两个长长的“一”字向南北驶去。军舰侧弦的火炮这时一门门掀开了炮衣,黑洞洞的炮管指向海平面上那疾驰而来的中国舰队。中国人虽然有二十几艘军舰,但火炮的总数量肯定远远少于自己的舰队,所以利士比决定用自己舰队的火炮优势来对付中国舰队。
而此时徐长顺、林国祥带领下的二十几艘老式炮舰排出了一个长长的以舰首面向敌军的交错横队。
横队战术曾经在1866年奥地利和意大利之间的利萨海战中被奥地利人成功运用,他们运用这种队形迅速地靠近意大利舰队,并与之展开接舷战,甚至还在混乱中撞沉了一艘战舰。这次海战是蒸气机战舰时代的经典战例,徐长顺、林国祥他们在福建船政学堂上的第一堂战术课就讲了这次海战。而现在,在他们看来,这种队形也是唯一可以帮助他们缩小与法国舰队差距的方法。这些老船大多只有几百吨的排水量,1350吨的“澄庆”已经算是其中大的了,除非舰船上威力最大的前主炮在近距离直接命中法舰,否则根本不可能对法舰造成太大的伤害。排成横队的军舰可以迅速冲入敌舰队,打乱敌阵后继而进行分割包围。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123)
虽然以舰首面向敌军这样的姿态使后主炮塔和大部分的舷炮火力无法发挥,但却能给前主炮塔创造充分发挥火力的空间,因为它能获得最开阔的射角和最快的装填速度。而这些老式炮舰当初是按照岸防需要设击的,普遍缺乏舷炮和后主炮,舰船的火力主要集中在前主炮上,所以,这种姿态对火力发挥造成的影响根本就无关紧要。
再者,在海战中火炮的仰角并不高,打击的部位主要是侧舷,而横队队形以舰首面向敌军,只用很小一部分侧舷面对敌军,所以就大大减小了被击中的概率。在开阔的横队中,每艘战舰的活动空间比纵队大得多,它可以自由地作“S”形规避机动,使敌人无法瞄准。而如果是打击排成纵队的战舰,只要经过计算,命中率就会很高。所以,在海战刚刚开始的关键阶段,横队能够帮助排成横队的舰队把尽可能多的将重炮炮弹倾泻到敌人的军舰上,而同时承受尽可能小的打击。
下午1时53分,法国远东舰队与中国舰队相遇了,而另一边也传来了“轰隆卤的炮声,这场被后世誉为“巴士大海战”的战斗开始了。
“巴雅”号那280mm的主炮发出了巨大的响声,使没有作好准备的人们立即觉得自己的耳朵好象失聪了。
灼热的冲击波带着发射药爆炸的火光和白烟冲出炮管前端,同时夹带着令人窒息的火药味。炮架被射击带来的巨大后坐力推上阻退斜坡,水压制退机也同时起着抵消后坐力的作用。但这时,没有多少人在注意它们,而都在翘首等待着第一发炮弹的射击效果。
十秒钟后,还没等这发炮弹爆炸,左路纵队中与“巴雅”相隔不远的“胜利”号铁甲舰的主炮也响了,此时法国舰队的队形就像一个大大的钝角,而舰队中唯一两艘铁甲舰“巴雅”号和“胜利”号就位于钝角的顶点位置。
“胜利”号虽然和中国俘获的“凯旋”号一样是4600吨级的中型铁甲舰,不比6000吨的“巴雅”号,但它的主炮口径也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