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系列:大清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此时背身站在圆明园的废墟前,这里将是新军游行的终点,然后他们就会回到通州的军营里去。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185)
圆明园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一直没有经过修复。眼前所及只有依稀可辨的石基、曲折的水道和小径,惟有大水法和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站立在那里,俯瞰这残垣断瓦,零乱榛芜,如同一座纪念碑。 

  英烈祠选址的时候,方怀选择了这里,此时在圆明园的一角,英烈祠正在赶工建设中。他要让自己记住这些耻辱,和为了洗雪这些耻辱牺牲的英烈,这样才不会被权力和欲望迷失当年的志向。 

  方怀就这样站着,沉浸在圆明园那悲凉的气氛中。在他身后一队队士兵排成了整齐的队伍,悄然无声。围观的人群见到方怀和那些士兵一个个都矗立不动,也渐渐安静了下来。 

  终于,方怀转过身来,看着下面的士兵。 

  “你们应该都听说过这里,这里曾是大清最大的皇家林苑,也就是朕的家,二十年前法国人抢走了这里所有的珍宝,然后放了一把火。他们自己造不出我们那些巧夺天工的珍宝,就抢我们的,就算带不走的砖瓦他们也不给我们留下。这一次你们打赢了法国人,帮朕报了这毁家之仇,朕感谢你们。” 

  “除了朕自己的感谢,还有这个国家对你们的感谢,是你们打败了强大的敌人,保护了这个国家的安宁。所以朕今天要代表这个国家为你们授勋。朕知道你们有很多兄弟倒在了安南,他们没有等到今天,不过你们放心,这个国家不会忘记他们,看见那边的英烈祠了吗?不久之后,他们的令牌就会送进这里,为万世敬仰,所有后人都会记住他们是在抵御洋人侵略的战场上牺牲的。朕在这里定下规矩,以后不管哪一朝哪一代统治这个江上,都要在过年的时候参拜这些英烈,否则天地共诛之。” 

  底下的士兵闻听此言眼神都变了,变得骄傲而且狂热,方怀的每一句话都说到了他们的心窝子上。 

  接着,三十几个等待授勋的人走了上来。领头是冯子材、聂士诚、刘铭传、左宝贵、刘永福、徐邦道六人。方怀把一枚枚绘着长城的金色勋章戴在他们胸前,这是他一手设计的“护国勋章”。 

  授完勋后,方怀看着他们道:“希望你们记住一句话,‘军人的荣誉高于一切’。你们要珍惜身上的这份荣誉。”这一刻所有得到勋章的人站得笔直,而周围挡住人群的那些京师十二营的士兵则满是羡慕的神情,锦衣玉食固然好,但一个人更希望证明自己的价值。此时围观的百姓脸上也不见了平时那麻木的神情,他们仿佛过节一样,满是笑容,这个民族似乎在这一刻焕发了青春。 

  因为是第一次授勋,所以这次出征的新军士兵每人都得到了一枚护国勋章。(注:只有一级护国勋章才由方怀亲授。)但到了后来,帝国又颁发了其它的几种勋章,“护国勋章”最为最早的,也是唯一由方怀设计的勋章,成为了帝国军人最高荣誉的象征,也轻易不予颁发,像这样人手一枚,历史上仅仅只有这一次,因而人们也把六镇新军称为“护国六镇”。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186)
当参加过授勋仪式的经过东交民巷返回的时候,在英国大使馆的二楼上,窗帘轻轻地掀开了一道缝隙。英国公使威妥玛正静静地打量着兴奋的人群,也看着行进中的中国新军。 

  大使馆里那些华人雇工全部都跑出去了,在他身后,只有大英帝国中国舰队的司令官哈密敦少将在陪着他一起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威妥玛放下窗帘看向哈密敦道:“将军阁下,看了这些,有什么感想?” 

  哈密敦的做派像典型的英国绅士,此时微微皱了皱眉道:“从军事角度看,这些中国士兵训练得很好,他们的装备也很先进,他们能够打败法国人我并不感到奇怪。不过我是个海军,也许我的评价不确切。” 

  “没错。”威妥玛点点头:“这些中国士兵都是我从来没见过的,看来我们低估了中国人军事力量。本来以为这场战争要进行很长时间,没想到中国人这么快就胜利了。” 

  哈密敦有些迟疑地问道:“那我们在缅甸的计划怎么办?要放弃吗?” 

  “不。”威妥玛摇摇头道:“这是不可能的,这件事议会已经通过了,如果不进行下去,我们以前的努力就白费了。中国人已经在与法国人的对抗中耗尽了力气,他们不可能同时得罪两个世界排名前三的国家。” 

  “可是如果中国人一意孤行怎么办?您也知道,他们的制度和我们不一样。” 

  “将军阁下,你还不了解中国,中国人是一个缺乏冒险精神的民族,他们做事情从来是有了很大把握才去做,说得直观一些,就是懦弱,只要他们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他们是绝不会掀起一场战争的。” 

  哈密敦虽然对中国的军事力量感到十分担心,尤其是在他们得到法国的那几艘新式战舰后。毕竟他指挥的中国舰队已经有好几年没有更换新的舰只了,而且最大的“铁爵士”号铁甲舰也只有6010吨,比起中国在德国造的那几艘萨克森都小多了。一旦中国插手大英帝国在缅甸的战事,那么短期内大英帝国将不具备海上优势。但他对大英帝国最终取得胜利没有任何怀疑,所以也没有与威妥玛继续争论下去。 

  威妥玛微笑着对哈密敦少将道:“将军阁下,你不用过于担心,这件事还要准备很长时间,我们的军队也要从世界各地调集,帝国也要先处理了埃及和南非的事情才顾得上远东,我相信明年的这个时候才需要我们密切关注那块翡翠之地。”

  第三卷 印度洋的出口

  第八十三章 工业(上)

  
  光绪十一年的春节随着中法签订新约,安南并入中国版图而来临了,而世界也进入了1885年。 

  安南并入中国后,以岘港为分界点,被分为越北和越南两省,越北省包括北圻和中圻,以河内为首府,越南省包括南圻和柬埔寨,以西贡为首府(后世的“胡志明市”)。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187)
随后朝廷颁布了大诏,鼓励百姓迁往越南、越北二省和关外东北三省,凡愿意迁往两地者,每人可分得十亩土地,要知道这个时候的人均耕地还不到两亩一人。不过这都不足以产生巨大的影响,虽然土地在中国百姓的心里可是很重要的,但毕竟故土难离,而真正缺少土地的穷困百姓也出不起路费。 

  真正造成轰动的是大诏的最后一句,凡于两地田间挖到黄金和玉石者必须交与官府,在关外发现金矿或在安南发现玉矿者,则需在官府登记备案后方可开采。 

  顿时,各种各样的谣言在民间流传开了。 

  “听说没有,前村黄阿三发财了。” 

  “就他能发什么财,癞皮狗一条。” 

  “他不是前一阵子把他老婆陪嫁的首饰都当了吗?就是凑足盘缠跑到安南去了,听说他捡了快鸡蛋大的玉,卖到当铺里应说是他祖传的,赚了几百两,把他老婆的首饰全都赎回去了。” 

  “鸡蛋大的玉,你骗鬼吧,我才不信呢。” 

  “你爱信不信,没听老人都说南面产玉吗?这两天我就把房子和田卖了,我也到安南去。反正挖不着玉还有十亩地,比村里这几分田强多了。” 

  “去安南还有地啊?” 

  “我昨天从县里回来亲眼看见的,那里还有官差专门给念呢,皇上说了,只要肯去,每人分十亩地。” 

  “哥,那你也带俺去呗,我家里也没啥人,说走就能走。” 

  “好吧,乡里乡亲,路上也能有个照应。” 

  …… …… 

  在利益与欲望的双重引诱下,一场延续数十年,规模遍及整个中国的移民风潮就这样开始了。黑龙江、吉林、奉天、越南、越北五省,每年都会增加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数量的人口,尤其后来贯通越北越南的越桂线和从哈尔滨到京师的京哈线修通后,移民数量更是大大增加,到了后来,这五省的人口几乎超过了关内的一些省份。而这种风潮随着以后帝国不断得到新的领土,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法国,巴黎。 

  冬天的巴黎银妆素裹,街上那些行驶电车的轨道都被雪埋住了,不得不停开了大多数线路。仅有的几步电车上都挤满了人。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要去挤电车,华脱里从他的私人马车里走了出来,拢了拢身上的衣服。这真是个寒冷的天气。 

  直到进入有暖气的办公室,华脱里才感觉好些。他把外套和礼帽放在外间的衣架上,走进内间。里面早有人在等待他,萨里蒂奇见到华脱里立刻站了起来。 

  “又有什么坏消息?是哪位议员的亲戚在中国的工厂倒闭了?”华脱里有些嬉谑地道。 

  萨里蒂奇语气平静地道:“总理阁下,这件事确实需要注意一下,现在我们许多在中国的工厂都招不到人,不过今天是另外一件事情。” 

  华脱里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看向萨里蒂奇。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188)
“这几天,中国那位特使大人挥舞着我们赔偿的法郎,到处收购造出的机器,兰斯和克力弗甚至整个造船厂都被他买了下来,他们正在想法设法把这些造船设备运回中国。我认为应该阻止他们这种行为,我们在远东的势力已经遭到了极大的削弱,一旦再让中国的造船工业发展上去,我们将永远失去远东。” 

  华脱里看着渐渐有些激动的萨里蒂奇,摇摇头道:“萨里,你言过其实了,我们在远东并没有多少利益,我们的重点在欧洲,在地中海。现在共和国几乎是在和整个世界作对,我们在欧洲对抗德国人,在埃及和英国人争夺苏伊士,在达达尼尔防范俄国人。拿破仑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共和国并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