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遗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遗事- 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人的一种养生手段而已。礼乐当然也要束缚人,但这种束缚,是基于人性之上的一种束缚。猿猴没有这种天性,所以无论你怎样威胁利诱,它都不会接受礼乐的束缚,就是一个明证。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赞成简化礼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大礼之极,简而无文;大乐之极,易而希声。简易者,先王建礼乐之本意也。”
  既有这种看法,又面对《礼记》这样一部资料汇编,他提不起精神来讲解,该是顺理成章。他常常也直言不讳,直接摆出自己对《礼记》的看法,有时更会将讲解变成一种挑刺式的批评。最后,他干脆建议皇上:“陛下,就治政而言,《礼记》不如《尚书》。要是改《礼记》为《尚书》,或者会更好吧?”
  神宗已有了先入之见;考虑结果,也觉着安石说得确实有理,同意了:“爱卿说得对,往后咱们就讲《尚书》。”
  事后果然下诏,停讲《礼记》,改为《尚书》。《尚书》的开篇第一章《尧典》,也就专请安石来打了头炮。
  讲课已毕,神宗兴犹未尽,特意吩咐内侍:“去,传朕的话,请王安石留下,朕还有话与他谈。”
  内侍悄悄留下了安石。他正纳闷有什么事呢,神宗已经开口了:“朕留下爱卿,是还有话要问你。”
  “是,请陛下赐问。”安石恭恭敬敬地回道。
  “刚刚听爱卿讲解《尧典》,朕深受启发。我想,大凡人君要有所作为,必须先得有贤臣相助。爱卿说,是不是这个理儿?”神宗问。
  “皇上圣明。”安石不知道皇上究竟是什么意思,只好笼统地先回一句。
  “你想呵,像刘备一定得有个诸葛亮,唐太宗一定得有个魏徵,他们这才能大有作为,是不是?”谈到明君,神宗还是离不开刘备、唐太宗。
  皇上不仅目标定得不够准确,那次序也多少有些颠倒。安石微微一笑:“皇上圣明,只是关键始终还在人君:再有能耐的臣子,也不过起个辅助作用而已。”
  “你的意思是指什么?”神宗并不明白。
  “臣下从来是跟着人君走的。皇上要是能做尧、舜,就肯定会有皋、夔、稷、契;皇上要是殷商高宗,就一定会有傅说前来辅助。比起他们,刘备、唐太宗就不算什么了!天下这么大,哪里会缺少人才呢!现在之所以觉着缺乏人才,大抵还是因为陛下择术未明,推诚未至。即便就有像皋、夔、稷、契、傅说这样的贤才,也会被小人所遮掩,或者沉沦下僚,或者抱恨而去,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安石也只是就事论事,倒未必就有什么实指。
  “什么时候没有小人?世世都有。就是尧舜时代,也还有四凶闹腾哪!”神宗说,他似乎有些不以为然。既然世世都有小人,连尧舜时代都免不了小人作祟,怎么能将目下缺乏人才,归罪于小人挡道呢?
  “陛下说得对。尧舜之所以为尧舜,不是因为没有小人,而是因为他们能将四凶擒而诛之。要不是尧舜除了四凶,若再让他们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皋、夔、稷、契这些人再贤德,能安心待在位子上食禄做事吗?肯定不会的。”安石接过神宗的话头,反驳说。因力发力,始终是非常高超的辩驳技术。要驳,可不那么容易!
  好在神宗并不想辩驳,他倒是完全认同的:“爱卿说得对。用贤,总得为他们创造起码的工作条件。”
  这话,自然是说说容易;真要去做,就极为困难了!
  可不管怎样,在神宗的心目中,安石已经是个不挂名的中枢大臣了。连中书请示的许多事情,他往往都要说:“这事嘛,你们且问问王安石,看他说该怎么处置?”
  贵为皇上,当然可以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没有什么必要去看别人的脸色。一次两次,大臣们以为皇上不过心血来潮,偶一为之,倒也真没往心里去。可次数一多,他们到底受不了了:这不是拿他们不当人吗?再怎么着,这面子总还得要呵!
  

大宋遗事 第六十九回(2)
第一个发难的是唐介。他虽然早就没有任何建树,可当年的牛脾气,却还没有完全褪尽。
  “陛下,臣有一句话憋了许多天了!今日斗胆说出来,请陛下恕罪!”奏事的时候,唐介瞅准一个机会,到底说话了。因为紧张,一张脸都差不多憋紫了。
  “爱卿有话只管说。”神宗漫不经心地说,他并没有看出什么严重性。
  “陛下要是觉得王安石可以大用,就请陛下大用他,不该让他做影子内阁,叫我们这些人难堪!”憋了多少天的话,出来自然不会轻。
  神宗这才觉着有些不对劲了:“爱卿这话,该是有所指的?”
  “近来,每每有事请旨,陛下总叫去问王安石,他说行就行,他说不行就不行。一次两次,我们还不奇怪。总是这样,我们就不能不说话了!哪有中书的事情,却要一个翰林学士来做主的?那还要我们这些执政干什么?要是陛下认为微臣不才,就请陛下先将微臣罢免好了!”一口怨气吐完,唐介也就平静多了。
  原来是为这个!神宗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看着唐介笑道:“这事朕倒是忽略了,实在抱歉。说到这事儿,朕正好咨询你一下:在你看来,王安石这个人究竟怎样?可不可以大用?”
  “绝对不能大用!”唐介斩钉截铁地说,声音也陡然提高了八度,连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噢?你能具体说说吗?他是文学不可用呢,还是经术不可用呢,还是吏事不可用呢?”神宗问,仍然笑嘻嘻的。
  “王安石虽然好学,却泥古不化,议论迂阔。他要是为政,一定会求变生事!”唐介直言不讳地数落道。
  神宗点点头,没说话:既然不过罪在求变,功罪原是颠倒过来的,多问也就没有必要了。
  但唐介的激烈反应,倒提醒了神宗:无论如何,安石的擢用不能再拖了!不过,最后决定之前,他还想征求一下近臣的意见。
  孙固是神宗做王子时的老人,当年还劝他只读《论语》,不要读《韩非》,神宗接位之后,他也一路亨通,已做到天章阁待制,管着银台司。老人的意见,总比一般朝臣更要体己。神宗问他:“爱卿看着,王安石如何?能做丞相吗?”
  “陛下,王安石这个人学问品行都是一流的,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做一个翰林、侍从什么的,处理文字笔札,作作参谋,提提意见,再合适不过。要做丞相,得有很大的气度,心襟要无比开阔,他就不适合了。说到丞相,最合适的,微臣以为,还应该是吕公著、司马光、韩维他们几个。”看来,孙固该早有考虑,否则,不会说得这么周全。
  “气度固然重要,也看怎么看。一团和气固然好,要披坚执锐,弃旧图新,就不成了。”神宗已不是当年的王子,有自己的看法了。
  孙固张口还想说什么,神宗却一挥手将他拦住了。那理由,多半也与对唐介一样。因为是老人,自然知道孙固的政治理念。分歧既在于求变与否,是非难免颠倒,何必多说呢!以后谈过几次,大体都是这种结局,神宗就再不与他谈这件事了。近臣虽然体己,无奈始终说不到点子上去,只好敬而远之喽!
  那边唐介也没闲着,也在两府做别人的工作:“眼见着陛下非用王安石不可了,天下一定会大受困扰!各位大人千万站出来说句话呀!”
  别人大抵不说话,只有曾公亮微微一笑:“眼下困扰也不能算小。王安石出山,真有困扰,也不过如此罢了,怕什么呢?”
  这话什么意思?该是个不大不小的软钉子?唐介白了曾公亮一眼,再不说话了。
  曾公亮很清楚,唐介说的虽是他个人的意见,却颇有代表性。皇上之所以迟迟没有任命安石入阁,大概与这些反对意见不无关系。这种时候,如果自己再不出来说话,就该是千古罪人了!
  垂拱殿议事之后,公亮一个人留了下来,向神宗奏道:“陛下,近来外面有些议论。”
  “噢,什么议论?”神宗有些吃惊。
  “说是陛下凡事都请王安石做主,将执政大臣晾在一边,让大家难堪!”同样的牢骚,唐介早在两府大臣面前发过不止一次了,公亮自然清楚。
  “谁?不就是唐介吗?”神宗问,一点也没犹豫。
  “怕也不止他一个?恕臣直言,本来这事也不大顺。”公亮说。
  “丞相也这么看?”神宗好生奇怪,都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是。名不正,则言不顺。王安石一个翰林学士而执掌政事权柄,怎么着也没有正当名义。陛下觉着王安石可用,为什么不直接让他参政?眼下不是有参知政事请求致仕吗,正好是个机会。”公亮揭出了意见。
  原来是这样!神宗笑了:“朕也正有这个意思。且传王安石进来,朕与爱卿同他谈谈。来人哪,传王安石垂拱殿见驾!”
  安石很快就传来了。一见过礼,神宗就笑着说道:“传爱卿来,是有件事要与你商量商量。许多人不了解爱卿,说你只懂经术,不懂世务,这不是笑话吗?”
  安石也一笑:“皇上圣明。照道理上讲,经术与世事确实不能分割。一呢,经术原就是从世务中提炼出来的至理名言;二呢,后人学经术,也正是为了治理世务。一些半通不通的读书人,不懂得这种关系,硬是将经术与世务完全割裂开来;影响所及,一般人也就认为经术只能束之高阁,不能用于世务了。这实在是千百年来最大的一个谬见!”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大宋遗事 第六十九回(3)
“爱卿说得对,是这么回事。”神宗赞成说,但跟着就转换了话题,“就爱卿看来,目下先要做的应该是什么?”
  “当务之急,应当是变风俗,立法度。而关键则在长君子,消小人。道德之源,从来也是治乱之源。道德的本源唯在君子,唯有他们的言行才合乎礼义廉耻。君子之道得到发扬光大,礼义廉耻就会蔚然成风,不仅一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