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第四天,王韶终于说走了:“下官在您这儿一直搅扰了三天,今儿该走了。谢谢大头领的款待!”
俞龙珂还要挽留,王韶笑道:“客走主安,可不敢再叨扰了!还望大头领赏光,也给我个机会做做东道,回报回报!”
大宋遗事 第九十六回(3)
“大人视我为兄弟,心无芥蒂。人非木石,敢不从命!”俞龙珂感动地说。
“不是视您为兄弟,咱们就是兄弟。汉唐时代,番汉原是一家,此地都是故国,何来彼此之分?只是后来战乱,这才大家生分了!”王韶纠正说。
“大人放心,这几天我也想通了。谁都眼巴巴地盯着我们这一块肉!可谁有朝廷这样,拿我们当自己人看!请大人转告朝廷,我俞龙珂一部十二万人,从此永远是大宋的子民了!”俞龙珂心悦诚服,信誓旦旦。
“谢谢您的信任,我一定尽快转达朝廷!”王韶向俞龙珂保证。
两个人惺惺相惜,俞龙珂一直将王韶送到十里开外,才洒泪而别了。
王韶很快就将招抚喜报报到朝廷,说俞龙珂携十二万人举族内属,并请朝廷封赏俞龙珂及其手下头领为殿直等官,以资宠信。中书与枢密院同时得到捷报,都来禀报皇上。
文彦博将头摇得像个拨浪鼓:“皇上,这话可得掂量掂量!十二万人?怎么就这样具体?臣也不是说王韶就一定欺诓朝廷。可这是大事,不实地点集过数,到底心里没底!”
皇上也满腹狐疑:“是呵,怎么就是十二万,不多不少?不召集清点,说是举族内属,总不踏实。点集之后,才能算数。”
安石一头雾水,问道:“点集?怎么点集?”
“至少也得清点现有户口!”皇上说。
“王韶不过刚刚说服人家,怎么能让他去清点人户?就是清点,也需要时间,要有个过程。”安石设身处地,想到了王韶的难处。
“容易。在京城鞭长莫及,当然办不到。到秦州,就方便了。况且,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不就十二万人吗?”文彦博反倒安慰安石了。
“方圆千百里江山,十二万子民,怎么说也不是小事!要是他们自立为王,制定法律,逐渐膨胀,与大宋为敌,谁能说他们就一定不会成为第二个西夏!”安石见文彦博又说起老话,张口就将他堵回去了。
“得清点出人数,才是朝廷实利!”皇上还是坚持。
“清点当然得清点,但也不在乎一时。王韶收抚他们,发些俸禄,用的都是市易利钱,并没有另外劳民伤财。照王韶的安排,这些人终究会成为咱们大宋的子民,要清点人户什么时候不能清点?他要封那些头领,也是安抚吐蕃强人的意思。强人一服,其他人也就望风而下,为我所用了。”安石顺着皇上的思路,款款劝道。
皇上不说话了。文彦博又节外生枝:“将俞龙珂与他手下一起封官,俞龙珂能没意见吗?封了官,再不为朝廷所用,不是白封了?另外,封了他们,其他归顺番人能不生出觊觎之心?他们要是比附,怎么办?”
“这倒不用担心。王韶既这么请求,总是斟酌过了。千里迢迢,朝廷何必遥度难以遥想的事情?说到番人受封不为我用、攀比什么的,秦州封官的番人还少吗?木征现为刺史,董毡还是节度使,他们谁听朝廷使唤了?封了他们,又有哪个番人来攀比要官了?”安石反问。
“庆州所以兵变,就是因为韩绛厚待番兵,引起汉兵不满。这个教训,不能忘了!”文彦博又挡了一枪。
“这不一样,两回事。”皇上也看出文彦博强词夺理了,插了一句。
虽然磨破嘴皮,皇上到底准了王韶的请求。到知道俞龙珂果真率人内附,皇上又升他做了西头供奉官。朝见的时候,皇上赐姓,他特崇拜包拯,只求姓包。皇上也准了,并赐了他一个名字:包顺。
王韶收抚俞龙珂成功,朝廷也深受鼓舞,更将经略河湟当回事了。皇上下诏,将古渭寨扩编为通远军,作为经略河湟的基地,就让王韶兼任知军。古渭寨在唐时为古渭州,唐肃宗至德年间被吐蕃人攻占,直到宋仁宗皇祐年间,才重归了大宋。王韶自然更尽忠效力了,很快就拓地两千多里,收抚番人三十多万。他这次上给朝廷的折子,可是连地图也附上了!吐蕃人也自动认了通远军这个政治中心,凡有诉讼,全都要往通远军跑。
王韶始终盯着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木征。
这木征一向蛮横,根本不将朝廷当回事。他去看他老伯董毡,恰好大宋使者到了,他愣是坐在那儿连身子都不欠一欠,就像没看见!他这位老伯,也同样目中无人。他给秦州方面的文书竟自称“敕文”,秦州知州严词诘问,说藩臣行文,怎么能用皇上的身份,他这才废而不用了。王韶知道木征不好惹,先只做他手下的工作——不外晓之以利害,诱之以金钱官禄喽!对木征本人,王韶也同样有理有节,只以攻心为上,可木征却软硬不吃。
新来的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判秦州州官郭逵,是个老人了,与文枢密关系不薄,根本不赞成王韶的做法,早就对他不满。木征一打听清楚,先找郭逵告了一个刁状:“王韶王大人跟我有约在先,答应不动我的渭源地盘,也不动我青唐的盐井,可现在竟食言收买我的手下!他有朝廷撑腰,我是没法儿跟他计较,可我还能投靠我大伯董毡。我大伯正与西夏王秉常结亲呢,还怕没人与我说理?”郭逵一想:是呵,可了不得!除了木征,智缘也倒戈了。他也是看着郭逵与王韶两道劲儿,倒向郭逵,卖了王韶:说他如何如何凌辱俞龙珂等,要防着番人降而复叛!跟着,又有人报告王韶贪赃不法:说是赏赐番人,实际根本就是自己黑了!本来正巴不得,一下来了这么多炮弹,还能不用?王韶,自己动不了,只好上折子参他。至于他的手下,可就不客气了:凡有名的,统统抓起来再说。朝廷那边,文彦博、冯京接到折子,当然更要火上加油。线报也确实有密报,说董毡已经跟西夏结了亲。这样乌云密布,皇上还能不慌吗?
大宋遗事 第九十六回(4)
“皇上,王韶没做事时,谁也不说他不是。刚刚有点成绩,就将他说得一塌糊涂!这里面是不是有人嫉贤妒能,攫人功为己功?不能不防!至于贪污一层,我还是主张暂时不问。用人得有大略。大处可用,小处就不必斤斤计较。当年汉高祖用陈平,人人都说陈平不直,他自己也说没钱办不了事。汉高祖愣是给了他四万两黄金,任其所为,不查不问。陈平这才无所顾忌,尽职使才,做了一番大事业!眼下正是用人之际,陛下何不大度一点呢?说到郭逵,虽是个老人,却出尔反尔。陛下该还记得?他先上折子,不是说木征不值一谈,可以抚而有之吗?到木征说了几句大话,他又吓得不知所措,说不知道怎样了事了!西北委他,岂不要误大事?王韶、郭逵,与微臣都没有什么。可皇上要了却西北大事,只能在他们两个人当中任选一个。专人责事,才有希望。这样互相搅和拆台,只能坏事!”安石也是因为着急,一开口就说了许多。
“自然只能专委王韶。”皇上似乎也想通了。
“木征目无朝廷,早晚都得应付。应付了他,董毡也就不招自降了。与不与西夏结亲,都不在话下。臣看王韶所做的一切,都是大将风范,都很妥当。西北的事情,也只有他才能了当。可据王韶给臣的信说,他身边的一些得力助手都被郭逵抓走了,说要清查贪污。他现在只有三分力气用在边事上,其余七分,得应付人家的栽赃陷害。跟他的手下,帮他做事,连两三分力气也拿不出来:他们更怕呀!照这样,就是委了王韶专任,事情怕也很难办好!”
“这样吧,郭逵调走,另换一个能与王韶共事的人去秦州。再另派专人去查查账,也好还王韶一个清白。”皇上说。
“那账另有人管着,并不是王韶一个人说了算。他要贪污,也难!而且,当地人都不容易闹清楚,朝廷派个人,又时来暂去的,能查清楚吗?”安石不无担心。
“那也堵堵人的口舌嘛!”皇上不得已,连心底的秘密都倒出来了。
安石叹了一口气:“唉,皇上说的,怎么能没有道理!可这样三番五次去查人家,但凡是个有气节的,早求免去职了,哪里还等到今天!功名如梦幻,气节之士岂肯摧折气节,以就功名!我只怕王韶会寒心!”
寒心尽管寒心,查还是要查的。到没有结果,这才将王韶及其手下全解放了。郭逵已经调走,由吕公弼替了他。朝廷事先就打了招呼,他自己也知道为什么代替郭逵,还能再与王韶掣肘吗?王韶忙着修城筑堡,应付木征,又多少有些麻木了,也就顾不上多计较了。不久,到底与木征交上了手。
王韶带着人马,由渭源堡等一路向西,直趋抹邦山。手下将领都怕涉险,只想在平地扎营,引诱吐番人过来厮杀。王韶说:“我军深入险地,利在速战速决。吐蕃人相反,利在以逸待劳,守险不动,待我劳而无功、辗转退兵时乘势相邀。我军既入险境,就该攻险夺坚,化客为主。进则生,退则死。只能前进,决不能后退!”硬是领着三军,翻过竹牛岭,直逼敌军,傍山扎下营盘。手下将领见王韶不抢占高地,又是一个满拧,又嚷嚷开了!王韶说:“兵法:置之死地而后生。敌人居高临下,我军面临必死之地。能否死里求生,就看各位了!我对各位将军与咱们的士兵,都有信心!”他这话,倒也不是冒话。他的这些将士不像别处,都经过严格训练。否则,小有接触就溃不成军,还敢将他们置于必死之地?那不是自己找死嘛!
两军一对阵,王韶先就下了一道死命令:“我军现在死地,只能死里求生,后退者斩!”战斗打响,敌军果然凭借有利地形呼啸而下;宋军也真有些挡不住,阵脚都差不多快动摇了。王韶全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