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遗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遗事-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仲淹吩咐道:“换一支蜡烛,再磨一池墨,你就睡去吧。刚才磨的,没用就干了。”
  “是。”
  这一声,仲淹才听出不对,抬起头惊讶地问道:“天香,怎么是你?康富呢?”
  “我见他直打瞌睡,叫他先去睡了。”
  “夜很深了吗?”
  “可不是吗,都打过二更鼓了!”
  “嘿,过得真快呀!”
  “老爷明儿还要早朝,也该歇着了。什么急事,不能明儿再说吗?”
  “不成,今儿晚上就得了。我怕不能睡了,你先去睡吧。”
  天香知道拦不住,没再吱声,换了蜡烛,磨好墨,又去找了一件夹袍披在仲淹身上:“秋深了,老爷披上这个,当心着凉!”
  “不要紧的。你先去睡吧!”
  天香没有就走,躲在烛影下默默地看着仲淹。烛影下的仲淹,面庞更见消瘦,满头白发也更加皤然。天香不由得想起在饶州初见仲淹的日子,那时他还是满头青丝,也比现在精神多了。一想到这儿,她禁不住又泪眼汪汪了。她怕搅了仲淹的正事,赶紧掏出手绢擦擦眼泪,悄悄退出去了。
  天香与仲淹原有一段佳话,在不少朋友们中间口耳相传。
  天香原是饶州的一个乐伎,专为官场服务,送往迎来。她虽是乐伎,却不只是长得漂亮,聪明伶俐,还知书识礼,诗词歌赋样样来得。仲淹打开封府贬到饶州,头一次见面就喜欢上她了,她自然也倾心相报。但碍着官场的规矩,他们顶多也就眉目传情、歌诗赠答而已。到仲淹调官,山长水远,连这一点也可望而不可即了!
  仲淹旧情难忘,给他的后任魏介写了一首诗,托魏介关照天香:
  庆朔堂前花自栽,为官移去未曾开。年年忆著成离恨,只托春风管领来。
  这魏介也是个有情的,将这首诗转给了天香。庆朔堂是仲淹在官府后花园盖的一座小厅,天香与仲淹常在那儿相聚,最是勾情的地方。天香读着诗,早哭成个泪人儿,当场也和了一首:
  一自黄堂亲手栽,春风玉露惟君开。愁心但寄西窗月,好照官人迢递来。
  魏介一见和诗,拍手叫好,当即转给了仲淹。仲淹很快又托人带了一盒胭脂,请魏介转给天香,胭脂盒里也夹了一首诗:
  江南有美人,别后常相忆。何以慰相思?寄汝好颜色。
  天香得了胭脂与诗,又哭成了个泪人儿,又和了一首诗:
  相思千里寄,泪雨伤君忆!从此开妆奁,为君好颜色!
  魏介见了诗,大为感动,说什么也要成全这一对,就将天香脱了籍,打发手下,将和诗连天香本人一并送给了仲淹。这一对有情人,终于如愿以偿。有这么一番周折,天香对仲淹自然特别关切。
  仲淹心里有事,一时也顾不到天香。既下了决心,思路立马畅了,很快就奋笔疾书起来。等写好了,早朝的时间差不多也就到了。他索性夹着墨迹尚自濡湿的奏章,直接上朝了。
  这封奏折虽是急就章,却并非一时心血来潮的妄言,说的十件事,几乎件件都是他长期观察思考的结论,也几乎件件都关系到除弊更新,正本清源。
  第一件,是明升黜。从来官员升降,都是一件难事。大宋朝先是根本没有磨勘制度,只看能力、功劳,有则升,没有则不升,甚至黜降。到仁宗有了磨勘制度,文官三年一升,武官五年一升,只问资历,不问能力、功劳。结果,人人因循守旧,不图进取,只等着年头儿到了升官。大宋吏治所以一塌糊涂,这是一个根本原因。仲淹请求将磨勘与考核政绩结合起来,并为此制定出具体细则,力争做到有功者能不次升赏,无功者再不能躺在年头上吃香喝辣,一改因循苟且的官风。
  第二件,是抑侥幸。历代皇亲国戚及官僚功臣,都有荫赏子孙官职的规定,但什么时候也没有真宗搞得那么污滥,不仅每三年一次的祭祀天地可以请赏,每年一度的皇帝生日也同样可以要官。还有馆阁官员,从来都只延纳天下一流人士,为两府储备接班英才,现在也可以因为荫赏,而任大官们为自己那些不肖子孙讨封了。结果冗官泛滥,以致根本就没有空缺升补了。仲淹请求严格荫封制度,再不要滥赏、轻授。
  第三件,是精贡举。仲淹认为现行的科举制度,重诗赋词藻,不重经济致用,应当以策论为先,诗赋为次,罢去只以记诵为能的帖经、墨义等,循名责实,使真正长于治国、治人的才识之士浮出水面,为国家所用,再不要让那些只知道雕章琢句的酸儒堵塞仕途。
  第四件,是择官长。州县的官长因为一向论资排辈,称职能事的不多,仲淹请求由相关方面重新举荐,由中书把关任免,以保证州县得人而治。
  第五件,是均公田。这一条原是厚禄养廉的意思。大宋的外任官员有所谓职田,按官职大小给些田亩,收获归官员所有,是薪俸的一种补充。因为多少不均,害民扰民,有人建议干脆取消。仲淹引用《易》经“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的话,为之辩护,认为只能设法使它公正平均,不能一罢了之。
  

大宋遗事 第十二回(4)
第六件,是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第七件,是修武备。唐代开元之前,行的是府兵制,主要是寓兵于民,老百姓三季务农,一季练兵。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宋代实行募兵制,一向问题多多。除了边防内乱捉襟见肘,不够应付,国家财政也早无法负担,仲淹请求恢复府兵制。先在京畿试点,然后逐步推广。
  第八件,是减徭役。主要是想撤并县镇,精简机构,以减少劳务,充实农村劳动力。这也是先在相关地方试行,取得经验再推而广之。
  第九件,是覃恩信。一是要求地方政府严格执行皇上的赦免旨意,使小民能真正得到皇上的恩庇。一是请求派遣官员代皇上按察巡视四方,进一步保证皇上的赦免恩意真正落在实处。
  最后一件,是请求朝廷能如《尚书》所说:“慎乃出令,令出乃行。”凡有条令,一定要反复考校,慎重制定,不轻易拍板;而一旦推出,则要雷厉风行,贯彻到底,不得敷衍了事,更不得推诿不行。
  皇上看了奏折,喜形于色,当即夸赞道:“爱卿果然言而有信,不负所托。说的也详实可行。朕这就批转二府,让他们尽快与你一起参酌施行。”
  仲淹叩头谢道:“陛下圣明。微臣陋见,挂一漏万,全仗陛下圣裁。还请陛下关照二府多多斟酌,以免失误。”
  章得象当场表态:“陛下放心,臣等一定尽心尽力,协助范大人贯彻施行!”
  仁宗意犹未尽,问道:“内藏库有人在吗?”
  内藏库官员叩头答道:“臣在。”
  “赏。赏范大人白银千两,细绢百匹。”
  仲淹叩头谢了恩,内藏库官员则叩辞下殿,准备东西去了。
  富弼除了附议仲淹的上书,另外又上书请求汇编祖宗成法,以便确立法制,保证治理国家有经纬可循。皇上也批复同意了。
  韩琦原是个敢于论列大事的,人虽去了陕西,也留下本章说了七八件大事,与仲淹大同小异,只有一件仲淹没谈。韩琦知道,如果说的这些事当真一一实行,必然会有莫大的阻力,请求皇上务必专信辅臣,听任他们自行其是,所有怨谤之言,一概置之不理。
  除了韩琦,也还有个人看到了这一点,也给仁宗皇帝打了一剂预防针,剂量比他更大了许多倍。这个人就是欧阳修。
  欧阳修上书皇上,将这次仁宗待范仲淹、富弼、韩琦,及他们的尽忠皇上,看成千年难得一见的君臣际遇,普天下无不拭目以待。而陛下得失,苍生休戚,也全都在此一举。最大的障碍,唯有不满者的攻讦、浮议。尤其是在开始,人言汹汹,更需要上下同心,排斥拒绝。范仲淹等固然应当无所畏惧,但唯有仰仗皇上的决心、魄力,完全摈弃谗言、浮议、攻讦,才能勇往直前,得到最后的成功。
  皇上看了,也无不点头称是。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大宋遗事 第十三回(1)
三虎四狼声名鹊起
  投鼠忌器罪人何难
  吏治腐败,历来不外二端:一是当官的贪赃枉法,一是当官的尸位素餐,因循苟且,不思进取。两者不尽相同,误国害民,则是完全一样的。寡头政治要治理腐败,也不外乎两种办法:一是广开言路,鼓励臣民揭发检举,一是派遣钦差大臣,代替皇上巡察四方。其中,又以后者更为关键。不为别的,揭发检举等等,最后都要归到钦差大人那里由他处置。关心吏治清明的人,只要不发昏,稍微明白清楚一点,全都会抓住这一点不放。
  但大宋朝立国,却没有专门的按察官员,只叫负责军需粮饷、财赋斡运的转运使,兼管当路州县官员的按察事宜。粮饷财赋职重事烦,已经不可开交,按察既不过兼顾,谁还去做这吃力不讨好的得罪人的勾当?所以,兼顾一向不过虚词而已,从来没人过问。一些贪赃枉法的人之所以受到惩处,往往都只因为劣迹太多,自我暴露太过,人人看在眼里,才被绳之以法。至于由因循渎职而得罪的,从来没有过。要清理吏治,首先就得冲这一条来。
  欧阳修率先上折子,请求特立按察法。照他的意思,要从三丞到郎中的内外朝官中抽调精明强干的能人,充当专职按察使,分赴各路按察当路州县官员。赴职前,由进奏官员将当路州县官员的花名册开给他们,使他们能有的放矢,巡察记录。所有被查官员,可分三等记录在案:两极官员,勤政爱民、政绩显著,或老病无能、劣迹昭彰的,都用红笔记录;平庸无为,却也不至于误国害民的,则用黑笔记录;另外一种,才具一般,却专于治事,也用红笔相记。按察使回朝复命,只要一打开花名册,红黑分明,所有官员的贤愚不肖、治绩功过,无不一目了然。再以此为根据升黜赏罚,自然个个公正恰当,再不会错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