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奸雄纵横三国:品曹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奸雄纵横三国:品曹操-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目前大军滞留官渡,许都以南地区有事不可能及时作出反应,而刘备恰在这时以大军压境,因此,军民暂时叛离我们是可以理解的。现在刘备刚刚接手指挥袁绍军队,还不那么得心应手,我们应当乘机率军进击,打败刘备是不成问题的。”
  曹操采纳了曹仁的建议,立即派他带兵南击刘备,果然没费多大力气就把刘备打败了。刘备逃走后,刘辟的营寨紧跟着被击破,原来叛离曹操的各县又重新回到曹操麾下。袁绍派部将韩荀去包抄曹仁,又被曹仁打得大败。从此袁绍不敢再轻易分兵外出。
  刘备回到袁绍大营后,自知留在袁绍身边不是长久之计,私下打定了离去的主意。一天,他对袁绍说应派人前往荆州说服刘表出兵,并自告奋勇表示愿承担这一任务。这个建议迎合了袁绍在曹操后方开辟第二战场的想法,于是欣然同意,刘备很容易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刘备率部回到汝南后,与另一支黄巾军龚都部等会合,共有兵数千人,在曹操的后方攻扰。曹操派部将蔡阳进击,没有成功,蔡阳反被刘备杀死。但刘备等人的力量毕竟还较薄弱,不敢轻易对许都发起进攻,因此始终未能造成对曹操南北夹攻的局面,曹操仍得以集中全力在官渡一线对付袁绍。
  曹操在武力平叛的同时,为了安定民心,还适当采取了一些减轻百姓负担的措施。有一件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第九章官渡之战(11)
刘辟叛离曹操后,有不少郡县起而响应,只有阳安不为所动。袁绍派人来到阳安,对都尉李通进行拉拢,特地任命他为征南将军。刘表暗中也派人前来活动。但李通不仅不为所动,还将袁绍派来的使者杀了,派人把征南将军的印绶上交给了曹操。为了表示对曹操的支持,李通还让百姓赶快交纳人头税(绢帛和丝绵),以支援官渡之战。朗陵长赵俨得知这一消息,特地赶来面见李通,说:
  “现在诸郡反叛,只有阳安还忠于曹公,但人心也不太稳定。你在这个时候急急忙忙地收取人头税,有些不合适吧?”李通回答说:
  “曹公在官渡同袁绍相持,情势十分危急,左右郡县又都相继反叛,如果我不及时把丝绵绢帛收取上缴,别人还会以为我在徘徊观望,等待形势的变化呢!”
  赵俨听了,说:
  “你说得确实有些道理,不过应当比较一下什么更为重要。你先暂缓收缴,我为你来解决这个麻烦。”
  赵俨立即给荀彧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阳安的百姓十分贫困,而邻近各县都已反叛,极易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应当对百姓进行抚慰,不应当反过来加紧催缴人头税。不然的话,怎么鼓励百姓朝好的方面发展呢?”
  荀彧收到来信,立即报告了曹操。曹操认为赵俨说得有理,立即下令停止收缴,已经收上来的,全部退还回去。曹操这一招果然有效,百姓无不高高兴兴,局面很快稳定了下来。
  这期间,在江东的孙策听说曹操正在官渡同袁绍对峙,曾企图袭击许都,把献帝抢走。他暗中训练军队,部署诸将,加紧准备。但不久被原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刺死,袭取许都的计划自然也就落了空。
  总之,曹操在官渡同袁绍对峙不久,便感到这样拖下去不是办法,并进而产生了撤回许都的想法。为此,他特地给留守许都的荀彧写了一封信,征求荀彧对此事的意见。荀彧很快回了信,信中说:
  “袁绍把主力集中到官渡,要与明公决一胜负。明公如果不能打败袁绍,就必然会给袁绍提供机会,这是一个关系全局成败的关头啊!袁绍不过是一个平庸无能的人,虽然能够团聚人才,但却不能使用人才。凭着明公的神武英明和顺时应势、所向无敌的能力,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功的。现在军粮虽然短缺,但还不象当年楚、汉双方在荥阳、成皋之间相持时那么严重。那时刘邦、项羽没有一个愿意首先撤退,因为谁先撤退谁就会丧失有利的形势。明公以只有敌军十分之一的兵力,划定地域坚壁固守,卡住敌人咽喉使之无法前进,到现在已经有半年了。敌人的弱点已经暴露出来,他们的力量已经耗尽,相持的局面很快就会结束。这正是用奇谋战胜敌人的大好时机,千万不能失去啊!”
  荀彧的意见是很有见地的,战争中优劣成败的变化确实往往取决于能否再坚持一下的努力,坚持一下,劣势就有可能逐渐转化为优势,反之,优势也就可能转化为劣势。假如曹操不能坚持下去,主动从官渡撤兵,袁绍必定乘势进攻,士气必然重新振作起来,而曹军的士气必然会大受影响,一些曾经响应袁绍的郡县又有可能重新打起反叛的旗帜,其后果将会是不堪设想的。曹操接读荀彧来信后,不仅茅塞顿开,而且深受鼓舞。但为慎重起见,他又就同一问题征询了贾诩的意见。贾诩对他说:
  “明公的智慧胜过袁绍,勇武胜过袁绍,用人胜过袁绍,果断也胜过袁绍,有这四个方面的优势,但却花了半年时间还不能使局势平定下来,是因为明公想做得万无一失的缘故。必须等待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到时局面一定是可以很快改观的。”
  曹操听了,进一步增强了信心,于是命令部队继续坚守,一方面积极解决粮食补给问题,稳定军心,平定叛乱,一方面密切注视敌人动静,准备寻找有利战机主动出击,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
  五乌巢烧粮
  

第九章官渡之战(12)
到了十月间,曹操终于抓住了一次主动出击、从而使整个战局发生根本变化的机会。
  袁绍部将韩猛督运的数千辆粮车被徐晃、史涣截获烧毁后,袁绍重新从河北装运了万余车粮食,派淳于琼等五个将领率兵万余人护送,然后把这些粮食集中囤聚在袁绍官渡大营北面四十里的故市和乌巢两个地方。沮授建议袁绍说:
  “可派将军蒋奇另带一支部队驻守在淳于琼的外侧,形成犄角之势,以防止曹操前来夺粮。”
  但袁绍未接受上次粮车被截获烧毁的教训,对沮授的建议不予理睬。谋士许攸又向袁绍献计说:
  “曹操把全军集中起来同我军对峙,许都只留有很少的兵力留守,很空虚。如果我们派遣一支轻骑,昼夜兼程前去袭击,一定能够获得成功。拿下了许都,就可以奉天子以讨曹操,曹操被我们擒获就不成问题了。即使许都拿不下来,也可以造成曹操首尾不能相顾、来回疲于奔命的局面,为我们彻底打败曹操创造条件。”
  袁绍的大将张郃赞成许攸的意见,站出来附和说:
  “袁公虽然连着取得了一些胜利,但还是不宜立即同曹公决战。我们可以秘密地派一支轻骑包抄到曹公的南边去,那他必然不战自败。”
  许攸、张郃这一避实就虚、掩袭许都的建议确实是很厉害的一着棋。袁绍当时兵多将广,要做到这一点本来也并不困难。但袁绍自恃军力强盛,根本听不进这些正确意见。他非常自负地说:
  “我一定要在这里把曹操捉住!”
  许攸其人比较贪财,袁绍未能满足他,心里本来就不高兴。提建议又碰了一鼻子灰,更加感到失望。恰在这时,又传来一个火上浇油的消息,说许攸的家属在邺城犯了法,被留守邺城的审配抓起来关进了大牢。许攸一听,不由得勃然大怒,于是连夜离开袁绍大营,前来投奔了曹操。
  曹操原来就与许攸相识,年轻时还是朋友,听说许攸前来投奔,一骨碌翻下床来,来不及穿鞋,光着脚就跑出来迎接,一边跑,一边高兴地拍着手,高声笑着说:
  “子卿老远地跑到我这里来,我的大事肯定可以成功了!”
  许攸字子远,曹操称他为“子卿”,是表示亲近的意思。两人手拉着手来到营帐中坐定,许攸开门见山就问:
  “袁绍兵力很强,明公打算怎么对付他呢?”
  曹操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许攸又提出了一个更为要害的问题:
  “您军中现在还有多少粮食?”
  曹操思忖了一下,回答说:
  “粮食还可以支持一年。”
  许攸立即作出反应:
  “不对!您再说说看。”
  曹操只得改口:
  “还可以支持半年。”
  许攸见曹操还是没有说实话,不由得提高了嗓门:
  “您是存心不想打败袁绍吧?为什么不肯跟我说实话呢?”
  曹操见瞒不过许攸,只得找个台阶下台,同时吐露了实情,说:
  “刚才不过想同您开个玩笑。说实话,军中的粮食只够维持一个月了。您看这该怎么办呢?”
  许攸回答说:
  “明公孤军坚守,外面没有救援,军粮又即将用尽,情况确实十分危急。我有一个主意:现在袁绍有一万多车军粮囤放在故市和乌巢,防备并不严密。我们可以派一支精兵前去袭击,出其不意地把这些粮草通通烧掉,不出三天,袁绍肯定就会全军溃败。”
  许攸的建议,正符合曹操寻找机会、出奇制胜的作战意图,因此听后,大为高兴,立即发布命令,让曹洪、荀攸留守大营,自己亲率步兵、骑兵五千人连夜出发。不少将领心存疑虑,觉得曹操过于相信许攸,万一有诈,后果不堪设想。只有荀攸、贾诩二人相信许攸,劝曹操不必疑虑,尽管放心行动。
  曹操命偷袭部队全都打上袁军的旗号,士兵每人背上一捆干柴,为了防止发出声响,口中还横含一根小棍,即所谓“衔枚”,马嘴也都用绳子拴上,趁着天黑抄偏僻小路向乌巢进发。路上遇到袁军盘问,曹军就答: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九章官渡之战(13)
“袁将军怕曹操绕到侧后袭击我军粮囤,特派我们到乌巢去加强防守。”
  听的人信以为真,也就不再盘问。天色微明时,曹军到达乌巢,立即散开围住粮囤放火。袁军见四处起火,顿时大惊失色,一片混乱。天明后,淳于琼等见曹操带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