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奸雄纵横三国:品曹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奸雄纵横三国:品曹操-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相比之下,袁绍在指挥上就显得办法不多,十分被动。他自恃兵力众多,企图全线推进,直捣许都,结果十万大军被牵制于官渡。在官渡期间,他又只知正面强攻,一再拒绝部下迂回敌后的建议,使全军进退失据,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在决战关头,又缺乏头脑,没有把主力用于具有决定意义的乌巢方向,而是继续攻打已经攻了数月也不见有进展的曹军官渡阵地,结果弄到覆没的地步。
  曹操的出色指挥,固然和他本人的军事才能有关,但也和他知人善任、注意听取部下正确意见的品质态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声东击西解除白马之围是由于他听取了荀攸的意见,坚守官渡是由于他听取了荀彧的意见,出击乌巢是由于他听取了许攸、荀攸和贾诩的意见。可以说,官渡之战的每一个胜利,都有着曹操谋士献计献策的功劳,也有着曹操言听计从、从谏如流的功劳。
  相比之下,袁绍在这方面就做得太差。田丰、沮授、许攸和张郃等人都曾向他提出过非常重要、如果加以采纳实施很可能使战局发生重大改观的意见,可他一次也没有听从。袁绍外表宽和闲雅、落落大度,忧喜不形于色,但内心狭隘猜忌,性情刚愎傲慢,自以为是,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好谋无决,迟疑误事,这种种毛病,都在这场关系生死存亡的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曹操的好谋多决、集思广益形成了鲜明对照。后来诸葛亮在隆中对刘备说: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可以说是鞭辟入里、一针见血的见解。
  曹操的胜利,还跟全体将士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的精神有很大关系,这又跟袁绍内部不团结、特别是几个主要谋士之间意见分歧、甚至彼此拆台、最后导致全军分崩离析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对比。
  老百姓的支持自然也是一个重要条件。曹丕即帝位后,曾在黄初二年(221)下过一道《复颍川一年田租诏》,诏中追忆说: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九章官渡之战(18)
官渡之役,四方瓦解,远近顾望,而此郡守义,丁壮荷戈,老弱负粮。
  老少一齐出动,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不难想见一时盛况。
  官渡之战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一战。这一战不仅消灭了袁绍主力,使袁绍从此一蹶不振,而且使整个北方受到震动,冀州各郡在袁绍战败后纷纷倒戈,献城投降曹操。曹操对袁绍的劣势转化成了优势,接下来,便是如何进一步消灭袁氏残余势力,实现北方统一的问题了。
  

第十章克平四州(1)
一攻占黎阳
  官渡之战一结束,曹操就打算趁孙策新死,出兵江东。两年前被孙策派到许都来贡献土产而被曹操留下做了侍御史的张纮认为不可,劝曹操说:
  “乘别人办丧事的机会前去攻伐,是不符合道义的。万一不能取得成功,反而会使朋友变成仇人。不如利用这个机会厚待孙氏,好给自己留个后路。”
  曹操接受这个意见,立即表举继孙策统领了江东的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会稽太守。同时任命张纮为会稽东部都尉,让他回江东去,目的是要他在影响孙权北附方面发挥作用。
  不久,曹操上表征召与孙权友善的豫章太守华歆,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罗致人才,另一方面也不无借此削弱孙权之意。孙权不想放走华歆,华歆劝他说:
  “将军接受朝廷任命,刚同曹公交好,关系还不牢固,我能有机会到朝廷去为将军做做工作,岂不是很好吗?把我白白留在这里,等于养了一个无用之物,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孙权听了,信以为真,就让华歆走了。看来,华歆实际上是不想在东南一隅长期待自己号令下去,所以找了这么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来糊弄孙权。华歆到许都后,被任命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又入为尚书,转传中,代荀彧为尚书令。后曹操###孙权,华歆又被表荐为军师,完全成了曹魏的股肱之臣了。
  这一阶段,曹操保持了同孙权的睦邻关系。一次,孙权因庐江太守李术不肯听从自己号令,准备发兵攻打,但又怕李术向曹操求救,于是预先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
  明公居阿衡之任,海内所瞻,愿敕执事,勿复听受。
  “阿衡”即伊尹,是辅佐商汤王的贤相。“执事”指曹操手下的办事人员,实即指曹操自己。写过这封信后,孙权即发兵去皖城攻打李术,李术果然向曹操求救,而曹操也终于没有发兵救援,结果李术战败被杀,手下二万余人被孙权俘虏。
  曹操不去救李术,当然不是因为孙权那封信真的起了那么大的作用,而是出于他自己的战略考虑。江东僻远,自然以暂时相安无事为好,这样有利于自己集中力量,解决当前更为紧迫的一些问题。
  建安六年(201)三月,也就是官渡之战的第二年,曹操因为军粮短缺,把部队带到尚有存粮的东平安民亭就食。但安民亭的存粮也并不太多,不能满足部队同黄河以北袁军相持的需要,曹操便想乘袁绍新败、无力反扑的机会,先行南讨荆州的刘表。曹操之所以产生这个想法,一因刘表盘踞荆州,终究是一个心腹之患,二因自己还有一个心愿未了。建安三年(198),长沙太守张羡因刘表无礼,策动长沙、零陵和桂阳三郡抗拒刘表,特派使者来见曹操,表示愿为曹操南征充当内应,曹操当时非常高兴。但此后,刘表攻打张羡虽连年不下,而曹操也因忙于对付袁绍,未能派兵南下救援张羡。现在袁绍已被打败,而张羡也已病死。刘表乘张羡新死、其子张怿新任长沙太守之机,率军大举进攻,很快将三郡平定。曹操打算率军南下,认为这样一来可以抑制刘表势力的发展,二来可为张羡报仇。但荀彧不同意曹操这样做,说:
  “袁绍刚打败仗,我们应当趁他处境困难的时候,彻底将其平定。如果我们离开兖、豫二州把部队开到远处江、汉流域的荆州去,万一袁绍率其残部乘虚从背后发动袭击,那对我们就太不利了!”
  荀彧的担心自然不是多余的。当时刘表势力正盛,如果率部南征,未必能够得到什么好处。而袁绍仍有一定势力,万一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对曹操仍会构成威胁。曹操认为荀彧说得有理,立即放弃了南征的打算,而把部队布署在黄河岸边,有意炫耀武力,对袁绍进行威慑。
  这年四月,曹操发兵攻击袁绍在仓亭的守军,大获全胜。袁绍逃回冀州,继续收罗被打散的部属,同时平定了一些在官渡之战后反叛的郡县,然后龟缩邺城,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去了。
  

第十章克平四州(2)
九月,曹操回到许都。官渡之战中,刘备曾受袁绍指派,到汝南同反叛曹操的黄巾余部龚都会合,袭扰曹操后方,并攻杀曹操的部将蔡杨。曹操回许都不久,即亲自南征刘备。刘备自知不是对手,赶紧投奔刘表去了。刘表待以上宾之礼,给他增拔了一些兵力,让他驻屯新野。龚都等人不愿跟随刘备南去,纷纷逃散。曹操不费一兵一卒,收复了汝南,不久回到许都。
  这期间,曹操派张辽率部平定了鲁国各县。又派张辽、夏侯渊到东海攻打曾经依附吕布的地方割据势力昌豨。张辽、夏侯渊把昌豨包围起来,接连攻打数月,均未奏效。正当粮食用尽,准备撤军时,张辽发现昌豨有投降的念头,于是毅然单身登上三公山,来到昌豨家,拜见昌稀家人,劝昌豨归降。昌豨很受感动,答应投降,随后同张辽一起来见曹操。曹操觉得这样做很危险,打发昌豨离开后,责备张辽说:
  “你这不是一个大将应有的做法!”
  张辽承认不妥,并解释说:
  “我这样做,是因为您的声威显扬天下,我奉您的命令行事,昌豨一定不敢加害于我。”
  第二年,即建安七年(202)正月,曹操率军回到谯县。不久,又到浚仪,下令治理了睢阳渠。这时,他想起故太尉桥玄来了,便立即派人带着太牢(用牛、羊、猪三牲作祭品,有时也专指牛,是古代最隆重的祭品)到睢阳桥玄墓上去祭奠,并亲自写了一篇祭文,表达了自己对于桥玄的一腔追慕感激之情。
  接着,曹操进军官渡,准备继续对河北用兵。
  袁绍自官渡大败后,积郁成疾。这年五月,突然发病吐血,不治而死。他这一死,袁氏顿时丧失中心,各种矛盾立即暴露出来。
  袁妻刘氏喜妒残忍,袁绍死后,遗体还没有入棺,她就大开杀戒,将袁绍的五个宠妾全部杀死。又怕这些人死后有知,到阴间后还去同袁绍相会,因此又—一将其头发剃光,脸上刺字涂墨,以达到毁容的目的。刘氏的儿子袁尚还觉不解恨,又将这些宠妾的家属全部杀掉。
  更为严重的是袁氏兄弟之间的分崩离析,萁豆相煎。袁绍共有三个儿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幼子袁尚。袁绍还在世时,为了争夺继承权,他们就已开始激烈的明争暗斗。袁尚貌美,其母刘氏得袁绍宠爱,偏爱袁尚,一再在袁绍面前称扬袁尚的好处。袁绍因爱袁尚貌美,也想立他为嗣,虽还没有公开表露出来,但已着手采取一些必要的步骤。打败公孙瓒后,袁绍让袁谭出任青州刺史,镇临淄。沮授不同意这种做法,劝阻说:
  “袁谭是长子,应当立他为嗣。而您却让他驻防外地,这是会留下祸根的。”
  袁绍听不进去,掩饰说:
  “我是想让每个孩子都占有一州,借以考察他们的才能。”
  同时让袁熙出任幽州刺史,镇蓟,让外甥高干出任并州刺史,镇晋阳,而指定袁尚为冀州刺史,镇邺,实际上是让他继承了自己的权位。
  袁绍一死,争夺继承权的斗争立即白热化。审配、逢纪与辛评、郭图争权夺利,审配、逢纪因傲慢奢侈为袁谭所不齿,这样就自然地分成了两派,审配、逢纪支持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