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地面各种事故减下来。整顿航空工程机务工作,恢复以往行之有效的机务维护规章制度,改进维护作风,办机务教导队,提高机务新兵训练质量,恢复驻厂军代表制度,把好验收关和产品质量关。整顿后勤工作,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加强场站建设,教育后勤保障人员明确树立为飞行服务的思想,分期分批地整顿国防仓库、油库,确实查清库存物资和装备的数量、质量状况,加强管理维护。整顿机关,提高工作效能,建立科学的工作程序,改进文风,精简会议和文电。整顿作风,贯彻治军要严的指导思想,要求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批评、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作风恢复和发扬起来。十项整顿是互相关联、相辅相成的,重点放在清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流毒和影响。到1978年底,十项整顿基本完成,取得了显著成果。从上到下建立了岗位责任制,修订和恢复了各种规章制度,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局面已经改变。航空兵部队和航校的飞行总时间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的;航空兵部队年平均飞行时间87小时39分,突破了多年来在60小时左右徘徊的局面,训练质量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严重飞行事故万时率下降到,是10年来最低的。地面部队和院校的教育训练,年终考核成绩优异。
一、蓝天卫士……人民空军(11)
经过整顿、调整和恢复,使空军的各项工作转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为空军建设的全面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
2、开创空军建设的新局面
在全面整顿、拨乱反正的基础上,空军依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军委的要求,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开拓前进,有计划地推进空军的全面建设,开创了空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空军的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加强院校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1976年以后,空军院校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加强院校的全面建设,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体系,朝着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方向发展。1978年初,据邓小平指示,空军院校的恢复工作迅速展开。在已恢复和改建第1、2航空预备学校、通信学校、军医学校和雷达学校的基础上。1978年3月至6月又重新恢复了空军政治学校、空军后勤学校、空军高射炮兵学校和空军学院。到1979年,空军地面院校的学员定额,已由“文化大革命”期间的5650名,增加到万余名。同时,还根据部队的需要,新增设了28种专业。空军院校经过紧张的重建和扩张工作,到1979年已大体恢复到“文化大革命”前的规模。各航校在人员、飞机、器材基本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每年的飞行总时间不断增加。1980年航校全年飞行时间达53万小时,比1977年增加53%。
对学员的培养,全面打好基础。空军院校在政治思想方面的要求,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牢固树立为革命而飞的思想;在技术业务方面的要求,要熟练掌握飞行加强技术,达到训练大纲规定的质量标准,并扎实学好航空理论基础知识,以指导飞行实践;在作风纪律方面的要求,要具有良好的军人素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雷厉风行,机智灵活,一切行动听指挥;在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要具有适应紧张的飞行训练所需要的体力、耐力和平衡机能。空军院校在贯彻全面打好基础的工作中,始终把打好政治思想基础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方面。为此,空军专门对飞行人员提出了必须具备的八项素质,即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严格的纪律、顽强的作风和强健的体魄。还针对空军部队驻地分散、条件艰苦、常年战备等特点,对学员加强树立坚强的革命事业心的教育和立志定向教育,使学员毕业后服从分配,到边疆、高山、海岛、戈壁、沙漠地区工作。
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各类人才。1986年6月,中央军委《关于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力争在本世纪末,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军队特色的现代化军事教育体系。”1986年以来,空军院校以进一步理顺培训体制、改革训练内容、改善训练条件和手段为重点,进行了大量工作,以实现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各类人才。将空军学院改称为空军指挥学院,政治学校改称为政治学院,航空学校改称为飞行领航学院,通信学校改称为电讯工程学院,后勤学校改称为勤务学院,高射炮兵学校改称为高射炮兵学院,航空机务学校改称为航空技术专科学校,军医学校改称为医学专科学校,航空预备学校改称为飞行基础学校。同时撤销了第9、10、11航校。气象学校和雷达学校在1979年6月和1983年6月,已分别改称为气象学院和雷达学院。空军院校的精简整编,主要是进一步理顺培训体制,即指挥军官分初、中、高三级培训,专业技术军官分两等(中等、高等)、5种层次(中专生、大学专科生、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训。为了扩大知识面,增强工作的适应能力,从1987年开始,师(旅)职军事、政治、后勤指挥军官(含军以上机关参谋)实行合训。空军还逐步发展了函授教育、业余大学、电视大学和自学考试等形式的在职教育,采取多种途径培养人才。进入###十年代后,空军院校的教学手段向现代化发展,空军院校在开展模拟训练上亦有长足进步,技术训练模拟器已运用计算机控制。
为了适应新时期院校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空军院校把提高教员的教学水平和院校领导干部的教学管理能力,摆到了重要位置。在建立与健全空军院校教员选拔与使用制度的同时,1980年对航校的飞行教员提出了“五条要求”:(1)飞行事业心强,出满勤,带全期;(2)两种气象能教,三种气象能走;(3)会讲,会作,会教,会做学员的思想工作;(4)能给学员讲一门与飞行训练穿插的航空理论课;(5)达到大学专科文化程度。对地面院校的专业理论教员规定了“四项指标”:(1)热爱教学工作,教学质量比较高;(2)能完整地讲授本门课程,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3)具有比较扎实的讲、写、演、画课堂教学基本功;(4)具有大学专科以上的基础理论水平。并要求各院校在此基础上,培养各类教学“尖子”和学科带头人。
截至1987年,空军院校已经拥有各类教员9200余人,形成了一支较好的教员队伍。其中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450人,具有硕博士以上学位的186人,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占。飞行教员达到两种气象能教、三种气象能走的占89%,获特级和一级飞行教员称号的有1385人。还有520余名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掌握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学科带头人。这批辛勤“园丁”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智慧,为空军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蓝天卫士……人民空军(12)
空军院校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一支年龄、知识、专业结构趋向合理并适应教学和科研任务的教员队伍已形成;一批熟悉院校教育、管理理论和专业技术的行家,已走上院校领导岗位,正在为空军各级机关和部队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人才。
跨越式发展,改善武器装备。①提高武器装备管理水平。通过装备整顿,落实了各项规章制度,普遍建立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加强了技术人员的培训。1980年至1982年的三年中共培训各类技术人员14万人次,为部队培养了装备维修、管理的骨干,提高了部队的装备水平。各部队自筹经费修建了各种库房、场地,大大提高了各类装备的放库率。检修各种装备20余万件,各类装备的完好率都有明显提高。装备平均故障率由1979年的,下降到,涌现出一批装备管理好的先进单位。1983年11月,空军颁发了《空军装备管理达到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的十二条标准》,作为检查、衡量部队装备管理的尺度。随后,空军各兵种部队分别进行了检查评比,制订装备管理工作条例,逐步实现从经验型管理到科学型管理的转化。②开展技术引进和装备更新。新时期,空军抓紧了武器装备的技术引进和装备更新工作,以提高空军主战飞机、地空导弹、防空雷达、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和电子对抗系统的技术水平和作战效能。70年代末,空军开始有重点、有步骤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以提高作战能力。为了解决装备的配套,1984年11月从美国引进了“黑鹰”直升机,1986年2月从法国引进了“超美洲豹”直升机,1985年8月从苏联引进了图…154m型运输机,还有一些其他装备。1986年2月,歼…8型飞机定型批准生产。歼…8Ⅰ型飞机是歼…8型飞机原设计方案的“全天候型”飞机,1981年4月首次试飞,1985年7月设计定型。歼…8Ⅱ型飞机是根据对未来作战对象的分析和中国航空工业的现有能力,经过充分论证后确定战术技术要求的。1984年6月12日,歼…8Ⅱ型飞机首次试飞成功。歼…7Ⅱ型飞机是歼…7Ⅰ型飞机的改进型,增强了攻击能力,1986年2月装备部队。歼…7Ⅲ型飞机是在歼…7型飞机的基础上加装改装了部分设备,经过试飞,已批准设计定型。强…5Ⅰ型飞机是在强…5型飞机基础上改进的,1983年12月开始装备部队。后来,又在强…5Ⅰ型飞机的基础上改进成强…5Ⅱ型飞机,性能进步上得到了改善,生存力和作战能力有较大提高。空军和航空工业部门共同设计、研制的轰…6型飞机的自动领航轰炸系统,使该型飞机具有远程机动作战、低空突防、搜索识别和突击目标的能力。1981年3月试飞,7月交付空军部队服役。空军勤务保障飞机也有一定的发展。与作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