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本战国史-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子氏直,自己则成为掌握实权的“太上皇”。
  天正十年(1582),信长消灭了甲斐武田氏。泷川一益受信长的派遣来到上野,成为织田军在关东地区的统帅,并出任关东管领。北条氏政为不得罪强大的织田势力,小心翼翼地处理着和泷川一益的关系。是年五月,泷川一益把居城移到厩桥城,就近控制关东各大名。然而,同年六月,本能寺之变的发生又一次改变了关东的局势。由于信长的死亡,导致织田家原本的统一体系崩溃。北条氏政也开始对抗泷川一益在关东的权威。
  本能寺的消息传到关东,泷川一益立刻决定回师*明智,事实上也颇有一番争夺天下的心思。但是,泷川一益的希望很快就被一个消息所打破——北条家入侵上野!
  六月,北条军以北条氏直为总大将,出兵将近6万,杀入上野。泷川一益则集合上野地方豪族所组成的上野众以及织田帐下的关东大名约两万人,双方在神流川爆发了著名的神流川合战。
  战役开始,六月十八日,作为织田家名将的泷川一益为抢占战略要地,全力进攻武藏与上野交界的金城。泷川一益的攻势十分迅猛,引起了北条方面的注意。占有兵力优势的北条家立刻向神流川桥方向移动,援助金城,在桥上,与泷川一益所率领的军队遭遇。泷川一益是泷川一族中著名的猛将,类似于三国演义中张飞一类的人物。狭路相逢勇者胜。在他的率领下,泷川军获得了对抗北条军的初步胜利,北条军的先锋北条氏邦逃离战场。同日,金城也落入泷川家之手。泷川一益初战告捷。
  此时,北条氏直率领主力部队赶到战场,接应了战败的北条氏邦。由于北条军比泷川军兵力高出三倍,于是战场的天平开始向北条一方倾斜。第二日,北条军与泷川一益再战神流川南岸。先一日的败军之将北条氏邦仍然担任先锋,率军直冲泷川军,双方在接触后就陷入拉锯战状态,北条氏邦虚晃一枪,下令撤退,北条军的撤退麻痹了泷川一益,这个非常明显的诱敌战术使一代名将泷川一益做出了错误的战场判断。他下令咬住北条氏邦,于是,泷川军陷入了北条军的重围之中。作为预备队伍的北条氏直下令先冲泷川军两翼的上野众。战斗力相对较低的上野众很快崩溃,泷川一益的本阵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在以寡敌众的情况下,泷川军损失惨重,泷川一益在家臣的保护下得以脱离战场。在这一战以后,泷川一益退出上野,逃往伊势,他本人因此在织田家的地位一落千丈,也失去了在信长死后争夺天下的资格。
  泷川一益的退出使原本的甲斐武田氏领地处于真空状态。于是,在信长死后野心勃勃的德川家康、越后的上杉景胜和力图称霸关东的北条家都希望能入主这一真空地带。北条家最初与越后上杉景胜在川中岛对峙,为防止德川、上杉双方夹击,北条氏政作出让步,出让北信浓四郡,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这使北条能腾出手来对付德川。八月,北条军侵入甲斐,被德川方的鸟居元忠和三宅康贞率2000人击退,北条军损失300余人。这场黑驹合战揭开了天正壬午之乱的序幕。战局很快就向不利于北条家的情形发展。原本配合北条家的木曾义昌被德川家说服加入德川一方。到九月,双方达成协议,北条氏直娶德川家康之女督姬;甲斐与信浓归属家康,而上野归属北条家。天正壬午之乱以双方的妥协宣告结束。

小田原的幽灵(15)
此时的北条家已经达到了势力的最高峰,除了原有的相模、伊豆、武藏以外,北条陆陆续续获得了下总、上总以及上野、常陆和下野的部分地区,领地达到240万石,成为关东的巨无霸级大名。天正十三年(1585),北条家又联合那须氏侵入下野,攻克长沼城,下野的大部分区域被北条支配。
  不过,这已经是北条家最后的辉煌了。在北条步入辉煌的同时,丰臣秀吉逐渐掌握了日本政局,成为“天下人”。天正十六年(1588),丰臣秀吉要求北条氏政和氏直父子列席聚乐第,遭到了北条方面的拒绝。作为天下人的丰臣自然不能容忍日本有人能挑战他的权威,于是,北条与丰臣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而第二年的名胡桃城事件则成为北条家灭亡的导火线。
  名胡桃城事件的缘起和甲斐武田的名门真田家有关。真田昌幸在天正壬午之乱中也成为德川和北条之间争取的对象。但双方议和以后,德川要求真田让出沼田城。真田昌幸对德川的指手画脚十分不满,拒绝执行,于是爆发了真田与德川之间的上田合战。在这场大战中,失败的是德川一方。于是真田就得以保留沼田。
  北条家对于真田不履行协议也有所不满,于是,真田又与北条展开了争夺,天正十七年(1589)二月,丰臣秀吉以关白身份作为中间人裁决北条获得沼田城,而沼田区域中包括名胡桃城在内的大约三分之一部分仍旧归属真田。裁决以后仅仅半年,十月,北条氏邦的家臣、沼田城的猪俣范直突然出兵进攻名胡桃城。这一下,北条引火烧身。
  名胡桃城的归属是出自关白秀吉的命令,北条违反命令进攻名胡桃城,就是藐视关白。何况丰臣秀吉还规定禁止大名之间私斗。于是,为了显示关白的权威,丰臣秀吉发布命令,征讨北条家,丰臣秀吉发动了全国的兵力侵向北条领地,八王子城、山中城相继被攻克,到天正十八年(1590)四月,丰臣军包围了小田原城。
  遭到入侵的北条家产生了内部分歧,老臣松田宪秀主张固守小田原,而北条氏邦主张出箱根山与丰臣野战。双方争执不下。北条氏政考虑到他的父亲氏康时代依靠固守小田原而对抗上杉和武田的先例,决定故技重演,固守小田原。小田原决定的结果决定了北条家的命运。
  这一次,永不陷落的小田原不再成为北条家的守护神了,在经过长达3个月的围城战以后,小田原战意低落,无法支持,被迫开城投降。北条氏政和弟弟氏照作为挑起这次战火的“直接责任人”,被勒令切腹,北条氏直被流放。
  就这样,关东的霸主小田原北条家在经历了五代以后,在它最辉煌的时代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不过,它以“永不陷落的小田原”在日本战国史上留下了令人记忆深刻的一页。
  

美浓的“蝮蛇”(1)
一、国盗り物语
  日本著名的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有一部代表性的历史小说著作《国盗り物語》(用中文翻译过来就是《窃国故事》,或者也可翻译为《窃国大盗》),这部小说曾经被改编为日本东京电视台的新春剧和1973年的NHK大河剧,在日本广为人知。小说分为两编,第二编讲述的就是著名的日本战国的风云儿织田信长的故事。而第一编才是这部小说的点题内容,讲述的是一位窃国大盗的故事,也就是织田信长的岳父——斋藤道三。
  如果有人认为北条早云并不能作为“下克上”的典型人物,那么斋藤道三的个人发迹史就是对“下克上”的一种完美诠释。
  斋藤道三的发迹在美浓。美浓国位于日本的中部地区,秀美的长良川在境内蜿蜒而过,这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在今天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在战国时代早期,美浓的统治者是土岐氏。
  土岐氏是日本的名门清和源氏之后,在南北朝时期,土岐氏的土岐赖贞追随足利尊氏加入了北朝,因此而获得了美浓一地,是为土岐氏在美浓统治的开始。在室町幕府时期,土岐氏一度炙手可热,掌握美浓、尾张、伊势三国,成为一股庞大的地方守护大名势力。因而招致幕府的侧目,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借口土岐康行企图谋反,征讨土岐氏。这次战争后,幕府就施展惯用的“移形换影”*,将土岐氏的领土一分为二,任命土岐康行为伊势守护,而他的叔叔赖忠出任美浓守护。土岐氏遭到严重削弱。
  从第五代土岐赖忠时代开始,由于土岐氏势力的削弱,美浓的实权也开始逐渐旁落。先是守护代富岛氏成为美浓的实际掌权者,接着美浓的斋藤家的势力也开始抬头。在第七代美浓守护土岐实益时期,斋藤家驱逐了富岛氏,成为美浓的实际主人,而土岐氏仍然传承着美浓守护之职。在应仁之乱中,斋藤氏乘机彻底驱除了政敌,一家独霸。美浓国“下克上”的基础就此打下了。
  斋藤道三的早年生涯和北条早云一样充满谜一般的传说故事。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卖油郎,据说他可以把一枚铜钱放在壶口上,然后从铜钱口中倒入油而钱不湿。这个故事听来非常熟悉。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欧阳修也写过类似的故事,参见《文忠集》卷一二九:“……乃取一葫芦设于地上,置一钱,以杓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曰:‘此无他亦熟耳。’”卖油商人的故事恐怕本基于此,不能尽信。如今,也有人考证认为斋藤道三之父为可能曾担任幕府奉行人的长井新左卫门尉(也有人怀疑长井新左卫门尉其实就是道三本人;亦有人持另一说,认为道三在窃取美浓守护土岐氏前的活动其实都是其父所为),他本人幼年曾经在京都妙觉寺担任僧侣。其父因为侍奉美浓的小守护代长井家,因此成为长井家的一门众,因而获得“长井”姓氏。
  在斋藤道三出现之时,美浓国已经因为美浓守护之位发生了混战。美浓前任守护土岐政房的嫡子土岐赖武本来是名正言顺的家督继承者,而且也得到了美浓的守护代斋藤利良的支持。但土岐政房在晚年却喜欢次子土岐赖艺,赖艺获得了小守护代长井利隆的支持,于是双方在政房死后就开始为家督位展开大战。永正十四年(1517),两派第一次合战,土岐赖武大获全胜,于是将土岐赖艺驱逐至尾张。但后者联络斋藤彦四郎作为内应,于次年八月卷土重来,这一次,赖艺把赖武驱逐到了越前。土岐赖武是越前朝仓家的女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