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队能得到这样的结果还是改造得比较好的原故。八军失败,龙州政权亦失败。
(九)八军开始成立时的武装约枪一千枝(内坏枪约有三百枝),组织两个纵队,每纵队两营六连,另有一挺机关枪,一门迫击炮,还有一个手枪连。
(十)以上就是八军的成败兴亡史。
二 七军的经过
(一)由百色转变到隆安之役。
一九二九年十月革命节日,以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及东兰农民武装为基础转变成了第七军,转变后兴奋了右江的群众,百色、平马的群众大会到的群众非常之多而热烈,红军本身的情绪非常之好,战斗力亦甚强,在隆安作战中充分表现出来。
惟当时前委没有将中心工作摆在发动群众深入土地革命上面,而决定了打南宁的行动。当时前委的估量是打南宁极有把握,桂系主力在前线没有开兵回来的可能,轻视了攻坚和敌人的力量,结果到隆安即与敌人接触,经过三天最激烈的作战,敌人的损伤虽比我们为大,我们的损伤亦不小,好几个很得力的干部亦于此役牺牲,加上作战的指挥太差,双方都成为各自为战的局面,结果是我们失败了,耗费了子弹不下五十万发。
附:邓小平起草的《七军工作报告》(3)
我们对于此次行动指出了不但轻视了敌人,主要的还是忽视了发动右江群众深入土地革命,巩固右江苏维埃政权的错误。当时右江群众情绪虽已开展起来,但过去并没有经过斗争,始终是暴发户,纯粹由红军弄起来的。如果不注意用正确路线来发动群众,群众的情绪是不能保持下去且易走到失败情绪上去的。打下南宁固好,打不下,一失败下来则必给群众一个很大的打击。同时,当时作战完全没有运用群众的战术,单凭红军的力量,深入白*域去打硬战,处处受敌人(豪绅民团)的扰乱。如果当时作战不在隆安而在赤区的果化,很有消灭敌人三团的可能。我们更指出这次幸好在隆安失败,如果有一个小的胜利,直追南宁,有全部或大部被敌人消灭的可能。
(二)由隆安失败到向外游击时期。
隆安失败后,完全放弃了右江沿岸。平马为敌占领,我军曾一度进攻平马,但无最后决心,故未成功,乃向东兰退去。此次攻平马没有决心是一错误,因为如果攻下了平马,可以保持群众的情绪。事实上是可以攻下的,攻下后可以得敌人不少的辎重。后敌人追至亭泗与我接触,战甚烈,双方损失均不小,结果双方均同时撤退。这次军事上如果有最后决心,可以全部消灭敌军两团,因在作战中我较占优势也。亭泗作战时我军士气仍好,失败后则大不如前了。
亭泗战后,前委即讨论行动问题,决定向外游击一时期,乃留第三纵队在东兰右江工作,一、二纵队向河池方向游击。本来是一步步发展的计划,后来变更了,一直经怀远到思恩,在思恩因不小心被敌人袭击,受了一个小的挫折,后又向贵州之古州(贵州三大城市之一),结果攻下古州,子弹得到相当补充,经济也得到相当解决,士兵情绪也比较提高。本来他们当时欲直出湘南,但因未与第三纵队联络好,故又折回河池。
我们攻下古州,消灭了敌军大部(四五百人),对敌军俘虏的官兵均非常之优待,对贵州军队有不少的影响,甚至不少中下级官长,对进攻红军问题表示动摇。这是我们从各方面得到的消息来证明的。后来王家烈之始终不愿与我们接触,这也是原因之一。
(三)河池会议与回右江的决定。
一、二纵队回到河池时,我已到东兰近一月,得消息后即赶到河池与他们会面,召集了一个党员大会,报告中央指示,同时讨论到行动问题,认为:1.当时湘南驻有重兵,不易通过。2.右江群众自红军去后,失败情绪非常之深,对红军表示不满。在发展、巩固右江
工作上,需要红军回右江一时期。3.回右江可以发展第七军。4.回到百色可以解决服装、经济的问题。因此决定回右江一个短的时期,在这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深入右江土地革命及发展改造红军,但总的方向还是迅速向外发展(此时是阴历五月初)。
(四)回右江后的工作。
回右江后即恢复了沿岸的城市和政权,在百色解决了敌军五六百武装。在百色仅十日,适滇军一师经百色到南宁攻桂,我军在力量上不能与敌人正面作战,故决定暂时退到平马,准备在平马运用群众战术扰乱他,打击他的一部分。结果在果化作战有五日之久,敌人损失
甚大,团长死一伤一,营长死二伤一,士兵死伤五六百。我军亦死伤官兵六十余人。但因军事技术上的缺点,没有能实现打击敌人之一部的计划,仅得到两万发子弹而已。算起来我们还是吃了亏,虽然滇军对我们再不敢轻视,攻南宁失败后再不敢与赤*域为难。 txt小说上传分享
附:邓小平起草的《七军工作报告》(4)
与滇军作战后即回师攻百色,因等大炮问题及被一个连长领导一营叛变(当土匪)问题牵延了一个时期,后百色加了兵(滇军),难攻下,故又改变,不攻百色,而在平马、田州、思林、果化一带加紧工作,相当创造右江的基础,改造七军发展七军,并在经济上准备向中心区域发展的出发伙食费。
统计在右江约有三月半之久,没有一天停止武装行动,与豪匪武装的作战简直成了家常便饭。
至于在右江的群众工作,以后专门讲。
(五)向中心区域发展问题之讨论。
回右江时即已决定在右江仅是短的时间,与滇军作战后又提到此问题,因为:1。经济未解决。2秋收快到,如果红军离开,则农民的收获必全被豪绅抢去,必使农民发生反感,并且农民分得了地主反革命的土地,必定得到了秋收才能深刻地感到土地革命之意义。故当时决定“相当保护秋收”的原则,计时九月底可出发。结果实现了这个决定,定在十月一日出发。出发之前一日,南方区代表邓拔奇同志赶到,故改在四日出发。
十月二日在平马开了一个前委会议,拔奇同志出席,报告六月十一日政治局的决议。我们接受了这个路线,决定:1.改变军队编制为三个师,留二十一师在右江作为发展一军的基础,由韦拔群同志任师长,十九、二十两师(每师两团)出发。2.因恐东兰士兵逃,同时与在桂黔边之第八军的一部联络,故大部由凌云转向河池。我及拔奇同志同到东兰布置右江工作及率原第三纵队出河池。3在河池集中全军举行全国苏维埃代表(拔奇)的阅兵礼以鼓士气,并开全体党员代表大会。
(六)河池的全军党员代表大会(十月革命节日开的)。
河池会议完全是在接受立三路线下开的,确定了第七军的任务是“打到柳州去”、“打到桂林去”、“打到广州去”三大口号。在此三大口号之下,消灭两省军阀,阻止南方军阀不得有一兵一卒向以武汉为中心的首先胜利进攻,完成南方革命。执行此任务的红军战术是集中攻坚,沿途创造地方暴动,迅速打到柳州、桂林,向北江发展。不过我们认为,执行此路线
不是先下柳州,而是要先取得桂林,因为下桂林后才能与外面政治影响联系起来。同时估量到打柳州的困难,也必须以桂林为中心向柳州推进才有可能。不过在庆远、融县应创造相当基础,对柳州取一个包围的形势。
这次会议改选了前委,批评了过去的错误,并特别提到了敌军士兵运动的问题,组织了一个兵委,豪人同志为书记。
(七)由河池出发到攻长安。
由河池出发时经过一个鼓动,士气颇好,到怀远与敌一个小时的接触即占领了怀远,敌人退到对河与我隔河相持。当时发生一个是否攻庆远的问题,有两个意见:一方面赞成,以为在执行新的路线,应攻庆远,且很可能。反对的意见认为庆远是敌人重镇,敌必出死力守之,没有攻下的把握,如攻不下,攻回甚难,并且我们到桂林有一条大江相阻,如不迅速渡过,敌一注意很难通过。后一意见不但不赞成攻庆远,且不赞成攻融县。我及李明瑞同志是后一意见,结果通过了不攻庆远,攻否融县到天河再看情形决定。
到天河时讨论,始终以渡河问题决定不攻融县,而经三防转移敌人视线,还占长安渡河。次日忽得报告说融县有一小河可徒涉到长安,故又临时决定到融县。行不四十里,即在四把与敌接触,后面敌人追来,前后作战,前胜后败,结果在天河附近与敌相持三日之久。最后乃决定脱离敌人,仍由三防到长安,沿途均有民团相扰,到三防因天雨休息数日即到长安,其时长安已有重兵驻防了。敌人有两师,名义上六团。我们攻长安有五日之久,打得敌人胆寒,只有死守城内。白崇禧亲到指挥,斩断浮桥背水死守。后得报告敌人又加一师兵力,故决定撤退。退得非常之好,致敌不敢追出一步。长安作战的确建立了七军的威风,敌人称我军是全部的北伐老兵,但从实质上我们还是吃了亏。
附:邓小平起草的《七军工作报告》(5)
(八)进攻武冈。
长安撤退后,至福禄渡江,向古宜前进,原拟经古宜到桂林,后因古宜已有敌军教导师守对河(又一小河)无法过,乃改经绥宁、武冈到桂林。到武冈时原本决定不攻,后因得报告说只有点民团守,故决定攻城,攻下后可以解决七军的服装、经济问题(都是当时的急迫问题)。攻了四日夜,仍决心攻下,当时估量敌援兵不会来得这样快,故一切布置忽视了这一点。到第四日已发觉不当,决定重新布置,但马上接到报告说再三四小时即可攻下,因城上敌人已无子弹,我已架好楼梯也,故未改布置。孰知城尚未攻下,敌援兵已至,以致失败。此次损伤不小,士气大挫,乃向新宁退去,又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