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话。同样的离别,不同的心境,唐景崧是带着绝望离开,丘逢甲却是带着不甘与希望踏上生命的下半段旅程。
丘逢甲蹲下身子,双手舀起一捧沙土,放到鼻子前,深深吸了口气,他要记住这味道,大海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台湾的味道……终有一日,他还会再回来。
“走吧,你还年轻,洄游的鱼儿终会回到出生的地方,再高的枝叶也忘不了根。”方有财走上几步,在他肩头轻轻拍了几下,像慈父般替他捋了捋乱发。
丘逢甲霍然起身,一把握住方有财的手,声已哽咽:“唐景崧走了,台北沦陷,沧海有心无力,无法力挽狂澜;请先生转告刘大帅,黑旗不倒,台岛永存!先生自己也要保重。”
方有财立刻收起那副悲天悯人的神情,换上他招牌式的笑容,语重心长道:“你放心,老方我打仗不行,保命还是绰绰有余的。现在台中各路义军正在往新竹集结,大帅也在北上途中,很快就会倭寇尝尝咱们的厉害;现在台湾最缺的就是军火粮饷,能不能坚守下去,就看咱们能从海上给偷运多少东西过来。你要记住,暂时离开台湾不仅是为了保住你的小命,也是想借用你流亡台民的招牌在海对岸挣得更多支持,你丘逢甲不过是从一个战场换到了另一个战场,其艰难险阻决不亚于守岛诸公,任重而道远啊!”
第17章 网开诱敌 新苗军险中求胜(6)
丘逢甲用力一拱手,道:“逢甲决不忘先生所托,守台之要,既在海岛,也在国内!”
方有财点点头,看了看天色,道:“上船吧,我的这艘货船,都成救生艇了。”
汽笛声响起,轮船缓缓离岸,丘逢甲走了,只留下晨光中那一抹孤单的身影。
☆ ☆ ☆ ☆ ☆ ☆ ☆ ☆
台南,黑旗军驻地。唐景崧没有回电,台北沦陷、台湾总督府成立的消息却迅速传遍了整个台南,士绅奔走相告、军民愤然痛哭,各路清军、乡勇纷纷集结,很快进入备战状态。
“大帅,巡抚唐景崧弃台内渡,这是台南士绅奏请大帅出任台湾联军大将军请愿书。”文书吴桐林小心翼翼地把一封联名请愿书和一枚大将军银印摆在了刘永福案前。
“唐景崧……走了……”刘永福将这个熟悉而陌生的名字默念一遍,你终究还是走了,这么多年了,你还是放不下那些往事,即便大敌当前也不愿与我联手同心保台。
“你怎么看?”刘永福淡淡问道。刘奇勋退休后,吴桐林便接过了黑旗军头号机要文书一职,军中的电文书函大多出自他手,刘永福对他也极为信任。
吴桐林道:“台北沦陷,倭寇以高压政策处置抗战民众,并在台北附近集结大军,不日即将南攻新竹。唐景崧内渡后,各路守军群龙无首,岛内人心惶惶,急需一场大胜振奋士气,更需有人挺身而出号召全台军民齐心保台;台南士绅此举虽属无奈,然大帅擎旗振臂,亦是当仁不让。”相比刘奇勋的沉稳细密,吴桐林性情更为刚直,说话也少遮掩,刘永福正是看中这一点,才把他留在身边参赞军机。
“不!”刘永福断然拒绝了他,道,“守台之要,一在士绅军民齐心,二在粮草军械充足,区区一枚大将军银印又有何用?你去告诉他们,我刘永福既已决心誓死守台,就不会弃万千百姓而去!”
吴桐林收起请愿书和银印,又从怀里掏出一封电文道:“大帅,这是武汉来的加密急电。”
“武汉?”刘永福一把夺过电文,打开后才想到自己不识字,又交还给吴桐林,道,“念!”
吴桐林道:“这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张大人的来电:……俄国已认台自主,问黑旗尚在否?究竟能支持两月否?似此外援已结,速宜将此事遍谕军民,死守勿去,不日救兵即至也!”
“救兵,俄国?”刘永福让吴桐林把电文再念了一次,这才反应过来,激动得在屋里来回打转,连连道,“张大人终于给台湾请来了救兵,守台有望,百姓有望!两个月,死守两个月,只要能坚持到秋天,台湾就能保住!”
“大人,”吴桐林拿着这份言辞含糊的电报,反复思量之下,对所谓的俄国外援始终心存疑虑,话到嘴边,却又生生咽下,问道,“大帅,如何答复张大人?”
“立刻回复张大人,刘永福决不弃台,黑旗军决不弃台,誓与倭寇决一死战!”
☆ ☆ ☆ ☆ ☆ ☆ ☆ ☆
武汉,湖广总督府。日军攻占台北、唐景崧弃台内渡的消息让张之洞陷入深深的自责中:对上,他无力阻止朝廷割让台湾的决定,眼睁睁看着宝岛台湾被划入日本版图;对下,他所举荐的唐景崧在危急关头既没有屏弃前嫌团结刘永福抗击日军,又未能舍身成仁为自己、也为他张之洞保全一分忠臣颜面——即便是自杀,也好过内渡逃跑!
“啪!”张之洞一掌击在书案上,茶水四溅。
“李经方大人已乘德船回到上海,盛宣怀大人也已起程赶往安源。”幕僚小心奏报。
“恩。”张之洞应了一声,道,“电报发出去没有?”
“已发往台南。”幕僚站在门口,离张之洞远远的,始终没敢抬头。
抬望苍天,张之洞长叹一声,喃喃道:“刘永福啊,希望你到头来不要怪我……”
☆ ☆ ☆ ☆ ☆ ☆ ☆ ☆
濒海道上,身负《全台兵备志》副本和刘永福“亲笔信”的胡传打马飞驰,离新竹城还有十余里,苍莽的丘陵海滨已能闻到硝烟的气息。
新竹原名竹堑,县城以砖石筑成,高约三丈,宽丈余,有东、西、南、北四门,城内店肆林立,市面繁华,有居民近两千户,是台湾北部仅次于台北的大城市。在得悉各路义军云集新竹的消息后,胡传认为这是收拢台湾抗日力量,挥师反攻台北的大好时机,在与刘永福商议之后毅然只身北上径赴新竹。来到新竹后,胡传没有以台东知府的身份进城去见知县王国瑞,而是径直前往城外义军大营拜会义军统领吴汤兴。
“绍文老弟!”胡传是个貌似粗犷,实则心细,来新竹前就把各路清军义军统领的姓名出身履历喜好了解得一清二楚,因此甫一见面,便喊出了吴汤兴的表字。
“铁花兄!”令胡传意外的是,吴汤兴一眼就认出了自己这个乔装的知府。原来,吴汤兴是丘逢甲的远亲,朝廷割让台湾后,吴汤兴在丘逢甲的举荐下出任台北义军统领,自然也从丘逢甲口中听说了这位“不在其位”、终年混迹山野的奇人知府。
两人入座,没有半句客套话,吴汤兴径直道:“胡兄可是从台南刘永福刘大帅处来?”
胡传取出刘永福的“亲笔信”递给他,叹道:“台北沦陷后,大帅忧愤终日,恨不能提一旅之师北上与倭寇血战一场!听闻台中义军纷纷揭竿而起,这才派我前来协调各方!”
第17章 网开诱敌 新苗军险中求胜(7)
吴汤兴朝南面一拱手,道:“吴某自幼仰慕大帅抗法伟业,只要大帅有誓死守台之心,我等义军自当为前驱收复台北,与倭寇血战到底!”
胡传点点头,道:“眼下新竹各路义军状况如何?”
吴汤兴据实道:“从苗栗到新竹,二县境内多为闽、粤移民,尚武之风极盛,朝廷通电割台后,两县各乡纷纷起兵自守。台北沦陷前,台中林朝栋所部防军营傅德升、栋右营谢天德已从彰化北上驰援。傅、谢二营抵新竹后,台北已经沦陷,知县王国瑞令两营就地布防。同时,苗栗生员吴汤兴、塾师徐骧、原丘逢甲义军诚字正前营邱国霖、生员吴镇■等皆率部前来;前台湾镇总兵吴光亮一营及提督首茂林、傅宏禧二营亦来会合。义军总数不下万人。”
“一万义军……”胡传在心底里掂量了下这个数字,如果算上刘永福的黑旗军和台南清军、义军,台湾所能动员的抗日军力已在两万以上。可胡传担心的却是这两万互不统属、战力高下不一的军队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面前能否齐心协力,遂道:“不瞒老弟,从台北溃败、唐景崧弃台内渡以来,我最担心的就是‘协统’二字啊!”
“协统……”吴汤兴沉吟片刻,很快明白了胡传的来意,当即起身道,“台中各路义军现推吴某为大统领,吴某威望才德不及大帅万一,当以台南马首是瞻!”
胡传起身走到他跟前,语重心长道:“老弟你大错特错了!你以为大帅是那种大敌当前还想着争权夺利之人吗?我来之前,大帅特地嘱咐——台中之地以新竹为要冲,易守难攻,吴汤兴、徐骧等人忠勇兼备,又熟悉当地环境,当协统各路义军灵活作战,切莫凭一己血勇与倭寇硬撼,徒损我健儿性命;黑旗军坐镇台南,当为各路义军后援,亦可防备倭寇自海路偷袭,台中要地,全赖吴汤兴等人协力把守,挥师台北之日,刘永福自当提兵北上,与众壮士并肩杀敌,壮我中华男儿之豪气!……”
刘永福的“信笔信”出自胡传之手,这些话也是信中原文,吴汤兴听完之后,深为震动:以刘永福的威望和救亡图存大将军的身份,北上统领各路义军名正言顺,吴汤兴徐骧等义军将领佩服刘永福为人,也甘愿受其领导;现在台中、苗栗、新竹一带云集了上万人马,既有刘铭传时代的清军,也有从各地调来守台的练勇,派系众多,完全是被形势所迫才走到一起,在台湾也只有刘永福能镇住这些骄兵悍将。可刘永福没这么做,简简单单的一封信,既明确表示了对吴汤兴徐骧等人的信任和支持,又一针见血的提醒各路义军的应战之法;一句“坐镇台南”,既消除了义军坚守新竹在战略上的后顾之忧,又可以让吴汤兴等人全心备战而不用担心刘永福倚老卖老趁机夺权,顾虑之周全可见一斑。
一旦得到刘永福的公开支持,各路义军定会士气大振,想到这里,吴汤兴双手捧起书信,长叹一声,感慨万千:“大帅深明大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