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下的孩子们也知道正在发生着什么事情。他的女儿克里斯蒂娜写下了这样的话:“皇帝是一位心肠十分仁慈的父亲,谁都能把他当成朋友来依靠,我们必须保护他,不让他受到自己多情(这里指他对奥尔斯佩格公主的迷恋)的牵制。”接着,克里斯蒂娜写道,她的母亲“对这段恋情非常嫉妒”。
尽管皇后心怀恼怒,而且实际上她掌管着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实权,但她仍然没办法拴住自己那难以琢磨的丈夫的心。于是,对臣民们进行道德管制的想法占据了她的头脑。大量的剧场和豪华歌剧院,再加上莫扎特才华横溢的贡献,这一切使得流光溢彩的维也纳成为了一片文化荒漠中的圣地。一位游客曾经把它称为“自由偷情之城”,而弗兰茨皇帝的生活方式就是在这里建立起来的。
被丈夫背叛的玛丽亚皇后化悲愤为力量,成立了“贞洁委员会”—旨在制止道德败坏等现象出现的特别警察组织。一时间,风纪巡警遍布全国,他们潜入剧院、社交聚会,甚至是私人住宅里进行侦察。不论是谁,只要有一丁点儿被怀疑是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就会遭到逮捕,而被控败坏当地民风的外国人则会被驱逐出境。有人说,家门不幸的皇后本身也是委员会的一员,她乔装打扮地走遍维也纳的各个角落搜寻在外游荡的丈夫。
为了起到杀鸡吓猴的作用,所有犯有道德败坏罪的人都会受到严惩。犯人们被锁在城门边的石柱上,坐在自己排出的污物里。这一锁就是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全靠好心的路人舍口吃喝他们才能活下去。然而这种刑罚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被锁在那里的罪犯不但没有遭到耻笑和蔑视,反而被人们当成了英雄人物。维也纳市民们对他们好生款待,并且公开嘲笑那个连自己丈夫都看不住的假正经皇后。
就算不去扫荡人民的卧室,玛丽亚皇后也闲不下来,她又开始为自己那群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孩子们包办起婚姻来。所有的皇室子女都一样,他们全都是父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在安排联姻时使用的政治资本。在皇后所属的哈布斯堡家族里,这更是至关重要而且历史悠久的传统。
皇太子约瑟夫是所有婚姻交易里的重中之重。好在他的确爱上了母亲给他挑选的新娘—帕尔马公主伊莎贝拉。但不幸的是伊莎贝拉的心已另有所属,而她痴迷的对象是约瑟夫的妹妹克里斯蒂娜。在伊莎贝拉致克里斯蒂娜的一封信中,她对她倾诉着潮水般的激情:“别人告诉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应该是向上帝祈祷,而我每天起床想的第一个人却是我的爱人,因为我对她的思念永不停歇。”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14章 来自维也纳森林的悲泣(2)
玛丽亚皇后本打算从严处理女儿和儿媳之间的同性恋关系,但是伊莎贝拉21岁的时候得天花暴死,这件事也就没什么意义了。失去了妻子,皇太子感到深受打击,但是他的母亲却更关心家族的利益,很快又给他说上了媒。约瑟夫必须在两个候选新娘中挑一个,可是哪个都无法引起他的兴趣。“我谁也不想娶,”他对母亲说道,“但既然您把刀都架到我脖子上了,那我就选巴伐利亚公主约瑟法吧,因为我听说她起码胸脯挺美。”
唉,约瑟法的胸脯和身材都让约瑟夫失望透顶。她矮墩墩、胖乎乎的,相貌丑陋,浑身上下长满了脓疮,牙齿也很差。约瑟夫看着新娘,心里好像吃了苍蝇一样的恶心,于是不顾一切地拒绝了她。“他们还盼着我生孩子,”他灰心丧气地写道,“我们怎么生啊?哪怕她身上有不生脓疱的地方让我用指头尖碰碰,我也能试着和她生个孩子呀。”可怜的约瑟法不光被人遗弃还受到侮辱,她和前任一样,突然出天花死了,然而这次她的丈夫一点都不伤心。
天花的流行把约瑟夫的好几个兄弟姐妹都从可怕的婚姻中解救了出来。他的弟弟查理在包办婚姻之前染病身亡,而他的妹妹伊丽莎白曾经是宫廷里最漂亮的女孩,也由于天花的肆虐没人敢向她求婚,她只好孤独终老。另一位奥地利公主约瑟法则死得恰到好处。她本来被许配给那不勒斯的幼主—以愚蠢著称的斐迪南。他实在是鲁钝得要命,连他的父亲都认为对他进行教育纯粹是多余之举。不必多说,约瑟法对这门婚事老大不愿意,而且明确表示反对,但她的母亲却是铁了心肠。她在给约瑟法的家庭教师的信里言辞强硬地写道:“我认为约瑟法应该为政治献身,如果她肯履行对她丈夫和上帝的义务,我将非常满意……我希望我的女儿不要如此自私,她的表现说明她已经有自私的倾向了。”
约瑟法在即将离开奥地利成为那不勒斯王后的那一天突然被天花夺去了生命,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年轻的国王斐迪南对未婚妻的死一点也没觉得伤心。在一位英格兰大使的记录中,斐迪南在出席葬礼的时候嬉皮笑脸,兴高采烈,身边还带着一个穿着打扮和死去的约瑟法一模一样的女伴,她的脸上贴满了巧克力做成的麻子。对他来说,失去个把妻子算什么呢,还有别的公主等着嫁给他呢。
接替约瑟法嫁过去的妹妹名叫卡罗琳,她也对这个安排极其不满。她思乡心切,并把在那不勒斯的生活比做“一次殉教之举”。她写道:“我现在算是知道婚姻是什么了,我真为将要体验婚姻的(小妹妹)安托瓦内特感到惋惜。我承认我宁可死去也不想再这样活一回了。要不是我受的教育要我时刻心系上帝,我早就自杀了,因为像这样生活一个星期就好像下地狱一般。如果我妹妹也陷入同样境地的话,我定会为此痛哭流涕的。”
很不幸,安托瓦内特也遭遇了一样的情况。她的母亲想同奥地利古老的劲敌法国缔结最高级别的外交关系,于是就把她当做赌注嫁给了法国王太子—未来的路易十六。路易绝不是年轻姑娘梦中的白马王子。说句实话,他粗鲁、矮胖,看上去明显性无能,缺乏起码的卫生理念,实在是个不成气候的家伙。在拿波里坦驻奥地利大使的记载中,王太子就好像是“生长在森林里的野孩子”,而他祖父路易十五的情妇杜巴丽夫人则管他叫“没教养的胖小子”。
路易还和叶卡捷琳娜的丈夫彼得三世有着同样的难言之隐,那就是包皮过长。他对此怀有一种病态的羞怯,而且十分惧怕接受治疗这种疾病的手术,所以他就更当不了好爱人了。于是玛丽·安托瓦内特就成了春心寂寞的新娘,路易一门心思地拒绝和她同床,把她丢弃在路易十五那了无生趣的凡尔赛宫廷里。虽然路易即位以后他们俩还是生活在了一起,但是这一对短命的夫妻也来日无多了,他们大手大脚的生活方式很快就要被一场“讨厌的”革命改变,而且他们的脑袋也保不住了。
第16章 〃血腥玛丽〃的由来(1)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亨利八世不仅不是一名好丈夫,也不是一位称职的父亲。他的每一个孩子都被他势不可挡的性格弄得伤痕累累,他和阿拉贡公主凯瑟琳生下的长女玛丽更是受到了严重的创伤。这位可怜的公主在3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忍受着父王对她时晴时阴的态度,溺爱、恐吓和漠不关心经常交替上演,直到他去世她才得以松口气。 1516年,玛丽·都铎的降生并未受到父亲的欢迎,除了认为这将预示着大量男孩的到来之外,他对玛丽提不起一点儿兴趣。玛丽出生不久,大失所望却又满怀希望的亨利八世说道:〃如果这次是个女孩的话,仁慈的上帝一定会让下一个(孩子)是男孩的。〃按照当时的习俗,小公主虽然在王宫长大,却须远离父母的身边。当亨利八世第一次见到女儿的时候,他对她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和过人的智力表示十分高兴。虽然他口头上叫她〃掌上明珠〃,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她倾注了多少爱心,他只是把玛丽看做欧洲王室联姻中价值不菲的商品罢了。事实上,她在12岁之前就已经先后被许配给法国王太子、王太子的弟弟,以及她的哈布斯堡家族的表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了。 尽管玛丽的父王十分看中她的价值,但多年以来她一直都是家里惟一的孩子。对于一个决心要用男性后代继承都铎王朝的国王来说,这样的情况是不能接受的。玛丽还没满12岁的时候,亨利八世就宣布自己和凯瑟琳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无效的。父母的婚姻在面前土崩瓦解,她就这样迎来了可怕的青春期。 凯瑟琳王后坚持认为自己是国王真正合法的妻子,这令亨利八世十分恼火。玛丽不得不眼看着父亲为了摆脱母亲而千方百计地贬低她,其中最残酷的手段莫过于让凯瑟琳和玛丽住得很近,却只允许她们每天匆匆见上一面。虽然有时亨利八世也会关心一下玛丽,但这丝毫没有掩饰他和凯瑟琳分开的事实,而且他们的婚姻如果被判无效,还会让玛丽自动成为私生女。 当亨利最终与罗马教廷决裂并与安妮·博林结婚以后,玛丽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为恶劣的继母,同时她的父王也对她越来越疏远,越来越不友好。新王后打心眼儿里憎恨玛丽,主要是因为玛丽将对她和国王以后生养的孩子造成威胁。在安妮的加冕典礼上,忠心的臣民都对玛丽欢呼致意,安妮被这样的情形激怒了。她刻薄地抱怨道:〃人们那股子高兴劲儿就好像上帝下凡一般。〃然后她又威胁要让玛丽做她卑贱的女奴,这样就可以有机会〃在某天给她的晚饭里加点料〃(也就是毒死她),或者〃让她下嫁给某个男仆了事〃。 被流放的凯瑟琳听说了安妮企图对玛丽下毒手,于是在安妮怀孕的时候给玛丽写了一封信,对她发出警告。她写道:〃女儿,我最近听说了一些消息,我感觉(如果这些消息是真的)全能的上帝为你安排的大限恐怕就要到了。〃凯瑟琳早就看出原来的丈夫和他的新妻子是多么的冷酷无情。她确信,如果安妮要求处死玛丽,亨利八世一定是有求必应的。凯瑟琳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