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识宝-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吧,不说了,小花太贪心了,看着小花每天辛苦码字的份上,适当地给点就行。
第二十四章 鉴宝
    虽然去目的地水吉镇的道路和去麻沙镇的道路南辕北辙,但市场决定一切的今天,刘胜还是吃到了产自麻沙镇的蔡家肉饼,只是一口香甜酥脆的感觉就充满了整个味蕾,在舌头上不断地爆炸,冲击着他的神经,在加上来自水吉镇的水吉扁肉的别具一格,人间绝品不过如此,让他不自禁地想到了家乡的火烧驴肉,心头带着屡屡遗憾。

    用过早点,刘胜驾着从酒店租来的车子,朝着水吉镇进发。

    水吉镇就是闻名世界的建德建盏的产地,建窑的遗址就在这里,还有著名的龙窑,让全世界了解了小小的水吉镇。这里不同于北方的小镇被各种各样的污染企业所困扰,处处充斥着烟尘,为每年的雾霾贡献了不小的力量,这里保留着浓重的闽西北的特色风情。

    刘胜需要拜访的人就隐藏在水吉镇,据说是一位仿古大师,一生致力于回复建窑往日的辉煌,让曜变天目,鹧鸪斑等建盏名贵品种再现人间。

    “这里?”刘胜看着手中的地址,头脑里产生了浓浓的问号,居然在水吉镇唯一的步行街上,可以用车如流水马如龙来形容,零零星星的古玩艺术品店被服装店,小吃餐馆包围着。难道所有的隐士级的大能都有一个毛笔?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刘胜按着纸条上的指引,走进了一间不起眼的艺术品店,十几平方米的面积琳琅满目的建盏几乎晃花了眼睛,黑金、油滴、曜变、兔毫,鹧鸪斑,杂色釉的建盏应有尽有,当然最多的就是一些杂色釉建盏,而曜变、鹧鸪斑、兔毫则比较稀少。

    不过虽然这里品种齐全似乎人气并不是很旺盛,但古玩就是这样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有些冷清还是很正常的。坐在太师椅上有闲地阅读一本泛黄的古籍的干瘦老头想来就是自己的目标了。

    “请问您是邹瑞邹老吗?”刘胜上前走了几步,恭敬地问道。

    “嗯,小伙子你有事吗?”干瘦的老头扶了扶老花镜,一对小黄眼珠炯炯有神,看着刘胜写满了疑惑。

    “是杨公明,杨老特意让我来看你的。”刘胜见找对了人,立刻喜上眉梢,不用自己再四处奔波寻找。

    “哦,原来是杨兄啊,没想到他还这么惦记这帮老兄弟,他现在身子还硬朗吧,一别三十几年没有通信了。”邹老闻言有些感慨道,岁月不饶人,眨眼间和好友们一别就是三十几年,不知道下次见面还能见到几个老兄弟。

    “杨老身体还好,就是有点儿念旧,经常的念叨你们。”刘胜和杨老最近才接触频繁,对于过去一点儿也不了解,但还是顺势说道。

    “杨兄,有心了,他叫你来有什么事,说吧。”邹老话锋一转突然说道。

    “啊?”刘胜有些懵了,这位的跳跃思维够快的。

    “不用大惊小怪的几十年的老友我还不知道他,没有事我这儿他才懒得来呢。”邹老随意地把手中的古籍放在书桌上,端起一个黑釉茶杯品了几口香味浓郁的武夷山大红袍。

    “哦,这是杨老让我交给您的信,说是你看了就明白了。”刘胜急忙恭敬地从口袋里将杨老的信拿出来交给邹老。

    “呵呵,杨兄果然打得好主意,也罢我这点儿东西带到棺材里有点儿可惜了。”邹老看着杨老的信,突然露出了笑容。

    “你叫刘胜是吧,原来是孔兄得意弟子,对于古玩鉴赏还有几分心得吧。”邹老扬了扬手中的信突然说道。

    “跟着老师和杨老学了点儿皮毛,和你们这些老前辈比起来差远了。”刘胜谦逊地说道,不过骨子里去透着浓浓的骄傲。

    “这样吧,你帮我一个忙,我的一个子侄手里有一个雍正粉彩寿桃纹橄榄瓶你去帮我鉴定一下吧。”邹老突然说道。

    “这?”刘胜有些迟疑,不知这位邹老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看完杨老的信整个人都变得神秘兮兮的。

    “没事你去吧,这几天我身体不舒服,正好你帮我一个忙。”邹老自自然然地说道。

    “好吧。”刘胜算是应下了这个差事。

    原来,这位所谓的子侄是他的一个好朋友的儿子,特别的痴迷古玩,曾经还求到邹老身上收他为徒,只是由于天赋有限,最终不得不半途而废,只是经常性的买到一些极其伪劣的仿品,而沾沾自喜,还求到邹老面前帮忙鉴定。

    “砰砰。”

    刘胜返回建**据邹老的介绍,来到一片写着拆字的筒子楼,上了三楼,看着有些斑驳的房门,犹豫了一下才敲了敲门。

    “你找谁?”从门缝里伸出一个肥大的脑袋,有些防贼似的问道。

    “你是赵先生吧,听说您最近得了一件宝贝,邹老身体有些不舒服,特意让我来帮您看看。”刘胜暗皱了下眉头,还是很客气地说道。

    “那你进来吧。”这位赵先生还是带着几分怀疑,犹豫片刻还是让刘胜进门了。

    刘胜走进房门彻底的被吓了一跳,这位赵先生简直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除了一台破旧的吊扇和几张破旧的沙发,就是电视都没有,对于邹老的话又多了几分认识——好古不穷,迷古必穷。

    “你先做着,我去给你倒水,先坐下吧。”赵先生转身进了厨房。

    “赵先生,你把那只寿桃纹橄榄瓶拿出来吧。”刘胜看着眼前杯沿有些冲儿的搪瓷杯和浑浊的热水,实在没有勇气喝下去。

    “好,好。”赵先生小跑着进了卧室,很快地就从屋里抱出一只寿桃纹橄榄瓶。

    “赵先生,你知道一只这么大器型的雍正粉彩价值几何吗?”刘胜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突然说道。

    “几百万吧。”赵先生不自信地说道。

    “2010年在佳士得拍卖会上,曾经拍了一件雍正粉彩八桃橄榄瓶,拍了一件比这器型稍小了一个,拍了四千多万。”刘胜说道。

    “那岂不是我这下发财了。”赵先生一阵眉飞色舞地嚷道。

    “如果你这真的,六七千万绝对的只少不多,鉴定是雍正粉彩还是乾隆粉彩的窍门就是雍八乾九的说法。”刘胜嘴角始终带着淡淡的笑意。

    “啊?”赵先生看着瓶身的寿桃个数,一下子就被打懵了。

    “呵呵,赵先生你也别灰心,早晚你有一天就能飞黄腾达的。”刘胜牺牲安慰道。

    “对对,我这还有宝贝,等等我给你拿来。”赵先生仿佛愈挫愈勇的斗士,一下子就来了精神。

    ps:求打赏,求推荐,求收藏。
第二十五章 拣宝
    看着赵先生的样子,刘胜不由得苦笑起来,即使是有亿万家财,早晚也要被他败光了,更何况刘胜对于他能有什么宝贝,早就不抱什么希望了。

    “刘先生,你看我这件怎么样,人家专家可是说了这可是唐代的瑞兽葡萄纹铜镜,制作精良,雕工精湛,就是小点儿,但也是难得的宝贝。”赵先生时间不大就扭着他那肥胖的身体,拿着一只锈迹斑斑的铜镜从卧室里走了出来。

    “呵呵。”刘胜小心地接过铜镜,在手里颠了颠,上面松散的蓝绿色铜锈就仿佛多日没有打理的头发一样,刷刷地掉落一下,让刘胜一阵恶心,心里不由得给这面铜镜判了死刑。

    “赵先生,不知道这面铜镜你是多少钱入手的。”刘胜大概的瞄了几眼,将铜镜放在茶几上,看着赵先生脸上泛起的油光,忍不住问道。

    “你说这面铜镜啊,你踩着怎么着,我在京城的潘家园碰到了一个不识货的傻子,居然管我要五千块,最后被我砍到2000块,才从他手里得来,最后我顺道参加了央视的寻宝节目,被金专家说是唐代开门见山的铜镜,价值最少20万,如果再大点儿绝对的价值连城。”赵先生闻言正中下怀,清了清嗓子,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脸上泛起了温润的红光,仿佛就是他捡漏得了一件稀世珍宝一样。

    “果然是好宝贝,简直就是稀世的孤品,你看这铜镜背面的西方巨龙,看上去爪子多么得强壮有力啊,向世人展现了他的凶猛无敌。这镜面打磨得锃明刷亮,就是有些浮锈,有些影响他的价值。”刘胜小心翼翼地委婉的解释道,生怕这位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梦境中的可怜的人一下子接受不了,心脏病发作。

    “小兄弟啊,原来你也这么认为,看来金专家说得没错,我这下终于抄着了,看谁还敢说我是个棒槌。到时候我就用这面瑞兽葡萄纹铜镜啐他们一脸。”赵先生闻言似乎没有听出什么不对的地方来,还大言不惭的憧憬着打别人的脸。

    “咳咳,那个赵大哥,西方的巨龙可不是什么瑞兽,它是一种凶兽啊,就像咱们国家神话当中的饕餮、混沌之类的一样。”刘胜一下子被自己的唾沫给呛到了,好半天才缓过劲来,好心地提醒道。

    真不知道他让哪个金专家鉴定的,如果真是寻宝当中的金坤老师,他还不如找块豆腐撞死来得痛快些。

    “小兄弟,你果然见识非凡,不像你老哥我是个大老粗。”赵先生闻言更是大喜,还自我感觉良好的拍了拍刘胜的肩膀。

    “那个赵大哥,唐代的铜镜可没出现过这样的纹饰。”刘胜不由得翻了一个白眼,没想到这家伙真会顺杆子往上爬,再次提醒了他一下。

    “哦,我这面瑞兽葡萄纹铜镜是一面孤品对吧,到时候我捐给博物馆,也别多了,让他们给我百八十万的友情价就行,怎么说咱也给国家做出贡献不是。”赵先生闻言更加兴奋起来,身上的肥肉都跟着颤抖起来。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