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崛起-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天下但知有信陵君,不知有魏王”。信陵君果然被心存疑忌的魏王削夺兵权,从此失望颓废,在醇酒妇人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信陵君两败秦军,也成了六国合纵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六国败亡的命运进入了尾声。
  当时的大儒荀子对秦国考察后写道:“其百姓朴”、“其百吏肃然”、士大夫“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其朝闲……恬然如无治者”。荀子还就秦军与其他诸侯国做了对比:“齐人隆技击……是事小敌……亡国之兵也”、“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地虽大其税必寡,是危国之兵也”、“(秦人)非斗无由也……是最为众强长久”、“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由此不难看出秦国在政治、军事上的优势了。
  

剪灭六国

  秦始皇,姓嬴名政,于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赵国邯郸。秦始皇的父亲名叫子楚(又名异人),是秦昭襄王之孙,时在赵国做质子。当时秦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昭王听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把进攻的矛头先对准了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遵照当时的惯例,诸侯间签订盟约后,往往会派出一名王室贵族到对方国家作为人质,以示对遵守盟约的诚意。秦国就派子楚到了赵国为质。秦赵两国长平之战后,互为敌国,作为“质子”的异人,在赵国的境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有国不能回,子楚在赵国不似落魄胜似落魄,满目凄凉,花时溅泪,鸟鸣惊心。大商人吕不韦认为他奇货可居,出重金帮助他回国。前251年,秦昭襄王死,其父安国君即位,为孝文王,子楚遂为太子。但安国君在位三日便亡,子楚即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但子楚在位时间也不长,仅三年便死去了。公元前247年,嬴政即秦王位,时年13岁。由于年少,政事便落入吕不韦和赵太后之手,嬴政尊吕不韦为仲父。
  嬴政亲政后,便开始实施其迤逦天下的雄心。他决心继承秦国历代君王一统天下的夙愿,而且要发扬光大,按照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战略步骤,以金帛利诱与武力打击相结合的两手策略,在用谍报人员姚贾和顿弱分化瓦解六国之时,又起用李斯、尉缭、王翦、蒙恬等文臣武将,整军备武,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他前后仅用了10年时间,便灭亡了六国,统一了中国。
  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是:韩、魏、楚、燕、赵、齐……
  最先灭掉的是韩国,秦王十四年,即公元前233年,韩国割地称臣,也没能挽救败亡的命运。秦王政十七年(前230),派内史腾灭韩,俘韩王安。将韩国设为三川郡。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3月,王翦击败赵军,杀赵葱。10月,王翦、羌瘣军攻破邯郸,赵王迁献出地图投降,赵亡。秦于赵地设邯郸郡——但赵尚有残余。赵公子嘉带领宗族数百人逃代(今河北蔚县西北),自立为王,以延续赵国。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未成,秦王将荆轲肢解。秦王派王翦、辛胜、王贲攻燕。夺取蓟城。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卫军逃辽东(今辽宁辽阳)。秦将李信带兵乘胜追击至衍水(今辽宁太子河),再败太子丹军,消灭了燕军主力。燕王杀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国未允。此时燕、赵的残余势力已不足为患,秦乃集中兵力攻灭魏、楚。燕、赵(代)得以苟延残喘。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王遣王贲攻魏,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3月,大梁城破,魏亡。秦在魏东部地区设置砀郡。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率秦兵60万伐楚,杀楚将项燕。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将王翦、蒙武率领秦军攻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虏楚王负刍,楚亡。秦在楚地设立楚郡、九江郡、长河郡和会稽郡。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王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燕王喜,燕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回师时顺便攻下代郡,虏代王嘉。赵残余势力彻底灭亡。
  最后灭掉的是齐国。五国覆灭,齐成孤岛。在秦国先后对其他五国用兵时,齐国不但袖手旁观,而且和秦国结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前途和五国一样。因此,齐国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王以齐国拒绝秦国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率领秦军,避开齐国西部主力,乘齐人不备,由原燕国南部(今河北北部)南下奇袭齐都临淄(今山东临淄北)。一举攻克临淄,齐王建不战而降,齐亡。秦王在齐设置齐郡和琅琊郡。
  贾谊的《过秦论》对六国之亡的原因做了高度的概括: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获得邑镇,大的获得城市。贿赂所得土地,比秦国用战争所获土地,实际多到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比战败所丧失的土地,实际也要多到百倍。所以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答:“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从秦王政十七年灭韩,至二十六年灭齐,秦王嬴政在前后10年间,以风卷残云之势席卷天下,威镇四海,并吞八荒,扫灭六国,完成了一统全国之大业。结束了西周末年以来诸侯割据纷争长达500余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建都咸阳,秦王政自称皇帝,追庄襄王为太上皇。
  秦始皇称帝后,继续开疆拓地,向边地频繁用兵。从二十六年至三十三年,他征发数十万人,三攻岭南,占领百越之地(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设置了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又派大将蒙恬率领30万军队北击匈奴,收复被匈奴占据的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迫匈奴退往阴山以北。为了防止匈奴的侵扰,他把昔日秦、赵、燕所筑的长城加以修缮,连接成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至此,秦拥有了异常辽阔的疆域,北到长城和阴山,南到南越,即现在的越南北部地区,“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秦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庞大帝国。
  

千古一帝(1)

  前221年(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秦灭亡强齐后,正式宣告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结束了。然而,由于生产方式和土地制度在时代巨变中,已在更深更广领域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兴贵族、地主阶级与下层农民阶级的矛盾尖锐对立,加之六国的残余势力不甘心灭亡,时刻想着复辟,这些都对新生的秦王朝构成了威胁。为了巩固帝国的封建统治秩序,秦王政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着手建立了统—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这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秦王嬴政一统天下,建立了永世之功,亘古未有,自以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足以匹配其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于是更改名号,将古代的三皇五帝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皇帝自此成为其后2000多年中国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专用的称号。嬴政自称“始皇帝”,后世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期盼嬴氏江山能够延续千秋万代。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对名称也做了规定,如皇帝自称用“朕”,表示至尊无二;皇帝所下的涉及制度的命令称“制”,昭告臣民的令文称“诏”;皇帝的印专门用玉做成,叫做“玉玺”,而且只有皇帝的印才能叫做“玺”;皇帝的妻子称“皇后”,父亲称“太上皇”,母亲称“皇太后”。
  其次,秦始皇对中央政治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太尉是最高的军政长官,负责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御史大夫是负责监察百官的,皇帝的诏令一般由御史大夫转交给丞相去执行。
  在地方行政上,秦始皇听从李斯的建议,吸取周亡的教训,不再实行分封制,而是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一切权力收归中央,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分天下为36郡,后又增至40多郡。郡下设县,县令是一县的行政长官。下有县尉,管军事。有县丞,管理司法并协助县令处理事务。县下分设若干乡,乡设三老,管思想教化。啬夫,管征税与服役。乡下面又设亭、里、什、伍等组织。里有什、伍,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各级长官定期向上报告情况,构成了严密的地方政权机构。
  这一政治体制加强了皇帝对政权的控制,开创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为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杜绝了周代诸侯各自为政而天子无实权的现象。
  在全国实施新秦律,新秦律是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而制定和颁行的国家统一法律大典。
  秦朝对于官吏的管理是很严格的,制定了很多处罚官吏的法令。官吏犯法,不是像西周那样享有特权,即“刑不上大夫”,而是加重处罚。这就使得秦朝的吏治非常清明,政府的办事效率极高。对于官吏要求很严,必须通晓法律,秦朝不是以儒延续文化,而是“以吏为师”。官吏有很高的地位。
  除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外,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集权统治。主要有:第一,修造长城,北御匈奴。第二,统一度量衡。第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