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崛起-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年春正月,王凌借口吴人壅塞涂水,请求出兵征讨。司马懿知其阴谋,不令兴兵。并于4月亲率中军###王凌。司马懿故伎重施,他先下赦书赦免王凌,后又写信安慰他。但不久大军突至。王凌自知势穷,便独自乘船迎接,先派属官王或前往请罪,送上印绶、节钺,自免其职。
  司马懿军到武丘,王凌在水边面缚等待,说:“凌若有罪,公当折简召凌,何苦自来邪!”司马懿说:“以君非折简之客故耳”。派兵卒600多人将王凌解送洛阳。王凌向司马懿要棺材上的钉子,想试探一下司马懿会不会杀他,司马懿命手下人找来送给他。途经贾逵庙时,王凌曾大呼:“贾梁道!王凌是大魏之忠臣,惟尔有神知之。”5月,王凌到项城,终于绝望,服毒而死。
  司马懿进军寿春,开始大清算,凡是牵连参与王凌之谋的人,一律夷灭三族。回师途中,他还派人挖开王凌、令狐愚的坟墓,在附近的集市上,剖棺暴尸三天,然后,烧掉他们的印绶、官服,把他们裸埋土中。为彻底根除隐患,把无辜的楚王曹彪也连带杀了。并且把魏之王公全部拘捕,放置邺城,命有司监察,不准他们互相交结往来。
  嘉平三年(251年)6月,司马懿病危,夜间常梦见贾逵、王凌为祟作厉。8月,司马懿去世,享年72岁。其子司马师、司马昭辅政。公元265年,其孙晋武帝司马炎受魏禅,给司马懿上尊号为宣皇帝,称其陵墓为高原,庙号高祖(事见《晋书?宣帝纪》)。
  

司马双雄(1)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和司马昭分别被封为大将军和骠骑上将军,总领尚书机密大事。
  司马师的权力比司马懿更大,更肆无忌惮,篡位野心也更为明显。曹魏皇帝,正如汉末的少帝和献帝,势微力衰,司马师根本不把皇室放在眼里,也不顾天下怨谤,不找任何借口,就杀死了曹芳的张皇后。还准备废掉魏主曹芳,曹芳听说后,非常恐惧,便想作困兽斗。
  嘉平六年(254年),适逢蜀大将姜维进攻陇西(即今甘肃省陇山以西一带),司马昭为征安将军,立即从许昌回到京师,准备统兵抵御姜维。依例,魏帝曹芳要在平乐观检阅大军。中领兵许允和曹芳亲信侍臣密谋,乘司马昭告别的时机,一举将司马昭杀死。然后,统领其军队,击败大将军司马师。魏主曹芳认为此计可行,诏书也提前拟好了。司马昭果然到御前辞行,当时,曹芳正在吃栗子,优人云午等人高声唱道:青头鸡! 青头鸡!青头鸡是指鸭。意思是在提醒曹芳,要他赶快下诏逮捕司马昭。可是,曹芳由于长期处在司马父兄的淫威之下,本能恐惧,不敢下诏。司马昭很快醒悟,当即退出,引兵入城,和其兄司马师共谋废了曹芳。准备立曹据为皇帝。可曹据的辈份比郭太后还高一辈,总不能以侄媳妇为太后吧!他们的叔叔司马孚从中调和,匆忙之中,司马师才决定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改元“正元”。
  曹髦是曹丕之孙,时年12岁。只是一个傀儡,实权由司马师掌握。但曹髦很聪明,正史称他“才慧夙成”,“有大成之量”。
  当初,曹髦从外地风尘仆仆赶到洛阳的时候,群臣迎拜于西掖门南。曹髦在门口下轿,要向各位官员回拜还礼。司礼官阻拦说:“礼,君不拜臣。”曹髦回答说:“我并未登基,现在也是人臣。”曹髦在城门口向群臣恭敬还礼。进城来到皇宫止车门前,曹髦又下车步行。司礼官又说:“天子有资格车驾入宫。”他又说:“我受皇太后征召而来,还不知所为何事。”曹髦步行到太极东堂,拜见太后。谨慎得体、大方稳重,朝野称赞,史称“百僚陪位者欣欣焉”。国有贤君,社稷之福,但司马师却后悔不已,立曹髦这样一个成熟和世故的人为帝,看来是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
  次年,司马师死前,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为了免除后顾之忧,在###诸葛诞时,竟然逼迫郭太后和皇帝曹髦御驾亲征。
  司马昭不断铲除异己,大肆屠杀曹氏皇族人员。
  魏帝曹髦“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就写了一首《潜龙歌》,表达了对司马昭跋扈的不满,司马昭发现了,便有了戒备之心。
  曹髦少年英雄,血气方刚,知道自己即便想做“傀儡”,也做不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袭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魏甘露五年(260年)4月的一天,曹髦对王沈、王经、王业等人,愤慨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莽撞不得。
  但曹髦一心要恢复皇室的威权,厉声说:“我意已决。即使事败身死,又有何惧?更何况鹿死谁手,还在未定之天!”
  于是不顾郭太后及众臣的反对,身披铠甲,手持宝剑,坐在车驾之上,率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300多名宫廷侍官,大呼杀贼,向司马昭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

司马双雄(2)
王沈、王业两人见此,便快步出宫,抄小路报告司马昭去了,司马昭马上派兵拦阻。
  司马昭党羽、中护军贾充在皇宫南阙下率军列阵,迎战曹髦。军队的战斗力自然非乌合之众所可比拟,曹髦的军队很快就溃散后退了。
  曹髦一看,急了,高喊:“我是天子,谁敢拦我!”挥舞着宝剑,左右砍杀。
  司马昭的将士见皇帝赤膊上阵,一时不知所措,只好小心躲避,不敢犯上。
  太子舍人成济跑过去问贾充怎么办?
  贾充高喊:“司马公养我们这么久,就是用在今日。有什么好迟疑的?”
  成济得到暗示,遂横戈而进,向曹髦刺去。
  曹髦毫无防守之力,被成济的长矛穿了个透心,血溅宫墙,当即身亡。
  其实,曹髦的个人素质很高,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无所不精。时人评价:“才同陈思,武类太祖。”有《盗跖图》、《黄河流势图》、《新丰放鸡犬图》等多幅画作传世,评论家推崇备至:“其人物故实,独高魏代。”
  正因为他的个人能力非常出众,所以他自觉地承担起兴复皇室的重任。分巡四方,观察风俗,慰劳百姓,追悼伤亡。俨然有祖风。但中兴的欲望和现实的压抑之间的巨大差距,造成了曹髦心理失衡,加上血气方刚,这才上演了赤膊上阵以身殉位的一幕。曹髦是以自己高贵而又屈辱的方式,悲壮地结束了自己年仅20岁的生命。殊为可惜!
  一场宫闱惊变就此结束。
  司马昭听到消息后大惊失色,毕竟做贼心虚,他先跑到宫里去,对着曹髦的尸体放声大哭,喃喃自语道:“天下将怎么看我啊?”
  然后下令召集贵族百官,商量对策。司马昭极需要将这件事情尽快摆平。
  百官多主张杀贾充以谢天下。但是贾充是司马昭的心腹,为司马昭充当马前卒,解决了司马昭想解决而又不敢解决的难题,是有功之臣。
  于是追究到了成济头上,司马昭宣布:“成济弑君,罪大恶极,应诛灭九族!”下令灭成济九族。官兵来到成济家逮捕成济,成济逃到屋顶上,大叫:“是丞相指示我杀皇上的!我只是奉命行事而已,罪不在我!”顿时真相大白,天下人都知道了司马昭之心。成济自以为立了大功,没想到竟成为灭门之祸。司马昭想以杀戮来掩盖弑君的真相,反而欲盖弥彰了。
  司马昭遂以曹髦道德有缺陷,不配当皇帝,是咎由自取为借口,废黜他的皇帝称号,只以庶民之礼埋葬曹髦。司马孚坚决反对,一批大臣也上表要求以王礼安葬曹髦,司马昭不予理会。几天后,高贵乡公曹髦被安葬在洛阳西北30里的瀍涧之滨。连一般的平民之礼也不如,无旗幡礼乐,只有几乘破败的车辆。洛阳的许多百姓围观,大为唏嘘,说:“这就是前几天被杀掉的天子啊!”说完,有人掩面而泣。
  南朝的裴松之在注释此段历史时,感叹地说:“司马昭做得太过分了啊!”
  司马昭另立曹奂(又名曹璜)为帝,曹奂是曹操的孙子,燕王曹宇的儿子。曹奂是魏国的第五代皇帝,也是末代皇帝,名为皇帝却无实权,政权完全为司马氏所控制。从此,在曹魏政权中,再也没有人敢公开反对司马氏的统治了。
  司马昭自封为晋王,封其子司马炎为太子。其篡夺野心昭然若揭。
  263年,他利用蜀国内部混乱的机会,派邓艾、诸葛绪、钟会率大军分三路攻蜀。后主刘禅出降,蜀亡。代魏的条件也逐渐成熟。此时呈现在司马昭、司马炎父子面前的天下大势,可谓“居高视下,势如劈竹”。他们所要做的,只是顺流而下,去完成历史所赋予的某种必然。可惜司马昭没有帝王之相,就在他积极筹措篡位之际,咸熙二年(265年)8月,忽然中风,病情迅速恶化。不久,便一命呜呼了。
  关于前期的两司马,《晋书?宣帝纪》曾记载有一段趣事,东晋明帝时,王导侍坐,晋明帝问起晋前世得天下的具体情形,王导不加隐饰地叙述了司马懿创业时的业绩,种种猜疑、残忍手段,又说起司马昭在高贵乡公时的所作所为。晋明帝大惭,把脸埋在床上很久后说:“若如公言,晋室江山又怎能长远呐?”
  其后世子孙也为先祖羞!
  

建立晋朝

  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继承了相国和晋王之位,掌握了全国军政大权,为自己登基做了最后的准备。司马炎依葫芦画瓢,仿效曹丕代汉的故事,在司马炎一帮心腹的劝说下,魏帝曹奂不得不让位。
  265年12月,曹奂下诏书说:“晋王,你家世代辅佐皇帝,功勋高过上天,四海蒙受司马家族的恩泽,上天要我把皇帝之位让给你,请顺应天命,不要推辞!”
  司马炎却假意多次推让。
  司马炎的心腹太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