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崛起-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所处理的一系列贪污案件中,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最为典型。郭桓官至户部侍郎,征收浙西秋粮贪赃枉法,事发,被追赃粮700万石,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吏均被处死,供词牵连到各布政司的官吏,被杀者又有数万人,追赃还牵连到全国许多富户,以致中产之家大抵皆破产。像这样大张旗鼓地严惩贪官污吏和如此大规模地诛杀贪官污吏,可以说从古未有。史载,“吏治焕然丕变矣”。
  此外,当时天下既定,朱元璋却对功臣放心不下,多所猜忌,就借胡惟庸案、蓝玉案,大兴党狱。胡惟庸和蓝玉两案,史称“胡蓝之狱”,凡被杀者4万5千余人,元功宿将死亡殆尽。就连太师韩国公李善长也被赐死,李善长时年已76岁了,家属70余人也一同被杀。明朝开国功臣侥幸得以善终者,惟有汤和等寥寥数人。朱元璋如此杀戮功臣,实千古所未有。与宋太祖赵匡胤优待功臣相比,朱元璋如此铁血无情,深为后世所诟病。朱元璋机关算尽,防备的就是怕功臣们图谋不轨,篡夺皇位。结果是在朱元璋之后,他的另一个儿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他所属意的建文帝朱允炆,夺得帝位。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好在明成祖朱棣雄才伟略,是明帝国最具开拓性的帝王。他上台以后,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继续朱元璋鼓励垦田养植政策,发展经济;迁都北京;他经营边疆,派郑和七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以后,仅永乐年间共有60多个国家的国王或使臣200余次访问中国。中国沿海居民也趁这股暖风,前往南洋经商,不少人侨居海外,对南洋的开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催生了国内资本主义的萌芽。
  

努尔哈赤(1)

  清朝的崛起应该从努尔哈赤说起。
  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民族,自古以来就一直居住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以渔猎和狩猎生活为主,东北最早的民族肃慎,现代史家多认为与女真有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而肃慎从舜、禹时代就已与中原有联系。周武王时,肃慎贡“楛矢石砮”,臣服于周。女真大体分布在今长白山以北,东至于海,西至松嫩平原,北到黑龙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域,是中华大地上一个古来的民族,但在上千年的民族演进中,却始终默默无闻,只是到了唐宋以后,才又一次显于史书。女真族的完颜部落曾建立金朝,灭亡北宋,与南宋对峙。而留居东北的另一建州部落,到近世更盛,竟推翻明朝,建立了一度强大的大清帝国。出现了像努尔哈赤、皇太极、康熙大帝等这样的盖世英雄人物。
  明初,朱元璋为了压制北元的残余势力,开始在女真聚居的东北设立辽东指挥使司,目的是控制女真部的各个部落。明英宗时,为了笼络女真各部,除在辽东地区直接派驻汉军镇守外,东北的管辖机构奴尔干都司被撤消,而通过直接任命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官员进行管理。
  女真原有三大部:海西、建州、东海。清王室的肇基始祖努尔哈赤家族,即隶属于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其首领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被明朝任命为建州卫左都督。建州女真经常受到海西、东海女真的欺凌,猛哥帖木儿被杀,建州部被迫南迁,定居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西老城)。
  南迁后,建州部由于与汉地接近,汉族先进的文化对建州女真人的生活影响很大。女真社会迅速转型,由传统的半渔猎、半游牧的生活方式逐渐向稳定的农耕经济社会转变,经济开始繁荣,一跃成为女真各部最强大的部落。
  爱新觉罗家族世受明朝册封,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世袭建州左卫都指挥,父塔克世继任为指挥。努尔哈赤本人也曾被明朝册封为都督佥事、龙虎将军等。
  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出生在明嘉靖三十八年,是家中长子。努尔哈赤10岁那年,生母病逝。其继母刻薄,对努尔哈赤兄弟冷若冰霜。努尔哈赤只得寄居在外祖父、建州首领王杲家。十五六岁时就出外谋生,常往返于女真与汉地之间,贩卖马匹,广交朋友,因此,对汉族的历史文化十分熟悉。他汉文修养很深,对《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情有独钟,书中历史人物叱咤风云、纵横捭阖的英雄事迹,每每激荡着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而书中大量的政治智慧、军事韬略,他则暗中揣摩学习,融会于心,作为自己有益的经验,在以后的建国战争中,他甚至直接运用《三国演义》上的成例排兵布阵。
  建州女真由于还处在奴隶社会阶段,掠夺成性。明朝对女真各部的统治,一方面以羁縻政策笼络其首领,封官晋爵赏赐财物;一方面分化女真各部,使其部落氏族之间互相对立攻杀,以便分而治之。明朝总兵李成梁就利用建州各部的矛盾来加强统治。
  在当时的建州女真中,数王杲实力最强。羡慕汉地的富庶,曾多次带兵袭辽阳,杀死明朝官员。明廷怒不可遏,俘获王杲到北京处死。其子阿台为报父仇,屡袭明军。而建州女真部土伦城城主尼堪外兰则依附明朝,在尼堪外兰的帮助下,明将李成梁兵围阿台的老巢古勒城(今辽宁新宾)。阿台的妻子与努尔哈赤是堂兄妹,觉昌安为使孙女免于战祸,愿为明前驱,遂与其子塔克世入古勒城劝降阿台。

努尔哈赤(2)
古勒城被围,早已是风声鹤唳。眼看劝降就要成功,尼堪外兰出于嫉恨,入夜,让埋伏在古勒城的内应大喊:“李太师有令,谁杀死阿台,谁就做古勒城的城主”。一时人心惶惶,城中大乱,明军趁机攻城。努尔哈赤的祖、父就这样同时死于明军的炮火。
  努尔哈赤悲痛欲绝,仇恨满腔,但想到自己的力量还很弱小,不敢对明朝官员假以颜色,便将家仇归罪于尼堪外兰。他对明朝官吏说:“杀我父祖的,是尼堪外兰,只要你们把尼堪外兰交给我,此事就算完结。”但明朝官吏只把他祖父、父亲的遗体交还给他,没有交出尼堪外兰。但为了安抚他,明朝官员赏给他良马30匹,并于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让他袭封建州左卫都指挥使职。努尔哈赤发誓报仇,他回到家里,翻出父亲留下来的13副盔甲,以“遗甲十三副”作为最初起兵的资本。3个月后,努尔哈赤以报父仇为名,率领百余人的队伍,攻破土伦城,尼堪外兰远逃。努尔哈赤初试锋芒,即获声势。
  从此,25岁的努尔哈赤便正式拉开了统一女真各部、争夺明朝天下的序幕。
  努尔哈赤在一系列的征战中,采用“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的策略,恩威并用——
  1584年,征服董鄂部;1585年,征服浑河部;1586年,杀死尼堪外兰,征服苏克苏浒部和哲陈部;同时,完颜部的费英东、董鄂部的何和礼、雅尔古都部的扈尔汉三首领归附,后均成为后金开国勋臣。
  1587年,努尔哈赤建立费阿拉城,自立为王。费阿拉成了建州女真最初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也成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根据地。
  1588年,彻底征服完颜部。
  努尔哈赤的快速崛起,引起了女真族海西、东海等其他各部的恐慌。
  当时海西女真中叶赫部最为强大。1593年,叶赫部联合了女真、蒙古、乌拉、辉发等九部联军3万之众,分三路进攻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听到九部联军来攻,事先做好迎战的准备。布下口袋,在古勒山下狭窄的山道边,安放了滚木擂石,把精兵埋伏起来,马衔枚,人不解甲,单等联军的到来。
  第二天,努尔哈赤的哨兵来报告说敌兵众多,大家听了都很害怕。努尔哈赤给他们打气说:“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此三者,我们都具备。敌兵虽然众多,但都是乌合之众而已,心不如我们齐整。真正交起手来,一定互相观望。只要我们把最嚣张的头目杀死一两个,敌人立刻就会作鸟兽散。”
  不久,九部联军来到了古勒山下,先派出一百骑兵挑战。叶赫部一个头目嗷嗷叫着冲来,马被绊马索绊倒,建州兵上去就把他头割了下来,另一头目见状,调转马头就跑。这一来,九部联军的兵将无不争先恐后地四散逃窜。努尔哈赤士气陡升,挥师追击。此役,共斩杀叶赫贝勒布斋等以下官兵4000余人,俘乌拉贝勒满泰之弟布占泰,九部联盟瓦解。努尔哈赤乘着胜利的余威又接连攻灭了朱舍里部和讷殷部,实力大增。
  努尔哈赤经过10年对建州女真各部的兼并战争,统一了建州各部。其后,又经过20余年征伐,相继兼并了海西四部和东海女真各部,基本上完成了女真民族各部的统一。
  努尔哈赤的统一,使女真摆脱了明朝的控制,也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最终形成。
  

建国立制

  为适应当时政治、经济需要,努尔哈赤创制了满文。满文的创制,使女真民族从此走出愚昧,向文明社会迈进。
  金灭亡后,通晓女真文的人越来越少,到明朝中期已基本失传。当时来往公文一般都采用汉文或蒙文书写。在与朝鲜、明朝的交往中,使用汉文;在向女真人发布军令、政令时,使用蒙古文。但不管是汉文或蒙文,绝大多数女真人既看不懂,又听不懂。于是,努尔哈赤决定创制本民族的文字,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命巴克什额尔德尼和扎尔固齐噶盖,用蒙古字母拼写满语,创制满文。满文分新老满文,努尔哈赤创制的无圈点满文,为老满文。其后,皇太极把它改进成有圈点满文,是为新满文。其后,满语文成为清朝官方的语言和文字,颁行全国。从此改变了女真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历史,也加速了女真民族的形成。对稳固后金政权,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满文的创制,是满族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皇太极时曾诏谕:“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