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军也已面临粮尽的窘况,项羽便带数人,与章邯约见在殷墟。项羽非常尊敬章邯,不仅不让章邯做自己的副将,反而称呼章邯为雍王。章邯痛哭。
随即,项羽带领楚军和投降的秦军,挥师西进。楚人往昔常受秦人欺凌,今日翻身做了主人,便对投降的秦军辱骂殴打。楚军纪律又不严明,导致冲突升温。秦军本来就不想进攻自己的国家,现在又受到虐待,便有了反叛的倾向。
达到新安后,项羽与范增、黥布密谋,在惺风血雨的夜晚,坑杀秦降兵二十万。如此惨无人道的杀俘行径,在古代战争史上非常罕见。从此,项羽的凝聚力开始下降,关中民众对项羽恨之入骨,这也为刘邦在关中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刘邦军沿着黄河,一路西进,各地的流民不断地加入进来。刘邦没有项羽的勇猛,却以一种温厚的长者风范,深得饱受秦法暴虐的父老百姓们的欢迎,“天下苦秦久矣”,吸引了无数人前来投靠。
《项羽与刘邦》故事梗概(2)
出身于韩国贵族的张良,经历了国破家亡。为了报仇雪恨,他广揽刺客,准备刺杀秦王。机会出现在秦始皇巡幸天下中。当秦始皇的仪仗队路过博浪沙时,张良带领一位大力士,向仪仗队投掷大铁锤。可惜,没有击中秦始皇。张良四处逃亡,最终藏匿到了下邳。
在下邳,张良遇到了奇人黄石公,传授给了张良《太公兵法》,张良由此成长为卓越的军事家。在下邳隐居的日子里,他还收留了楚人逃犯项伯,后来才得知这是项羽的叔父,日后竟然演绎出了一幕历史名剧。
不久,秦始皇驾崩,陈胜吴广起义,天下烽烟四起。张良在投奔陈胜的途中,得知陈胜已死。张良四处投靠其他的义军头领,均以失望告终。一次偶过沛地,见到了刘邦。刘邦虚怀若谷,待张良为贵宾。张良甚为感动,从此开始辅佐刘邦创立天下。
刘邦带着张良,投奔项梁。为了壮大实力,在项梁的支持下,复兴了韩国。可惜,项梁不久战死,张良只得在韩地打游击。
楚怀王令项羽北上抗击秦军主力,让刘邦西进关中。可惜,刘邦的兵力太弱了,遇到了几个城池,均无法攻破。军队的粮草问题愈发严重。这时,刘邦遇到了一位守门的长者郦食其。本来傲慢的刘邦,礼遇了郦食其。郦食其便告诉刘邦,陈留城内藏了大量的粮食,并献计攻破了陈留城。
粮食获得极大补充的刘邦,一下子聚拢了大批流民,但是战斗力依旧不强。此时的张良,放弃在韩地打游击,前来辅助刘邦,共讨关中。
刘邦虚怀若谷,知人善任,敢于放权,让属下尽心去做事。这次,刘邦就把全部的军权授予了张良。张良马上放弃攻打大城市,转而歼灭秦军的小城镇,夺取武器,提升士气,壮大力量。
躲在大城市里的秦军,再也无法眼睁睁地看着刘邦军的壮大,便派将领杨熊,带领部队与刘邦军正面交战。张良利用佯动、奇袭、包围等多种战法,大败杨熊军。杨熊逃到荥阳,并秦廷斩首示众。
刘邦军声势大振。但是张良可吃不消,把指挥权还给刘邦,甘愿做谋士的角色。刘邦军一方面抵制其他友军西进关中,一方面南下攻克南阳城。在此地得到大批武器、粮草的刘邦军,兵强马壮,准备进军关中。
秦在南阳地区的最高长官,向刘邦投降,刘邦封其为侯。这是第一次秦朝官吏向刘邦军投降,秦朝的统治开始坍塌了。
刘邦军队的实力,已经大大增强。但是若想攻占函谷关前的一连串秦朝城池,难度依旧很大。在张良的劝说下,刘邦放弃了进攻函谷关,而是南下进攻武关。沿途的秦朝官吏,纷纷请降。刘邦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克武关。
消息传到咸阳,秦廷顿时慌乱。赵高担心一旦真相大白,秦二世必将震怒,从而自身性命难保,所以铤而走险,诛杀了秦二世。之后,立子婴为秦王,并派人去联络刘邦。
秦人的抵抗非常激烈,刘邦军本来是向秦人复仇的,但也不得不改变态度,军纪严明,不准滥杀无辜,虐待百姓;而对于秦军,则不断地予以痛击,彻底击垮了秦人的抵抗意识。刘邦并且拒绝了赵高的提议。此时的赵高,已被子婴杀死。
刘邦军屯住霸上,咸阳举目在望。子婴的降使,来到了刘邦的面前。刘邦大喜过望!经过一番审时度势的分析,刘邦不杀子婴。贪酒好色的刘邦,本欲进秦宫,抢掠一番,但被樊哙、张良谏阻,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并严令军队不准进入咸阳城抢掠。
刘邦召集关中父老,废除秦朝的苛法,并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明言自己率军前来,是“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父老非常高兴,争相献上牛羊酒肉,来犒赏三军。但是刘邦都婉言谢绝了,说自己的军队有吃的,真正忍饥受饿的是父老乡亲们。于是父老们期待着刘邦成为关中王。
刘邦在万民拥戴中,有些冲昏了头脑,竟然偷偷派兵去把守函谷关,以阻挡项羽进入关中。项羽闻讯大怒,以排山倒海之势,将函谷关攻破,挺进关中。
得知刘邦军驻扎在霸上,怒气冲天的项羽,马上便布阵,传令明早饭后,进攻刘邦军。入夜后,漫天遍野的项羽军篝火,巍巍壮观,染红了整个天空。
刘邦看到后,惊得魂飞魄散!急急忙忙找张良。此时的张良,正在会见一位重要的客人,项羽的叔父项伯。早年项伯流亡到下邳,被张良收留,多方保护。项伯为此深怀感恩,一直图谋报答。得知张良在刘邦军中,便连夜前来,劝说张良明早有场恶战,应速速逃离。
刘邦得知消息后,瞠目结舌。得知项伯在此,便跪倒在地,死缠项伯,拜为兄弟,请项伯向项羽求情。项伯无奈,只得应允。
面对项伯的求情,项羽便答应给刘邦一个当面解释的机会。范增见反对没有效果,便私下安排,准备明日刘邦来时,将其除掉。
第二天,刘邦怀着死亡的恐惧,在张良樊哙的陪同下,朝项羽的大本营鸿门驶来。一见到项羽,便遭到项羽雷霆般的喝斥。刘邦匍匐在地,自称臣下,苦苦哀求。
项羽是个怪人。如果他感到对方可怜,便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怜悯之情,瞬间改变态度;但是如果他感觉不到,便会表现得非常残忍。面对刘邦的可怜相,顿时怒气全消,让刘邦入席就座。
《项羽与刘邦》故事梗概(3)
范增在一旁十分恼火了,便对项羽暗示,但是项羽毫不理会。范增出了大帐,唤来项庄,令其以在酒席上舞剑的名义,趁机将刘邦刺死。“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伯发现了其中的阴谋,也参与舞剑,来保护刘邦。
张良看到情势危急,急忙唤樊哙入帐。樊哙横冲直撞,进入大帐,质问项羽怀疑沛公的忠诚。项羽看到,竟然欢喜,称赞其为“壮士”。趁着局面一时混乱,刘邦匆匆潜逃。范增怒斥项羽:“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后,项羽诛杀秦子婴,焚烧阿房宫,纵兵抢掠咸阳城!
项羽帐下有位叫韩信的普通校尉,也涌入了劫掠咸阳的大军中。但是他对于掠夺美女财宝,丝毫无兴趣。他冷酷地观察刘邦之所以不去抢掠,不在于刘邦多么仁厚,而是害怕随后到来的项羽。
韩信出生于淮阴,曾经接受漂洗纱布的老婆婆的多日施舍,并遭遇到胯下之辱。韩信的冷静与大勇,也展现出来。但他的性格与才能,决定他只能受雇于正规的军队,所以他没有投奔陈胜吴广的乌合之众,而是来到了项梁的帐下。项梁战死,便又追随项羽。但是项羽英勇过人,范增又才智过人,所以项羽军并不重视挖掘人才,致使韩信仅仅担任了低级校尉。
感到人生渺茫的韩信,郁闷地在大街上走着。此时掠夺正盛,南北喧嚣,烟火弥漫。韩信在不经意间,收了一个女仆,好让她为自己做饭。
烧杀掠抢过后,楚国的首都要定在哪里?项羽放弃了关中,执意要回到彭城,若不这样,便似锦衣夜行。项羽又开始论功行赏,首先把怀王尊为义帝,并赶到南方,途中又诛杀;然后把刘邦封到巴蜀、汉中一带。那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使其再也不能出来。封章邯等三人,为关中之王。并封了很多打仗英勇的人为王,但是却排斥了在后方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韩信收留的这位女仆,告诉韩信秦地的百姓,是多么痛恨章邯等人,又多么想念刘邦。韩信对项羽愈发失望,不愿意虚度人生,最终决定要投奔汉王。
韩信首先见到了萧何。萧何对这位青年军官,内心大加赞赏,但却没有表露出来,而是让韩信负责后勤,有意培养韩信。
汉军已经开拔,向汉中挺进。沿途高山峻岭,路途艰险。汉军士兵不断逃亡。韩信触犯刑罚,险些断送性命,郁闷至极。在刘邦军抵达汉中时,韩信忍无可忍,也逃跑了。萧何闻之,月夜追赶,才把韩信追回。刘邦这才重视韩信,设坛拜韩信为大将军,统领汉军。
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刘邦正式拜韩信为大将军。在勇悍、仁强两个方面,韩信正确地分析了刘邦与项羽的差异,指出刘邦具有大勇大仁,并指出项羽犯有不可挽回的错误。刘邦深感与韩信相见恨晚。
刘邦带领的汉军出发了!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办法,顺利出现在关中平原上,在父老百姓的支持下,迫使一代名将章邯自杀,关中之地尽属刘邦。
此时的项羽,由于自己的封赏不均,导致齐国内乱。自己不得不率领大军,征讨齐国,无暇西顾。齐国的彭越,由于采用流动战术,一直无法将其彻底制服。项羽越发恼怒,坑杀了无数反抗他的人。
刘邦人为时机已到,兵出函谷关,挺进中原。大军在韩信的指挥下,一路攻城掠地。所过之处,各种对项羽不满的力量,纷纷加入,从出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