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的墙都被推倒了。
不过,无论如何,这超豪华的婚礼倒也实至名归,薛绍与太平,应该是一对恩爱夫妻。——短暂的七年姻缘生育了四个孩子,不恩爱恐怕不太可能。
但是这段本该美满的姻缘中途却夭折了。
说起来,灾难的制造者还是身为母亲的武则天。
早在太平公主出嫁以前,武则天就对准驸马的两个哥哥的妻子大为不满,说这两个嫂子出身寒微,怎配做自己女儿的嫂子呢?便逼着薛绍的大哥二哥休妻。幸亏有人力劝,说她们也是出身世家大族的,只是不够豪贵而已。武则天方才作罢。
后来,武则天将冯小宝纳为男宠,为了给情人长些身份,又硬逼着薛绍认冯小宝为叔父。这个窝囊气就更让薛家的长子受不了了。于是他密谋造反。结果事泄。
。 想看书来
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太平公主(2)
薛绍虽然没有参与此事,但是武则天由于他认冯小宝为叔父很勉强这件事,早已对这个女婿心有怨气。此时趁机一并发泄出来。结果薛绍被关进大牢,被活活饿死。
太平公主被母亲关在宫里严密监视,只有每天以泪洗面。
事过之后,武则天也觉得自己有点过份了,于是把太平公主的封邑大大地增了将近十倍,甚至超过了亲王的规格。但是即使如此,太平公主也不肯向母亲表示谢意。
武则天知道女儿是哀伤驸马的惨死,为了弥补,她又大张旗鼓地为女儿重选丈夫。
选来选去,武则天看中了侄儿武攸暨。在武氏男儿中,武攸暨是才貌俱佳的人选,但是他是有妻子的。
这对武则天来说根本不成问题:她派人把从前的侄媳毒死,强行把女儿嫁到了武攸暨的身边。
这样凄惨的初恋初婚结局、这样荒唐无稽的第二次婚姻,处身其中的太平公主会如何想?
从前闭处深闺中陶醉于爱情的太平公主消失了,热衷政治、沉泯色欲的太平公主从此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
有人认为,驸马之死,虽是武则天所为,但是太平公主没有努力为丈夫求生,因此,可见她心里也对丈夫心生厌倦,又不想因此损害名声,因此是乐见他被除去的。
我认为这种说法未免把太平公主想得太毒了些。
再歹毒的女人,除非自己所爱的男人背叛自己,否则是不会在刚为他生育第四个孩子的时候,让人把他杀死的,更不会杀得如此之惨的。
即使是武则天本人,在对薛怀义已失去兴趣的情形下,都顾念旧情,对这男人百般容忍,长达四年之久。只是这卑贱出身的男人太离谱了,宣淫作乐、烧毁国庙明堂、争风吃醋、弄权欺瞒,这才导致最后死翘翘。
薛绍自然没有背叛太平公主的机会与可能,同时,如果太平公主一边抱着薛绍的待哺孩儿,一边还居然能挖空心思地寻思,怎么才能让薛绍死得难看的话,——除非她得了产后忧郁症。
也不用猜测太平的孩子是不是某奸夫的。
因为武则天在其后再选驸马的时候,先后更换了好几个人选,并不是一开始就想把太平嫁入武家的。
假如太平此时就已有奸夫面首的话,大可直接或间接地向老娘提出来。
可见,直到缘份终了,太平公主还是对薛绍用情专一的。
至于后来那成群结队的情夫嘛,属于一种突变……
如果说驸马之死改变了太平的人生,应该说是她从此深切感受到了权势的利害,并从此沉迷于此,而她正好具有这方面的天赋,于是一踏糊涂。
大约在四、五年后,那个间接造成薛绍惨死的假和尚薛怀义,终于失去了女皇的欢心,武则天想要除掉这个骄横放纵的旧情人了,却又苦于这男人知道太多宫闱秘事,兼且耳目众多,一时不知如何下手。
太平公主听说要杀掉这个连累驸马的家伙,大力赞成。自告奋勇将这件事揽了下来。
她在宫人中选了几十个身强力壮的中年妇人,由专人领着训练了一段时间。然后又选了一批勇士,埋伏在瑶光殿。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太平公主(3)
接着,太平公主让一个从前与薛怀义关系不错的心腹出马,去宣薛怀义入宫。
薛怀义听说女皇宣召,大摇大摆地就入了宫。
刚刚踏入后宫,几十名壮硕的妇人就一拥而上,将这个假和尚按倒在地上,捆得动弹不得——唐时以丰腴为美,年青时丰满的美女上了年纪,那可是加倍地身强力壮,早已被酒色淘虚了的薛怀义岂能是她们的对手?几名随丛也被埋伏的勇士们制服了。
太平公主想到自己心爱的驸马,再看看面前这个狼狈的假和尚,不由冷冷一笑,下令将他乱棍打死,尸体烧灰之后,再混上泥烧砖造屋。
——如此干脆利索的处理手法、如此残忍的处置,从这件事上,太平公主显露出与她的母亲如出一辙的手腕与毒辣。
史书形容,太平公主“广额方颐,多阴谋”,连武则天都经常喜滋滋地说:“真象我!”
但是太平公主真正象母亲的,是她韬晦的本领。她从哥哥们的遭遇中,敏锐地感觉到,母亲的至高权威是不容侵犯的,因此,在武皇当权的时候,太平极少参与政事,绝不染指母亲手中的权力,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寻欢作乐、享受富贵上面了。尤其是对于才貌俱佳的男人,她更是乐此不疲。
薛怀义原是李渊幼女千金公主的男宠,由她推荐给武则天的,现在这个家伙死了,女皇枕边寂寞,太平公主自然看在眼里。于是她效仿姑母,把自己的男宠张昌宗推荐给了母亲。
张昌宗为了巩固女皇的宠爱,再将自己的哥哥张易之又推荐给了女皇。
年已七十四岁的武则天,对这两兄弟百般宠爱,言听计从,不停地给他们加官晋爵。
太平公主很快就发现,由自己推荐上去的这两个小男人,成了自己的劲敌。这两个家伙甚至还杀害了她的情郎杨戬,令她伤心、头痛不已。
无奈之下,太平公主只好和哥哥李显李旦联名上书,请封张昌宗王爵。这个马屁正中武则天下怀,遂封张昌宗为邺国公。太平公主这一着棋果然高明,张氏兄弟立即对太平公主态度大为转变,对太平公主的话也不再多所违拗。——后来,太平公主想要拥立哥哥李显复位太子,也是由二张办成的。
来俊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酷吏之一。他以“请君入瓮”的办法,消灭了另一位酷吏周兴之后,越发的忘乎所以,甚至想要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兄长李显李旦、诸武。这可惹毛了太平公主。在她的运作之下,诸武与诸李联起手来,联名上书女皇,揭发来俊臣的各种罪状。
最终,想要杀掉太平公主的来俊臣先被太平公主干掉了,并被仇人们剥皮吃肉。
公元705年正月,发生了“五王政变”,五位异姓王合力,诛杀了张氏兄弟,放逐他们的党羽。在这件事情发生的前后,太平公主看清时势,对杀二张一事,采取参与帮助的态度。并在二张被诛之后,亲自来到武则天的床前,劝说母亲,得到了一张武则天认可的传位诏书,将皇位传给哥哥李显。
中宗李显即位后,立即对妹妹的大力帮忙投桃报李,将她的采邑增加到一万户之多。
中宗李显是一个性格温和儒弱的人,因此造成妻子韦后、女儿安乐把持朝政的情况。本来太平公主和上官昭仪(上官婉儿)联手,是可以制得住她们的,但是太平公主却看上了上官婉儿的情夫崔堤。于是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反目成仇,反而成了韦氏的帮凶。
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太平公主(4)
说实话,上官婉儿枉跟了武则天许多年,居然连这两件事的轻重都分不清,真是令人叹息。
太平公主意识到韦家班是自己的死敌,于是大力培植亲信人马,想与韦后一分高下。
韦后先出手了,她诬陷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说他们与废太子李重俊勾结,想要谋夺皇位。李显一时大惊失色,想要严办。幸亏御史中丞力谏,太平公主与李旦这才死里逃生。
经此一役,太平公主更是与韦家势不两立。
而此时,韦后与安乐的反谋已渐渐显露。
710年,欲为皇太女而不得的安乐公主与其母韦后,联同情夫,用毒饼杀死了中宗李显。
五天后,傀儡李重茂登基为帝。
太平公主派长子薛崇简与相王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合谋,在十二天后发动政变,一举诛灭了韦后与安乐公主。
韦家班垮台了,但是李重茂还坐在皇帝位上。谁都不甘心让他继续为皇,但是谁也不敢出头作这个主。
结果,还是太平公主,在这天早朝时,走到李重茂面前,说:“这不该是你这个娃娃的座位。”说完,抓着李重茂的衣领把他拎了下来,拥立哥哥相王李旦登基为帝。
李旦当上了皇帝,对这个妹妹更是感激涕零,不但大加封赏(连她的三个儿子都一律成了郡王),而且许多政事都要由太平公主来参与决策。从此,太平公主越发权倾朝野。
后来甚至出现了这种局面:每当宰相有事要请皇帝盖印颁行时,李旦只问宰相:“跟太平商量过没有?”如果商量过了,就再问一句:“跟三郎(太子李隆基)商量过没有?”如果也商量过了,李旦连看都不看,便取出御玺,一盖了事。
太平公主的权势薰天,朝中官员,如果不在她的门下走动,官儿升不了还是小事,已有的职务做不做得长都要成问题。于是,大小官员都想方设法地想要和太平公主拉近乎。别的不说,单是当时唐王朝的正副宰相七人,就有五人出自太平公主的门下。凡事没有经过太平的应允,没有人敢于实施。假如她因为某些原因不能上朝的话,宰相们就拿着文书赶到她的公主府里去请教。
渐渐地,朝廷里太平公主与太子李隆基两股势力便互不相容了。
当初,为了铲除韦家班,太平公主在侄儿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