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71年元宵节的前一天,丧礼如期举行。
夭折的公主之 因爱成灾:同昌公主(4)
李凗亲自为女儿写了挽歌,并勒令群臣都要作诗词吊唁。
自宰相始,文武百官都带着金银器物和各自的吊辞,来参加葬礼了。
所有将要与公主同葬的宝物以及仪仗,排着三十几里的长队,浩浩荡荡地往长安东郊而去。
同昌公主的棺椁,也是超出礼制的。到底有多大多重,史书没有记载,但是仅仅沿路赏赐给抬棺人的饮食,就多达三十驼糕点、一百斛酒。由此可见棺椁之大、抬棺人之多。
李凗对同昌公主不绝的思念,使他即使在女儿死后,都对与她相关的人大加青目。
乐师李可及因谱写哀挽同昌公主的《叹百年曲》有功,一直封至大将军爵,儿子娶媳忆时,李凗送他两壶酒,壶内居然全是珍珠宝石。
至于同昌公主的丈夫韦保衡,更是飞黄腾达,加官晋爵。等到两年后的夏天,李凗终于一命归西,临终时,居然发下遗旨,让韦保衡代十二岁的儿子李俨摄政,全权处理军国大事。
但是,作恶多端、品行低劣的韦保衡只会卖弄小聪明嫁祸于人,根本没有指挥若定、执掌权力的本领。
仅仅三个月后,韦保衡就被贬为崖州澄迈县令(海南省海口市郊西老),比起当年被他贬到广东的朝臣来,更是被赶得远之又远。
痛恨韦保衡的大臣及皇族当然不会就此放过他。在流放的路上,又一道旨令追来,将他杀死在半道上。
虽然引发了如此天怒人怨的事件,但是无论正史野史,在提到同昌公主的时候,对她的品行为人,都仍旧没有一丝半点的贬低之辞。因此她无疑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好女子。
然而,她却嫁了一个阴谋家,还有一个昏头昏脑的父亲。因此而掀起的大波巨变,使这个可怜的少女,即使身在黄泉,也不得安宁。
————关于那枚九鸾钗,在同昌公主死后,它也诡异地失去了踪影。
有人说,“玉儿”就是南齐潘淑妃的小名,九鸾钗原本就是她的殉葬之物。因此,同昌公主实在是不应该用它作饰物的。
还有就是她吃的那些奇怪的食物,居然能过一个夏天而不变质?天知道是不是放了什么如今认为有毒的防腐制剂?
吃多了这样的玩艺,能不得怪病吗?
?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夭折的公主之 缘浅情深:福庆公主(1)
??
宋哲宗赵煦是一个好色的君王。
1092年,赵煦十七岁,太皇太后高氏为他挑选了祖籍四川乐山的孟氏做皇后。
孟氏这年十六岁,温柔贤让,足以胜任皇后的职责。然而她的姿色并非美艳绝伦——或者说,不符合赵煦的标准,因此,赵煦很快就把她撇到一边了。
年轻的孟氏无奈,只得静静地守着空房。幸好在和赵煦那短暂的夫妻关系里,她有了一个女儿,总算在寂寞的岁月里,有一丝慰藉。
这个女儿被封为福庆公主。
福庆公主是孟氏生活的全部希望,曾有道士说过,这个女儿是她命里的救星,她牢牢地记着这句话,在女儿身上倾注着她全部的爱。
然而,老天似乎在跟这句预言唱对台戏,1096年九月,不到三岁的福庆公主生病了,而且多方医治,都没有好转的迹象。
眼看着药石无灵,孟皇后的姐姐着了急,将道士用的符水带进了皇宫,要孟皇后给福庆公主喝下去。
由于不得宠,孟皇后一向小心谨慎,这时看到姐姐居然将触犯宫规的符咒带入皇宫,吓得脸色都变了,连忙将符咒藏起来。
过了几天,赵煦闻讯来看望女儿,孟氏害怕符咒的事情走漏,于是自己将这件事情向丈夫详细说明了一番,并要当着赵煦的面将符咒烧掉扔弃。赵煦对妻子的行为表示赞赏,但也觉得不妨一试,扔弃也没有必要,说:“此乃人之常情,又何必大惊小怪呢?”
但是孟氏仍旧坚持将符咒烧弃了。
后宫有一位刘婕妤,美貌绝伦,但是心地恶毒,她一心想爬到皇后的位置上去。然而赵煦虽然不喜欢孟皇后,却对女儿福庆爱怜有加,看在女儿的面子上,一向也不与孟氏为难。刘氏因此早将福庆公主看成是眼中钉。
现在刘氏听说孟氏烧弃福庆公主护身符的事情,她不禁暗笑,随即派人对福庆公主使邪术,在她的小床边偷偷洒上纸钱,诅咒她快死。
不知是不是烧符与下咒的关系,还是巧合,福庆公主两天后就夭折了。
刚刚会绕着小舌喊娘的女儿居然就这样死了,孟氏痛不欲生,她懊悔自己过于小心,早知女儿病至不治,当初为什么不试一试巫祝呢?
为了求得安慰,孟氏一反常态,让道家佛门一齐做法事佛会,为女儿往生祈福,也祈求自己能够时来运转。
这个正中刘婕妤的下怀,她向赵煦诬告孟皇后,说孟皇后所做的法事佛会,都是在诅咒赵煦,要将孟氏身上不吉利的运气转到赵煦身上去。
赵煦勃然大怒,下令调查。
刘氏的亲信逐将孟皇后的侍丛宦官及婢女抓起来严刑拷打。孟氏的侍从们不愿诬陷主人,被打得遍体鳞伤,甚至割舌断肢。
刘氏又让人向负责调查的御史董敦逸施加压力,董敦逸害怕自己死于非命,只得将这些人主笔的“调查报告”呈交给皇帝。
当时的宰相章淳一向痛恨高太皇太后,高氏故去后,他迁怒于高氏挑选的孟皇后,听说此事后,一力鼓动赵煦废后。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夭折的公主之 缘浅情深:福庆公主(2)
赵煦被宠妃幸臣一吹风,立即下旨,贬孟皇后为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出居瑶华宫。
可怜的孟氏,刚刚失去了心爱的女儿,就被暗箭击中了。
朝臣对孟氏的遭遇深表同情,不满章淳与刘氏陷害孟后,一齐上书劝谏,董敦逸也追悔自己畏缩的行为,上书自责,请求重审。赵煦怒火中烧,要处分董敦逸,经另一位宰相曾布劝说,方才作罢。
但是,赵煦想到死去的女儿福庆公主,对孟氏被贬也深感不安,因此心有悔意,一直也不肯立刘氏为后。
直到三年后,刘氏生下了哲宗唯一的儿子,这才被册为皇后。
奸诈投机的刘氏并没有好结果:她的皇后才当了一个月,独生子就夭折了。赵煦悲痛不已,认为自己没有善待孟氏和福庆公主以至遭此报应,也随之病倒,三个月后就死了。
皇弟徽宗继位,皇太后向氏将孟氏接回皇宫,复立为哲宗皇后,地位高于刘氏。
然而不久,向太后就逝世了。刘氏再次兴风作浪,勾结蔡京,于1102年再次将孟氏赶出皇宫,贬居宫外的瑶华宫作女道士。
孟氏从此居住在汴京城的小巷弄里,苦苦地度过了二十五个春秋。她唯一的寄托,就是不停地为女儿福庆诵念经卷,希望她能够转世为人,一生圆满。
有时,孟氏也会回想那个道士说过的话:女儿早就死去了,她怎么会是自己的救星呢?
时间流逝,转眼到了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开封),自徽、钦二帝始,三千多后妃、皇子、公主,以及宗室近戚,都被金兵俘往北国。
由于被贬居宫外,孟氏在这场浩劫里,奇迹般地得以保全,幸免于难。
由于她特殊的身份,这年四月,她被宋臣尊为元佑皇后,垂帘听政。
孟氏听政之后,立即派人去迎接因出使而同样逃过一劫的徽宗子康王赵构,请他即皇帝之位。
赵构对伯母的眷顾之情感激涕零,尊孟氏为隆佑太后,礼之如母。
后来赵构在绍兴立朝,是为南宋。
赵构虽然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但是颇重亲情,孟氏晚年患病,赵构经常几日几夜衣不解带,在她的床边侍疾。
孟氏终年五十四岁,谥昭慈圣献。
孟氏晚年,经常回想起与自己仅有两年母女缘份的福庆公主,由衷叹息:“我一生因祸得福,她确是我的救星啊!”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真假公主:柔福帝姬(1)
????? 很多人都看过或听过《真假公主》的故事。
一九一八年,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在七月十六日的午夜,毫无预兆地被苏拉尔省政府执行了死刑。三百余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宣告彻底终结。但是至今人们也没有找到沙皇最小的女儿安娜塔西亚和皇太子阿列克谢的遗骸。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沙皇一家都长得非常俊美,小公主尤其迷人。因此,有了一个血腥而浪漫的传说,看管沙皇一家的卫兵长爱上了安娜,将她悄悄地藏了起来。若干年后的德国,出现了一位自称安娜公主的女子,她长得与照片中的小公主颇为相似,还向人们讲述了许多沙皇一家生活的细节,甚至认出了一些昔日的宫廷贵族。许多人都因此欣喜若狂,认为她就是安娜公主,甚至不少人直接就称她为安娜女皇。
然而,经过一番颇费周折的调查取证,德国法庭以众多确凿的证明最后证明,她不是公主,更不是女皇,而是一位长相酷肖安娜公主的波兰女工。当然,法院的宣判并没有被所有人认可,这位“公主”到死,都过着皇室般的生活,许多相信她的人都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她真是一个女工,她那丰富的宫廷知识和细节,都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桩迷案直到今天,都没有最后解决。它也就成了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宫庭迷案之一,以它为原型的各种影视作品也极受欢迎。然而,在九百年前,中国的宋朝时期,早已经有过“真假公主”的故事,而且情节更为曲折、更惊心动魄。
这位公主名叫柔福帝姬,是宋徽宗三十四个女儿中的一位。柔福小字环环,生母王贵妃。这位王贵妃,是宋徽宗后宫中极为受宠的女子,一连为徽宗生下了三男五女八个孩子。柔福在她的女儿中排行第四。王贵妃在赵佶的妃嫔群里,有着特殊的地位。她曾经是赵佶嫡母向太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