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措三:赵光义即位为宋太宗后,先是大赦天下,以弟弟赵廷美(赵光美,为避讳改名为廷美)为开封尹兼中书令,封齐王,宋太祖和赵廷美的子女,均与赵光义的子女并称为皇子皇女。宋太祖的旧部薛居正、沈伦、卢多逊、曹彬和楚昭辅等人也都加官晋爵。显然,这是在刚刚登基、根基还不稳的情况下,所做出的安抚人心、消除动荡之举。
举措四:一即位就迫不及待地改年号为“太平兴国”,而根据惯例,新皇帝即位,都是次年才改用新年号纪年。为什么宋太宗打破常规,将只剩下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呢?这愈发说明他心怀鬼胎,要抢先为自己“正名”,以期造成不可逆转的既成事实。
此外,关于“斧声烛光”中,赵光义毒杀兄长赵匡胤的动机问题。有一种观点,并不认为赵光义是因为夺取皇位而杀死赵匡胤的,而是另有原因——为了花蕊夫人费氏。这位花蕊夫人是后蜀后主孟昶宠妃,精通诗词,才貌兼备。后蜀被宋灭后,孟昶与花蕊夫人都被俘虏,押送到开封拜见宋太祖。七天后,孟昶暴毙,有些史家认为是被宋太祖毒死。宋太祖趁机将孤苦无依的花蕊夫人收入宫中。因为久闻花蕊夫人才名,宋太祖要她即席吟诗。花蕊夫人沉思片刻,吟道:“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颇有骨气。反而让宋太祖大为倾倒,封花蕊夫人做了妃子。
花蕊夫人入宋宫但不忘故主,绘孟昶画像私挂奉祀。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拿出孟后主的画像流泪诉说思念之情。此事被宋太祖入宫看见追问,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说:“所挂张仙,送子之神,蜀人皆如。”宋太祖这才未追究。不久,这张仙送子的画像从宫中传出,连民间妇女要想生儿抱子的,也画一轴张仙,香花顶礼,至今不衰。
赵匡胤迷恋花蕊夫人费氏,从而懈怠政务。赵光义多次向赵匡胤进谏,而赵匡胤置若罔闻。于是,赵光义在随赵匡胤到后苑骑猎,花蕊夫人侍驾随行时,赵光义引矢瞄准走兽,突然回弓引满而射,花蕊夫人一声惨叫,当场毙命。
所以,赵光义不可能在宫中调戏花蕊夫人,更不可能被哥哥赵匡胤发现,提起斧头将之砍死。
因此,如果扑朔迷离的“斧声烛影”的事件,就是赵光义毒杀赵匡胤,那么,就只存在一个动机——赵光义要夺取皇位。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暗害王珪—(北宋)(1)
历史上的王珪并不出名。可提起他的后代,您一准儿知道,他的长女嫁给了著名文人李格非。李格非的女儿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清照;他第四个儿子王仲元的女儿嫁给秦桧为妻,就是著名的长舌妇王氏。李清照是他的外孙女,秦桧之妻王氏是他的孙女。这两位同是女人,又是姑表姊妹,可做人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后代很突出,王珪本人却平庸得吓人。不仅平庸,胆子也比针鼻儿还小,一辈子处世谨慎,有点儿风吹草动,首先想到的是明哲保身。由于过分胆小,他得了一个称号,叫“三旨相公”。这称号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他上殿奏事,称“取圣旨”;皇帝裁决后,他称“领圣旨”;传达旨意,他称“已得圣旨”。总之唯唯诺诺,对皇帝的任何旨意,从不敢提出半点儿异议。
王珪是个老实人。而“老实”从来就不是个褒义词,含有大量木讷、容易上当,受人欺负的成分。您还别不信,王珪这个老实人,就险些被暗杀。
暗杀王珪的也是一个官员,职位还不低,他是开封知府蔡京。而蔡京也不过是被人当枪使,也就是说,在他背后,另有一只凶险的黑手。
这只黑手伸向胆小懦弱的王珪自然有很深沉的原因。这个原因,得从宋神宗突然发病说起。在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秋天的一次宴会上,宋神宗突然全身抽搐,这显然是重病的前兆。果然,过了几个月,到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正月时,宋神宗卧床不起,又过了一个月,病势愈来愈严重。三省枢密院官员来探病,时任宰相的王珪请宋神宗早立延安郡王赵熙为皇太子。这个提议很重要。可此时宋神宗已经说不出话,只能点点头,以示同意。
而立皇太子只是面临其中一个问题,另一个严峻问题是宋神宗显然无法料理朝政。因此,王珪又提议由皇太后高氏来主持朝政。宋神宗也点头同意了。可高太后得知这一提议后,非常惊慌,拒绝料理朝政。在宦官张茂的劝说下,她才答应垂帘听政。
高太后垂帘听政后,首先要处理的朝政大事无疑就是立皇太子。说白了就是定夺继承宋神宗皇位的人选。这个人选只是一个,那就好办了,可问题是不但不止一个,而且是多个。
咱们来看看可以继承宋神宗皇位的人选。
一号人选:赵熙,原名赵傭。是宋神宗的第六个儿子。他的母亲是德妃朱氏。他不是嫡出,也不是长子。宋神宗同意立他为太子的原因,是因为赵熙前面的五个哥哥都先后夭折了。公元1085年,这个赵熙才17岁。可见,在继承皇位的事情上,他并不具备任何特别的优势,只是宋神宗点头同意,但一直没有下诏书。
二号人选:宋神宗的弟弟壅王赵颢。
三号人选:也是宋神宗的弟弟,曹王赵覠。
这两个人,壅王赵颢36岁,曹王赵覠30岁,都是年富力强的年纪。他们的优势在于地位和出身。都是高太后亲生。而且,我们知道,宋朝有宋太宗“兄终弟及”的先例。那么,这两个人当然具备当皇帝的资格。
皇位的竞争从来都是充满鲜血、阴谋和杀戮的。这一次也不例外。在这次竞争中,有一个重要的大臣跳了出来,他就是蔡确。这人有个外号叫“倒悬蛤蜊”,因为他祖籍在泉州晋江,就是今天的福建泉州,所以这蛤蜊又叫壳菜,蔡确倒过来念就是壳菜的谐音。这个蔡确和王珪完全是鲜明的对照,他外表老实,内心奸诈。是宋仁宗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的进士。为了坐上高官的位置,制造多起冤狱,从知制诰升到御史中丞、参知政事。他一度依附于王安石,靠王安石的新政发家,后来发现宋神宗对王安石有所不满,立刻就疏远了王安石,并且还应和宋神宗,参劾王安石。朝中大臣都很轻蔑这个见风使舵的家伙。。 最好的txt下载网
暗害王珪—(北宋)(2)
王珪也与蔡确不合。因此,在立皇太子的问题上,蔡确和王珪对着干。他知道王珪拥立赵熙为太子,便立即和另一个大臣邢恕密谋,要在壅王赵颢、曹王赵覠之间选一个当皇帝。一方面抢夺王珪的拥立之功,一方面壮大自己的权势。蔡确和邢恕都很清楚,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得到高太后的支持,因为这时候高太后已经垂帘听政。如果没有她的支持,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蔡、邢二人经过商议策划,决定软硬兼施。先用“软办法”,如若不行,就硬来。这软办法是什么呢?当然不能直接去求高太后。因为他们知道,高太后不是个普通的女人,她的祖父是名将高继勋,母亲是北宋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姨母是宋仁宗的皇后曹氏,因此,高氏打小就被曹皇后像亲生女儿一样带,一直养在宫中,称为“皇后女”。由于自小在宫中,高氏经历了很多重大的政治事件,见识和头脑自然非同一般。
既然不能直接找,那么就曲线游说。蔡确和邢恕商量以后,由邢恕出面,邀请高太后的两个侄子高公绘和高公纪到自己府邸赏花。这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一见面,邢恕就迫不及待地提出皇帝继承人的问题,说皇帝病重,恐怕是凶多吉少。谁来继位呢?延安君王赵熙年纪尚幼,不适合继位。而壅王和曹王有能力又贤明,他们之中任何一个人当皇帝都不错。
高公绘和高公纪一听邢恕这话,吓得直哆嗦,急忙告辞说:“邢公这是想害我们全家啊!”
软办法失效,只好来硬的。蔡、邢二人决定暗杀支持赵熙的宰相王珪。蔡确亲自出面,与开封知府蔡京密谋策划,将杀王珪的地点、杀的方式,都安排妥当。具体是这样安排的:蔡确利用和王珪一起去探视宋神宗的病情的机会,半路埋伏下杀手,蔡确问王珪立储之事的看法。如果王珪坚持己见,那么就杀死他。
看起来王珪是必死无疑了。这一天,蔡确果然同王珪一道去探视宋神宗的病情。但是,事情却不像事先密谋安排的那样发展——埋伏下的杀手,并没有杀死王珪。蔡确放过了他。这就出现一个疑问,为什么要放过?难道是蔡确见王珪太过老朽,觉得不值一杀?还是王珪预见到了危险和威胁,没有再坚持己见?具体原因不得而知,因为,就在蔡确安排暗害计划而未实施的三个月后,王珪竟然病故了。
王珪死了,蔡确却依然无法成事。他既没有宰相的支持,也没有高太后的支持。高太后这时候的态度其实已经很明确了——就在壅王赵颢和曹王赵覠到皇宫探病时,表现出的样子,并不是对他们的兄弟宋神宗的关怀,而是窥探。这副样子,就连卧病在床的神宗本人都察觉到了。可这时候,他哪有力气,只能怒目而视。为防不测,高太后下令关闭宫门,禁止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赵颢和赵覠进入宋神宗的寝宫。这说明,高太后实际上已经明确表态:未来的皇帝是赵熙。
这下蔡确急了。于是,他又想出一条更为阴毒的招术,他派人四处宣扬说,他主张策立的是太子赵熙,而污蔑说高太后、王珪要废立赵熙。然而,他这一招并不聪明,弄巧成拙,给自己招来灾祸。
最终,他被贬到新州,不久就染上当地的病疫,一命归西。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真假柔福帝姬—(南宋)(1)
这事儿发生在公元1141年,宋高宗赵构下了一道旨意——将宋徽宗的女儿,也就是公主柔福帝姬斩首于东市。
这道旨意,并未引起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