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确实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很短暂,才24岁,只经历了两个本命年,死后被高宗追认为孝敬皇帝。追认太子为皇帝,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对于这个儿子的死,从情感上的来说,武则天是非常悲痛的,她亲笔撰写了《一切道经序》。这是一篇母亲缅怀儿子的文章,里面说,回想起自己对李弘的哺育,就充满哀伤。尽管母子之间有这样那样的冲突,但毕竟李弘是一个脆弱善良的乖孩子。从权利欲望来说,李弘的死又给武则天一种安慰。太子和宰相构成的势力集团已不复存在,夺权也罢,称帝也罢,那是后话。总之,少了一个障碍。他们母子之间,再不会有矛盾,再不会有争斗,再不会有欢乐或痛苦,残存在人世间的,徒有一丝缥缈淡然的扼腕神伤。
李弘死后,没有留下子嗣。两个月之后,他的弟弟,武则天的次子李贤被立为太子。
李贤和他的哥哥李弘不同,他一点也不柔弱,他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很小的时候,就读了《尚书》、《礼记》、《论语》等书,且过目不忘。李治也很喜欢这个孩子。李贤立为太子后,李治也令他监国。李贤做得很好,博得广泛的赞誉和好评。李治多次给予褒奖。
22岁的新太子李贤春风得意。可是,李贤的幸福时光仅仅持续了三个月,就在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九月的时候,高宗李治忽然向宰相大臣们提出:让天后武则天摄政。这个提议很雷人。当场就有宰相被雷倒。大伙儿都知道啊,李治患了风疾病后,政事有一半儿是武则天来处理,可以说是二圣临朝。这做法已经破例了,现在更过分,还要这女人摄政,什么是摄政?那就是临朝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利。二圣临朝也就罢了,好歹武则天还没有发号施令的权利,这下可好,朝政诸事都不用和李治商议,直接就可以诏令执行。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李显登基真相—(唐)(4)
宰相郝处俊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他的意见是皇后临朝就是乱政,皇帝如果病重无法料理朝政,也应该传位于太子。
郝处俊的话当然有道理,而李治有自己的想法。他的风疾病很严重,无力支撑,只想好好养病。但是,太子李贤很年轻,李治并不敢将国家和皇位全交给他。“二圣临朝”期间,李治十分欣赏武则天处理政事的能力。所以,李治打的主意是让她摄政,愿望是良好的,认为这样可以辅佐太子李贤,当李贤更成熟时,再把皇位传给他。他怎么可能想到,在他死后,武则天会自个儿称帝。如果他穿越时空,来到现在,捧着历史书本,读到武则天称帝一段,读到这女人为了独掌皇权,疯狂地*和屠杀李唐子孙,他笃定不会让这个女人摄政,说不定早把她给杀了。
问题是,咱们知道这段历史的结局,李治不知道,所以,他感觉不到危险。感觉不到权力增长的武则天已有了一口吞没李唐江山的欲望,这欲望相当凶猛,势不可挡,谁也无法遏制。
对于权欲膨胀的武则天来说,太子李贤是她掌权的一个威胁。而且,这个太子不同于李治和李弘。这个男人的身体很好。他精力充沛,干劲十足,看不惯武则天参政。这是个大矛盾,不是小矛盾。但凡是宫廷中的矛盾都有一个规律,由隐秘到公开,先都表面矜持着,笑里藏把刀什么的,但随着矛盾升级,局面就会无法控制。
李弘和武则天之间的矛盾亦是如此。不久以后,朝内大臣就分为两派。一方是武后派,一方是太子派。更坏的是,太子派中也分为几派。反对李贤的人就想出一个损招儿,像如今的下流媒体和穷极无聊的八卦爱好者传明星绯闻一样,散布小道消息,说李贤不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他是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所生。当时又没有《人民日报》可以辟谣,在宫廷病菌般滋生蔓延。
这个消息到底是捕风捉影,还是确有根据呢?
如果说这消息具有一定的真实性,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高宗李治和韩国夫人有染。李贤出生的时间是永徽五年,也就是公元654年12月。在他之前,武则天还生过两个孩子,一个是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出生的李弘,另一个在襁褓中被闷死的小公主。两年时间生下三个孩子,怀孕难度比较高。这个时期,武则天还是昭仪,忙着争宠,为了得到皇后的位置,即便李治和自己的姐姐有一腿,武则天也不会跳出来,只当眼不见心不烦了。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在对付和处理李贤时,手段毒辣残忍,全无母子之情。因此,李贤有可能不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这个说法,站在情感的角度或许说得通。但是别忘了,在夺取皇权的斗争中,亲人互相杀戮的事情屡见不鲜,玄武门之变的兄弟相残就是一个例证。我说过,历史从不曾心软,皇权也从不相信亲情。因此,这个说法多少有些站不住脚。
另外一点,高宗李治一共有18个儿女,其中6个是武则天所生。就算李贤是韩国夫人所生。这两夫妇完全没必要抱养韩国夫人的儿子。与人有染就够可以了,还要把私生子抱回来养,于情于理都不大可能。
所以,关于李贤身世的流言,只是捕风捉影的谣传。
可这谣言越传越凶。连正谏大夫明崇俨也私下向高宗和武则天进言,说太子李贤不能继承帝位,英王李显和相王李旦都比他合适。从面相上看,李显和太宗李世民的模样很像,而李旦的面相很富贵。 txt小说上传分享
李显登基真相—(唐)(5)
这个明崇俨不是一只好鸟,会些符咒幻术之类的玩意儿,和术士差不多。为了给李治医病,常常弄些偏方,还求神拜佛什么的,武则天也迷信,常常请他降妖除魔。因此,明崇俨受到高宗和武则天的重用,当上正谏大夫。这是个奇特的官,既无足轻重,又重要无比。其职责是专门向皇帝提意见。因而,明崇俨的话是比较有分量的。
恶毒的流言飞语,给李贤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这孩子受不了这份儿刺激,一下颓废了,自暴自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终日沉迷于酒色,生活糜烂,甚至和户奴赵道生搞同性恋。这太荒唐了,你一个堂堂的太子走奴才的后门,罪孽啊罪孽!不少官员就上疏规劝,李贤非但不听,还和赵道生搞得更亲密,常常赏赐金帛给他。
对儿子*形骸的做派,武则天又气又恨,叫人拿了北门学士所撰写的《少阳正范》、《孝子传》等书籍给李贤,对他进行思想教育。然后,武则天又写了几封批评信,责备儿子的行为,希望他能改过自新,重新做人。李贤原本心里就不痛快,现在母亲又来教育他,情绪就更为抵触。如此一来,母子之间的矛盾更为深刻。
就在这时候,准确地说是调露元年,公元679年,洛阳发生了一起凶杀案——正谏大夫明崇俨遇刺身亡!
这桩人命大案轰动了洛阳城。精明的武则天反应很快,将太子李贤定为重大犯罪嫌疑人,安排官员组成专案组展开调查。既然是调查太子,官员的级别就不能低。武则天安排的破案人员有两位宰相,一个是裴炎,一个是薛元超。这两位都是她一手提拔起来的。另外还配了一个御史大夫高智超。这三个官员,职位虽高,但也不可能直接拿了太子来审问。于是,他们把目标锁定在李贤的同性情人赵道生身上,对他严刑逼供,赵道生哪扛得住,牙没打掉就开口招认:是太子李贤指使他杀害了明崇俨。
很好,证词有了,作案凶器呢?不用你赵道生交代,武则天当即下令搜查太子东宫。这一搜查,查出更为惊人的事情——太子东宫的马坊中藏匿了数百副铠甲。按唐朝的规定,私藏武器是犯法的。你身为太子藏这么多甲胄干吗?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企图谋反!
案件的性质瞬间就变了。由买凶杀害国家干部上升到阴谋夺权,这就是处死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问题了。武则天的目的达到了,这显然是废掉李贤的最佳机会。但有个问题她说不通,作为太子,天下迟早是他的,何必要谋反?李治就更是想不通,觉得其中另有原因,即便李贤想谋反,恐怕也是一时糊涂,孩子还是好孩子。于是李治向武则天求情。武则天却说:作为太子而心怀叛逆,天地所不容。应该大义灭亲,怎么可以赦免?
于是,太子李贤被贬为庶人,先押送长安幽禁起来,而后发配到巴州幽禁起来,就是今天的巴州市一带。太子的党羽,支持太子的宰相臣工无一幸免,死亡的死亡,流放的流放。这是一次残酷的大清洗,太子的势力集团被摧毁。即便如此,武则天仍不放心,她还担心李贤会伺机叛乱,于是便派左金吾大将军丘神勣前往巴州。
光宅二年,公元684年2月,丘神勣来到巴州,以检查李贤住宅以防备意外为名,对幽禁的李贤进行精神折磨。李贤被逼自杀。
这就是太子李贤,武则天次子的人生归宿和最后结局。 txt小说上传分享
李显登基真相—(唐)(6)
肃清李贤集团的势力,武则天的权力、威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为了这目的,死个把儿子算什么呢。你打老娘肚子里蹦出来,权当老娘又把你塞了回去。没关系,真的没关系,她还有两个活着的儿子,李显和李旦。
太子李贤被废黜后,他的弟弟英王李显被立为太子,成为高宗李治的新一任接班人。
这之前,李显继位的希望是非常渺茫的,可以说根本没有机会。他和她的两个哥哥李弘、李贤相比较,不在一个档次。论德行和声誉,他不及李弘;论能力头脑,他不及李贤。李贤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一派势力。李显可差远了。这孩子总的来说是智慧不足,能力不强。优点倒也有一个,就是温顺。相当温顺。而这温顺不全是他生来的性情。有一半儿是叫武则天给吓的。他亲眼目睹了两个哥哥的下场,很清楚一旦得罪了执掌朝政的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