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百十来人手当苦力,朱慈烺接下来做事就方便很多了。再加上有了李峻这么一个军工专家在,朱慈烺也不用担心落入自己手中的都是些次品。
就这样,朱慈烺在京营里又忙碌了三日,将军械与兵马都安排妥当了这才回了家。接下来,朱慈烺要处理家务私事了。
澄清坊。
司恩被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地留守在了京中。
但司恩对此却并无怨言,反而兴高采烈地对着一个十**岁的眉目灵动,看起来颇为机敏的青年耳提面命,不住地说着什么。
这个机敏青年就是司恩的独子,入宫之前留下的亲生儿子,司琦。比起其他太监的干儿子而言,这个从小就吃苦颇多,直到最近才时来运转得以过上一点好日子的年轻人让朱慈烺看中了,问司恩愿不愿意让司琦跟着朱慈烺南下,做秦府的二管家。
“这还叫事儿吗?太子爷一句话,这小子敢不听,打折了腿!”司恩当即就兴高采烈了起来,这些时日都在教导着这孩子如何做人做事。
司琦跟着太子爷南下,前途显然比起在老家看守几十亩薄田地更有未来。
而大管家司恩呢,则被朱慈烺留在了京中处理京里留下的东西。毕竟司恩年岁已老,近五十的年岁在这个时代已经算老年了,身子骨吃不消舟车劳顿。更重要的是,朱慈烺还需要司恩出入宫中较为方便的身份为朱慈烺做更多旁人做不来的事情。
这一点,比起京中那几万两的产业更加让朱慈烺上心。
说起这些产业,自然就要说起京派胥吏投效过来的那十万两银子。
朱慈烺得了十万两银子当然不能全部砸出去,对于信奉钱只有流动才有意义的朱慈烺而言,这笔钱很快就被拿出了五万两投资出去。其中两万被朱慈烺拿出去置办田产用来安顿那些不愿意跟随离京的伤卒,余下的三万两,都置入了京中开起了店铺,什么布店,米店,日用杂货柴米油盐酱醋之类的店子,都置办了起来。显然米市大街当初的遭遇让司恩格外介怀。
第九章:南下预备
readx;【感谢读者楚龙华啊打赏~】
这样一番布置,这些家产每月上千两的进项也足以让造出一个蒸蒸日上的秦府了。
余下的五万两,除了一万两被朱慈烺孝敬了母后以外,都统统算进了预备的军费之中。
如此巨额家产,朱慈烺自然需要司恩这样一个信得过的人留着看看守。除此之外,澄清坊里秦府周围的几个家宅也被朱慈烺轻松购入,扩大了宅子,用以安顿更多的住户。
比如朱慈烺从京营里弄来的一拨人。
好在那些匠作大院里除了十来个年老体弱,实在不宜远行的匠人留守外,其他大半匠人都决定跟随朱慈烺南下。要不然,京营里弄来的这一拨人更要住不下。
只不过,由于朱慈烺这些老家人粗粗一算着实有些多,朱慈烺还不得不让司琦先行带着澄清坊里的老家人先一步出发去通州,待司琦在通州调遣好了船队再等待朱慈烺的后续队伍一起汇合。
这些匠人对于要跟着朱慈烺走倒是毫无怨言。对于他们而言,京师也只是一个用来逃荒的地方。
真正能够让他们摆脱饥荒贫困的显然是朱慈烺大老爷,而不是京师这个冷漠得每天都有人倒毙在路上的庞大城市。
澄清坊宅子里的匠人算上亲眷前后加起来有上百人之多。
但若以为这就是要跟随朱慈烺南下的全部人马,那恐怕还是有些小看朱慈烺。
别忘了,还有京营五军营右哨呢。
这部作乱国子监的京营禁军的确如朱慈烺当初所承诺的那样,免于论罪。明面上的罪行的确被免了。
但一支参与过叛乱的军队不仅朝廷将官不会信任,袍泽战友乃至妻小都会另眼看待。
而这个时候,马绍愉主持的裁汰京营的行动,自然是将裁汰京营六千人的名额给到了五军营右哨。
顿时,五军营右哨的上下兵卒纷纷失业。
而这个时候,当他们知晓朱慈烺这里招收家丁的时候,自然是纷纷跑进老十七家中询问。
恰好他们身边不知不觉又流传出了老十七的现身说法。
老十七一个家丁头子,一月十两月俸。
又轻又暖和的崭新家丁服。
普通家丁好好做事日日都能吃肉。
兵甲器具都是精良。
更有受降那日,朱慈烺亲自陪同过夜。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被回忆起来后,六百一十三名名当年回来的伤卒有四百七十一人都跑去问朱慈烺家丁队的事情。
其余右哨两千人,也有一千六百余人最终被朱慈烺分批考察,剔除了老弱病残之人后,从余下的九百七十三人之中又根据风评,面貌,举止剔除了奸猾、懒惰以及心性不正之辈,最终留用了三百余愿意务农的去了京畿乡下农庄,留用一百余人在各处店铺之中做工。
到了最后,在朱慈烺亲自主持之下。选入了那些回来的伤兵之中精干老练的精兵一百整,以此组建了正式家丁队。又选了归来伤兵与右哨老实兵丁的余下五百人,让傅如圭带着去京畿乡下农庄整训,约莫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一批批百人规模的预备家丁队跟到朱慈烺任职的临清去。
京中这样一番布置下来,累得朱慈烺将近半月脚不沾地,焦头烂额。
不过,就这样忙活完了,朱慈烺也没得休息。因为,又一支要布置南下的人马等着他安排呢。
自然,就是这支一百人整的正式家丁队。队正就是老十七。老十七姓施,家中排行老七,没名有姓,久而久之就便被袍泽称之为老十七,以至于连本名都被人忘了。朱慈烺倒是一时兴起给老十七起了个名字叫做施展邦,结果其他家丁还是嫌弃这名字难记,依旧喊着老十七,最多严肃的时候唤一声队正。
这样一支几百人的人马的调拨南下,朱慈烺自然还是需要做一点准备的。
至少要拆分成三支队伍,前后接应。然后又要安排一下后勤补给之事,几百余人的饮食起居,没个后勤团队,什么事情朱慈烺都要亲力亲为。
搞定完了家丁队伍的布置,当朱慈烺在家中看到了含笑以待的常志朗时,这才心中暗叫,竟然差点忘记了国子监的布置。
来人常志朗自然就是在户部整顿之中率先喊出跟随朱慈烺的那名监生常志朗。
常志朗来找,自然是为了跟随朱慈烺南下的事情。
对于有人跟随,朱慈烺自然是礼贤下士,发自内心地欢迎这样一支队伍。
简单聊了一下二十二名监生在京中的情况,得知这支监生在户部既有大司农视为亲信帮衬,又有京派胥吏刻意避让,际遇自然是如鱼得水,好不自在。
唯有当他们知晓朱慈烺竟然拿了户部临清榷税分司的职司以后,常志朗会见了二十二名监生,得知也有五人愿意跟随朱慈烺南下以后,又立刻跑来问秦侠,是否愿意接纳。
听到这里,朱慈烺岂会犹疑,自然是欣然欢迎。
就这样,朱慈烺又不得不加塞了六人,亲自安排好了,这才宣布整装待发,分批行进。
没奈何,一个区区六品小官儿朱慈烺实在不敢在京师里招摇。
就在朱慈烺如此刻意隐匿之下,朱慈烺的所有人马终于安然在通州汇合,浩浩荡荡南下,再无需要避讳。
随着户部整顿,牵出京营**大案。京师里一时间不知多少官宦之家瞬间破败。同样,也不知有多少人得以荣膺升迁,走上新的人生高峰。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一个叫做秦侠的监生忽然间被派遣到了户部临清榷税分司担任主事就不太引人注意了。
也唯有朱慈烺的亲友们才会清楚知晓户部临清榷税分司是个怎样的职位,而朱慈烺……就是之前搅动起了京华风云的人物。
朱慈烺与司琦带着的家人在通州汇聚以后,合并车船,一路上浩浩荡荡南下,十数大船小船延绵广阔,终于不必再隐匿行踪。
到了运河上,上了船便没人能够打量里面。朱慈烺一行人合计数百人也终于可以不必劳累隐蔽了。
当朱慈烺赶到通州出发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大明崇祯十五年四月十一。
这时候呢,朱慈烺也终于以为可以放松一会儿。
结果伺候着朱慈烺的司琦与老十七没料到的是,自从朱慈烺收到了京中司恩紧急传来私信后,便面沉如水,只带了司琦与老十七便单独要了一艘速度最快的官船,一路免关过桥,日夜兼行,率先敢向临清。
无他,私信上都是京中传来的河南战局讯息。
第十章:初到临清
readx;【感谢读者:蔓草麒麟打赏支持~】
临清。
这是个好地方,尤其是对于定都北京的大明而言,因为运河而行的临清更是位置关键。
《宪宗实录》总裁官丘浚曾说:“今国家都燕,盖极北之地。而财赋之入,皆东南而来。会通一河,譬如人身之咽喉,一日食不下咽,立有死亡之祸。”
“临清乃会通河之极处,诸闸于此乎尽,众流于此处会,且居高临下,水势易泄而涸速,是凡三千七百里之水路,此其要害也
“临清受两河之水,合流北放,千一百七十里抵大通河,距京师百六十里。州实河潜之喉,当南北之冲,故曰第一津州。”
说人话一点便是,临清乃是水陆交通要害之地,更是扼守大运河的关键节点所在,是一处对国家地理军政都格外重要的所在。
宣德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