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大将:粟裕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共和国大将:粟裕传-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7月31日,南方的炎夏高温灼人。傍晚,等待已久的命令终于下来了:“擦拭武器,补充弹药,整理行装,待命行动。”粟裕带领全班一边擦枪,一边小声议论:“要打仗了吧,跟谁打啊?是人家来打我们,还是我们去打敌人?”天渐渐黑了,部队还没有行动的迹象,粟裕早就全副武装,坐在打好的背包上待命。这时周恩来来了,他走到粟裕所在的中队跟前停下来,睿智的目光迅速扫了大家一眼,平静地说:“同志们,要打仗了,怕不怕?”粟裕和战士们齐声回答:“不怕!”周恩来满意地笑了笑,接着说,“好!这次打仗,我们是有完全胜利的把握的,你们准备接受光荣任务吧!”时间已经是半夜,外面一片寂静,战士们谁也不想睡觉。突然一声哨音划破夜空,随即传来紧急命令:“全体集合,班、排长到中队接受任务!”粟裕和战友们奉命去策应一支部队起义。这时南昌城内已响起清脆的枪声。枪声由稀到密,紧接着机关枪、迫击炮也一齐轰鸣起来。粟裕和战友们跑步向第三军军官教育团驻地赶去,到达目的地立即把军官教育团营区包围起来,按照规定的联络信号,对空打了一排子弹。短时间的沉寂以后,军官教育团营区响起了表示敬礼和欢迎的号声。不一会,粟裕看到一队武装人员护卫着一位身材魁伟、仪表威严、蓄着大胡须的40岁上下的军官走了过来。警卫队有人小声说:“朱德,他就是朱德。”这是粟裕第一次见到朱德。朱德满脸带笑,边走边和蔼地向大家招手致意。粟裕和警卫队战士立刻迎上前去,把朱德护送到江西大旅社起义总指挥部。当时朱德的公开身份是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他顺利地组织、领导了军官教育团全部起义。
  

“绝对不能离开革命”(2)
8月1日上午,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留在南昌的部队全部被缴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胜利占领南昌。
  国民党当局迅速调集重兵逼近南昌,镇压革命。起义总指挥部决定撤出南昌,南下广东。8月6日,粟裕所在的警卫队奉命出发,沿途仍担任革命委员会和起义总指挥部参谋团的警卫任务,并负责押运在南昌缴获的大批武器弹药。粟裕除随身带的驳壳枪和子弹外,还身背2支步枪、200多发子弹,加上背包、军毯、水壶、饭盒、铁镐、铁铲,共重30多公斤。另外,每班要抬1顶大帐篷,每人还要照管1个挑枪支的民夫。8月盛夏,天上一片云彩也没有,每天行军三四十公里,又热又累,谁照管的民夫途中跑了,那些枪支就得自己挑,行军第一天就有一些人中暑死了。
  这是粟裕入伍以后经历的第一次长途徒步行军,从南昌出发,边走边打,边打边走,经江西抚州、宜黄、广昌、石城、瑞金、会昌和福建长汀、上杭及广东大埔,9月23、24日占领广东的潮州、汕头,整整走了一个多月才停下歇息。起义部队在瑞金以北的壬田寨打了一个胜仗;在会昌又打了一个大胜仗,歼灭敌人一个多师,缴获6000多支枪。粟裕奉命带领一个班把这些枪支装上船,押送去东江。对于粟裕来说,一路上任务很重,既要押送缴获的枪支,又要保卫起义军领导机关的安全,还要随时准备参加战斗,高度紧张,高度疲劳,粟裕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起义军占领潮州后,粟裕所在排奉命留在城内,负责后勤部门和物资仓库的警卫任务。大约是27、28日,前方传来隆隆炮声。粟裕知道,这是起义军在向揭阳、汤坑(今丰顺)的敌人发起进攻。起义总指挥部的意图是:打败广东境内的主要敌人国民党第八路军,起义部队重整旗鼓,以广东为基地,组织第二次北伐。粟裕和战士们怀着急迫的心情期待着前线的胜利消息。9月30日早晨,炮声突然由远而近,越来越激烈,从前方撤下来了一些零散部队。粟裕从他们口中得知,起义军进攻敌陈济棠师和薛岳师,开始节节胜利,后来在汤坑受挫,伤亡很大,部队正在后撤。接着,潮州城郊也响起了激烈的枪声,国民党第八路军副总指挥黄绍竑率领3个师,沿韩江西岸向潮州扑来。留在潮州的起义军力量单薄,坚持战斗到黄昏,不得不撤出潮州城。这时从汕头方面传来消息,在帝国主义军舰配合下,国民党军队攻占汕头,革命委员会已经撤出。粟裕等保卫着后勤部门领导和其他干部,找到几条船只,东渡韩江,打算经饶平去三河坝,同二十五师等部会合。途中,前方又传来更坏的消息:革命委员会撤出汕头西进到乌石,与从汤坑转移出来的起义军主力部队会合,但遭敌人重兵围攻,受到覆灭性失败。
  粟裕随部队翻山越岭到达饶平时,二十五师等部已在朱德率领下先期由三河坝撤到饶平。短短几天,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起义部队处境极其险恶。国民党集中5个师,约4万余人,企图一举扑灭革命火种。起义部队突然遭到失败的打击,组织上、思想上都相当混乱。这时部队与周恩来领导的起义军总指挥部已失去联系,留下来的最高领导人就是担任第九军副军长的朱德,而下面的部队绝大部分不是他原来统率的,领导起来非常困难。关键时刻,朱德毫不迟疑地挑起这副重担。他深刻分析当前形势,指出:起义军主力虽然失败了,但“八一”起义这面旗帜绝对不能丢,武装斗争的道路一定要走下去。现在的情况是,反革命军阀部队已经聚集在我们周围,随时都有可能向我们扑来。我们必须尽快离开这里,甩开敌人重兵围攻,摆脱险恶处境,否则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当时部队还有2500多人,师和团的建制还存在。朱德领导部队略加整顿以后,立即出发,一路急行军向闽粤赣交界方向作战略转移。
  这是粟裕在短短两个月内经历的又一次长途行军,由广东饶平经平和、大埔、永定、武平、信丰,直奔赣粤边的南康、大庾地区。这是战斗严重失利以后的退却和转移,与撤离南昌时相比,士气低落,精神不振。国民党军很快发觉起义军意图,紧追不舍。沿途反动地方武装也纷纷出动堵截。连续行军打仗,起义部队减员很大,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对革命产生了动摇,陆续离开部队,其中有士兵,也有师、团领导干部。二十四师七十三团任七连连长的林彪,和几个黄埔生一起找到七十三团指导员陈毅,说“部队不行了”、“一碰就垮了”,表示要离开部队,动员陈毅和他们“一起穿便衣走”。陈毅坚定地回答:“我不走。”他开导林彪说:“现在我拿着枪,我可以杀死土豪劣绅,我一离开队伍,土豪劣绅就杀我。”陈毅还严肃地说:“你们要走你们走,把枪留下,我们继续干革命。队伍存在,我们也能存在,要有革命的气概,在困难中顶得住,即使个人牺牲了,中国革命还是有希望的,拖枪逃跑最可耻!”①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绝对不能离开革命”(3)
粟裕面对起义失败的重重困难,没有动摇,没有退缩。他参加二十四师教导队,就是要实现青少年时期确定的志向,拿起枪杆组织一支为穷人的队伍。现在不管有多大的风险和艰难,仍初衷不改,坚定不移。
  10月16日,起义军进到闽赣交界的武平。17日,国民党军钱大钧部跟着到了武平。朱德指挥部队在这里打了一个退却战,打退钱大钧两个团的进攻,随后命令粟裕所在排占领武平西门外的山坡,掩护大部队转移。钱大钧部进入武平城内,随即追出西门。粟裕和战友们一阵猛打,敌人不知虚实,慌慌张张退回到城内。
  就在武平战斗中,粟裕第一次负伤,子弹从他的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了过去。粟裕只觉得受到猛烈一击,倒在地上,动弹不得,心里却依然很明白。他听到排长在说话:“粟裕呀,我不能管你啦。”排长卸下了粟裕的驳壳枪,丢下他走了。过了不多久,粟裕睁开眼来,四下空无一人,静得可怕。他身子稍稍可以动弹了,但浑身没有一点力气,站不起来。粟裕心中想:“无论如何要站起来,赶上部队,绝对不能离开革命。”他咬紧牙关猛地站了起来,随即腿一软身子一晃,又倒在地上。粟裕用力顺着山坡往下滚,又艰难地朝路上爬去,不料滑到了路边一片水田里。这时正好有几个起义部队战友沿着山边走来,发现了在水田里挣扎的粟裕,连忙把他扶起来,给他包扎好伤口,搀着他赶上了部队。
  武平城西北5公里有条山路叫石径岭,这里地势险峻,悬崖峭壁间只有一个隘口可以通过,已经被地主武装民团占领了。这时朱德突然出现在队伍前面,他镇定地指挥部队疏散隐蔽,随即亲自率领几个警卫人员,从长满灌木的陡壁攀登而上,出敌不意地在民团侧后发起进攻。战斗力本来就不强的民团,突然遭到天降神兵的打击,丢下武器四散逃命,让开了隘口和通路。朱德威武地站在断壁上,手里握着驳壳枪,指挥大部队胜利通过石径岭。
  粟裕目睹了那惊心动魄的情景,内心油然而生对朱德无限钦佩和信赖的深情。
  失败既是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汹涌澎湃的大浪淘沙。身带重伤、刚满20岁的青年粟裕,在自己认准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军事生涯展开新的一页(1)
在朱德指挥下,经过武平和石径岭战斗,起义部队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重兵追击,在赣南山区小路穿行,在深山密林宿营。此时已是10月下旬,山区气温低,寒冷、饥饿像影子一样纠缠着大家,痢疾、疟疾更是折磨人。大革命失败了,特别是南昌起义军主力又在潮汕几乎覆没,革命的前途如何?武装斗争的道路还能不能坚持?这支孤立无援的部队究竟向何处去?严峻的问题摆在每个起义军战士面前,严酷的斗争现实无情地考验着每一个人。有的不辞而别了,有的叛变投敌了,有的带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