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位书呆子少爷就是王近山的父亲。
  王近山一生下来就天天喝稀粥,吃不饱,9岁起给人放牛,13岁给地主当长工。他自小性子刚烈,在乡里常常与人打架,被人称作“天不怕”。在村里吃大户时,他是第一个冲进地主大门的。冲进地主家大门时,他还不知从哪里弄出来一颗枪子弹咬在嘴里,吓得地主浑身发抖。他也名声传遍桃花乡远近几十里。结果,有人说:
  “将门出虎子,这王家看来将风难绝,将来不是要出魔王,就是要出大将。”
  

2王疯子绰号的来由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湖北是中国最动荡的地方。
  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桃花乡周围经常有一位裁缝走乡串户。
  他就是地下党员詹才芳。
  在他的影响下,王近山的姐姐暗中参加了游击队。15岁时,王近山在姐姐的影响下跟随着詹才芳参加了红军,汇入了红四方面军的洪流。
  王近山参加红军时才15岁,身材瘦小,还没支步枪高。他先给詹才芳做警卫员,后任红四方面军10师30团机枪连通信员。因为打起仗来,十分勇敢机灵,几仗下来,就从战士当了班长,不久升为排长,很快,又做上了副连长。
  1931年,红30团搞“肃反”,10个连长10个指导员被张国焘杀得只剩下2个人,詹才芳说:“近山,从现在起,你就是连长了。”
  当时王近山才16岁,人称“小连长”。
  王近山性格刚烈,领队作战,最不怕死,一到战斗紧急的关头,他驳壳枪一挥,往往就置生死而不顾,冲锋在前,拼杀最猛,在红30团七八个“猛子”里数第一,名声不小。这年春夏之交,红10师在泼皮河镇子与敌军相遇。红30团奉命夺取北山头。扼守该山头的是刘峙部第12师,兵强马壮,装备精良,且又居高临下,炮弹和机枪像火舌一样封锁着上山之路,红军一拨一拨冲上去又倒下,可山头还是久攻不克……
  “我上,我们连上!”
  没等团长王宏坤答应,王近山就已经不顾一切地冲上去了,战士们见连长冲在最前面,“呼啦”一声跟着往上冲。山上的敌军被这群枪法极准又不怕死的人震住了。
  王近山率全连猛冲上来,随即近战肉搏,与敌兵扭成一团。在生死的肉搏战中,王近山边砍还边骂人:“老子不信今天就打不死你!见鬼去吧!”
  他一下一个,一下一个,可是一个高个子敌兵,他连砍了几刀竟然都没砍着,刀刀失控;突然他一发狠,竟然撒起疯来,什么也不顾,把大刀一扔冲上前去抱住他就往十几丈高的悬崖下滚去,两人一起从悬崖上掉下。落地后,他头上被尖石穿了一个洞,血流满脸。他醒过来后,仍咬紧牙关,以惊人的毅力拔出手枪,“当当”两枪将敌人打死,然后又骂了句:“我看你不死!”
  当战友们在山下找到他时,他已昏迷过去。但战士发现他还活着,于是把他抬下了山。自此,他头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疤,洗澡都不能搓洗。
  王近山作战勇猛,一打仗就像一头发了疯的猛虎。大伙儿给他取了个绰号,叫“王疯子”,意思是他打仗就像个疯子一样威猛可怕。王近山则说:“怕死就打不了胜仗,革命就不怕死。这是我在参加红军时就答应詹营长的。”
  有趣的是,1955年,詹才芳与王近山两人同时被授中将。有人说:营长和警卫员一样大,历史制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佳话或玩笑。这是后话。
  由于作战勇敢,1931年,王近山升任红10师30团营长。
  

3反“六路围攻”(1)
红军是一所大学校,是锻炼指挥员的熔炉。在血与火的战斗中,王近山既勇敢,打仗又很有一套。他杰出的军事才华特别引人注目,深得了上级首长的喜爱和重视。他当营长没多久,又很快从营长升到了红四方面军4军10师28团副团长。
  (1)
  1933年10月下旬,在蒋介石强令下,四川军阀刘湘对红四方面军的川陕根据地发起了大规模“六路围攻”。
  当川军主力在开江、开县集结,前锋伸进川陕根据地兴隆场、三合场地区时,两军就拉开了激战序幕。
  在战役开始之初,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派许世友和王宏坤各带一个团由西绕道,从南向北进攻川军的侧翼,切断他们退回开县之路。他估计川军在退路被切断后必然向北面大山撤退,并集中兵力向西迂回,反过来攻击红军后路。因此,他特地派红4军政委周纯全率主力团——10师28团去坚守西面山。战前,他亲自交代周纯全说:
  “一定要坚守阵地,切不可出击!如果敌人反扑,夺了阵地,全军就危险了。切记切记!”
  战斗开始后,许世友和王宏坤率领攻击部队很快突破川军防线,一举攻占了三合场,随后插入敌纵深20余里,并猛烈扩张战果。川军顶不住,忽向北退,并伺机向西迂回。这时,指挥坚守西面山头阵地的周纯全看到敌兵已溃不成军,并向北撤退,忘记了坚守阵地、保后路的根本任务,立即下令:“向北出击!”
  28团1、2营立即从至关重要的阵地上“呼啦啦”如狡兔出窟般冲了出去。结果,徐向前的担心变成了事实。
  川军正由北向西迂回,见红军出击,乘机发起猛攻,红28团1、2营出击部队失去山头阵地依托,寡不敌众,顶不住,只得往后撤。结果,几个山头阵地都丢失掉了。幸好副团长王近山率3营控制住另一座山头,暂时阻击住了川军。
  在周政委下令出击时,王近山却很冷静,不仅没有带着3营随团主力出击,相反,还严令3营紧控山头,加固工事。此刻他严阵以待,终于在关键时刻起了作用。可是,川兵夺占了28团1、2营主阵地后,3营阵地失去依托,与遍地而来的重兵激战,形势陡然严峻起来。而红军主力由于后路受到威胁,战场形势也急剧变主动为被动,被迫后撤。徐向前气得火冒三丈,叫旗兵举起红旗准备往西面山冲,王宏坤急忙阻止说:
  “总指挥,去不得,敌人从那里一插过来,我们就没有退路了!”
  王宏坤话还没有说完,徐向前带着手枪队就被敌兵冲远了……
  此时川军为了切断红军退路,集中三四个团的兵力将3营控制的山头团团围住,不断发起猛攻。但3营在王近山的指挥下,孤军奋战几个团,坚决阻击,同敌反复拼杀,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猛攻,这样徐向前和其他主力才渐渐脱离了危险。
  这次周纯全轻率下令出击确实很危险,如果3营控制的山头被敌占领,红四方面军后路就会被完全切断,将处于数倍于己的川军的强大攻击之下,后果很难设想。但因王近山率3营守住了阵地,终于没有酿成大祸。事后,徐向前说:
  “王近山有勇有谋,很有军事头脑,很能理解上级首长的作战意图,全局观念也很强,在行动决策上又有自己的主见。”
  (2)
  在反“六路围攻”作战中,红4军分段防御。由于部署失误,红10师连续在峰城打了两个窝囊仗,红28团损失惨重。
  谁知祸不单行。一次,打罢宣汉,天已黑净,什么都看不见了。部队立即行动转移。王近山命令1营营长带队伍在前面走,边侦察边前进。1营出发不久,他带着团部的一二十人随后跟进。走了一段路,遇见前面有支队伍也在往前走,大家以为跟上了1营,谁都没在意。哪知走了一段路,快接近对方时,前面的队伍突然向团部开了火!
  原来这正是撤退的敌兵,他们从岔路插过来,和28团遭遇了。黑灯瞎火,谁也看不见谁。王近山没发现是敌人,敌兵后来听见28团的人讲话,声音不对,明白了他们是红军,于是就掉头开火。
  

3反“六路围攻”(2)
结果,王近山左臂被子弹打伤,团卫生队队长张立三赶紧给他包扎好。包好伤,王近山沉着地命令部队边打边撤,黑夜中,敌人也不敢追,双方很快脱离接触。
  这次负伤,王近山差点送了命,住进了医院。
  王近山一走,28团损失更大。渐渐,连阵地都难守住了。1934年初,红四方面军总部令军长王宏坤赶到东面组织整顿部队以巩固阵地。
  28团是红4军主力团之一。他到该团一了解,干部伤亡不小,团营连级干部大多是代理。整顿的第一步是确定干部,他首先想到了副团长王近山,于是他打电话到医院,问了王近山的伤势,说:“你如能出院,迅速赶回团部。”
  两天后,王近山赶来,伤还未好利索。王宏坤对他说:“我们决定现在你当团长,部队要抓紧整顿,把阵地巩固下来。”
  这时28团最缺干部,王宏坤和他研究,决定开办两个干部训练班,一个班级的,一个排级以上,班级由王近山训练,排级以上的由王宏坤训练。由于敌人进攻,他们边作战边培训。
  王军长在28团住了许多天,28团经过整顿,加上王近山的组织指挥,战斗力明显增强,阵地巩固了。其间,敌人尽管不断发起猛攻,得到的只是成倍增大的伤亡。
  经过短暂的接触,王宏坤后来说:“我有一个感觉,这就是王近山虽然年轻,但实战经验不少,脑子也灵活,办法也多,带兵、管理、作战指挥都有一套。”
  (3)
  曾绍山做过王近山的警卫员。
  王近山担任28团团长后一天,师政委打电话说1营书记曾绍山是反革命,命他立即把曾绍山抓起来,王近山说:“他不是反革命,我不抓!”
  师政委带人到28团将曾绍山捆了起来,王近山闻讯带交通队赶来,说:“你以为我的交通队就吃素的。”
  师政委悻悻而去,到徐向前面前告状,说:“28团哗变了。”
  徐向前听了哈哈大笑:“王疯子哗变?扯淡!”
  1955年,曾绍山被授予共和国的中将。因此,有人说中将王近山救了中将曾绍山。
  (4)
  反“六路围攻”时间不是一天两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