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那些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元明清那些爱-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个字——“情”。
  那么,在汤显祖那里,情到底是什么呢?
  情可以让杜丽娘穿透生死,可以柳梦梅因梦结缘,也就是说这个“情”是超自然的,甚至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它之所以神秘,是因为它与当时“礼教”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而封建礼教最大的特性就是对人性的扼杀,也就是说“人性”就是那个格格不入的点,所以这种“情”本质上就是“人性”而已。所以从“性”到“情”到“人性”在杜丽娘身上完全就是一回事儿,情节的设置也全是为此而来,因此现实生活层面的细节因素就被淡化了很多。
  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汤显祖的这种直奔主题的表现,使《牡丹亭》在众多戏曲创作中脱颖而出。在当时就引发了社会的轰动效应。据史书的明确记载,至少有两位女子因为看了《牡丹亭》这出戏而引发了情感的共鸣以至于伤心而死,你看,这不就是最真实的生活表现、最强大的现实感染力吗?
  因此,文学史上才把《牡丹亭》看作是从《西厢记》到《红楼梦》的过渡,因为它在中国历史上算是第一次喊出了“爱情至上主义”的声音,而这声音本质上已不仅仅是关系到婚姻与爱情,它是对个性自由和人性自然发展的追求,是中国文化里少有的“人道主义”的一声呐喊!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只有在人性的基础上,这句话才有意义。《牡丹亭》的意义,在于它创造了“杜丽娘”——这个真正的实践者!
  说到“奉旨完婚大团圆”这种结局,连汤显祖这样的大师也未能免俗。看来这个“状元”还真是一根救命的稻草,说起来它倒也不是男人的专利,这女扮男装的故事,武有花木兰的替父从军,文有黄崇嘏的女状元,还有一位“女驸马”,凭着自己的智慧与才学戏弄了所有自以为是的男人,算是替中国的女人出了口气!
  请看下回:女状元的故事——“谁说女子不如男?”
  

12 男儿意气谁似我?丈夫胸襟怎如君(1)
——“女状元”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男人怎样才能出头呢?
  答案只有一个——
  做官!
  所以商人有钱在古代并不值得夸耀,能捐个官或买个官才是光宗耀祖的事儿。所以你看最有钱、最有名的商人是谁啊?是“红顶商人”胡雪岩!
  甚至连土匪也有做官的情节,任你雄霸一方,把土匪的“事业”做得再大,像宋江这样,已经成就了一方诸侯的声势,可只要朝廷肯给个一官半职,这么浩浩荡荡的水泊梁山就屁颠屁颠地被招安了。
  连土匪都有“做官”情节,那文人就更不用说了。“学而优则仕”嘛,没“仕”不就说明你“不优”吗?所以葛优没当什么官,要在古代,是不配叫这个名字的。另外像唐代的孟浩然,虽然也像他老祖宗孟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正气”,虽然他还是唐代田园诗派的两大领袖之一,可是就是因为没做过官,所以他很郁闷地在大气磅礴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之后说了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就是说我也想当官啊,可惜没人引荐啊,现在都野无遗贤了,就是有点文化的都去当官了,可我却没当上,所以虽然是“端居”,也就是正襟危坐,但也有些不好意思哩,所以才说“耻圣明”。
  那么,要当什么样的官才算过瘾呢?
  状元!
  按道理,状元它根本就不是什么官职,它只是科举考试第一名的通俗的说法,但文人都想当状元是因为考上了状元就意味着高官厚禄,不仅高官,甚至还有可能娶皇帝的女儿,也就是做驸马,这下子你们家的遗传基因就能一下子“突变”,从此,子子孙孙就是皇家的人了。所以这当状元,可是让所有男人梦寐以求的事儿!
  那么,在中国古代,女人又是怎样才能出头呢?
  答案也只有一个——
  不是“嫁给有钱人”,而是“嫁个好男人”!
  这里所谓的“好男人”按我们前面讲的标准,那就得是个当官的男人,最好就是那个“状元郎”。可不行啊,我们刚说过这每年“高考”就一个状元郎,早就被皇帝的女儿公主给“瓜分”了,哪还轮得到平头老百姓的闺女的份啊。所以谁家闺女能嫁个状元郎,谁家儿子能考个状元郎,再娶个公主当驸马,那要算祖上八辈积德修下来的福了。
  还真有这么个姓冯的一家,两件好事都给他们摊上了。儿子娶了公主,女儿嫁给状元,上下五千年中独此一家,所以纯属是“神话”,这就是黄梅戏中那出名剧——《女驸马》。
  我个人很喜欢《女驸马》中那段“为救李郎离家园”的唱腔。但我发现,它和前面我们说的这些考状元的初衷并不一样。戏曲里这位姓冯的状元郎唱道“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那他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说“是为多情的李公子”,那么这位多情的李公子是什么人?他和这位状元郎又是什么关系呢?
  其实这个答案很多人都很清楚,这并不是两位同性恋的心声,因为这位状元郎她其实是个女的。她名叫冯素珍,自幼与一个叫李兆廷的小伙子是同学,他们不像梁山伯与祝英台错过了美好姻缘,而是早早地就订下了婚约。后来李家遭奸臣陷害,李兆廷到冯家借钱,却被冯素珍的后###着退婚。素珍悄悄地在后花园把银两和一对玉麒麟送给李兆廷,哪知后妈早已埋伏好,把李兆廷扭送衙门,诬陷他有偷窃罪。还要把冯素珍另外嫁人。这位冯姑娘万般无奈,铤而走险,女扮男装,离家出走,进京找他的哥哥冯少英帮忙。结果到了哥哥没找着,误揭了皇榜,最后冯素珍冒李兆廷的名考中了状元。
  这考中了状元就被皇帝招为了驸马,冯素珍可不是陈世美,会来个顺水推舟、将计就计。事情的发展离她的初衷越来越远,而犯了欺君之罪可是要满门抄斩的。正好这时八府巡按来拜访新科状元,而这个八府巡按刚好就是冯少英,这下兄妹相认,要共渡危局。
  可箭在弦上啊,办法没想出来,这女驸马必须要进洞房了。进了洞房就得穿帮,可穿帮也得进啊,这女附马打定了主意,穿帮就穿帮,只要能把公主说穿了,说通了,说不定公主就会帮她。
  其实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幸好这位公主在自己“女老公”的循循善诱以及威逼利诱下以皇家声名与大局为重,帮着自己“老公”跟皇帝老子商量办法,最后在宰相的主意下,公主嫁给了冯素珍的哥哥冯少英,而状元的名还是还给了被解救出来的李兆廷,冯素珍则如愿以偿地嫁给了状元郎。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2 男儿意气谁似我?丈夫胸襟怎如君(2)
《女驸马》这出戏是黄梅戏中的代表剧目,向来影响很大。它在情节的设置上充满了变化和喜剧性,所以很受普通民众的欢迎。但这出戏有个很极端的地方,那就是为了表现冯素珍这个女子的智慧与才学,那个本来应该是男一号的李兆廷基本上变成了彻头彻尾的一个活道具。你看,命是冯素珍救的,钱是冯素珍给的,状元也是冯素珍先替他考再让给他的,最后说起来是他娶了冯素珍为妻,我看其实是冯素珍“娶”了他为夫,你说这个男人窝囊不窝囊,好歹有点儿自尊心的话,也不能这么“逆来顺受”吧!
  可没办法,要是李兆廷能从戏里跳出来他肯定也觉得冤得慌,谁让《女驸马》的戏里就这么写着的呢?
  那么,是什么人创作的这出戏,让这个男人这么憋屈呢?我想大家也能想到,这肯定不应该是个男人写的,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下,也只有女人才会把女人写得这么强,而把男人写得这么拙。
  这就要说到《女驸马》这出戏的源头了。其实黄梅戏里还有一出经典剧目叫《孟丽君》,不只是黄梅戏,京剧、越剧里都有这出戏。这说明这出戏的影响很大。建国后好像有个京剧演员就叫孟丽君,她专演这出戏,结果“孟丽君演孟丽君”,一时传为美谈,还特别受到过周总理的称许。这个《女驸马》虽然跟《孟丽君》的情节不完全一样,但它们的取材,或者说它们的源流都来自同一个地方,那就是清代弹词名篇《再生缘》。
  《再生缘》讲得就是孟丽君和皇甫少华的爱情故事。虽然在这个故事里,这个男主人公皇甫少华不像《女驸马》中的李兆廷那么窝囊,也的确有男一号的角色感,但《再生缘》里的孟丽君又比《女驸马》里的冯素珍要出色得多。
  在大体相同的情节模式下,孟丽君女扮男装踏上了去京城的道路,这一路上,孟丽君的聪明才智得到了丰富的展现,骗子想骗她,结果反被她骗;小偷想偷她,结果反被她偷;老鸨想把她卖到妓院,结果反被她骗得来接客。但这种江湖上的智能还只是小道,孟丽君进京之后,一试再试,殿试折桂,得了头名状元,接着以男儿身在官场上大显身手,她让奸臣奸计落空,让当朝大臣人人佩服,让皇后又怕又怜,甚至让皇上也因为她得了相思病,所以后人都说她是“貌若西子、才比孔明的千古奇女子!”
  那么这个孟丽君为什么能在男人的世界里这么叱咤风云呢?这就要说到《再生缘》这弹词的作者陈端生了。
  听上去这名字像男的,其实是个女孩子的名字。陈端生生活在清代的康乾盛世,这时候汉族知识分子在满清开始逐渐有所作为了,陈端生的父亲与祖父都是杰出的汉人知识分子,做过很多地方的官,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陈端生不仅学识好、见识广,而且有着封建社会女子难有的胸襟与气魄。
  但是再有胸襟、再有气魄,作为一个女孩子也不能真的抛头露面去科举考试、去当官啊,于是这个陈端生就把满腔抱负都倾注在了孟丽君身上,于是就有了这部被郭沫若先生称为“南缘北梦”的《再生缘》。“北梦”就是《红楼梦》,能与《红楼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