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 总序(1)
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长 李致中将军
《太平洋战争史话》系列丛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周年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问世,可谓应时,亦正是其价值之所在。
人们总是处在回顾、思考、展望、进取之中。历史与往事是经验,是教训,总给人以启示,是为“师”也。今日之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均未解决,五洲狼烟不断,尚无宁日可言。战争依然是人们不得不面对、不能不正视的一大怪物。诚然,正义终归要战胜邪恶,战争本身也终有消亡之日。而回眸战争的足迹,当有助于人们探求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规律,以为正义之胜利而谋,为人类最终之和平而计。
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反对法西斯日本的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战胜邪恶的一次大较量。1941年12月7日(日本时间8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而全面爆发。美、英、中、苏等同盟国一方与法西斯德、意、日轴心国一方,展开了历经数年的殊死大搏斗。太平洋地区和中国大地作为二战的东方主战场,与西方欧洲战场的战事息息相关,影响着整个大战的走向与结局。研究太平洋战场的重要战事,对于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龙去脉,对于研究近代战争及其战法,很有参考价值。
《太平洋战争史话》系列丛书作为全景军事读物,可谓风格特异,另有洞天。据我所知,此书的策划者在总体设计、文图配组与内容定位等方面,经过了长时间的绵密思考和慎重取舍;众多作者同仁经过了多方寻求挖掘,反复查阅、核实中外资料,比较客观地再现了史实。可以说,全书虽不如拍照一样原原本本,但对于历史事件的主体乃至重要枝节的记述,都称得上忠实无误。如此翔实生动的史料,足以供人们去深入地探索和研究6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揭示其庐山真面目。
作者们在著述中,不是对历史事件做长篇累牍的论述,而是用大量文笔对特定的某些重要人物及主要事件进行生动鲜活、脍炙人口的描写与刻画,因而使这部由11分册组成的系列丛书既有史料朴质的原味,又有文学表述的魅力,着实令人拾卷难释。尤其是作者笔下的某些事件的鲜活细节,半个多世纪以来尚鲜为人知,更使人一睹为快。
此书的编辑手法亦别具一格,自有迷人之处。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原始照片、图片、地图,并辅以画龙点睛的文字说明,真真是图文并茂,相映生辉。那重现在读者眼前的一幕幕硝烟滚滚、惨烈悲鸣的昔日战争景象,着实让人少了几分研读史料的枯燥,增加了几分对野蛮战争的感知及对战争与和平的悟性。
总之,此书既有浓厚的军事论述色彩,又有尝心悦目的文学品位,称得上是一部少见的多元性作品。
更有,此书虽以太平洋战争为主题,却又以简洁的文笔反映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始末及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阐明了中国战场、远东战事与太平洋战争的关系。这也是此书编辑上的又一特色。众所周知,日本军国主义欲称霸世界的狼子野心由来已久。早在1927年7月,日本前首相田中义一就在其给天皇的秘密奏折中提出“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尔后,日本军国主义者就将这个“田中奏折”视为其策划和发动侵略战争的金科玉律。换句话说,其野心的实现,必须要以中国为其进攻亚太乃至全世界的后方基地。而恰恰是中国人民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抗日斗争,使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打乱了它的全盘计划,使其失去了实现野心的前提,从而也有力地支持了太平洋战场上美英等联军从被动转向主动的作战,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最后言及,参与此书编写的各位同仁,都是从事军事研究和文学创作的行家里手,各个著作颇丰。策划人钟庆安于1965年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文学院,后作为军事科学院的高级研究员,从事军事研究和杂志编辑工作三十余年,对日本军事及其战史有其独到的见解。这部系列丛书《太平洋战争史话》就是他和他的战友们辛勤耕耘、集体合作的结晶。
太平洋战争 总序(2)
我相信,此书将以其问世之应时、史料之丰实、学术内涵之博大及其别具一格的编写手法,迎来广大读者,为历史的纪念增辉。
谨以此为序。
李致中
2005年元月于北京香山
太平洋战争 作者的话(1)
原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研究员 钟庆安
21世纪初期的国际局势,就总体而言,是和平、缓和、稳定的;但就局部而论,又是战乱、紧张、动荡的。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特别是反对世界大战,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基本利益和愿望。
20世纪前半期,人类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磨难。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卷入的国家达30多个,死亡、伤残的人数各为2000多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更大,其后果也更为严重。被战争卷入的国家多达60多个,人口超过20个亿,仅中国和苏联的死亡人数就高达6000多万,至于其物质损失就更难以准确估计了。
世界人民再也不愿看到新的世界大战发生了。
中国人民饱受侵略战争之苦,从内心深处反对罪恶的战争,酷爱和平。中国人民正在一心一意地搞经济建设,奔小康,实在需要一个良好的、合作的、和平的国际环境。
众所周知,人类史上最野蛮、最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两个战争策源地,一个是德国纳粹,另一个是日本军国主义。这两个狰狞、丑陋的黑白无常,本来就是人类史上的一对怪胎,一个在西方企图用铁血政策推行“欧洲新秩序”,另一个在东方妄想靠刺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为了实现其征服世界的狼子野心,他们把疯狂的侵略战争强加到一切爱好和平与自由的国家与人民的头上。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和平盛世,未雨绸缪;再现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强化和平意识,警惕战争狂人卷土重来。这些就是我们撰写本系列丛书的真切愿望。
如果联系到日本政府在二战后对待这一段侵略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历史的暧昧态度和右翼团体的种种翻案活动,就更加让人担心和不平。人们不禁要问,日本的领导人顶着中国、韩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抗议,一次又一次地参拜供奉着东条英机等大战犯的靖国神社,居心何在?日本政府通过右翼团体编写的歪曲历史、否定犯罪、为战犯鸣冤叫屈的《新历史教科书》,要让日本的中、小学生知道些什么?要领着日本的新一代干什么?
本系列从书属于全景军事读物,全套丛书由11分册构成。它们分别是:
第1分册《“大东亚共荣圈”之梦》
第2分册《偷袭珍珠港》
第3分册《燃烧的东南亚》
第4分册《缅甸泥潭》
第5分册《拉包尔》
第6分册《中途岛之战》
第7分册《瓜达尔卡纳尔》
第8分册《马里亚纳》
第9分册《菲律宾浴血》
第10分册《硫黄·冲绳“玉碎”》
第11分册《军国末日》
各分册结构独立,情节完整,在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等方面均经过详细考证。按战争的实际进程和主要事件,各分册又相互联系,在叙述和展开情节时注意衔接、避免重复、保持风格,力求反映太平洋战争的全貌,使该系列从书具有史实价值、文学价值和收藏价值。
撰写的总原则是:从中国人的视角,以事件为线索,以文字加图片为表现形式,以可读性、可视性为着眼点;在材料的取舍和使用上,注意突出系列丛书的特点和风格,照顾到作战阶段(形势、意图、准备、实施、进程、结局)、作战样式(陆战、海战、空战);力争做到事件与地区相结合、事件与人物相结合。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太平洋战争的基本观点和评价,我们的基本观点是:有两个战争策源地,分别形成东西方两大战场。东方战场包括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苏联远东战场。日本在其推行扩张政策的全过程中,一直把侵略中国置于其政策的中心地位,1941年12月爆发的太平洋战争是中国战场的延续和扩大。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主要表现在作战对象相同、作战地域相接、作战时间有重合、作战的组织与实施有配合,其区别特别表现在战争的开始时间、作战的组织与指挥、严格的地理概念、对战争全局的地位与影响等方面。
太平洋战争 作者的话(2)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作为中国人,不提中国战场,不反映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于心有愧的。我们基于这样的考虑,在策划阶段曾准备搞两部系列从书,一部反映中国战场,另一部反映太平洋战场。为此,策划人也曾多方联系,邀请名人或专家参与计划和撰写工作。但是,因为人员、时间和资料等问题,中国战场的撰写与出版事宜尚在筹划之中,不能与《太平洋战争史话》系列从书同时出版。此点恳请读者给予谅解。
本系列丛书之所以能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与广大读者见面,这要特别感谢原解放军洛阳外院院长李致中老师。李老师不但给本书写序、题词,还参加了书稿的审改,并以专家的眼光提出了大量宝贵意见。还要衷心感谢海南出版社的苏斌和刘德军两位先生。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的鼓励和支持,就不会有本系列丛书的问世。
在此对李老师及苏、刘两位先生谨致衷心的敬意。
钟庆安
2005年4月18日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