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汹涌的波涛,不时用高倍望远镜了望远处的地平线,一天数次核对气象情况和计算出已完成的航程。铃木每天都要写出一份有关风速、风向、能见度、船只摇摆颠簸度以及海面情况的报告。夜里,3名特工人员轮流进行着这一令人疲倦的观察,并且要特别注意是否有船的灯光。尽管这项工作单调乏味,但因这样做对袭击珍珠港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他们从不忽略哪怕是一点细微之处。
当“大洋丸”改变航向,从北边向瓦胡岛驶去时,海面更平静了,天气更暖和了,但铃木等人却更紧张了。
11月1日黎明前,“大洋丸”驶到瓦胡岛以北约200英里的海区。在这里,他们发现一架美国巡逻机在飞行。这是“大洋丸”在整个航行期间第一次发现美国巡逻机。铃木在观察记录中写道:“侦察线——200英里。”
轮船以14节的航速前进。当航行至瓦胡岛以北约100英里处时,铃木看到了一个美国飞机编队,并且该编队对“大洋丸”实施了佯攻,但只是摆摆样子。于是,铃木又草草记录道:“攻击线——100英里。”
不久,港口隐约可见。港口的后面是绿色的群山,被白蒙蒙的雾气和晨霜笼罩着,景色颇为壮观。现在,铃木和他的伙伴们可以把观察结果一一填在表上了。他们先前未曾预料到,航行中除了遇上一场短短的暴风雨外,天气竟然是如此之好。虽然他们所经过的航线海洋条件复杂多变,但并非不可对付。他们未在中途岛以北发现任何巡逻机,美军在瓦胡岛以北的侦察范围也似乎不超过200英里。最重要的是,铃木和同伴们在整个旅途中没见到一艘船,这一发现使铃木对未来袭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大洋丸”于11月1日星期六上午8时30分驶进火奴鲁鲁港,这个时间选择得妙不可言。当轮船缓缓放下锚链时,铃木和前岛正手持望远镜站在驾驶台上观察瓦胡岛四周清晨的情形。这个绝妙的时刻与将来实施袭击的时间几乎相同。他们在周末进港,正好也可以观察星期日的整个情况,未来袭击的日子就是定在星期日。然而,这一切并非出于巧合,而是军令部精心安排好的。
偷袭珍珠港 第二部分(16)
铃木和前岛决定不在船上做任何记录,以免给美国当局突然检查“大洋丸”时找到借口。他们还决定不上岸,在船长室与舷门之间拉上直线电话,这样,他们在同喜多或领事馆其他人接头时,如果有陌生人或可疑的人上船,驻守舷门的船员会及时提醒他们。
喜多在“大洋丸”靠岸的第一天就上了船。在“大洋丸”停泊的4天多期间,他一共到船上去了4次,每次都带着两位领事馆成员,他们把情报送上船,或从船上取走情报。
铃木对喜多透露了自己的真实身分,但没有告诉领事馆其他人。领事馆每天派人上船送报纸,报纸卷内藏有备忘录和写有军事情报的小纸条。这些报纸当然要经过美国保安警卫的检查,但那些保安的警惕性很低,手持报纸的领事馆工作人员主动翻动报纸,警卫马上就点头放行了。铃木、前岛和松尾接到报纸卷后,马上从中找出备忘录,然后继续他们的工作。有时铃木还爬上驾驶台,核对刚刚拿到的情报。
铃木等人在第一次与喜多见面时,就告诉他说,日本需要关于驻扎在珍珠港、瓦胡岛及夏威夷群岛其他地方的美国军队的所有情报。铃木说情报部门特别感兴趣的是:美国舰队的准确兵力、部署情况、对抗演习训练及周末习惯;夏威夷美国空军的具体实力及所属军事设施的准确位置;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附近水域抵御潜艇袭击的能力;袭击珍珠港时能最有效地使用日军大型和微型潜艇的途径等。
在第一次见面时,铃木把约有100个项目的问题表交给了喜多。喜多回到领事馆后,马上交由吉川填写。表上包括了军令部所有感兴趣的问题。
喜多给吉川下达了严格的指示,要求他把答案写得越短小越好。因为喜多准备派人将答案偷偷送回“大洋丸”,他不希望它体积过大,以免引起美国人的注意。
吉川为完成这份报告日夜兼程,从已搜集到的情报中选其精华。为进一步核对有关情况,吉川还让三上世茂开车带他到珍珠港地区转了一圈儿,再次观察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及其锚地的现状。吉川还绘制了许多大幅地图,其中的一张准确标明了舰队在珍珠港的部署,另外一张则标明了美国空中力量在瓦胡岛上的部署。吉川不仅标明了所有的机场和备用机场,甚至连高尔夫球场也明确地标示了出来,因为他认为在机场被摧毁的情况下,美国人有可能使用球场作为紧急着陆点。
经过吉川的努力,涉及100个情报内容的答案终于整理出来了。火奴鲁鲁领事馆人员现在又遇到了难题,怎么能够把吉川冗长的报告和附加地图带过“大洋丸”的跳板而不被美国人发现呢?但是,由于美国人的麻痹大意,日本间谍们轻而易举地就做到了。
当铃木在为美国舰队及其空中力量大伤脑筋时,前岛和松尾则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潜艇问题上。他们试图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夏威夷群岛中哪座岛屿可以提供相对安全的场所,使日本大型潜艇可以发射和收回艇载飞机以及在袭击后接回微型潜艇人员和飞行员?他们最后发现尼华岛最理想。该岛属于私有,而且人口稀少,位于考爱岛西南几英里开外。
他们研究的第二个问题是:在珍珠港入口处外和锚地里的日本潜艇人员将面临什么困难?对于这个问题,前岛和松尾都不能予以肯定的回答,因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袭击时美国巡逻艇的情况,另外,潜艇艇长的能力和机遇也是不可忽视的。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得出几个结论:第一、潜艇在珍珠港外行动时不可能看到港内金梅尔的军舰 ;第二、白天,潜艇露出水面,可以在七八英里外辨认出通向锚地的狭窄航道入口;第三、如果用潜望镜观看,必须在靠近珍珠港二三英里处才能较清楚地看到入口;第四、夜间进港,需要借助航道入口周围或附近的航海定位界标进行定位。
11月5日傍晚,“大洋丸”驶离码头。通常,日本国的轮船都是在热烈的节假日气氛中离港,但这次启航,船上既没有飘动的彩色飘带,也没有挥手告别的欢乐人群。对此,铃木、前岛和松尾毫无怨言,因为他们带上了极有价值的敌人情报返航归国。
偷袭珍珠港 第二部分(17)
一艘美国海岸警卫艇尾随“大洋丸”驶向大海,美国人要严密监视着这艘船离开夏威夷。但美国人并不知道,在这艘日本船上,装载着珍珠港美军的所有秘密。
随着“大洋丸”的离去,夏威夷同日本的最后直接联系被切断了。
偷袭珍珠港 第三部分(1)
进入1941年11月,日美之间的紧张气氛越来越强烈。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明显觉察到,一触即发的战争乌云已经笼罩在太平洋上空。
然而,此时日本的报纸却每天大量报道官方放出的和平消息,说什么日本政府绝不放弃最后一线和平希望,决心继续尽最大努力,调整日美关系。
其实,这些宣传报道只不过是日本战争指导者愚弄人民的伎俩,他们企图使日本人民相信,一切都是美国不对;日本即使投入战争,也是迫不得已的自卫战争,是为了从美英的压迫下“解放”东亚各民族,是为奠定世界和平基础而进行“圣战”。同时,日本的宣传也是为了迷惑美国。
1941年11月3日,经过反反复复的争论,在山本的一再坚持之下,袭击珍珠港的作战计划终于得到批准。
1941年11月5日,日本大本营海军部制订了海军对美英荷作战计划,同时还发布了命令联合舰队开始作战准备的《大本营海军部第一号命令》。
根据海军部的指示,山本五十六立即命令联合舰队各部队进行作战准备,并向南云海军中将率领的空袭珍珠港的机动部队下达了命令:
“机动部队务必极为隐蔽地于11月22日前在单冠湾集结,并加油完毕。”
11月10日,在九州各航空基地从事训练的机动部队各飞行队全部返回各自航空母舰后,第1航空舰队所属的“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共六艘航空母舰,以山本五十六直接统率的战列舰部队为假设敌,连续进行了3次空袭珍珠港的近似实战演习。
11月15日前后,参加袭击珍珠港的机动部队舰只,以不同的航线,各自从所在地点悄悄出发,一艘、两艘地驶往单冠湾。为了防备美国潜艇进行监视,舰艇出发时,特别注意采取了防潜警戒措施。
舰只一旦被美国人发现或跟踪,整个偷袭计划就会落空。要确保由30多艘舰船编成的庞大舰队在单冠湾集中而不被美国人发现,需要特别注意航路的选择,使航线远离商船航道。根据联合舰队的统一指挥,参加偷袭的船只有的绕道太平洋,有的取道日本海前往单冠湾。各舰船以及舰载机的收发报机一律加了铅封,实施了严格的无线电封闭。
11月16日,参加袭击珍珠港的日本机动部队的旗舰“赤城”号由两艘驱逐舰护航,从佐伯湾出发,绕道日本南方诸岛,迂回太平洋,然后一路北上,驶往单冠湾。
在“赤城”号从佐伯湾出发的时候,山本五十六从停在佐伯湾的联合舰队旗舰“长门”号来到“赤城”号送行,接见了第1航空舰队的首脑、舰长和飞行队长,并作了训示。他勉励大家说:
“我们这次行动,目的在于当万一不得不对美国开战的时候,就劈头攻击停在珍珠港内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所以,这次作战的成败,将决定我们今后整个作战的命运。我们固然排除了一切困难,制订了着眼于出敌不意的作战计划,但是,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