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第四卷:大漠雄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太宗第四卷:大漠雄风-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说呢?哥。”
  薛万均沉吟道:“好吧,我们待何力出发以后,也悄悄拔营,紧随其后。
  这样有两个好处,一者,契?部从属我们,他们的胜利也是我们的成绩;二者,那何力桀骜不驯,让其为前驱与伏允硬碰,正好煞一煞他的威风,我待其有危难之时,再挺身相救,正好再嘲笑他一番。”
  薛万彻有点不以为然,心想大敌当前,如何还能玩心机?他是一名直性子人,其与兄乃一母同胞,在这一点上却与薛万均很不相同。
  契?何力回帐后,在其部落中挑选出千余骁骑,由自己亲自带领为先导,直奔突伦川,并令其他人紧随其后,以为接应。
  从柏海到突伦川,其间距离有四百余里,其中的一百余里为茫茫沙碛,其间向无人烟,无水可汲。
  契?何力临行前,让从人带足了水、粮,然一路奔驰,尤其入沙碛之后,人喝马饮,将所带水尽数饮完。
  前方还有近百里无水源可寻,队伍因人马渴甚,行进速度渐渐缓了下来。
  沙面上的热浪一阵阵袭来,使缺水的人马感觉头晕,心中又生出无数烦躁。
  契?何力眼望前方,眉头紧皱,决然道:“全体下马。
  可将备用马匹斩杀,供人马止渴。”
  轻骑突袭时,往往带有备用马匹,人们来回换乘,以使马儿能歇过劲儿,使行军速度不减。
  契?何力为了快速通过这段绝地,号令斩杀备用马匹,让人马饮其血以止渴,不失为一条好计。
  然契?人素来爱马如命,何况是与自己朝夕相伴的坐骑。
  契?何力此令一下,部下许多人顿时眼含热泪,不愿下手。
  契?何力大怒,他下马拔出刀来,返身刺倒自己的备用马匹,大声喝道:“我们铁血男儿,岂能效妇人之仁?来,先饮尽此马之血!”    他顿了一顿,又道:“伏允那里,有无数的羊马,我们只要能到达突伦川,此战必胜,难道还会缺了马儿?”
  众人心中尽管不忍,想想也是这个理儿,遂纷纷刺倒马儿,热饮马血。
  如此,他们方才艰难地越过绝地。
  后来的薛氏兄弟经过此地,见到这许多被刺倒的马儿,顿时明白契?何力的用意,不禁也佩服他的决断之才。
  这日薄暮时分,契?何力的千余骁骑潜行至突伦川。
  他们到了吐谷浑的帐篷边,猛然发动,在其营盘中左冲右突。
  到了半夜,薛氏兄弟的后续兵马亦至,他们不事休息加入战团。
  共斩杀吐谷浑人数千名,俘虏无数。
  到了天明,就见营帐旁边,圈有二十余万头牲畜,这些也一股脑成了唐军的战利品。
  吐谷浑人经过此役,大伤元气,今后再无本钱与大唐为敌。
  伏允在黑夜中遭到唐军的袭击,一时惊慌失措,急忙带着自己的身边人向碛中逃去。
  因行色匆匆,他甚至不及叫起自己的妻子儿女。
  顾名思义,碛中即是沙碛的中心地方,这里有一小片绿洲,可供数百人汲水。
  伏允带领二百余人逃到这里,已是第二日的午时。
  想到遭此大败,伏允心中万念俱灰,手下人为其送来肉食,他也无心食用,只是呆呆地望着头顶上的日头发呆。
  到了日落之时,伏允叫来天柱王及十数名王。
  吐谷浑国官制:伏允之下为天柱王,再其下为三十余个名王,分统各个部落。
  经过这几场仗,伏允的二十余个名王或被唐军打死,或被俘虏,身边仅剩下这寥寥十数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太上皇归葬献陵 老狐狸魂归碛中(13)
伏允见众人到齐,说道:“我自隋及唐武德年间,采取了与中土相攻的策略,我这样做的原因,是看到天下大乱,借强硬来逐步扩大我们的地盘。
  这几年,我又看到,那唐朝的新皇帝专心于国内之事,不愿意轻易开战,就想借此机会全力拿下陇西地盘。
  唉,我想不到李靖如此厉害,对我们如此穷追猛打,将我们赶到此绝地。
  看来这一次,是我完全错了。”
  天柱王等心里也有同感,暗暗埋怨伏允一味强硬,方招致今日结果。
  伏允又叹道:“我今年已岁至七十,这些年数与隋、唐为敌,使其大为头痛。
  我能这样,心里也大为满足了。
  想外面的唐军,此时最想做的事就是生擒我。
  嘿嘿,他们的这份图谋,定是难以实现了。
  “天柱王,我国遭此大败,今后再无力与唐为敌。
  为今之计,须要设法保证部众完整。
  他们中土有句话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只要我们族人能够长久繁衍生息,则此战未败。
  为今之计,唐军若能得到我,就会宽宥我们的族人。
  天柱王,这件事,只好由你来做了。”
  伏允说完立起身来,侧身抽出佩剑,然后快速在自己的脖项上一拉。
  众人惊呼声中,伏允的身子慢慢地倒在地上。
  伏允的意思,是让天柱王带着自己的首级去向唐军乞和,以保全族人。
  其实伏允若自己向唐军投降,李世民也不会杀他,甚至会授给他一个官职。
  只是伏允觉得自己一生努力抗争,竟然得到这样一个全军覆灭的结果,不免万念俱灰,遂一死了之。
  他这样一死,倒是成全了一位吐谷浑族人的英雄。
  

薛万均贪功受辱 李药师闭门谢客(1)
李世民将李渊入葬献陵后,即对群臣说自己要入陵园守孝三年。
  群臣听后大惊,纷纷上书谏止。
  按照古制,父母丧需守孝三年。
  为官者若遇丧期,需停官归家守孝。
  若公务确实离不开他,需由皇帝下诏让其停止守孝,谓之奇情。
  如今李世民要身入陵园守孝,当然不能自己夺自己的情,只好由百官上书来谏止。
  事实上,国家现在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大至国家大政、征伐外交需由李世民来定夺,小至日常事务也需他来裁定。
  李承乾名为太子,毕竟年龄幼小,名义上由其监国,小事由百官处之,大事还要来找李世民。
  若李世民真的入陵三年而不问国事,这个国家不知要变成什么样子,其后果群臣不堪设想。
  房玄龄等大臣逐个上书,劝说李世民打消此念。
  李世民一概不看,斥道:“朕当了皇帝,莫非就不能再为高祖尽孝了?现在国家已经安定,今年天下又大熟,没有什么为难的事,其实不用朕再多操心。
  你们辅佐好太子,让朕在陵园与高祖静静相伴三年。
  唉,朕自小开始,与高祖聚少离多,为寄哀思,也该是尽孝的时候了。”
  房玄龄见李世民意志坚定,遂让萧NB545、陈叔达、颜师古、于志宁等老臣去面见李世民,说道:“皇上心硬如铁,你们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务必劝说皇上回转了心意。”
  是时,李世民早已不上朝视事,而是穿丧服居于偏殿里。
  萧NB545等人入殿叩拜毕,李世民问道:“你们莫非又想来劝说朕吗?如此的话休要开口。”
  萧NB545道:“陛下不让臣等开口,老臣今日宁肯抗命,亦要开口。
  陛下说过君王之身关系天下,其一举一动须以天下事为念。
  今陛下欲入献陵守孝,臣私下以为,陛下如此做有碍天下大事。”
  陈叔达接口道:“是呀,我朝建立以来,先是扑灭四方诸侯,又灭###厥安定北境,更抚民以静,休养生息,终于实现天下大治。
  眼下正是巩固成效,将国家引向繁荣昌盛的关键时候,皇上却要入陵守孝,实在有碍大业。
  陛下,高祖临崩之前,有遗诰曰不可使丧葬奢费,并嘱皇上不许守陵。
  臣猜想,高祖所以立下如此遗诰,是让皇上以天下苍生为念,无须守孝,将全身心投入到治理国事上。
  高祖这样想,其实已经告诉皇上:不懈怠于治理国事,即为大孝!”     “朕以前也说过,这治理国家一事,须使君臣共同努力。
  贞观以来,天下所以有了一些起色,正是我们君臣齐心协力的结果。
  目前之势,若百官各司本职,朕在不在京城,其实并无大的分别。”
  萧NB545道:“怎么会没有分别呢?陛下主政以来,使忠直之人更加勤勉,使奸佞之人敛其恶性,朝野内外,皆以致力兴国为要。
  所以能形成这种局面,盖因陛下开明理政,任贤选才,剖断如流的缘故,大唐今日,一刻都离不开陛下在位。
  若陛下去守陵三年,将宏图之志与萧索陵园为伴,实为不值。”
  于志宁也接口道:“太子年幼,尚不足以托付大事。
  像眼前李靖正在征讨吐谷浑,西域之事错综复杂,皆需要陛下来审时度势,以作取舍。
  国内固然安定,然人心难测,难保有人趁陛下守陵之时兴风作浪,陛下若在京城,他们心服皇上之能,不敢轻举妄动。
  总而言之,陛下若守陵,是百害而一益,且此益者,仅使世人知闻皇上孝心,与天下之事相较,毕竟为轻。”
  陈叔达、颜师古也苦口相劝,并举出古人的例子,力劝李世民不可去守陵。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人若为皇帝之身,看似君临天下,威风无限,其实不如一名凡人。
   txt小说上传分享

薛万均贪功受辱 李药师闭门谢客(2)
朕去守孝,本为一简单之事,却让你们说出这样一番大道理来。
  这些天,群臣纷纷上书反对,看来若不加理会,其实难能啊!你们说的这些道理,朕都明白。
  朕所以想去守陵,是觉得天下之事已入正路,群臣只要顺势而行,即不用朕再费心,因想去躲几日清静日子,以表孝心。
  然按你们的说法,朕若去守陵,即是以天下之事为轻,且违了高祖的遗诰。
  看来,朕只好继续呆在京城了。”
  萧NB545等人急忙跪伏地上,齐声道:“陛下在京城,一样能对高祖尽孝,且顾及了天下大事,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