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从西方得到更多的支持。不可否认的是,西方亲台势力对李登辉上台后台湾地区出现的政治革新思潮,十分欣赏,如果实施公民###“总统”,无疑是向西方亲台势力提供了最好的广告宣传。西方亲台势力一方面借此宣扬台湾已经实行“民选总统”,应该是“主权独立国家”;另一方面借此大做文章,大肆宣扬台湾所谓的“民主成就”、“政治改革奇迹”。对于李登辉来说,也可以凭借“民选总统”头衔,凸显台湾“事实独立”,有利于到国际间活动。
对大陆,宣示“分裂分治政治实体”。李登辉上台后处心积虑、妄图解决的就是台湾与大陆划清关系问题,并为此做出一系列动作,声称四百年前台湾是“无主的土地”,“中国是一个含糊不清的名词”,“国民党是一个外来政权”,“中国从未在台湾收过一毛钱的税”。在李登辉看来,无论是理论上解释,还是现实中落实,无论是反复声明,还是行动中抗拒,要想宣示台湾拥有“独立主权地位”,要想宣示“中华民国在台湾”,只有割断台湾与大陆的天然脐带,取消国民党当局逃台后带去的以“统一的中国”为核心的政治象征,将建立在“一个中国”基础上的“中央民意机构”和政治体制加以篡改。其中,最为关键的无非就是变更最高领导人产生方式,直接在台湾地区由全民投票选举“总统”,也就是说李登辉不想当从蒋家父子手里继承、以“中国”为主体和内涵的“国民大会代表”选举的“总统”,而是要从体制上确定海峡两岸为“分裂分治的政治实体”,确定“一个分治的中国”。其次,借“民选总统”来彰显所谓祖国大陆为“不民主地区”。台湾当局无数次地攻击大陆政治不民主,对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刻骨的仇恨。第三,借“民选总统”来掩盖破坏两岸关系的罪名。李登辉一直缺少发展两岸关系的诚意,他之所以在大陆政策上放宽一些限制,并非是为了发展和推动两岸关系,而是进一步退二步,为祖国统一的完成设置障碍。他当上“民选总统”后,就可以对种种干扰、破坏两岸关系正常发展的行为,打出“民意”的招牌;拒绝“一国两制”时,可以“民意”为借口。第四,借“民选总统”增加与大陆谈判时的筹码,以“民选”为依据,凭借“民意”要挟。李登辉只要不搞“###”,只要在“一个中国”内规范自己的行为,“民选”或是用其他台湾人民接受的方式,选举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都是无可非议的,正是他的“民选”有着许多说不清道不白的潜台词,所以大大降低了李登辉主持“宪政改革”的政治价值。这样走下去,他不可能成为“台湾的华盛顿”,只能成为“台湾的摩西”。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党内大老出走(2)
国民党内关于“总统”选举的风波不断,核心是李登辉打压非主流派和进行实质分裂活动,最后导致国民党内不断出现分裂。
就在李登辉一直为“公民###总统”造势、奔波之际,他本人却在不断声明不再连任下届“总统”。1990年3月3日至1995年1月8日,李登辉先后11次表示不再连任“总统”。他情真意切地表示:“6年后本人和李元簇先生就要退休了,为什么呢?年岁已经大了,没有那个脑力和能力来做这些事情”;“1990年我就任第8任总统时在记者会上说,本人任期满了以后,如果按宪法规定再任6年,那就太长,我会变成一个打瞌睡的总统”;“我讲一次不算数?还要我讲几次!”。
李登辉如此明确地表明不再连任,不愿当“瞌睡总统”、“糊涂总统”,声明“6年后和李元簇一起退休”、“对不连任没必要再做说明”,实质上只是继削弱非主流派权力之后上演的“权谋连续剧”而已。他宣称放弃连任,主要是他的本性在起作用。此人自上台后,靠权术和谋略行使权力,借“本土化”搞“独台化”,借“民意”压制不同意见,借“民主”行使独裁,借“修宪”图谋分裂,借“拓展生存空间”图谋“国际法人资格”。此次如此明白宣布不连任,当然并非是不想连任,只是为了更好地连任。
然而,待“连战内阁”出台、“新国民党连线”出走、党内非主流派的挑战基本结束,党政军各领域和各权力中心都已落到主流派手中,李登辉的权力基础已经稳固。在“宪政改革”推行、“中央民意代表”改选结束、“第三阶段修宪”完成、省市长选举完毕与公民###“总统”已成定局后,李登辉马上口气一转,立场出现一百八十度的大拐弯。
1995年4月27日开始,李登辉接连表示要参加下届“总统”选举,并且攻击谁要他放弃连任谁就是搞阴谋。他恬不知耻地说:“诚信,是一些不要李登辉出来选的人,才这样讲,李登辉不选,他们才最好,我都没讲过,还没讲要不要选,有些人已经不要我出来选。但要不要选总统我还没说就闹,要闹得人心不安。如果这样就能使得人心不安,可见改革的阻力有多大,这也正是民主的代价之一。”这就是曾经为台湾各界所关注、为非主流派抓住不放的“诚信”问题的由来。
身为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的李登辉,如此健忘,无视诚信,确实让人意外。
1994年12月3日第1次省市长直接选举结束,岛内各党各派随即进入“总统”选举狂热期。国民党内也是一样,各派政治力量开始较劲。公开放风参选的有之,如林洋港;公开暗示参选的有之,如李登辉;暗中准备参选的有之,如陈履安。还有高玉树与林穆严、李志仁和曾仕强等有意参选。在野党方面有民进党的彭明敏和谢长廷出面参选。
1995年下半年对台湾来说,是多事之秋。6月李登辉到美国活动,引起两岸关系高度紧张,两岸的各类正常接触、商谈停止。因此,“两岸关系”成为贯穿岛内政治运作的主题。李登辉为首的分裂势力,借机指责党内反李势力是“勾结大陆”,是压制“本土势力”。
1995年8月22日至23日,国民党召开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会议通过了国民党“总统”、“副总统”提名办法,并票选新一届中常会成员。闭幕式后,李登辉宣布与连战搭档,一起竞选连任下届“总统”。李登辉的动作,使得台湾朝野角逐首届民选“总统”的态势更为明朗化,亦使得国民党内部的权力争斗更加激化。
李登辉正式宣布连任后,党内的高层人士纷纷表态拥戴。“行政院长”连战、“台湾省长”宋楚瑜、“高雄市长”吴敦义称李登辉参选是“顺天应人”,“肯定会得到民众的拥戴”。与此同时,李登辉的几大“桩脚”也展开了辅选活动。“总统府秘书长”吴伯雄以其客家人身份负责“凝聚客籍票源”;中委会秘书长许水德则肩负“整合党内票源,充分利用党务系统全力造势辅选”的重任;宋楚瑜“勤耕全省护票”;吴敦义“巩固南部江山”;黄大洲则“深入台北基层争取票源”。这5人被称为李登辉的“辅选5虎将”。
对李登辉的参选举动,非主流派强烈反弹,执意参选的国民党副主席、“总统府资政”林洋港在国民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闭幕后,随即召开记者会,发表《走出一条庄严的民主大道——我为何不参加党内初选》的声明,抨击国民党“又走错了一大步”,质疑“在民主的路途上,国民党为什么这样甘于落伍”,认为国民党“是否分裂主要责任在李主席”。国民党副主席郝柏村则指责李登辉参选无助于党的团结,并嘲讽地说“李主席原本有机会成为国民党的华盛顿,他如果退选,所能得到的正面效应绝对超过再当四年的总统”;目前的局面,“不仅国民党将走向分裂,且两岸关系也会更加严重”。
民进党并不感到意外。党主席施明德不无讽刺地说李登辉“仅以一分钟宣布参选”,方式实在草率,与其身份、地位及“总统”的庄严性十分不相符,有“落荒而逃”感觉。彭明敏阵营则指国民党内“总统候选人”的选举模式是“黑箱作业”,而李登辉逼退林洋港,也将为国民党留下纷扰不安的变数,意味着国民党内新一波权势之争的开始。###趁机批李,认为李宣布参选连任“违反诚信原则,立下极坏的民主示范”,呼吁“所有理念相同的人应该结合力量,共同奋斗”。声称“###愿意出面整合所有反对李登辉竞选连任的势力,争取民众的支持”。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党内大老出走(3)
李登辉不顾各界要求“世代交替”的强烈呼声、违背“只做一任总统”的承诺,全力封杀党内其他人选,决意参选“总统”,其目的则是要在“民意”基础上建立起新的强人统治,推动“###”政策,实现其充当“台湾的摩西”的图谋。
在参选“总统”问题上,最早表态的是林洋港。早在“二月政争”中,解散“林蒋(纬国)联盟”、礼让李登辉出任“总统”后,在李登辉红口白牙说出“不连任下届总统”时,林洋港就明确表示要竞选下届“总统”。1994年7月林洋港在“司法院长”期满后,专心于参选事项。1995年11月15日,与国民党的另一位副主席郝柏村一起正式宣布,以“公民连署方式”搭档竞选下届“总统”、“副总统”。
林洋港作为台籍政界大老,出道远早于李登辉。只是因为李登辉主政后,一心扑在巩固自己权力基础上,容不得同为“台籍双雄”之一的林洋港,对包括林洋港在内的非主流派采取拦、卡、压的手段,极力压缩他们的权力和影响,引起非主流派的激烈抵抗。非主流派在接连败北之际,“总统”选举无疑成了战胜李登辉、东山再起的机会。由于国民党只能提名一组候选人参选,已非李登辉莫属,林洋港不甘放弃机会,只有冒着被党纪严厉处分的危险参选。
林洋港个人参选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