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了一杠子,所以一股子邪火都冲着周子谅来了。
而李林甫则及时把握住了这个机会,他提醒唐玄宗,不要忘了周子谅当上监察御史是谁推荐的,就是张九龄啊。皇帝大怒,于是以张九龄推荐人才有误为由,让他负连带责任,将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一代名相就此告别核心政治舞台。
张九龄的去职被视作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先声,是一个标志。励精图治的时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以李林甫、杨国忠为代表的小人当道的时代。只是这一切当时的唐玄宗还浑然不觉,只觉得去掉了一个严肃碍事的老头子,自己轻松了不少。殊不知他的这个决定正在把他自己和唐王朝推向深渊。
不久,张九龄去世。史书上记载说他享年六十八岁,但1960年考古部门对张九龄墓进行发掘时曾发现一块《阴堂志铭》,上面明确记载张九龄去世于开元二十八年五月,享年六十三岁。
张九龄去职后,唐玄宗又开始思念他了,毕竟张九龄的行政能力、气质风度都无人可比,他离开了让玄宗很不习惯。所以后来推荐人才,唐玄宗经常追问一句话:“风度得如九龄否?”(《旧唐书张九龄传》)气质风度比张九龄如何呀?从宋朝开始张九龄的家乡韶关一直有一座风度楼,就是纪念张九龄的,楼名就从唐玄宗这句话来的。
当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整个国家陷入动乱之中,唐玄宗被迫出逃。路上还发生了马嵬坡兵变。杨国忠、杨贵妃死于非命。当玄宗登上高山,回望长安的时候,他不禁痛哭流涕,此时的他心中最思念的人是谁呢?不是杨贵妃,而是张九龄。他对高力士等人说:“吾取张九龄之言,不至于此。”(《唐语林》)当年我若听了张九龄的话,杀了安禄山,也就没今天的祸患了。于是他派遣使者前往韶关,祭奠张九龄。
唐人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世谓禄山反,为治乱分时。臣谓罢张九龄,相林甫,则治乱固已分矣。”(《新唐书崔群传》)说实话,将天下太平与否、繁荣与否归结为君主或者臣下是否贤明正直,是一种落后的历史观,说白了是另一种人治观。它忽略了自然环境、生产力、民族文化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将一切归结为人事,有所偏颇。但是,我们即便不说张九龄是开元盛世的缔造者,李林甫是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我们起码可以说他们是两个时代的象征,张九龄象征着太平时代的井井有条和从容有度,李林甫象征着乱世之前的蝇营狗苟和小人得志。张九龄的离去,带走的是一个时代。
明天我们将讲述一位凌烟阁所有功臣中谜团最多的人物,他让唐太宗十分为难,惋惜,痛惜,却不敢为他平反昭雪,他究竟有什么事迹导致这个局面,我们留待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