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绝黛无双[同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绝黛无双[同人]- 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着哭得不能说话的贾兰,默默垂泪的李纨和迎春,愤愤不平的惜春,贾母只气得浑身颤抖不已,指着王夫人宝钗和凤姐儿说不出话来。
  贾政这里不敢吭声,贾赦见有了宝钗凤姐儿的不是,也不好跟小辈儿说什么,只冷冷地哼了一声。倒是邢夫人,凉凉地开口:“真是好个会当家的啊。”
  贾母虽是怒气冲天,心里却是明白,此事算得上是家丑了,断不能闹大了传了外头去。狠狠地敲打了一番王夫人宝钗,又劝慰了迎春几个一番,也不好再如何了。
  这事儿贾府里头的人自然瞒不过,贾环又跟瑾儿关系不错,那一日偶然碰到了,半吐半露地也说了几句。只是到底关系着脸面,也没说明白。
  黛玉听得林姑奶奶说了几句,虽然不知道荣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很为迎春和惜春担了心。只是她如今快到了产期,又有整府的事情要费心,哪里还能分出心力去想别的?
  眼看着过了产期两三日的功夫,再有几日也便是年了,黛玉冷不防在睡梦中发动了起来。好在一应的东西都是齐全的,伺候着生产的嬷嬷也都早就接到了府里头,又有了前边生弘历的经验,黛玉也并不如何恐慌。
  雪雁几个常在身边儿伺候着的有条不紊地预备着东西,进进出出,没一丝儿慌乱。反倒是胤禛等在旁边的屋子里头,攥紧了拳头。
  湛湛地折腾了有大半夜的功夫,便有雍亲王府上的五阿哥落地了。黛玉只看了看包在襁褓中的小儿子,便沉沉地睡去了。
  第 101 章
  …
  …
  第 101 章
  雍亲王府里头在年前多了个小阿哥,胤禛对着自己的娇妻幼子,连带着在外边办差时候脸上也带了笑意。
  黛玉看着枕边肉肉呼呼的小儿子,又外头对比了一下旁边的小弘历,觉得这两个儿子还真是不大一样的性子。怀着怀着弘历的时候,那小家伙就喜欢动,时不时的就得伸腿蹬脚一番。出生之后就更是闲不住了,这才多大啊,每日里头就看着他在院子里边跑了。每每那乳嬷嬷见了自己都是要诉一番苦,说是四阿哥淘气的不得了。
  如今这个可不是了,在肚子里的时候就不大动。看看,这不么,一天到晚的除了吃奶,就一直这么睡着。
  伸手戳戳他肥嘟嘟的面颊,软软的,肉肉的,黛玉忍不住又戳了戳。趴在一旁看着的弘历见了,也伸出手指戳了戳。
  旁边伺候的雪雁端着一碗八宝养血粥,无奈地劝道:“福晋,您别再逗了。好歹五阿哥才睡了,您再把他吵醒了。何不趁着这会子消停,先歇歇呢。”
  黛玉也觉得颇为不好意思,这个孩子没怎么折腾自己就出世了,自己这个做额娘的倒折腾起他来了。
  胤禛担心她产后亏了身子,这些日子都是叫人不错眼的看着,生怕她又背着人给孩子哺乳。
  雪雁等人伺候自然尽心。眼瞅着平平安安的就出了月子,大人也好,孩子也罢,都长得更加圆润了些。
  叫黛玉想不到的是,满月的时候,康熙不但为这个孩子赐了名字——弘昼。那赏赐也是如流水一般源源不断地进了雍亲王府,晃花了一众在王府里头贺喜的人。
  黛玉看着躺在婴儿床里头睡得香香甜甜的小儿子,实在是有些个头痛。难道,这孩子长大了以后就是那个为自己出活丧的荒唐王爷?
  摇了摇头,将脑子中的念头赶了出去。
  “玉儿,怎么了?”
  胤禛才一进了屋子,便看见黛玉坐在孩子旁边左看右看,满脸的纠结,随即又晃了晃脑袋。
  黛玉想着自己刚才的样子实在是有些个不雅,面上一红,站起身来笑道:“没什么,才是头发丝儿在眼前晃着。王爷今日辛苦了,玉儿在这里给王爷道乏。”
  好笑地看着黛玉煞有介事地福了福身子,胤禛几步走了过去,看了看儿子睡得昏天黑地的样子,也不禁有些失笑。
  示意乳娘抱走了两个孩子,捞起黛玉的身子仔细地审视着。见她换下了白日里的大红色旗装,穿了一件儿深粉色锦缎万字纹儿棉袄,外边儿罩了浅绿色镶黑边儿金线绣纹的褂子。原本一张小脸儿,如今也养得胖了些,倒是叫那原本就莹白如玉的肌肤看起来更加水嫩了些。
  黛玉见他不错眼珠儿地看着自己,专注热烈,饶是做了许久的夫妻,也禁不住脸上做烧,推了他一把:“看什么?难不成王爷没见过我?”
  胤禛一向喜欢她红晕满面娇嗔浅笑的样子,此时对着这个是自己心心念念求来的,又为自己生育了两个孩子的小女人,不免将额头抵在她的额头上,拦着她的腰,低声笑道:“便是每日都看见,也是看不够的。”
  两个人厮磨了一会子,黛玉才想起来白日里的事情。看了看胤禛的脸色,小心问道:“今儿皇阿玛给小五儿的赏赐,是不是重了些?”
  胤禛自是明了她话里的意思,拧了拧她的鼻子:“赏赐多了还不好?左不过小五儿也不会花,还不是便宜了你这个额娘?”
  黛玉撇嘴别过头不再理他。
  弘昼腊月出生,等到了满月时候,便已经是康熙五十三年的正月里头了。
  这一年似乎朝中极是多事。
  先是出了正月,便有大学士王琰上书,密陈设立太子的重要性。
  这王掞乃是康熙九年进士,庶吉士,曾授翰林院编修,累迁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康熙三十三年任礼部侍郎,三十八年调吏部,四十三年擢刑部尚书,五十一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此人为官处事一向恪谨,历为同僚所折服。为人有比较耿直正统,他先祖乃是明代万历年间内阁首辅王锡爵。万历帝宠爱贵妃郑氏,有意立郑贵妃所出的福王朱常洵为太子。王锡爵上书反对,并力奏册立神宗长子朱常洛。此事为王锡爵带来很大声誉,王掞也一直以此为荣。
  不过王掞倒也不会只为了效法先祖而上书陈奏。此事说来也是康熙在五十二年科举会试所选定的题目,“放太甲于桐宫”。
  太甲,姓子,名至,又称祖甲,乃是商朝第四位君王。太甲在位初年,任用伊尹为相,商朝比较强盛。可是太甲三年时,太甲开始按照自己性子办事,任意发号施令,一味享乐,暴虐百姓,致使朝政昏乱。他又亲自破坏汤制定的法规。伊尹虽百般规劝,他都听不进去,伊尹只好将他送到商汤墓地附近的桐宫居住,让他自己反省,史称“伊尹放太甲”。
  三年后,伊尹见太甲改过自新,便郑重的将政权交返给太甲。太甲复辟后,沉痛接受教训,成为了一个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圣君。
  当时科举试题一出,朝中很多人纷纷揣测,是不是二阿哥胤礽,要被再次复立了?
  其实自胤礽二次被废后,立储一事已经成了康熙的逆鳞。虽为君主,亦是人父。康熙看着底下的儿子们各自上蹿下跳,拉拢势力,心里恨不得将其他兄弟打压到尘埃中,偏生到了自己跟前都是一副兄友弟恭。
  自己君临天下五十几年,对这些个儿子的教导也算是尽心。老大勇而好武,老二天聪益开,老三文采出众,老四诚孝,老五淳厚,老七虽有身有残疾,但心性甚好。便是不受自己待见的老八,那也是不务矜夸的。
  康熙不傻,自然知道儿子们所求为何,无非就是自己身下的那张椅子罢了。他也知道自己百年之后,定要将皇位传到一个稳妥的儿子手中,只是胤礽之事,实在让他伤透了心,费劲了力。立太子容易,立过之后呢?
  难不成,再给自己找个急着分权夺位的儿子出来?若是如此,当初何必废了胤礽?
  疾言厉色痛骂了王琰一番后,立储的事情算是揭了过去。
  朝中的事情胤禛并不跟黛玉说,黛玉也不会主动去问他。一来她心里边儿算是彻彻底底地摸清了胤禛的性子。
  记得前世看小说时,见有的上边说他是“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性子。
  的确,跟了胤禛这几年,黛玉看得很清楚。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自小跟着胤禛亲近的胤祥胤禄,他都是掏心掏肺地好,恨不得将自己喜欢的都纳入羽翼护着。不过胤祥他当初没护住,胤禄自己就滑头,如今又在刑部里头掌事,当差办事儿滴水不漏,也不用他护着。剩下的,可不就是府里头这几个人了?
  胤禛既然是不愿意叫自己沾了这些事情,那自己就一门心思地照顾教养好孩子,管好了王府的后院子也就是了。再者弘历弘昼两个虽然小,在母亲这边看来,也是有着操不完的心。弘时即便跟自己不亲近,可一应的吃穿用度等事也极为琐碎,哪一样也不能出了岔子。这个时候不善待庶子的名儿可不是好听的。
  “福晋,您看要找的可是这几样儿?”
  子衿捧着一个大红色锦盒过来,放到桌子上打开了。黛玉看了看,里边儿上下两层,整齐地装着两套头面,钗簪、步摇、发针、坠子等都是齐全的。式样儿既新巧,做工又精致。
  黛玉拣起一支步摇,乃是赤金材质,多股金丝拧屈为凤点头,凤嘴儿里头衔着一串儿红宝的坠子。又看了看另一支蝴蝶翻飞镶珠儿步摇,笑道:“真是难为了那些个匠人怎么做的出来。”
  说着放好了东西,叫子衿:“剩下的东西你仔细过过眼,别出了岔子就不好了。若是有不明白的,去问问雪雁。”
  子衿答应着,收起了东西,自去外头放好了。
  黛玉这里托着腮,看着外头的日头,想起那年自己带着瑾儿初入京城,跟三春姐妹相处也算是融洽的了。不过几年的功夫,自己嫁入生子,探春虽不是红中远嫁和亲的命运,然早早儿地被送入了贝子府里头,名份上也不过是个侍妾。和自己住的虽然不远,但是能见到的次数儿有限,还要被规矩拘着,其实也说不上两句话。黛玉记得上一次见到探春时候,先前那个明朗爽利的三姑娘,看上去沉默了许多。想来在贝子府里头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再过几日便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