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五日上午,战史编委会韩先楚、陈先瑞、李金德、刘健挺四同志到位三同志处汇报了有关红二十五军战史送审稿的审修工作情况,位三同志作了如下谈话。
你们审修会议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好。〃具体审修〃这个提法很好。你们虽然写一个不大的部队,只两三年的历史,但比写其他部队的历史确是个难事。这两三年历史,我们把它描写为两个〃独〃字。一个是独特的斗争情况,一个是独立的领导,只和中央通了几次秘密信。这两个〃独〃字产生不少困难。主力长征以后,留一个小主力坚持,这小主力又单独长征。三年独特的环境,独特的任务。我这些年常和别的红军同志谈话,他们马上就感到第一个独特。因为独特,不好和别的红军比。两个〃独〃给我们写史带来困难。第二,我又概括为两个〃少〃字,也是难处。一是当时的领导人活的少,假如焕先、宝珊当中有一个活着,问题就容易多了,不要说话到今天,只要和党中央见面后再死,也就容易得多。海东同志是最重要的主角,但他文化低,又病,这造成莫大的困难。再一个是存在的文件少。就写历史说,红二十五军的文件少得可怜。从中央档案馆抄来的文件无非是那几本,其余是靠记忆。好事是海东记忆强,这是幸而幸,否则更难。但他多年病,文化低,全党对别的许多红军的总结,他等于没有听一样。这两〃独〃两〃少〃造成莫大的困难。还要加一个两〃低〃。当时我们这些人不仅政治水平低,马列书没读几本,毛泽东思想没有见面,而且文化也低,只有我们几个人算知识分子,但各方面的知识少得可怜。所有的知识分子,除我刚满三十岁外,没有一个到三十岁,没有经验,是在学习、改造过程中。加上大家没笔记留下来,主要靠脑子记。两〃独〃、两〃少〃、两〃低〃造成写史莫大困难。
我把五月、八月寄来的本子看了,还没看完。鄂豫皖的一段大部分看了,陕南的略为翻了一下。陕南和第二次长征的一部分,估计没多大问题,修改甚小,问题大的还是鄂豫皖的两年。你们的努力取得很大的成绩,我初步看了感到有两个突出的成绩。第一,总结的第一条〃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这一点是个突出的成绩。不要说两三年前,就是两三个月以前,我也估计不到你们把这一点突破了。如你们用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精神,就无论如何达不到。你们有许多同志没有参加过,但这一点突破了,是个大成绩,有大价值,是个创造性的收获。虽然文字上尚有要修改之处。马列主义上有两句话,就是革命热情与马列主义科学相结合。革命就是两个东西,一是革命精神,一是马列主义,中国是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具体化。再就客观条件说,在鄂豫皖两年,没有那一点不困难,但何以取得很多胜利,主要是主观能动性强。把许多精神概括为这一条,很好,主观能动性克服了重重困难。你们只要把这一条写好了,充实起来,等于写好了一半。红二十五军千千万万成绩,这一条写好了,就突出了。这一条描写,文字还有缺点,但实质有了,写好了,对红二十五军剩下的干部是个莫大的鼓舞。第二个重要成绩,是材料搜集整理得好。当然,解放后大家热情高,所有做历史工作的材料工作都做得好。红二十五军有两〃少〃困难,文件少,活人少,部队天天行动,靠记忆,这材料可难摸。你们年轻同志,我谈了几次,你们摸得很熟,费心写,同志们为党的事情努了力。谈谈缺点。
举两个事实作例子。七里坪战役是路线、方针、政策错误,不成问题。但我曾初步研究,认为政治还是主要的,军事也错,战略不对,但不起主要作用。你们也写了一点,肃反大大助长了战役的失败,火线上杀干部,动摇军心到什么程度?整个饿饭,这不单是军事,而且是政治。后来派部队去打粮,意味着饿垮了。在中心区转是跑反,而不是什么保卫苏区。这些重要情节,由于没有老人报告,你们无法办,研究不出什么东西,我也没研究成熟,略为说一点你们着重考虑。与三〃左〃不同点,就是革命精神好。你们总结出来,我双手赞成,有这种精神,对革命负责,所以七里坪错误后马上承认。思想问题没解决,但马上承认错误。当时三〃左〃中央没有这种精神,损失了几个苏区他不负责。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省委领导不是脱离实际的,跟三〃左〃中央不同。特别是吴焕先重视实际的精神强得很,不是靠书本过日子。他有好多优点限制了〃左〃倾路线,所以〃左〃倾路线不是完整的。一面有〃左〃,一面有好多优点限制〃左〃。这一点我们老人没有讲透,这是一个大缺点,要改要花很大努力,但时至今日不能不说。为了负责任,毕竟不能不说。
第二,是总结中的战略问题。布局摆法对,但是打个比喻,衣服做得太÷大了,十几岁的战士发件大衣服,不合身。毛主席说的是战略理论,我们要具体化,不要用理论去套。主席到抗日战争时,提出以游击战为主,这就是不套。华北这么大的根据地不能套,小小的红二十五军怎么能套呢?总要量体裁衣嘛。制定战略方针要三个条件,一是全国形势,二是本地形势,三是毛泽东军事学说。前面两条是物质基础,是实际,后一条是理论,然后再造成一个实际的战略方针。这种做法,现在我们都学了一些。有两个问题应该考虑,一是肯定以游击战为主不放弃有利的运动战,仅仅说游击战运动战都要,是不够的。二是战争要群众、地区、物质条件。少不了白区苏区,就是你们写的内线外线,应该改为白区苏区。内线外线在军事意义上是对的,但是还要加上一个政治意义。三年多靠打粮过日子。这两个战略特点,要放在首要地位来考虑,从这里写,衣服才切合实际,否则不合身。
(当陈先瑞同志问到红四方面军走的时候没有交代时,位三同志谈了以下一段话。)这一点,我算是知道得最清楚的一个。红四方面打七里坪时,张国焘一见沈泽民,就说:〃打出个好大的敌人啊!〃他害怕了,马上叫从七里坪撤退。因为沈泽民不懂军事,他用了一套手段骗沈泽民。张国焘命令独立师坚守斛山寨,主力准备在紫云区一战。事实上是假的,他并未打算打,是骗沈泽民和主战人的。独立二师政委戴季英告急,说不能守,张国焘就说退到汤家汇。我赶到余子店,到王宏坤、甘济时师住两天,下午到汤家汇,张国焘在前面三四十里路处。晚饭后,周纯全接到张国焘的电话,张国焘要沈泽民快到前面去开会,并告前面研究后认为在汤家汇作战不适宜。沈泽民对张国焘有斗争性,听了生气地说:〃这么大的红军就走了?根据地不要了?革命不是张国焘一个人的事!〃说了动身去开会。后来,我和仿吾一路去分局。一进门,就看见沈泽民在发牢骚,他为了保持对张国焘的礼貌,是面对着陈昌浩说的:〃同志,保卫苏区是国际路线,红军不能跑啊!〃张国焘也保持礼貌,一句话不插。我要求先走,和仿吾一路到燕子河,在王树声师耽了两天。张国焘到浠水,我、仿吾、泽民住一所大房子。泽民对我说:〃这事情要反的。你们没看到这架子?张主席要走,怕了啊!〃我们说:〃要打,不打要反对。〃泽民得到我们的初步同意,马上写了一封千把字的信,反对走,要打,并要大家签字。沈泽民第一个签,我第二,仿吾、老郭有没有签字不记得,司令部至少有一二个签名。签完名,要七十三师派好马送。第二天早晨,张国焘回了一个条子,请沈泽民到前方去开会。后来听说这次会议吵得很激烈。当然,沈吵不过张。这样就过团陂。到关公坛,遇到张国焘。在包谷地里开会,泽民、焕先、我、仿吾四人参加。张国焘说:中央军情电报你们看到了,我们准备第一步转移到潢川、息县,途中碰到三个师以下敌人就打,四个师以上不打,有问题再开会。沈泽民说,来信开会我必到。张国焘向焕先和我交代说:地方工作靠你们,好好组织一下,我意见黄麻地区革命潜力很大,你们注意发挥这些潜力。部队随后就走了。
我们四人到七里坪。焕先、宝珊是张国焘指定的道委委员,宝珊是书记,我是否委员未定。总后方我负责,省委机关、泽民和我一路。焕先是游击总司令。各县党政军民合并为行动委员会,青年团取消。到七里坪一二天,五区干部送了张国焘的最后一封信给我,信上完全是留下物资的单子,我问来人部队哪里去了,他说向西朝黄柴畈去了。沈泽民估计部队过路西了。又过一天,王平章、廖荣坤带部队回来,带回一架电台。张国焘对王、廖说,部队可能走得远一些,作战在路西,时间可能长一些。张国焘显然又骗了他俩一下,这个团显然是准备留下的。再过几天,更怀疑他们走了(当时电台联系不好),沈泽民估计张国焘还没有这样大胆,丢掉这么大的根据地。再过两天,看到伪报纸说红四方面军已过枣阳以西。沈泽民一看,说:〃我老婆丢了。〃这就肯定走了。又看报,知道到了陕西。我们开会,沈泽民说:张国焘这家伙我怀疑,商城飞机丢下给他的信,是刘峙写的。张国焘跟国民党有什么交情吗?以上是实实在在的经过。补充一点,七里坪失守后,张国焘就交代吴焕先当游击总司令。因此,说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的衔接,我谈的是强有力的一段。
再谈正文。补充独特环境问题。五次〃围剿〃后全国渐入革命低潮。在此情况下,恢复苏区任务是句空话,是临时局部恢复一下,长期的不可能,没有外边的力量来恢复不了。事实上南方苏区也没恢复一个。根据地这样的历史条件和力量对比,客观上红二十五军只能做到两件事。一是把游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