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碑 一九四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军碑 一九四二-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韦维尔于5月初令在东非的第4印度师和基甸军速赴北非参战,并相继于5月中旬和6月中旬,分别发动代号为“短促作战”和“战斧作战”,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在这两次战役中温盖特因病情沉重,一直在开罗住院,其基甸军便被配属在第4印度师编成步兵旅参战,伤亡惨重。1941年7月末,温盖特开始苏醒,神志渐清,他得知基甸军在“短促”“战斧”两次战役中因使用不当,横遭挫败,使他在东非训练出来优秀战士受到许多伤亡,感到非常痛惜和懊恨。面对自己此时虚弱的身体,消瘦憔悴得脱了形。他想重返战场,痛击隆美尔的雄心壮志,无法予以实现,为此而心灰意冷,情绪低落。正当他十分痛苦无奈时,他又一次碰上了“绝处逢生、否极泰来”的机遇。这时,原肯尼亚军团司令坎宁安中将于8月初调来开罗任新组建的第8集团军司令。坎宁安在东非战役中曾得到温盖特基甸军极其有效的支援,对温盖特和基甸军十分赞许,他一到开罗便多方探听温盖特及其基甸军的下落,亲自到医院看望温盖特,给以热烈亲切的慰问和鼓励。并报请中东总司令奥金莱克,恢复基甸军独立建制,直属中东总部或第8集团军,担任敌后远程突击作战,并为其专门配备1个机种齐全的飞行队,给该军补充人员、骆驼、武器和装备,限3个月内完成作战准备。仍由温盖特上校任基甸军司令,暂辖4个营12个纵队。3周后,中东总司令奥金莱克将坎宁安的上述意见报到伦敦帝国参谋长委员会,当获批准。遂向坎宁安和温盖特发布包涵上述内容的命令。
  9月18日,坎宁安带着温盖特来到马特鲁和哈巴塔,视察第13和30军的战备,并召集营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东总司令对“十字军作战”的指导方略和恢复基甸军建制的命令,又向与会人员介绍温盖特及其基甸军。会后,温盖特在哈巴塔重建基甸军,日夜突击训练,于10月底完成战备。
  11月18日,坎宁安挥师越境出击时,隆美尔也开始了对托卜鲁克要塞的再次围攻和对边境英军的进攻。敌对两军,便分别在吉卜尼井、贾卜尔萨莱勒、古比井、西迪拉格杰等处相遇,发生激战。隆美尔战术奇特、诡谲多变,英军屡屡受挫,500多辆坦克中仅有70辆尚能作战,坎宁安为改变英军的不利态势,正准备撤退。恰好奥金莱克从开罗飞来,阻止其撤退。并于26日命里奇取代坎宁安指挥第8集团军。关键之时,温盖特率基甸军于11月5日从贾加卜布出发,穿过卡兰舒沙漠和昔兰尼加全境,昼夜兼程,长驱500多公里,于11月26日,分别捣毁了隆美尔设在贝达富姆的后方司令部和设在梅基利、姆苏斯、班加西等地的补给基地,并袭占卜雷加港口,令隆美尔大惊失色,后悔自己过于轻敌,对后方基地未严加防守,致被英军远程偷袭,使前方作战部队补给不济,遂决定全线西撤。为求迅速肃清偷袭其后方的英军特种部队,他立即命令德意联军的装甲部队取道沙漠,向阿杰达比亚和卜雷加港急驰,夺取这2个战略要地,恢复德意联军的退却通道;另令意大利的5个步兵师沿海滨公路,配置强有力的前卫部队扫除路上的障碍,以保证主力撤退安全。但是,不论是取道沙漠的德意装甲兵团,还是经海滨公路撤退的意军步兵集团,他们在行进中都多次遭到英军及基甸军的埋伏和猝然奇袭,使德意联军在退却途中又有万余人被俘,死亡逾万。11月18日至12月6日间,英军共打死打伤敌军33000人,生俘4万余人,取得“十字军战役”的完全胜利。温盖特战功卓著,被拔升为准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初识温盖特(1)
1942年4月18日,中国远征军第5军(附新38师)原定在这天,由平满纳(Pyinmana)对当面的日军第18、第55两个师团发动反攻。但因英军已于15日放弃了西线要地仁安羌,致使英缅第1师7000多名官兵,被日军第33师团围堵在油田里,反复突围均告失败,处境极危。16日晚,我护卫着史迪威和罗卓英,由乐可驱军400多公里返回漂背长官部,刚一进屋,在此等候多时的亚历山大便起身相迎,诉说英缅1师困在仁安羌的险情,请求派兵救援。因蒋介石此前曾指示史、罗二人:“对英军应尽力救助,毋使受挫,盖唇亡而齿必寒。”遂派孙立人率新38师赴援。同时鉴于仁安羌已失,平满纳右背后受到严重威胁,决定放弃平满纳会战,缅甸战局由此进一步逆转。
  韦维尔密令亚历山大:“将英军完整地撤到印度,由中国军队继续同日军周旋。”同时把他的爱将温盖特派来缅甸,策划在缅甸弃守后,于日军后方开展远程渗透突击战。19日,史总部和长官部由漂背撤到曼德勒南方50公里处的皎克西,当晚史迪威得知温盖特来缅的使命和行踪后,立即叫我和美军少校梅里尔(Major
  Frank
  Merrill)连夜赶到梅苗英军总部会见温盖特。这时,温盖特带着拨给他指挥的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400多人(由英军上校薛穆尔统领),和临时选调及招募来的“拿戛(Nagas)”、“枯旗(Kuhis)”、“罗海(Lashais)”、“钦(Chiu)”和“克钦(Kachins)”各族战士以及铁路工人、汽车司机、医生和僧侣,以及阿根廷的牧场主、澳洲的无线电报务员、加拿大的电工、印度阿萨姆的教师、尼泊尔的兽医、缅甸的牧师,加上英国军官派生少校(英17师装甲营长)、情报官贝克上尉与罗杰夫中尉、通信专家布朗上尉、爆破专家汉斯少校、由北非来的埃金中校、龙腾中校和弗格森少校及卡尔弗特中校等250余人,都住在梅苗北郊燕雀湖滨的帐篷里。我与梅里尔由英军联络部罗伯中校陪同来到温盖特住的帐篷与之相见,经罗伯向他说明我两人的身份和来意后,温盖特直率地指出:“中英两军都应该尽快而且要完整地退出缅甸。像拿破仑说的那样:‘退却是为了更有效地进攻。’”又说:“我们不能让日军在缅甸安生。我将用钦迪特远程突击纵队到日军后方去揍他,为盟军大反攻创造条件。”温盖特比梅里尔小一岁,却比梅里尔清秀英俊,身材中等而魁梧健壮,在两道浓眉下有一双炯炯有神似乎能看穿别人心扉的蓝眼睛,下颚微突,鼻骨略略前倾,面容和蔼,谈吐儒雅,语言简练而富有感情,思维敏捷却惯于沉默寡言、深思熟虑。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遇事要静默片刻。”他知道我是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的创始人,曾指挥他们在泰缅边境创造“三战三捷”的战绩,便要我回去继续领导这支队伍。我说:“这事应由史迪威将军核定。”
  次日,温盖特便由英军总部联络部长马丁少将陪同来到皎克西,晋见史迪威和罗卓英。他首先谈了对缅甸战局发展的估计,建议应主动迅速将军队撤出,在滇西和印度准备反攻,并用“远程渗透突击战”不断打击和消耗日军,为盟军举行战略反攻收复缅甸开辟胜利的进路。接着提出:他想请我去统率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参加对日军的远程突击战。史迪威、罗卓英都以“目前战事频繁用人紧张”婉拒。却嘱我将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的情况向温盖特作详细介绍。温盖特同我从午餐后一直谈到夕阳西下,方互道珍重依依握别。但在彼此内心深处都期待着重逢。

初识温盖特(2)
温盖特认为民心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对我建议他全力争取缅人协助盟军抗日的意见非常重视,不但把他创建的“远程渗透突击队”(Long
  Range
  Penetrating
  Column
  of
  Desert)命名为“钦迪特”,因为“钦迪特”是缅人信奉的神兽的名称。在缅甸的建筑物上都雕刻有这种狮头鹰身的兽像,传说它能飞、能游、善走,是三栖的万能神兽,力大无比,变化无穷,神奇万能,专门扶弱助困,匡持正义,关爱百姓,除暴安良,深受平民崇信供奉。温盖特就利用缅人视“钦迪特”为保护神的虔诚心理,借以赢得缅甸各族民众的信任;同时还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和纪律,实行爱民助民,特别对官兵普遍进行宣传民众和组织民众的训练,要求他的“钦迪特”,既是善于打败日军的战斗队,又是善于同民众交朋友的亲善使者。他对这支仓促组建的部队,实行了一周的强化训练并配备齐全后,在4月26日,日军大举向曼德勒、腊戍一带猛攻时,率其由梅苗出发,经蒙米特、南渡、南坎、八莫、密*、孙布拉蚌、孟关、隆肯、因道歧湖、自南马向南过铁路插到瑞姑,再向北袭取英多、温佐,然后隐进明京山,经霍马林渡亲敦江进入印度英帕尔。他这支700多人部队,历时2个月,行程2000余里,同日军作战26次,打死日军600多人,炸毁铁路千余米,桥梁6座,烧仓库4个,击毁汽车6辆、轮船6艘,救出失事飞行员和盟军失散官兵计38人,新招募缅北各族青年2600多人。达成了“沿途播种子,四处安眼线,各方造声势、乘机打日军”的目标,而且壮大了部队,同时也探索出了一套
  “在缅北原始森林山区,对日军开展‘远程渗透突击战’,不断地削弱日军,为盟军创造战略反攻条件”的战技和战术。使他设想的“森林远程渗透突击战术”经过这次实验,不断改进,更趋成熟,尤其是在原始森林里人、畜的生存方法,“钦迪特”官兵的装备和部队编组,他已是胸有成竹。
  6月26日他到达英帕尔后,立即飞到新德里向韦维尔汇报,并请准在印度中部占西和阿萨姆邦迪马普尔建设训练中心和作战基地,同时批准将英缅1师的2个旅和第77旅都编入“钦迪特”。他离开缅甸时华侨志愿队分别部署于掸邦高原、八莫地区、明京山区,由陈庆生、王兴汉、柯明华3人指挥,另派贝克上尉、派生少校、弗格森少校分任各队联络官,由他们留在缅甸日军后方,袭击日军哨所和孤立据点,破坏交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