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朝野佥载》中的记载:“裴旻与幽州都督孙佺北征,被奚贼所围。旻马上立走,轮刀雷发,箭若星流,应刀而断。贼不敢取,蓬飞而去。”《新唐书》也这样说:“裴将军曾随幽州都督孙佺北伐奚人,为奚人所围,裴将军乃舞刀立马上,飞矢四集,迎刃而断。奚人大惊,遂解围而去”。有道是,大将军不怕千军,只怕寸铁。任你多勇悍的猛将,强弓硬弩雨点般一阵猛射,也得变成个大刺猬。张郃是三国时的猛将,和张飞大战百合,不也被射死在剑门道上?宋时杨再兴英勇无敌,却因马陷小商河被射死。而人家裴旻居然能镇定自若,将一柄长刀舞得风雨不透,敌人的箭雨被他纷纷削掉,落于马前,所以敌人才吓得胆战心惊,远远逃走。这一手比起令狐冲“独孤九剑”中的“破箭式”也不见逊色吧。《笑傲江湖》中这样写过:“独孤九剑‘破箭式’一招击打千百件暗器,千点万点,本有先后之别,但出剑实在太快,便如同时发出一般。这路剑招须得每刺皆中,只稍疏漏了一刺,敌人的暗器便射中了自己。令狐冲这一式本未练熟,但刺人缓缓移近的眼珠,毕竟远较击打纷纷攒落的暗器为易,刺出三十剑,三十剑便刺中了三十只眼睛。”令狐冲没有练熟这一招时,就可以轻松剌瞎江湖上十多位好手的眼睛,人家裴旻能打落胡人强弓射出的利箭,那如果单挑对手,刺瞎对方的眼睛必非难事。所以,唐文宗年间,曾下诏正式将“李白的诗歌、张旭的书法和裴旻的剑术”称为三绝。可惜裴旻的剑术我们现在已无法看到了,但从李白的诗、张旭的字这二绝推想,裴旻的剑术自然也是妙绝通神。
。 想看书来
裴将军的神威(2)
裴将军不但拔打雕翎非常娴熟,他本人也是赛似李广的神射手。裴旻曾镇守北平。当时北平还有好多老虎,裴旻曾经在一天之内射死过三十一只老虎。所以,颜真卿的诗中诸如“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的句子绝非曲意奉承,胡乱恭维。裴旻当时就是很有名的人物,李白曾向他学过剑,王维也曾赠诗给他:“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王维这首诗的风格,有点飘逸潇洒的意味,似乎尚不及本篇颜真卿的这首诗。颜真卿此诗,和他老年来的颜体风格一致,都是大巧似拙,朴实苍劲中颇见功力。
颜真卿的五世祖是颜之推,就是写有《颜氏家训》的那个大儒。《颜氏家训》听说过吧?“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样的名句就是那里面的。说起颜真卿这老颜家一门忠烈,确实有儒者之风。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和他的叔伯哥哥颜杲卿都不畏安禄山贼势浩天,毅然以区区数县小地、数万残兵抗敌救国。当时,唐玄宗听说安禄山造反后,河北一带的官吏纷纷投降,叹息不已;却突然得到颜真卿派来的使者,奏称纠集了七千多人防城抗贼。玄宗大喜,说:“朕不认识颜真卿长得什么样儿,居然如此忠心!”(可见颜真卿一直外放为官,未得皇帝亲近)而颜杲卿更是在安禄山的老巢范阳附近展开了“敌后抗战”,给安禄山贼兵造成极大威胁,后被贼兵所擒,被活生生地碎割而死。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也被敌人杀害。颜真卿流传后世的《祭侄文稿》一帖,就是为此事而作。此帖颜真卿愤笔疾书,于血泪交迸、情难自禁中留下了这篇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绝佳书作。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中力战不屈,终于等到了安禄山、史思明等魔头覆灭的一天。然而,唐朝当时,依然是天下大乱,藩镇猖狂。奸臣卢杞嫉恨颜真卿,故意派他去说服叛贼李希烈,其实就是让他去送死。颜真卿当时已七十多岁,却毅然前往。李希烈想让颜真卿投降他,许诺封其为宰相,并挖了个大土坑,威胁不从要活埋他。但颜真卿坦然不惧。李希烈软硬兼施,不能奏效,最后将颜老英雄缢死。
有道是“颜筋柳骨”,颜真卿的字,如老柏之虬枝,雄迈苍劲,颜真卿的这首诗也写得虎虎生威,非常有生气。他的诗,他的字,他的人,都是一般地刚直忠烈,令人肃然起敬。
①大君:指皇帝。《周易》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
②九垓:即九州的意思。
②崔巍:高耸的样子。
④麟台:即麒麟台,汉朝时所建,画诸功臣像于其上。
安史之乱中的落魄王孙(1)
长安城头多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①。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②,龙种自与常人殊。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③,且为王孙立斯须。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骆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④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⑤。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⑥无时无。
《哀王孙》
这首诗是杜甫作于安史之乱后。却说唐玄宗李隆基晚年逐渐昏愦,内有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当道,外有安禄山这样的狼子野心之辈横行,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这场大劫。前面说过,如果李隆基也和太宗、高宗一样,活到五十来岁就“嘎嘣”了,肯定也能算得上历史上少有的一代明君。这下好,有道是:“节妇白头失守,不如老妓从良”,玄宗开元时兢兢业业地忙活了大半辈子的功绩虽不能说完全抹杀,但也是光彩全失。
安禄山本来的打算是等到李隆基死后,再起兵叛乱。但没有想到李隆基还真能活,越活越精神,一点也没有想归天的意思。而且杨国忠虽然也是奸臣,但和安禄山却不一路,杨国忠屡次向玄宗进言,说安禄山要反。玄宗不信。杨国忠于是就想法激安禄山造反。安禄山于是等不急了,起幽燕之地的强兵悍卒,以###杨国忠为名,杀向长安。
当时数州军情告急,李隆基居然还不信,以为是有人诬告安禄山,可见他昏到何等程度。也难怪,李隆基当时已是接近七十岁的老头了。杨国忠眼见证明了他的判断正确,却洋洋自得,他以为安禄山造反,可以指日而平。也是,以前像什么徐敬业之类的起兵,都是大军到处,一鼓而平。但安禄山的军队是和北方狼族们百战厮杀过的精锐铁骑,大唐腹地的兵马却因太平日子过惯了,所谓“久不知兵”,故而安禄山的大军像北方的寒潮一样,很快就席卷中原。曾纵横西北的名将封常清(诗人岑参曾作过他的幕僚)、高仙芝归来指挥也不是对手。玄宗一怒,将他俩统统斩首,又调来猛将哥舒翰守住潼关,可惜哥舒翰在监军太监的催促下出关作战,中了安禄山叛军的埋伏。唐军掉进黄河里,淹死无数。杜甫在《潼关吏》中写过“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就是说的这回事。这首诗中那句“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就是在感叹哥舒翰等将领昔日何等骁勇,却居然落败于叛军。
哥舒翰兵败被部将出卖,投降了安禄山。潼关失守,玄宗夜间没有见到平安烽火(当时晚上,每隔十几里有烽火台燃火报军情),这才真正慌了神。唐玄宗于黎明之时,只带了杨贵妃姐妹、直系的太子、皇孙、公主、杨国忠等近臣及大将陈玄礼等,仓皇出逃。像什么太子妃之类的,好多都没有带。台湾电视连续剧《珍珠传奇》中的沈珍珠,就是皇孙广平王李豫(唐代宗)的妃子,而且生有皇太孙李适(后来的唐德宗),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带走,她留在长安,被叛军捉到洛阳,后不知所踪。可见唐玄宗出逃时狼狈之极。
李隆基这一行人逃出长安,沿路上各县中的县官因战乱都逃得干干净净。这天,一直到了中午,玄宗还没有吃上一口饭,杨国忠好不容易买了个“胡饼”(类似烧饼)献给玄宗皇帝吃,而一般的皇子王孙、大臣将军之辈,只有粗米饭夹以麦豆,旷野中哪里找筷子什么的,但饿红了眼的皇孙们也顾不得斯文,争先恐后地拿手捧着吃,一会就把饭吃光了,还觉得不饱哪。然而,跑出长安的皇子皇孙们虽然看起来惨得很,但比起留在长安没有跑得掉的强多了。安禄山贼兵攻进长安后,在长安城的崇仁坊这个地方(位置在皇宫的东侧),把玄宗的姐姐霍国长公主,还有其他的王妃、驸马、宗室等开膛挖心,十分残酷地杀死;并将杨国忠、高力士等人的亲党八十三人,用铁器砸开脑盖杀死;后来又杀皇孙及皇室郡主县主二十多人;还将宫中年轻貌美的妃子、宫女等掠到洛阳供安大胖子和贼将们淫乐。老杜诗中的“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骆驼满旧都”,正是描写胡人横行京城,疯狂杀戳,血流成河的恐怖气氛。
安史之乱中的落魄王孙(2)
“长安城头多白乌……屋底达官走避胡”,这几句是说当时的长安城中,豪门大户为了避乱,大都或逃或亡,乌啼空堂,分外凄凉。“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是说玄宗仓皇逃命,累死了九匹马,骨肉至亲也没有来得及带。然后,老杜就遇见了一个落魄王孙,这个皇家子孙腰里虽然还挂着“宝玦青珊瑚”,衣裳却被荆棘挂得一条条的,神情狼狈地缩在路边哭泣。老杜问他,他也不肯说姓名,只是想与人当奴仆来混口饭吃。但老杜也是吃不起饭的人,根本无力收留他;见他这样凄惨,不禁心生怜悯。于是,老杜劝他说,你一看就是帝王之胄,面貌堂堂,现在豺狼当道,龙困于野,皇孙你可要多小心哪。老杜感慨地说,京城里贼兵猖狂,腥血满街,可恨哥舒翰等朔方好汉,怎么就对付不了这些叛贼呢?
然后,老杜又悄悄地告诉了这个落魄皇孙一个“好消息”,听说天子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