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宽甸六堡被撤,六万多户人家从那里撤进辽东。有的人因为不愿意离开就被李成梁像杀猪一样地杀掉。宽甸六堡废除时正是努尔哈赤快要有实力向明帝国开战的时候。我们现在无法猜透,李成梁怎么会和努尔哈赤这么有默契,他就像是努尔哈赤肚子里的蛔虫,努尔哈赤想要崛起,他就修一道墙不让明帝国看到,努尔哈赤想要与明帝国开战,他就立即把墙拆除。
他真是个“好人”!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三月,在大学士沈一贯的建议下,李成梁老树开花,以七十五岁高龄,再次出任辽东总兵一职,在辽东又镇守了八年。当他第二次出任辽东总指挥官时,为了彻底破坏掉明帝国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联合可能,他实行暴力征伐。先是对泰宁部速把亥,然后是叶赫女真的清嘉奴、扬嘉奴。而这一时期,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正一步步蚕食海西女真,力量不断壮大起来。
为了进一步给努尔哈赤扫清道路,李成梁先是建议朝廷封努尔哈赤官职,让努尔哈赤在众少数民族中有了帝国冠名的威望。然后是自己冒功敛财。李成梁当时已近八十,为了弥补四十岁前的穷困岁月,疯狂地在辽东敛财。钱财从哪里来?当然是辽东人民那里来,他用尽最后的生命把辽东人民逼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逼得百姓把大明帝国骂了一百辈祖宗。百姓们无法生存下去只有逃跑,胆子大一点的就闹事。在萨尔浒之战前,努尔哈赤的情报大部分都来自汉人,原因已不用明说。他甚至连士兵都不放过,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子要那么多钱干什么。经过他几年的折腾,辽东的士兵,甚至连马匹都软了。士兵们哪里还有心情打仗,天天在祈祷自己能有吃的,能不被盘剥。
当努尔哈赤向明帝国宣战、杨镐来到辽东挑选士兵时,才发现,这是一群根本就不能打仗的士兵。而让他们成为这样的士兵的就是李成梁。
诸多历史学家都给李成梁以肯定,毕竟他在辽东三十多年的确稳定了辽东的局势。他的武功,大明帝国不会忘记。但当大明帝国把努尔哈赤一身戎装呼啸而来的原因阐释出来,并且确认是他李成梁造成这一切的时候,他们更不会忘记,这个对大明帝国有功的人同时也是大明帝国的罪人。
有人说,李成梁和努尔哈赤有着微妙的关系,其实,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两个人无论有没有关系,努尔哈赤已经开始了下一步的挥师南下。造成这一切结果的就是我们无法评说的李成梁大将军。
当满洲人开始在辽东边境上横行的时候,李成梁已经死掉了。他的老家铁岭被努尔哈赤攻下来烧杀劫掠,他在阴间是否会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而感到懊悔呢?
一个人的主观努力多么让人惊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客观上引起了什么后果。李成梁并不是真的想帮满洲人进中原,可他所做的一切所引起的后果注定了满洲人一定会进入中原。
李成梁,让我们怎么评价你?还是干脆就不做评价?!因为满洲人到底在想什么,你根本就不知道。
大隐隐于朝(1)
如果有这样两个人站在你面前,一个是市井无赖,因为被人追赌债而阉了自己进宫当了小太监;另一个则是掌握着一个帝国文武百官性命的大宦官。你会不会将他们联系到一起?如果你知道这个人就是明天启朝的九千岁魏忠贤,你就不会瞠目结舌了。
如果说,万历皇帝的怠政与大肆敛财将大明帝国的经济摧毁的话,那么天启一朝,魏忠贤的残忍专政就是彻底毁了大明帝国的政治。当天启帝去见祖宗的时候,所谓的大明帝国只剩下了空壳,二百多年的大明文官集团因魏太监的滥杀官员而有名无实了。
纵观魏太监的发迹史,让我们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这个在市井中经常被人打得满地找牙的混蛋为什么一进入皇宫就像吃了壮阳药一样,发迹得一发不可收拾?他的发迹把我们平时所理解的“皇宫斗争严酷”印象彻底推翻了。这就好像一只蛤蟆在井底经常被其他蛤蟆欺负,而到了陆地上却把恐龙玩得团团转一样让人不可理解。确切地说,一个文盲怎么就混到了杀死个大臣如捏死一只蚂蚁那样简单的地步?
是皇宫几千年来的激烈斗争不激烈了,还是魏太监有妖魔的协助?大概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天启年间的皇宫已经比市井还没有规矩了;第二种,在市井混不下去的人未必就在皇宫中混不下去,这就像有人善于马战而不善于陆战一样。
魏忠贤进宫那年已经二十一岁,看着身边走过的十三四岁的小太监,他浑身上下都不舒服。大概在这位文盲看来,人家这么小年龄就来到这里,而自己如此年纪还要来这里,想来想去都觉得丢人。不丢人的办法只有一个,混到上面去。上面的太监年纪都很大,人若想要受到尊重,就必须要向上走。特别是他这个年龄跟一群小孩子在一起称兄道弟,着实让他觉得不舒服。
于是,他把自己在市井中所学到的那一套搬进了皇宫里来。首先就是在好勇斗狠上,然后是溜须拍马,并兼有眼力。他逐渐地攀上了当时司礼太监王安名下的魏朝。这个魏朝并非一般人物,而是朱常洛与天启帝朱由校的近侍太监。有了这样的梯子,再向上登简直是易如反掌。过不久,他由魏朝推荐入选为朱由校生母王才人的典膳太监。
这个时候的魏忠贤已经志得意满,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王才人并不能给他带来什么,她生的儿子也并没有被立为太子。魏忠贤毕竟只是一个文盲,他没有大智慧,倘若要一个聪明人来选的话,肯定要选到朱常洛的宠妃李选侍那里工作。因为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王才人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朱由校都不可能成为皇帝。
让任何人都想不到的是,王才人不久就死了,而魏忠贤又被派到李选侍那里当近侍太监。过了不久,朱常洛又死了。朱由校只好以皇长子的身份继位,为了报答这位曾经和自己玩得十分开心的太监,朱由校将他提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掌东厂太监。这是相当大的一个官职,或许连魏忠贤本人都不知道这个官到底有多大。司礼太监是有权力替皇帝批阅公文的,这种权力对于一个文盲来讲,简直不可思议。但从另一方面来讲,魏忠贤的交际能力的确不可小觑。
可我们不得不知道的一件事就是,此时的魏忠贤已经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了。这个老头通过魏朝的推荐,认识了司礼监大太监王安。王安此太监可以看做是中国有太监以来最好的太监之一。当初,朱常洛病死后要他生前宠爱的选侍李氏照料皇长子朱由校。这位李选侍恃宠骄妒,不许朱由校与他人交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她不但控制了这位小皇帝的身体,也控制了他的思想。大臣们自然不让一个娘们来控制皇上,这在他们大明朝的历史上从未有过。于是,当时的御史左光斗、给事中杨涟及阁臣刘一憬等在几番努力之下,把李氏从乾清宫移到了哕鸾宫。这一事件被后人称为“移宫案”。移宫案的发生终止了李氏对朱由校的控制,在这场无数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战斗中,司礼监太监王安与外臣的里应外合最终决定了胜局。当朱由校真正地成为皇帝后,王安的地位已经相当于当年的大太监冯保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大隐隐于朝(2)
魏忠贤结识了这位太监,本已经预示了他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谁知半路又杀出一个客氏来,事后得知,这真可谓是双喜临门。客氏是北直隶定兴人,年轻时嫁了侯二为妻,但十八岁便入宫,当朱由校的奶妈。明朝皇宫内的习俗是宦官与宫中女性,主要是宫女,也包括像客氏这样的妇女,暗中或公开可结为名义上的夫妻。
客氏本与魏朝相好,自从见到魏忠贤后就像当年红拂遇到李靖一样,真可谓是“慧眼识英豪”。朱由校即位后,封这个奶妈为奉圣夫人。当一个奶妈成为奉圣夫人后,当魏朝得知了自己的“老婆”居然有“外遇”后,其心情可不是一般的差。他发誓要从魏忠贤那里把客氏夺回来。因为,谁都明白,这个娘们本身的价值已经不仅仅是个娘们,在朱由校眼里,奉圣夫人很可能和皇后的地位相等。当然,这个比喻和魏朝抢夺客氏的方法一样并不恰当。
从爱情角度来看,自己的女人已经的确喜欢上了别人,你现在再来争,即使能争回她的人,也不可能拥有她的心。魏朝所使用的方法和我们所想象的那种当老婆有了外遇,男人所使用的方法一样。他不在自己和老婆身上找问题,而是迁怒于“外遇”。
他和魏忠贤像两条狗一样对着奉圣夫人这块肉龇牙咧嘴,大喊大叫。太监们晚上睡觉之前恐怕要先听听两个人的吵嘴。自然,这件事情被朱由校知道了,他做了六年皇帝,只有在这件事上民主了一回。他问客氏,你喜欢谁。客氏毫不犹豫地指了指魏忠贤。朱由校道:“好,就这样。”
谁也无法猜测出当时魏朝的心情,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啊。“老婆”当着他的面居然说喜欢别人。他在被这对奸夫淫妇矫旨打发回凤阳的路上,在被人砍掉脑袋的那一刻,他肯定骂了一句:“狗男女。”
的确是一对狗男女,外臣与王安都这么认为,王安以手中无限的权力将这对狗男女干的好事报告给了朱由校。朱由校听了也十分气愤,下令把客氏赶出宫去,魏忠贤交由王安处置。
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果王安把握好这次机会,就完全可以为后来的监狱减少无数个人,完全可以使后来的朝堂之上多存活几个大臣。可惜,王安,这个历史上很好的太监居然心软了。他给魏忠贤的惩罚就是改过自新。
过不久,朱由校怀念他的奶妈,又把客氏请回来了。魏忠贤和客氏为了报仇,就在外朝官僚中寻找伙伴,找到魏的同乡、给事中霍维华,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