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臣子达三百余人,或是被革职或是被杀。聪明一点的就只好告老还乡,虽然,从生理年龄上来讲,他们一点都不老。
那么,很显然的一件事就是,这些空出来的官职的继任者都是魏忠贤一伙的。我们之所以说,魏忠贤时代,彻底地将大明帝国的文官集团推翻,意即在此。他所安排在各个职位上的人,倘若都是愚蠢如猪还算大明的幸运,比如左都督田尔耕的心腹杨衰、御史李蕃、给事中李鲁生和猪手做得非常好吃的左都御史周应秋这些人,都是一群饭桶,这样的人即使作恶也是小恶,可毕竟他们只是少数。阉党里也有诸多能人,特别是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许显纯、内阁首辅顾秉谦和魏广微。顾秉谦掌拟旨批答,朝廷有一举动,则归美魏忠贤。魏广微呈寄魏忠贤书札,称“内阁家报”,当时人叫他“外魏公”。这些聪明人作起恶来可就不是一般的恶可以比拟了,也正因此,当崇祯清剿魏忠贤余党并将这些人清出朝廷时,才发现朝堂虽然还有无数的官员,但真正有才能的却不多了。这大概和崇祯感叹“臣皆亡国之臣”有很大关系。
。 想看书来
作下满天恶(3)
对内,魏忠贤破坏朝政,而对外,守辽大将熊廷弼也被他冤枉致死,脑袋砍下来后在明朝九边重镇转了一圈,都已经臭了,就如同大明的北边防线一样,臭不可闻了。
魏忠贤之死(1)
有一种传说是,魏忠贤知道自己日后必将失败,所以就暗中养了一只骡子,这只骡子能日行七百里,以准备逃亡时用;暗中又找了一个相貌和自己极为相似的替身,以准备代他去死。这个传说的最后说,因为有了这两手准备,他在阜城尤家店居然逃脱了。
中国古人大都爱好这种传说的传扬,清人纪晓岚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魏忠贤独揽政权七年,四处招摇,谁不认识他?他即使有那只骡子,即使跑得再快,难道还能跑到天上去?况且,这个魏阉作了那么多恶,谁见到他都想吃他一块肉,他即使跑到天上去,也会有人搭成人梯,将他拽下来。
这个传说给我们的一个信息是:魏忠贤知道自己日后必败,因为权力是天启帝给他的,倘若天启帝收回权力,他的失败是没有任何悬念的。
但这个信息是不是有价值,还有待商榷。也就是说,魏忠贤真的在掌权时就知道自己以后注定失败吗?从其做人做事来看,他根本不会有这样的先见之明。
就在天启五年(1625年)五月十八日,朱由校和魏忠贤在西苑划船。不知是不是因为朱由校看到魏忠贤的船比自己的大而生气,还是因为船的确太小经不起风浪。总之,在船划到湖中心时,朱由校一个猛子就栽进湖中去了。魏忠贤也一个猛子栽进湖里,使出了浑身气力把奄奄一息的朱由校救了上来。
从史料来看,这件事情过后,朱由校对魏忠贤并没有存了特别大的感激,相反,他认为魏忠贤的船比自己的大,所以才导致了自己的落水。但事实却是,朱由校在这个时候已经离不开魏忠贤了。无论是出于政事还是出于私生活,魏忠贤给他的要远远胜于这一次落水而心存的愤恨。
天启六年(1626年),朱由校扔掉了手中的斧子躺到了床上,按照中医的理论,这位皇帝是病了。但对于文武百官来讲,不理朝政的皇帝病与不病都一样。关键是魏忠贤的身体如何,据说,此时的魏忠贤能吃能喝,精神也特别好。可当朱由校在养病的时候,魏忠贤居然要求朱由校封自己王爵摄政。群臣们差点就吐血,即使他的同党也有反对的。因为这纯粹是胡闹,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太监摄政的。
再过一年,天启帝终于死了。临死前,他把自己的弟弟朱由检叫来,说了两件事。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就是荒唐至极。第一件事是要他弟弟做一位尧舜之君,而第二件事就是希望他能继续重用魏忠贤。此时的魏忠贤就在天启帝床边跪着,痛哭流涕,满头的白发在阳光的反射下闪闪发光。
这两条遗言可以这样来解释,天启帝一方面让弟弟要少喝水,另一方面,要弟弟多吃盐。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概魏忠贤也知道这一点,当朱由校死后,魏忠贤忽然感觉到了危机,这种危机似乎是从当时床边的朱由检眼中看到的。魏忠贤首先把朱由校的尸体放在那里不发丧,然后开始和手下商量,要不要造反。他的手下崔呈秀虽然对他是忠心耿耿,但这种忠心也是有限度的,他可以因为侍奉魏忠贤而被万民唾骂,但绝不可被日后的帝王指为叛党。再怎么说,他也是一士大夫啊,挨雷劈的事他虽然做了很多,但这件事,他是绝对做不出来的。这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就跟主子魏忠贤说,恐怕时机未到。魏忠贤不明白,崔呈秀就直接说了,恐怕外面有义兵。魏忠贤明白了,这是说,自己称帝不顺民心啊。但这并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魏忠贤没有掌握军队。
当朱由检在众目睽睽之下登上皇位时,魏忠贤并不是很着急。按照他的惯性思维,明朝的皇帝全他妈的是混蛋预备队员。只要你稍一引导,他们就很容易变成真正的混蛋。首先,他向朱由检奉上四位倾国倾城的美女。朱由检全部笑纳了,但却仔细地将四名女子都搜了身。结果,四名女子的裙带顶端都系着一颗细小的药丸,宫中称为“迷魂香”,实际上是一种能自然挥发的春药。朱由检骂了几句娘,就把药给扔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魏忠贤之死(2)
魏忠贤发现这个皇帝居然没有好色的本事,就又生一计,想用自己的“忠心”让皇帝好色起来。他找了一个小太监坐在宫中的复壁内,手中持“迷魂香”,使室中自然氤氲着一种奇异的幽香,久闻这种香气,人就会欲火焚身。但朱由检看到了那个小太监,又让他把“迷魂香”熄灭,然后让他滚蛋。
既然美色无法打动思宗,魏忠贤一怒之下干脆采用更赤裸的试探方式。他让手下人上疏称颂自己的伟大功绩,当这些所谓的功绩放到朱由检面前的时候,朱由检读起来都感觉肉麻,并且读着读着就笑出声来。
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魏忠贤,魏忠贤后脑勺直冒凉风。他不认识字,更不会明白文人的用词是多么的“讲究”。他认为,皇帝这是在奸笑。九月二十五日,他向皇帝上了一道《久抱建祠之愧疏》,向皇帝请求停止为他建造生祠的活动。
朱由检笑了,他觉得自己现在就像一只猫,在看着魏忠贤这只耗子的一举一动。他不温不火地给了批复:“别啊,建成的就放在那吧,没有建的准备建的就算了。好吧。”
“好吧!”魏忠贤后脑勺更冒凉风了,朱由检却来劲了,在朝堂之上总是表扬魏忠贤。就在这年的十月二十六日,海盐县贡生钱嘉征上疏历数魏忠贤十大罪状: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攻,九、伤民财,十、亵名器。
确切地说,钱嘉征此疏并不是空洞的议论,十条罪名大都可以坐实。于是,朱由检立即开始行动,召魏忠贤,命令太监当着魏忠贤的面宣读了钱嘉征的奏疏。魏忠贤魂不附体,立即去找了他的赌友——原信王府太监徐应元,讨教对策。
徐应元告诉他,你这么大岁数了,还要这么多职位做什么,干脆回家养老去吧。魏忠贤的确是没有别的办法了,在次日请求引疾辞职,朱由检回答:“准!”
但过不久,朱由检又将他贬往中都凤阳祖陵司香。十一月初六日,在阜城县南关的旅舍中,亲兵散尽的魏忠贤孤零零地待在旅馆里,听着旁边房间里一位书生的《桂枝儿》小曲。只听得“势去时衰,零落如飘草……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魏忠贤在旅馆中绕房疾走,自缢而亡。
我们不知道,在他死前是否还记得几年前一个叫郑仰田的预言家给他测的那个字。他当时写了一个“囚”字问事,郑仰田慢慢答道:“‘囚’字是国中一人!”
他当时很高兴,可后来他却听说这位预言家对大臣俞少卿说:“‘囚’是真正的囚犯;魏忠贤他日必将被吊死。”
魏忠贤是死了,朱由检开始登上大明破烂的舞台。他面对的不仅仅是辽东局势的败坏,还有朝臣的大量流失。这一切与其说是他哥哥朱由校留给他的,倒不如说是魏忠贤留给他的。
从历史角度来看,魏忠贤死与不死已经无足轻重,他死,也不能挽回辽东局势;他死,更不能让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烟消云散。所以,他的死对看那段历史的今天的我们,只不过是由咬牙切齿变成了开口大笑。可牙齿已经由于过度的紧张而劳损,即使开口笑上一辈子,也无法弥补肌肉的劳损。
再有十七年,大明朝就灭亡了。在大明灭亡的十七年前,魏忠贤像一条狗一样死在了一间狭小的屋子里。十七年后,崇祯皇帝和魏忠贤一样,也选择了上吊。如果迷信一点来讲,魏忠贤是不是崇祯的影子?只不过,作为当局者,崇祯皇帝朱由检还不知道罢了。
早在明朝初年,算术先生刘伯温就预言了魏忠贤必将祸国。如果这位算术先生真的是靠天来预言大明帝国的,那么,魏忠贤不过是履行上天所交给的任务而已。他的死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在天启一朝按照上天的旨意把大明朝一直推到了悬崖边。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毕竟是书生(1)
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十四日,已担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三个月的袁崇焕被崇祯皇帝召见。地点就在紫禁城内建极殿的右后门,此地又称为平台,两个人进行了一番对话。后人称这次谈话为“平台召对”。
崇祯皇帝满脸焦急地问道:“爱卿对辽东局势有何看法?”
袁崇焕立即回道:“如果您把辽东交给我打理,不出五年,辽东可回我大明。”
崇祯大喜,“若爱卿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