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某月某日,几个哥们儿碰面了:
“哎,这几天没见袁哥呀,这小子是出家当了和尚?还是学萨达姆钻了地洞了?”
“吆嗬?你啥时成了月球人了?这么大新闻都不知道?袁绍最近可了不得了,在家闭关修炼呢!不是九阴真经就是葵花宝典!说了,三年!到时弄出来个孤独九剑也说不定。”
“你净胡侃,袁哥压根就没打算参加华山论剑,还葵花宝典?没听说吗?练那玩意得先挥刀自宫!让阿瞒的爷爷练还差不多,袁哥正修炼阴阳互补双修功,割了小鸡鸡那不是前功尽弃了吗?”
“哦……怪不得这袁绍最近越来越帅了,原来是神功初成啊……”
“没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你们肯定没学好伟人语录,告诉你们,袁哥金盆洗手弃武从文了!大门口贴着告示呢:非鸿儒之士博学之才,概不接见。”
“被蒙了不是?那告示也就忽悠你这样的傻帽,袁绍现在是啥人都揽,我亲眼看见前天接进去了几个跑江湖的剑客,他现在是三教九流无所不招揽,家里都养了千把人了!为这他老爸都揍了他几顿了,儿大不由爷,管不住了,他要学战国四公子呢!”
“原来如此啊。”
“了不起……”
“真是钱多的找不到地方烧了。”
……
这些对话当然都是瞎传的,不能全信,可袁绍刻意作秀确凿无疑,也确实达到了名动一时的轰动效应。看来袁绍如从事个广告公司之类的行当应该不错,肯定是个成功者。
曹阿瞒呢?也没闲着,天生一个好惹事的主。那几个哥们儿继续聊天:
“听说阿瞒了吗?昨晚捅了老虎屁股了!”
“当然知道,昨晚阿瞒手持双戟独闯中常待张让府,张府那十几个侍卫硬是没沾上边!牛!”
这张让是何许人呢?那可是个在洛阳提起来小孩都不敢哭的人物,还没听说文武百官之中有哪个敢不买账的,时下掌管朝廷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能大到啥程度?举一例你就明白了:汉灵帝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张常待就是我的亲爸!”(《资治通鉴》:上常言:“张常待是我公,赵常待是我母”)牛不?能让皇帝喊亲爹的人肯定本事不小!
可曹操却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经常领几个哥们儿去他家中骚扰一番,自己的爷爷也算是这个让天子喊爹的人的前辈同僚,谅张让也抹不开脸当真拾掇自己。当然是连吃带拿不说谢,临走还要学孙悟空告别老龙王:“聒噪,聒噪!”
这天阿瞒二两酒进肚,胆气陡升,竟然独自一人持械拜访张府,忘了看时辰,深夜去的;也忘了走大门,翻墙去做客了。这下张家不买账了,看见也装着不认识了,想趁黑装糊涂宰了这个祸害。
十几个家丁侍卫长枪短刀一起招呼上了,口里还大喊:“宰了他……宰了他!”像是威虎山的八大金刚接待小炉匠栾平。
真有本事的人啥时候能看出来?出事的时候。
这未来的太祖武皇帝提前用上了这个“武”字,酒壮英雄胆,恶向胆边生!双戟在手,大喝一声:“谁敢近我?”一边吆喝一边把双戟舞成个UFO向外杀去。
这护院的哪里犯得上跟玩命的人拼命呀,轰走了也一样是尽职尽责,再说谁也不愿意挑明得罪势大得吓人、钱多的没边的曹家,所以个个勇往直退地大喊:“关了大门!别放跑了贼人!”
曹操一听就明白了:哦——这是让我从哪里进来还从哪里出去啊。那还不容易?原样翻墙出去就是了。
就这样,一个真逃,一群假追,曹阿瞒一路拼杀,威风凛凛地逃出了张让府宅。回去后趁酒性与哥们儿大大忽悠了一番,曹阿瞒只身独闯龙潭虎穴的英雄壮举就此流传开来,要不是后来出了个关公云长,今天的武圣肯定姓曹了。由此推论,现在小商铺里供着的兴许就是曹操的光辉形象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阿瞒出道 (6)
一般来说,一个事业的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与他的早期教育是密切相关的。早到什么时候最佳?做爱播种的时候!
据现代医学认为:亲近结婚是应该绝对禁止的,我们国家的婚姻法也充分支持了这一观点。再往下婚姻法没办法具体规定了,也就是夫妻结合留下种子的那个晚上,据说女的要身心舒畅,男的要烟酒不沾,否则……反正就是这个意思吧。
男同胞要注意了,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最好学学刘备第三次顾茅庐出发前的样子,戒斋三日,焚香沐浴,心要静,意要诚,虔诚礼拜,心口如一,拜谁?老婆呀,要让她身心舒畅呀。百年大计,马虎不得!万代基业,就在你一动之间,重之!慎之!
再往下就是胎教了,现在多数人采取的是培养音乐家的路子,把贝多芬、肖邦等大师全给请来了,这时候瞎子阿炳是万万不可招惹的,再伟大的盲人音乐家,父母也不愿意诞生在自己家里,莫谓言之不喻。
可以预见的是,若干年后,神州大地,钢琴遍野,华夏苍穹,提琴悠扬!
曹操在他妈肚子里时接受过胎教没有?不得而知。大家肯定会认为没有。俺说不一定,时任司隶校尉的曹嵩富甲一方,与当宦官的干爸不同,那也是妻妾成群的,家中也是宴乐不断,曹嵩也是个文雅之士,据史载官声不错,估计来往家中的文盲也不会多,曹操在娘肚子里生活的时候当然也会感受乐舞不断,诗书多多,不用看别的,仅从曹嵩给阿瞒起的“操”这个名字就非同凡响。
《荀子》篇中有句:“夫是之谓德操”。这就是曹阿瞒名操字孟德的出处。
由此可知曹嵩也绝非泛泛之辈。更不用提曹操后来开一代文风先河的旷古诗文,确有大宗师气派!由此证实曹操本身的遗传基因是绝对优秀的,无意中被迫享受胎教也在情理之中,少年时也绝不会只懂的飞鹰走狗、顽劣胡混,聪明是肯定的,顽皮也是肯定的。
往往大英雄都孕育于这些顽童之中。往往乖孩子长大后却没出息。
阿瞒小时候家教严吗?答案是否定的,已自封魏王的曹操自己就不无遗憾的这样行文明示天下:“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三徙”就是说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儿子不受坏环境的影响,竟三次搬家。“过庭”则是说孔圣人的儿子两次从庭院中走过,都受到了老爸的教训。看,他在找老爸老妈的后帐呢。优点和成绩那是我个人后期自学成才;某些不足那都是爹妈早期疏于管教自己造成的。
这点上太祖有点不厚道,有点贪爹之功委儿之过的味道。
不过后代们就比魏武高明多了,人为的失误尽可以推给老天爷,一句“自然灾害”,万事大吉!
其实,老爸也没少管过阿瞒,只不过老子不如儿子聪明,经常被阿瞒给忽悠过去。
阿瞒的叔父看着亲侄子游荡无度,除了好事不做,没有不敢做的事,自认没有管教恶侄的能耐,便向哥哥曹嵩告了一刁状:
“管管咱小子吧,不能光顾着升官发财,养下个败家子你攒再多的铜钱有啥用?十年栽树,百年育人啊!”
凡是家长,最抹不下脸的就是吃学校老师的“发面馒头”。
俺小时候在这点上也不给父母长脸,老师十次家访大约九次是来告俺“刁状”的,当然,老师走后挨一顿狠揍是免不了的,好在次数多了,屁股久经考验,也就不拿着当回事了,尤其是俺极善于大叫惨哭,又写得一手极为感人的悔过书、保证书,快乐的儿童时光也就这么撑过来了。
现在二老早已作古,盼再领严训而不可得,唯有受责于梦中,醒时黯然,泪湿枕巾……
又跑题了,希望大家不要笑俺人顽皮贱,竟然思念挨打时光,等你们明白时,悔之迟矣。
接着谈曹嵩,现在的曹嵩已升任中央财政部长(大司农),当然,给皇帝孝敬点钱是免不了的,好在羊毛出在羊身上,再想法从下边捞回来就是了。曹嵩现在受到弟弟一番数落,此时的心情与刚接待完老师的差生家长一样,要跟阿瞒动真格的了。
阿瞒今个儿一回家就感到气氛不对,老爸脸铁青,盯着自己的目光有点像大灰狼打量无辜羊羔……
好在阿瞒随机应变的本领犹如天授,不慌不忙地走到父亲面前,双膝跪倒,从怀里摸出一捆写满字的竹简。
“儿子近日承父亲教诲,把父亲平日的叮嘱一句当成一万句,活学活用,急用先学,学为其用,立竿见影,经呕心沥血,终于不负父亲厚望,新注孙子十三篇已毕,还请父亲百忙中给予指正。”
父亲愣住了,儿子求自己批改作业,你总得先看完了再动手吧?
一边接过竹简,一边厉声责问:“你近日做的好事!”
阿瞒刚大闹过中常待张让府没几天,自然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伏在地下作声不得。
“你叔父总不会冤枉你吧?你这让人恨铁不成钢的逆子!”
当老爸的也不大地道,先把告状的亲兄弟给卖了。
阿瞒心中大怒:“是你这个吃饱了没事干的老小子啊,点我的眼药?等着瞧,有仇不报非丈夫也!”
慢慢的抬起头来:一脸的天真,满面的无辜:
“父亲,孩儿……”竟然呜咽难语,“孩儿委屈啊……”
话未吐尽,双手掩面,跌撞而奔乎门外,溜之大吉。
曹嵩手拿着阿瞒批注的孙子十三篇还没回过神来,儿子早已没影,只得先看看儿子的作业再说了,反正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想揍你这小子,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这曹操也的确是个天才。
“中国几千年、世界几百年才出现的一个天才。”批注孙子十三篇,曹操为古今第一人,而且见解独到,不然哪来的他日后辉煌的军事成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