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柳氏姐妹的烦恼
(1)柳如梅、柳如霖两姐妹所在的家乡柳河镇,也是一片凄凉。那以前婀娜多姿的柳河想一个老妇人一样,早已失去了往昔的颜色。柳氏姐妹的父亲是一个满清的落第秀才,靠在私塾教书为生。可遭遇大旱光景,家家饭都揭不开锅,那里还有钱供孩子读书,因此,迫于无奈的柳氏夫妇只好含泪同意了柳氏姐妹到上海的远房亲戚那里谋生,以补贴家用,这一年柳如梅十七岁、柳如霖十五岁。
没有到过上海的人,是永远不能领略什么叫做大都市的繁华。那滔滔的黄浦江、能容许五辆马车并行的阔马路、充满异国风情的各式楼房,对柳氏姐妹来说是那摩新鲜。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那个在泗水街开水果店的远房亲戚,根本没想过帮助柳氏姐妹,只是把她们介绍到一家制烟厂就应付了事。想到远方的父母,两姐妹只好含泪坚持做了下来。
谁只柳氏夫妇本来就身体很差,再加上心情抑郁,竟然一病不起,柳氏姐妹那点微波的工资怎抹负担的,只好借了高利贷给父母治病,坚持了一个月柳氏夫妇还是撒手西去,两姐妹真实痛苦万分,而那高利贷又岂是好还的,俗话说借了高利贷不死也要托层皮,因此两姐妹整天以泪洗面。
该来的终究要来了,最后还款的日子已经到了,那放高利贷的奸商带着几个恶棍流氓来到里弄里追讨还债。
微风吹过他的脸颊,张佑白感到了一丝凉爽的暖意。脑子里的醉意已经慢慢消散,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到了那熟悉的里弄。
只听见一阵吵闹声自前方传来,抬眼望去,只见有两帮人在小巷里对峙着,一个穿着长袍马褂、头戴文明帽,满脸肥肉的矮个子男人,正在那里大声叫嚣:“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事。柳氏姐妹,今天不把钱换上,就别怪我刘某人不仁义。”一旁跟着的一群小混混也怪叫着起哄,“哥几个,我听说春风院的王三爷正缺姑娘,我看这两个小娘皮莫样挺翘的,王三爷见了一定欢喜,说不定我们也可以经常过去乐呵乐呵。”“对老子几天都没近女人啦,正好拿这两个开开荤,哈哈,”又是一阵大笑。
对面是以叶飞鹏为首的街坊们,大家都紧握拳头、怒火在胸口燃烧。中间站着正是泪眼婆娑的柳氏姐妹,留着起耳短发,一向端庄秀丽的姐姐柳如梅,正视着前方说道:“刘老板,请您在宽恕几天,钱我们一定会还您的。”
“还,你们拿什么还?就凭你们每月六七块钱的工资,你们还得起吗?实话告诉你们,前街卖卤水的钱胖子看上了你们,愿意替你们还这两百块大洋,所以乖乖的跟我走,跟了钱胖子将来有你吃香的喝辣的,不然,可别怪我不客气了。”说着,那胖子就要身边的小混混拿人。
看到这里,张佑白知道不能在等下去,“慢,钱我替她出,明天中午200快大洋准时奉上,”说着,张佑白手扶长衫,从众人后面走了出来。
“你是那一路子的,也敢跑出来撒野,还不滚一边去,”一群小瘪三叫嚣着。
深深的看了一眼那刘老板,张佑白谈定的说道:“兄弟张佑白,刚从南洋归来,正准备和史量才史老板、郑正秋郑老板,合伙做点生意,还请看在薄面上,担待一二,明天我会派人把钱准时奉上。”
那刘德昌放高利贷多年,知道适可而止,不能把人逼得太急的道理,再说也不知对面的年轻人什么来头,因此点头说道:“好,明天中午12点,如果我还没有收到钱,就别怪我不客气了。”说着领着一帮打手离去。
“佑白,你有那摩多钱吗?”叶飞鹏急问道。
充过英雄之后,张佑白慢慢镇定下来,淡淡的笑道:“大家不用担心,别忘了我可是从南洋归国的,在这边有几个有钱的朋友,所以钱不是问题。”
这时柳氏姐妹也从紧张中醒过神来,感激的说道:“张先生,您的大恩大德我们无一为报,只愿以后能永远服侍在您身边。”
“如梅、如霖不要这样,否则我和那刘德昌又有什么区别,帮你们,是我新感情愿的,不要放在心上。”
";不,以后您就是我们的主人,除非您不想要我们了。”说着,柳如梅、柳如霖又哭了起来。
“别哭了,在哭就不漂亮了,我答应你们,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你们就如我的亲妹妹一样。”张佑白结果会这样,真是哭笑不得。
“触他娘的,别装了,两个大美女,你到还不乐意了,哈哈。”叶飞鹏在张佑白肩上使劲拍了一下,开玩笑的说道,众人也哈哈大笑起来。
柳如梅、柳如霖站在张佑白的身旁,秀丽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红晕。
张佑白在大家的欢笑声中,却想起了一句着名的香港电影台词:“一个男人,他的能了越大,责任就越大。”看着身边柳氏姐妹如花的容颜,听着耳边的欢呼声,张佑白喃喃自语到,就算为了他们,我也要做出一番事业。
大时代的风雨也许就要来临了-----
(1)第六章 筹拍第一部电影
(1)如丝的暖风、和着轻微的昆虫的叫声,上海的三月已经来临。帮柳氏姐妹搞定了高利贷的事后,张佑白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苦思剧本起来,而且顺便写了二十几篇文章,稍微整理了一下,变成一本书,取名《文化苦旅》,然后委托史量才代为出版,所以这一个月张佑白忙的头都要炸了。当然也有不小的收获,随着《文化苦旅》系列文章的出版,现在的张佑白也可以说是文名初现吧,在上海的文化界也算小有名气,要不是忙着写剧本,和文化界的名流聚会,那是怎么也要去的。还好,随着书籍的出版,张佑白现在经济上终于有了宽裕,于是就让柳氏姐妹从烟厂辞了工,帮助自己整理一下文稿,并且一日三餐也不用自己操心了。最后在两姐妹温柔的照顾下,剧本终于写成了。
这个剧本主要讲述了一个乱世悲情红颜的故事。
一对姐弟俩,在父母逝世后,流落到上海滩。为了照顾弟弟,姐姐只好去夜总会做舞女,就这样白天忙着接送弟弟上学,网上又要去浓妆艳抹、心中留着泪,强作欢颜的陪客人跳舞、喝酒,还要忍受那些男人无尽的骚扰,心中的苦可想而知。后来弟弟在上学期间接触了革命思想,参加了学生运动,被反动势力抓走,姐姐为了救弟弟,出卖了自己身体从警察局长手里把弟弟带了出来,但弟弟却不理解姐姐的良苦用心,不能接受姐姐做舞女的现实,从而不告而别。姐姐在伤心至余,在一次被警察局长糟蹋的过程中,拿出刀子扞卫了自己的尊严,和警察局长同归于尽。
张佑白在剧本了运用了大量特写镜头,着重突出姐姐白天和晚上的两种人生,把主人公矛盾的心里刻画的淋漓尽致。表现了底层人们的悲惨命运。电影的名字就取名为《红磨坊》,也就是主人公晚上所去的夜总会的名字。
写好以后,张佑白就带着剧本去了申报报馆,史量才看了以后大喜过望,等郑正秋来了后,三人就商量电影的筹备工作。
重所周知的原因,电影在当时还远远没有在中国普及。虽然作为西方工业文明象征的电影,诞生伊始就就被介绍到中国来。据史料记载,1895年12月28日,“电影之父”路易斯·卢米埃尔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正式放映了《墙》、《工厂的大门》、《水浇园丁》而被公认为世界电影的诞生之日。1896年8月10日,上海徐园就在中国第一次放映了西方人所经营的电影,上海《申报》副刊广告栏在8月10日到14日所刊登的广告,意味深长地将这种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命名为“西洋影戏”。但就算是在当时的上海滩,电影还算是个新鲜事物。
所以当时摄影器材不但贵而且难买,所以三人决定先借一套用着,器材稍后再买,最后,史量才通过关系,从商务印书馆那里借来一套摄影器材。郑正秋本来就拍过电影,所以演员场务什么的都归他负责。
张佑白还真小看了上海人潮流,没想到找演员的广告一打出去,应聘的人来了好几百,把个申报社的门口围的水泄不通,史量才既高兴又心痛,高兴地是看来这部电影有那摩多人关注,痛苦的是人太多了,影响了报社的正常营业,最后还是张佑白相处点子,凭号面试,每天只面试一百人,这才把人流解散。
面试了三天,终于把大部分角色给确定了,可就是女主角还没有合适的,三人都急得不行,面试一个有一个,就是不能把女主角的复杂的形象刻画出来,最后还是郑正秋想到了一个办法,“佑白,我看你们家那位姐姐柳如梅就不错,我看挺合适的,”
张佑白一想果然如此,真是当局着迷,柳如梅由于遭遇坎坷,可以说心里面一直很忧郁,靠自己这一段时间的调节,时不时的和她两姐妹开开玩笑,现在才逐渐有了笑容,她演这个形象确实挺合适。
于是张佑白在吃过午饭以后,就回到住所,找到柳如梅,和她谈了一下拍电影的事。
柳如梅却羞答答的说:“先生,我听你的。”
张佑白一听楞住了,仔细看了看,又不像开玩笑的,虽说认识了那摩久,张佑白还真没注意过,那乌黑的头发,坚定而明亮的眼神,温润的嘴唇,丰腴的身材,还真是非常性感迷人,却又不失一份存真,比起后世那些港台明星不知要强多少倍。
“入梅,你放心,我会照顾你的,”张佑白望着柳如梅坚定的说。
“我相信你,”柳如梅也含情脉脉的说道。
就这样,这部电影的最后一个关键角色终于搞定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七章 电影开机了
前期的准备工作终于如期完成,除了女主角定了柳如梅,其他演员都是郑正秋一个人搞定,毕竟这也算是他的老本行。
匆匆吃过早饭,张佑白就带着柳如梅来到凤凰电影公司,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