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访连战的日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随访连战的日子-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起,没有证件不能进!”小伙子把胳膊一横,坚持原则,认证不认人。
  自己觉得大江大浪都闯过来了,碰到这条小河算什么!可眼下还真的没办法。我心里明白,遇到这样的较真警察,即使再费多少口舌也没用。“不能耽误时间!”我一边想,一边赶快和旁边的人打听,还有没有别的路。有人告诉我,旁边还有一条土路也可以通向连战去的未名湖畔的方向。
  大路走不通,只好抄小路。于是,我背着摄影包、拎着电脑一路小跑地赶往未名湖畔的另外一侧。没想到,人家给指引的是条曲折的山坡小路,路旁树木、杂草丛生。我快速穿行在草木丛中,猛然想起当年战争时期的那些游击队员。然而不同的是,人家当年是为了更好地消灭敌人,而我眼下是为了尽快地靠近中国国民党主席。
  我正跑得带劲儿,猛然间,宽阔的未名湖拦在面前,我没有了去路。我踮起脚尖向对岸望去,岸边挤满了人。“连战肯定在那里!”我猜想。可此时的我隔着百十米宽的未名湖,只得呆呆地伫立在湖边望湖兴叹。都说,一湾浅浅的海峡隔断两岸同胞。如今一池浅浅的湖水也隔绝了我和连战。不能近距离拍摄连战来到未名湖湖畔的镜头,心中不免有些遗憾。只得站在湖边的石头上,举着长镜头远远地眺望彼岸。
   。 想看书来

未名湖畔(2)
初春的未名湖畔杨柳青青,湖光荡漾。远远望过去,绿树掩映的湖对岸,挤满了老师和学生,他们有的挥手、有的鼓掌、有的跳脚欢呼。
  因为距离远,听不清楚他们喊的内容,但那阵阵的欢呼声还是隔着宽阔的湖面穿过来,在未名湖两岸久久地回荡。
  【书中图片说明】
  1。○?学生们夹道欢迎的场面,在北大并不多见。
  2。○?坐在一楼的听众,挤在二楼的记者。
  3。○?连战引述丘吉尔讲的,永远地为了现在和过去在那里纠缠不清的话,那你很可能就失去未来。
  4。○?争相提问。
  5。○?现场聆听演讲已经实属不易,得到提问机会更是幸运,女学生眼睛里透出光彩。
  6。○?母亲那时候很年轻。
  7。○?北大未名湖畔。阵阵的欢呼声从湖对岸传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路在脚下
这时,我遇到一件麻烦事。北京的采访有北京的规矩。每一场采访都有不同的证件,必须持相应的证件采访相应的活动。当时,发到我手中的是标有英文字母“O”的证件。开始时,我被告知这种证件只能拍摄###总书记和连战主席在会见厅里坐着会谈的场面,根本拍摄不到胡连首次会面握手的历史性镜头。
  连续奔波劳累多日,最后竟然不能亲身见证那个难得的历史瞬间,我的心里不免有些遗憾。可事已至此,只能服从命令。“一切行动听指挥,”是对军人的要求,也是我对自己在工作中的一贯要求。有领导曾经说过我“有股当兵的劲儿。”后来一琢磨也对,既然叫“兵”,怎能不像“兵”呢?
  我和陈树根来到人民大会堂东门外,一看时间尚早,记者还不多,便在进门前一起合了张影。站在东门台阶上,联想自己经常在这里采访国家领导人举行仪式欢迎外国元首的场面,那壮观的情景历历在目。近几年来,作为时政记者,我们采访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等,而其中来的最多的就是大会堂。我始终对这座上世纪50年代的“十大建设工程”抱有一份特殊的好感。一来这里是让全中国人民向往的举行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的场所;二来,在我的心目中,大会堂宏伟壮观的建筑,多少能代表我泱泱大国的气派。比较而言,我似乎对近年来北京的许多现代化建筑模式和风格不感兴趣。我总觉得那些造型怪异、玻璃幕墙等搭建的楼房,既不结实也不美观,经不起历史风雨的考验,而且还影响北京的古都形象。
  说实话,如今来北京城,除了在故宫、天坛、长城或是胡同里还能多少感受一些古都风貌外,其他真难以见到特色。和我到过的几个历史文化名城如巴黎、布拉格、布达佩斯等比较,北京历史文化特色越来越淡。北京当年的那些牌坊被拆了、城墙被拆了,现在又在拆胡同。十年前,我曾经拍摄过一组名为“北京胡同的消失”的摄影专题,对京城大规模拆除胡同表示担忧。很多人都说,北京如果没了胡同,还称得上北京吗?
  可有时转念一想,我也属于那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毕竟发牢骚容易,办实事难。京城这么大,建设管理实在不易。保护古都风貌和改善市民居住环境的关系实在是个难题。别的不说,如果不拆除当年宣武区香炉营那里的大片胡同,我现在能住在当年胡同废墟上建起的高楼里吗?所以,构建和谐城市、和谐生活和与和谐社会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天天来大会堂,可今天来得不轻松。毕竟,这是中国国民党主席第一次步入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举行会晤。人家会谈的大门就要敞开,而我的采访之“路”还不知道通不通。其实,路就在脚下。
  国共两党之间相互隔绝多年,如今不也找到了彼此联系、沟通的“路”?我心里想得远,步子走得也快。
  经过大会堂东门安全检查之后,我竟顺利地进入北大厅。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平日天天来这里,也没有感觉到今天的壮观。两条红色的地毯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铺在大厅中央。北大厅西面临时搭起又长又高的摄影架。铁架上已经聚集了数百名记者,长短镜头瞄准了前方。大家凝神静气,现场气氛紧张。
  记者席靠中间的好位置都已经被人家挤得水泄不通。没有办法,我只得选择电视台直播机位后面的一个位置,透过一个窄窄的缝隙拍摄。
   。 想看书来

胡连首次会晤
会见的时间越来越近,几位工作人员来到现场,最后查看现场的情况,并站到红地毯的交汇点,学着领导人握手的模样,预演一下领导人握手的情景。我们连忙试着拍摄几张,看看拍摄效果如何。
  时间临近下午3点,举世瞩目的会晤即将开始。现场突然变得异常寂静,连周围人呼吸的声音都能听到。上百双眼睛盯住向南、北两个方向。
  60年,弹指一挥间。想像着###总书记即将和连战主席的会面,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历史上的一些相关画面。诸如,当年抗战时期,毛泽东到重庆和蒋介石握手的那段历史景象。
  ###总书记从南面的帷幕后面走过来,一边和身边人交谈,一边健步走到快到红地毯交叉的中心位置停住了脚步。约摸过了不到一分钟,连战主席从北边的帷幕后面走出来,他沿着红地毯向前走,向在那里等候的###总书记走过来。
  当时两人相距约二三十米。两人彼此远远望到了对方,连战径直沿着红地毯走向###。当距离###越来越近时,连战明显加快了脚步。二十米、十米、五米、四米、三米。当两人距离不到三四米时,###也迈步迎上去,隔着还有几步远,两人几乎同时向对方伸出了有力的手。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和中国国民党主席的手,终于握到了一起!这次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握手,距离上次整整间隔了60年。60年风风雨雨,60年弹指一挥间,60年终于等来了这一时刻。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历史凝固在两位领导人紧握的手上。
  现场的数百只闪光灯如急风暴雨般扑过去,顿时眼前一片雪白。刹那间,我的眼睛被连片的闪光晃得眼前一片雪白,什么也看不清楚,仿佛灿烂的阳光照在皑皑的白雪上,让人睁不开眼睛。朦胧之间,感觉两位领导人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那一刻,我似乎忘记了一切,只知道机械地快速地按住快门。
  ###和连战握手时,出现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小插曲。遇到这种重要的会晤,一般情况下,两位领导人亲切握手、互相问候之后,都会转过身来给记者一个拍摄的机会。可当时,连战主席不知是因为过于激动,还是急于想把陪同人员介绍给胡主席。只见连战和###握着手,立刻扭转过身,准备给###介绍后面的陪同人员。此刻,站在连战背后的数百名记者急得直叫。
  一刹那,###主席用手轻轻地拉住连战,瞬间的动作中给了连战一个暗示,告诉他身后还有许多记者等着拍摄这个历史的时刻。连战可能精力太集中了,开始还不知怎么回事,但还是顺势回过头,一阵阵快门的“咔嚓、咔嚓”声和一片片闪光灯闪亮过后,连战笑了,他笑得有些腼腆,但是发自内心的快乐。
  ###总书记和连战主席握手后,又分别与对方的陪同人员握手。握手结束,###请连战进入东大厅进行会见。目送着两位领导人健步走入会场,我下意识地再次按动快门。画面上,又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在中间、连战夫妇一左一右往里走时,连战下意识地伸出手,不知是要扶###肩膀,还是要提醒在另一侧的夫人到他这边来。有了连战的这个动作,三个人的背影上显得亲切、自然。
  采访结束后,其他记者纷纷离开现场。我们几个同事却在北大厅原地不动地坐在地上,用随身携带的电脑紧急向总社摄影编辑部发稿。很快总社便收到我们前方发回的数十张新闻图片。其中,我发回的照片是###和连战握手时,###抬起手示意连战向前看的画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双方落座后,###总书记首先致辞。朋友来了,能不高兴吗?###引用大家最为熟悉的《论语》中的名言作开场白,一开始就将连战一行以“朋友”相称。主人盛情,客人自然倍感亲切。会见在和谐、自然的气氛中顺利开始。
  你们的来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当前两岸关系当中的一件大事。
  从你们踏上大陆的那一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